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92章 守土砺刃。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第92章 守土砺刃。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8

傅水恒团长接到总部命令,是在一个晨雾未散的清晨。

副总指挥亲笔签发的调令由骑兵通讯员送到团部时,我们正在召开例行作战会议。傅团长展开信纸快速浏览,那双总是锐利如鹰的眼睛微微眯起,随即把调令推到我和傅必元政委面前。

“老陈,老傅,你们看看。”他声音平静,但指尖在“讲授新战术三日”字样上轻轻一点的动作,泄露了他内心的波澜。

命令要求傅水恒即刻动身,前往位于深山中的抗大分校,进行为期三天的“特种作战与新型步兵战术”专题授课。副总指挥在附件里还特意加了一行批注:“汝部战法,耳目一新,望倾囊相授,燎原星火。”

“这是好事!”傅必元政委看完,脸上立刻绽开笑容,他用力拍了下傅团长的肩膀,“副总指挥点名,全军推广咱们的经验!老傅,你这是要去当先生了!”

我接过命令,仔细又看了一遍。目光最终落在“部队暂由陈参谋长与傅必元政委共同指挥”这一行字上。心头微微一沉,不是畏难,而是深知这三日担子的分量。独立团防区正面是日军黑岛联队,侧翼还有伪军一个旅虎视眈眈,眼下刚完成一次破袭,敌人报复性扫荡随时可能到来。主官离营,绝非小事。

傅团长看向我,没有客套,直接问:“老陈,家里交给你和政委,有问题吗?”

我迎上他的目光,同样没有任何犹豫:“团长放心去。团里一切照旧,我们等你回来。”

“不是‘照旧’。”他纠正我,手指在摊开的地图上我们防区的位置画了个圈,“我走这三天,鬼子知道了,说不定会动心思。你们不仅要稳住,还得主动做点文章,让他们摸不清虚实。”

我立刻明白了他的意思。示敌以强,隐真示假。这是他一贯的风格。

“明白。”我点头,“我和政委会仔细筹划。”

傅团长的行动极为利索,当日晌午,便带着两名警卫员,骑马离开了驻地。没有隆重的送行,只有我和傅政委站在村口,看着三骑身影消失在蜿蜒山道的尽头。

傅政委摸出烟袋,递给我一锅,自己又点上一锅,深吸一口,望着远处层叠的山峦,缓缓吐出烟雾:“老陈,这三天,咱们是搭伙的掌柜了。一个管内,一个管外,得把这份家当看好。”

“政委,你主心骨,我抓军事。”我说道。这是惯例,也是职责所在。

“哎,什么主心骨,咱们商量着来。”他摆摆手,语气诚恳,“军事上你多担待,思想工作、群众动员、后勤补给这块我盯着。遇事,咱们一起拿主意。”

我们并肩往回走,直接进了团部作战室。我叫作战参谋把最新的敌我态势图挂在墙上,又让通信员通知各营主官和直属队连长,下午召开紧急作战会议。

下午的会议,气氛明显带着一丝躁动。

一营长赵大虎嗓门最亮:“团长去讲课,这是咱独立团的脸面!参谋长,政委,你们下命令吧,这三天咱们怎么干?总不能真让鬼子觉得咱们没了主心骨就成软柿子了吧?”

“就是!”三营长跟着附和,“得搞点动静,让黑岛那老小子睡不着觉!”

我双手虚按,压下议论声:“叫你们来,就是商量这个‘动静’怎么搞。”我走到地图前,“团长走之前交代了,要主动做点文章。我的想法是,不能大动,但也不能不动。要让鬼子觉得,独立团的拳头,随时能砸出去。”

傅政委接话道:“同志们,团长去传授经验,是为了全军打鬼子更有力。咱们在家里,要把根据地守好,把部队带好,这就是对团长最大的支持。我和参谋长商量了,这三天,部队进入二级战备状态。训练照常,但侦察前出,警戒加强。同时,我们要搞一次营连干部战术轮训,就由参谋长主讲,把团长那套穿插、渗透、小群突击的战法,再深化、再细化。”

我补充道:“轮训是其一。其二,各营连以排为单位,组织一次夜间对抗演练。要求真打实抗,把敌占区边缘的那些无人村、废弃窑洞利用起来,模拟实战环境。具体方案,各营今天晚饭前报上来。”

命令下达,各级主官领任务离去,团部迅速高效地运转起来。

接下来的两天,驻地内外呈现出一种外松内紧的态势。

表面上看,出操、训练、学习、帮老乡干活,一切如常。但暗地里,侦察股的同志几乎全部撤了出去,日夜监视着对面日伪军的动向。各营连的夜间对抗演练搞得热火朝天,每天晚上,都能听到远处山谷里传来的模拟枪声(用鞭炮和铁桶改进的发声器)和短促的哨音。战士们的精神头很足,都知道团长不在家,更得拿出十二分的劲头。

我和傅政委分工明确。他大部分时间扎在下面连队和地方政府,检查思想动态,协调粮秣物资,走访驻地边缘村庄的群众,巩固联防。我则坐镇团部,处理军情电报,调整布防细节,并主持了为期一天半的营连干部战术轮训。

轮训课上,我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近期几次成功的连排级战斗实例,重点讲解了傅团长强调的“主动接敌、小群编组、侧后突击、快打快撤”的战术思想。讨论时,一些从主力部队调来的、习惯于大兵团正面作战的干部提出了疑问。

“参谋长,这种打法好是好,是不是太取巧了?咱们八路军,不是讲究猛打猛冲,刺刀见红吗?”一位新调来的副营长直言不讳。

我放下粉笔,看向台下:“这个问题提得好。什么叫取巧?以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战果,这是指挥员的智慧,也是对我们战士生命的负责。猛打猛冲是精神,是胆魄,但不能只有精神和胆魄。傅团长的战法,是在咱们装备劣势的情况下,把有限的兵力、火力和战士们的勇敢、智慧结合起来的最有效途径。它不是不强调正面战斗,而是追求在局部形成绝对优势,打垮敌人一点,动摇其全线。”

我走到地图前,指着上次端掉伪军炮楼的战斗示意图:“比如这一仗,正面强攻,我们一个连打敌人一个加强连守的炮楼,伤亡会很大。但我们用一个班佯动吸引火力,一个精锐排渗透迂回,打掉它的指挥所和重火力点,正面部队一个冲锋就拿下来了。这就是战术的价值。”

台下陷入思考。傅政委不知何时也坐在了后面旁听,这时他站起来,用他特有的带着乡音的普通话说:“我补充两句。同志们,咱们干革命,既要有一股子不怕死的蛮劲,更要有开动脑筋的巧劲。团长这套打法,就是巧劲和蛮劲的结合。总部让团长去讲课,就是肯定了咱们这个方向!大家要用心学,更要敢于在实战中用,在用的过程中再总结,再提高!”

政委的话朴实有力,很好地化解了部分干部思想上的疙瘩。我看到那位提问的副营长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第二天傍晚,我们收到了傅团长从军校托人带回的第一封简信。

信写得很短,只说授课反响热烈,各部队来的干部求知欲极强,讨论非常深入,副总指挥还亲自旁听了一节课。信的末尾,他叮嘱:“家中诸事,劳二位费心。敌情若有变,依预案行事,不必顾虑。”

我把信递给傅政委。他看完,笑道:“看来老傅这先生当得挺投入。家里嘛,目前看还算风平浪静。”

然而,战场上的平静往往是风暴的前奏。

就在傅团长离开的第三天凌晨,天刚蒙蒙亮,机要参谋急匆匆地敲响了我的房门。

“参谋长,急电!侦察队报告,黑岛联队下属的冈崎大队,约五百人,配属两门九二步炮,于昨夜秘密出动,拂晓前已抵达小王庄外围山区,动向不明!其先头小队与我前沿侦察组发生短暂交火,我方无伤亡,已后撤监视。”

我瞬间睡意全无,披上衣服就冲向作战室。傅政委也几乎同时赶到,他显然也是被叫醒的,眼角还带着倦意,但眼神已然锐利。

“小王庄……”我盯着地图,手指点在那个位于我们防区东北方向、靠近山口的村庄位置,“这里不是他们的主要进攻方向,地形也不利于大部队展开。冈崎大队偷偷摸摸跑到这里,想干什么?”

傅政委凑过来看:“小王庄后面,是通往咱们后勤仓库和野战医院的山路。虽然隐蔽,但也不是绝对安全。鬼子是不是嗅到什么味道了?”

“有可能。”我沉吟道,“或者,他们是试探。知道团长不在,想用一支偏师撩拨一下,看看我们的反应。如果我们应对失措,暴露了指挥上的混乱,他们后续可能就会有更大的动作。”

“对头!”傅政委一拳捶在地图桌上,“就是这个道理!那咱们怎么办?”

作战室里,值班的参谋们都看了过来,气氛凝重。

我深吸一口气,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团长不在,我和政委就是全团的主心骨。越是这种时候,越不能慌。

“政委,我的判断是,这是鬼子的试探性进攻。兵力不大,但很阴险。打,要坚决打掉它的气焰;但不能被它牵着鼻子走,要防止这是调虎离山。”

“同意!”傅政委毫不犹豫,“你下决心吧!”

我转向等待命令的参谋们,语速加快:

“一,命令一营立即进入一级战备,派出一个加强连,由副营长带领,火速驰援小王庄东南的制高点老爷岭,务必抢在鬼子前面占领阵地,构筑简易工事,没有命令,不准后退一步!”

“二,命令二营、三营,向各自防线前出,做出积极防御姿态,监视当面之敌,防止敌人主力的异动。”

“三,命令团属炮兵连,向前沿移动,随时准备提供火力支援。”

“四,通知地方游击队和民兵,在小王庄周边袭扰敌军,迟滞其行动,但避免正面硬拼。”

“五,立即将敌情及我部处置方案,电报发给团长和旅部。”

一道道命令清晰下达,作战室里的紧张气氛被高效的执行所取代。电台滴答声,电话铃声,参谋们传达命令的呼喊声,交织成一曲临战的前奏。

傅政委看着我,眼神里带着赞许和信任:“老陈,部署得当。我这就去政治处,动员担架队和运输队,准备支前工作。另外,让敌工科想办法,看看能不能从伪军内部弄点确切消息。”

“好!有劳政委!”

傅政委匆匆离去。我走到窗前,看着外面渐亮的天色,心中并无十足把握。这是团长不在的情况下,我第一次独立面对营团规模的敌情处置。老爷岭阵地方向,已经隐约传来了枪声,看来鬼子动作也不慢。

上午八时左右,前沿战报传来。

我加强连成功抢占了老爷岭主峰,但与试图攻占该地的日军一个中队发生激战。日军凭借火力优势,连续发动两次冲锋,均被我军击退。我方伤亡十余人,敌军伤亡估计更大。目前战线处于对峙状态。

“鬼子攻得不坚决。”我看着战报,对身边的作战参谋说,“像是在试探火力。”

“参谋长,要不要让一营再派一个连上去,包他一下?”参谋建议。

我摇摇头:“不急。冈崎大队主力还在山下观望。我们一动,他可能就会寻隙而入。告诉老爷岭的部队,沉住气,依托工事,精确射击,消耗敌人。另外,让炮兵连准备,听我命令进行扰乱射击。”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老爷岭方向的枪声时密时疏。团部电话铃声不断,各方情况不断汇总而来。二营、三营方向暂无动静。旅部回电,同意我部处置,并告知已通知友邻部队策应。

傅政委带着一身尘土从外面回来,他亲自去组织了附近几个村的群众转移和支前队伍。“老乡们很支持,担架队、送饭队都组织起来了。我看鬼子这阵势,不像要死打硬拼。”

“嗯,他们在等我们出错。”我指着地图,“或着,在等我们调动兵力,露出破绽。”

到了下午,情况发生了微妙变化。

侦察队报告,冈崎大队主力有向后收缩的迹象,老爷岭下的日军进攻也停止了,开始就地构筑工事。

“想跑?”傅政委疑惑。

“不像。更像是转入防御,等待下一步命令,或者……等待我们出击。”我思索着,“他们劳师远来,不会就这么虎头蛇尾地结束。”

一个大胆的想法在我脑中形成。我看向傅政委:“政委,我想赌一把。”

“哦?怎么赌?”

“鬼子认为我们不敢主动出击,尤其在他们摆开阵势之后。我们就偏要出去,敲他一下!但不是打老爷岭当面之敌,那里地形不利。打他的侧翼!打一下就走!”

我向政委详细解释了我的计划:利用傍晚视线不良的时机,派出团里那支由傅团长亲手调教、擅长渗透突击的侦察排,加强一个机炮班,从侧翼陡峭的山崖秘密潜下,突袭日军在小王庄设立的临时指挥部(根据侦察和无线电测向大致判断的位置)。同时,老爷岭阵地部队发起一次连规模的阵前反击,吸引敌人注意力。一击得手,立即远遁,绝不恋战。

“这叫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补充道,“用团长教我们的办法,打掉鬼子的指挥节点,让他变成没头苍蝇。”

傅政委眼睛一亮,用力一拍大腿:“我看行!就这么干!老陈,你下命令,我负责跟地方同志协调,确保侦察排的穿插路线安全和接应。”

计划迅速转化为行动。

侦察排的战士们听说有突击任务,个个摩拳擦掌。排长李铁柱(就是之前多次执行危险任务的老兵)向我保证:“参谋长,您瞧好吧,保证捅他冈崎的腚眼子!”

傍晚六时,天色渐暗,山间起了薄雾。侦察排和加强的机炮班借着夜色和地形的掩护,悄无声息地出发了。与此同时,老爷岭上,枪声和喊杀声再次响起,一营的那个连对当面的日军发起了猛烈的佯攻。

团部里,我和傅政委守在电台和电话旁,等待着消息。时间过得异常缓慢,每一分钟都像被拉长。电台里只有沙沙的电流声,穿插阵地那边也只有隐约的枪炮声传来。

傅政委坐不住,来回踱步,烟抽了一根又一根。我表面上平静,盯着地图一动不动,但手心也微微出汗。这次主动出击,风险不小。如果侦察排暴露被围,或者偷袭不成反被咬住,后果不堪设想。

晚上七时四十分,就在我们几乎要失去耐心时,小王庄方向突然传来了几声剧烈的爆炸声!紧接着,密集的枪声和手榴弹爆炸声像炒豆子一样响成一片!

几乎同时,电台里传来了侦察排预设的简易信号——“得手,撤离”。

“好!”傅政委猛地一挥拳,脸上放出光来。

我也长长舒了一口气,感觉绷紧的神经松弛了一些。“命令老爷岭部队,停止反击,巩固阵地。命令侦察排,按预定路线撤回,注意接应。”

后续的战报很快汇总上来。侦察排成功渗透到小王庄侧后,发现了日军一个大队级指挥所(确认是冈崎的指挥部),用炸药包和集束手榴弹进行了突袭,摧毁电台两部,毙伤日军十余人(包括一名中尉军官),缴获部分文件。突击过程中,侦察排无一伤亡,仅在撤离时与敌巡逻队发生短暂交火,伤一人,已安全脱离。

几乎是偷袭成功的同时,正面进攻老爷岭的日军明显陷入了混乱,攻势彻底停止,并开始向后收缩。

“打疼他了!”傅政委兴奋地说,“老陈,你这手棋,妙啊!”

我摇摇头:“是团长平时训练得好,战士们敢打敢拼。也是政委你动员有力,地方同志配合到位。”

这一夜,日军再无动作。第二天拂晓,侦察报告,冈崎大队已全线后撤,退回其原防区。

危机解除。

当天下午,我们收到了傅团长从军校发回的嘉奖电,言简意赅:“处置果断,战术灵活,打出了独立团的威风。甚慰。”

看着电文,我和傅政委相视一笑。这三天的守土之责,总算圆满交差。

傍晚,傅水恒团长风尘仆仆地赶回了团部。他没有先去休息,而是直接来到作战室,听我们详细汇报了这三天的经过,特别是小王庄战斗的细节。

他听得非常仔细,不时提问。当听到我决定派出侦察排进行侧后突击时,他眼中闪过一丝激赏的光芒。

汇报完毕,他站起身,用力拍了拍我和傅政委的肩膀:“老陈,老傅,干得漂亮!我不在,家里这根弦,你们绷得紧,而且用上了我教的东西,用得活!这就对了!咱们独立团,离了谁,都照样是打鬼子的铁拳!”

他走到地图前,看着小王庄的位置,沉吟道:“经过这一遭,黑岛短时间内应该不敢再轻易试探了。我们也用实战检验了,即便主官不在,部队的战斗力、应变能力依然在线。这才是最重要的。”

窗外,夕阳给群山镀上一层金边。团部院子里,战士们操练的口号声、歌声嘹亮而充满力量。

我看着傅团长和傅政委,心中充溢着一种踏实的感觉。我们三个人,性格各异,分工不同,但目标一致,彼此信任,支撑着这支队伍在烽火中砥砺前行。团长传授的新战法,正在全团乃至全军生根发芽;而我们在这三天里,守住了根据地,挫败了敌人的试探,更证明了独立团的指挥体系是坚韧的,是经得起考验的。

砥柱中流,非一木可支。正是这无数颗紧紧依靠、共同奋战的心,铸就了这座巍然屹立、任凭风雪冲刷而不倒的峰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