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52章 论持久战,思想的共鸣。

太行山的夏日,少了些酷暑,多了份山野间的清凉。但独立团团部里,却弥漫着一种与季节不符的凝重气氛。这种凝重,并非源于迫在眉睫的敌情,而是来自更深层次的思考与彷徨。

扩编为独立团,获得总部嘉奖,副总指挥亲临肯定……一系列荣誉和实力的提升,像一剂强心针,让全团官兵士气高涨。然而,随着时间推移,尤其是在经历了几次虽然获胜但过程艰苦、自身也付出不小代价的反扫荡作战后,一些不易察觉的情绪开始在某些干部战士心底滋生。

“参谋长,你说这仗,到底要打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一次下连队调研时,一个新提拔的排长,趁着周围没人,悄悄问我。他脸上还带着未脱的稚气,眼神里却有了与年龄不符的疲惫和迷茫。“鬼子看着还是那么凶,咱们虽然能打胜仗,可……什么时候才能把他们彻底赶出去?”

类似的问题,我并非第一次听到。在野战医院,有伤员在换药时咬着牙问过;在炊事班,有老班长一边搅着大锅菜一边嘀咕过;甚至在团部作战会上,也有营连级干部在讨论长期防御部署时,语气中不自觉地带出对未来的不确定。

这是一种潜在的危机。高昂的士气若没有坚实的思想根基,如同沙上筑塔,经不起长期残酷斗争的消磨。尤其是在这战略相持阶段,敌后斗争愈发残酷,日军改变了初期猛打猛冲的策略,转而采取更加阴险、更具韧性的封锁、蚕食和扫荡,企图困死、饿死、拖垮我们。面对这种“钝刀子割肉”式的压力,部分同志产生迷茫、急躁甚至消极情绪,并不意外。

我发现,团长傅水恒也敏锐地察觉到了这种思潮的苗头。他变得比以往更加沉默,常常一个人对着地图发呆,或者翻阅那几本被他翻得起了毛边的、从现代带来的《三十六计》和《孙子兵法》白话本。我知道,他不仅在思考下一仗怎么打,更在思考如何让这支他倾注了心血的队伍,在精神上也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天傍晚,我和傅必元政委在团部外的山坡上散步,聊起了这个话题。

“老傅,部队的思想动态,你注意到了吧?”我开门见山。

傅必元叹了口气,眉头紧锁:“怎么会没注意?有些战士,特别是参军时间不长的新兵,看到鬼子还在我们土地上横行,根据地生活又这么艰苦,难免会产生疑问。甚至有些基层干部,也觉得光靠我们这样零敲碎打,什么时候才能把鬼子赶下海?这种情绪很危险,搞不好会动摇军心。”

“是啊,”我点头附和,“光是靠打几个胜仗鼓舞士气,治标不治本。我们需要一种理论,一种能够深刻阐明战争规律、指明胜利方向、统一全团思想的理论武器。”

傅必元停下脚步,看向我:“老陈,你有什么想法?”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就见傅水恒从团部方向大步流星地走来,脸上带着一种罕见的、混合着兴奋与决然的神情。

“政委!参谋长!正好你们都在!”他走到我们面前,呼吸有些急促,显然是一路急行,“我决定了,要去一趟总部!”

“去总部?”傅必元有些诧异,“有什么事电话里不能说?或者派个通信员去?”

“不,这件事,我必须亲自去,当面见副总指挥!”傅水恒的语气异常坚定,他目光灼灼地看着我们,“我要去总部,求一份文件——**写的《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听到这个名字,我心中猛地一震。作为穿越者,我太清楚这篇文章在抗战历史上的分量了!它如同迷雾中的灯塔,清晰洞见了战争的本质、进程和最终结局,极大地鼓舞和坚定了全**民的抗战信心。在这个时间点,这篇光辉着作应该已经问世,并在党内军内高层传达学习。但对于独立团这样的基层作战单位,恐怕还没有正式下发。

傅水恒,这个同样来自未来的灵魂,显然比任何人都更清楚《论持久战》的价值。他之前的迷茫和沉思,正是在寻找一个能将未来先知与当下实际结合起来的契机,而《论持久战》无疑就是那把最关键的金钥匙。

“《论持久战》?”傅必元政委显然也听说过这篇文章,但了解不深,“主席的那篇重要文章?水恒,你的意思是……”

“政委,参谋长!”傅水恒的声音因为激动而略微提高,“我们现在不缺勇气,不缺战士,甚至不缺打胜仗的办法!但我们缺一种‘主心骨’,一种能让全团上下都明白我们为什么而战、战争将如何发展、我们为什么一定能赢的‘定盘星’!”

他挥舞着手臂,言辞恳切:“我……我以前就特别喜欢研究战略层面的东西,**的《论持久战》,我虽然没读过原文,但听说过它的核心思想!它能把这场战争的规律讲得透透的!我们必须让全团的干部战士都学习、都理解!只有这样,大家才能看清前途,消除迷茫,才能有真正的、持久的战斗意志!这比多打一两次胜仗更重要!”

我心里暗暗喝彩。傅水恒这番话说到了根子上。他巧妙地利用了“以前喜欢研究战略”来解释他对《论持久战》价值的“先知”,提出的理由更是切中了当前独立团思想建设的要害。

傅必元政委被傅水恒的激情和道理打动了,他沉吟片刻,重重一拍大腿:“好!水恒,你说得对!思想通了,仗才能打得更好,路才能走得更远!我支持你去!”

我也立刻表态:“团长,这个想法非常及时,非常必要!我完全支持!团里的工作,有我和政委,你放心去!”

傅水恒看着我们,眼中闪烁着感激和更加坚定的光芒:“谢谢政委!谢谢参谋长!我这就去准备,明天一早就出发!”

傅水恒这一去,就是三天。

这三天里,我和傅必元一边处理日常军务,稳定部队,一边也不断讨论着《论持久战》可能带来的影响。我们都隐隐感觉到,这或许将是独立团一次深刻的思想洗礼和精神蜕变。

第三天下午,傅水恒风尘仆仆地回来了。他顾不上喝口水,径直来到作战室,从怀里珍而重之地取出一个油纸包,层层打开,里面是几本手工油印的小册子,封面上赫然是几个遒劲有力的大字——《论持久战》!

“拿到了!”他脸上满是疲惫,但眼睛却亮得吓人,“副总指挥听说我们的想法,非常高兴!说我们基层部队主动要求学习**的重要战略思想,这是非常好的现象!不仅给了我们这份文件,还特意多给了几份,让我们方便组织学习!”

他抚摸着册子的封面,如同抚摸着一件绝世珍宝:“副总指挥还说,希望我们独立团能把这次学习组织好,搞出经验来,带动其他兄弟部队!”

“太好了!”傅必元激动地接过一本,迫不及待地翻阅起来。

我也拿起一本。粗糙的纸张,油墨印得有些深浅不一,但在那个年代,这已是极其珍贵的精神食粮。我翻开书页,那些熟悉而又充满力量的文字跃入眼帘:“战争问题中的唯心论和机械论的倾向,是一切错误观点的认识论上的根源。他们看问题的方法是主观的和片面的……”一股历史的厚重感和思想的光芒扑面而来。

“事不宜迟!”傅水恒深吸一口气,“政委,参谋长,我们立刻商量一下,怎么在全团开展学习!”

接下来的几天,独立团团部灯火通明。我们三人,加上各营营长、教导员,组成了最早的学习核心小组。傅水恒亲自担任“主讲”。他并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他来自未来的广阔视野、对历史走向的宏观了解,以及独立团成立以来经历的无数次大小战斗实例,深入浅出地解读《论持久战》的精髓。

他讲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讲敌我双方强与弱、大与小、进步与退步、多助与寡助这些相互矛盾着的特点,如何决定了战争的过程和结局。

他讲持久战将经历的三个阶段——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反攻,我们目前正处于最艰难、最考验韧性的相持阶段,但这也是敌人由强转弱、我们由弱转强的关键时期。

他讲“兵民是胜利之本”,讲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的重要性,这和我们一直以来建设根据地的实践完全吻合。

他讲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这直接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独立团要采取灵活机动的游击战和运动战相结合的战法,为什么敢于穿插、敢于奇袭。

他还着重批判了“亡国论”和“速胜论”,指出当前部队中存在的迷茫和急躁情绪,其思想根源就在于此。

听着他的讲解,不仅仅是营连干部,就连我和傅必元这样的老革命,也时常有茅塞顿开、豁然开朗之感。傅必元政委多次感叹:“原来如此!原来我们做的这些事情,背后都有这么深刻的道理!**真是高瞻远瞩!”

而我,则更深刻地感受到了傅水恒的成长。他将穿越者的知识储备与当下斗争实际完美结合,用大家都能听懂的语言,将一部恢弘的战略着作讲得生动具体,深入人心。这不仅仅是一次学习,更是一次统一高级指挥员思想、提升战略思维水平的绝佳机会。

核心小组学习结束后,全团范围内的学习运动轰轰烈烈地展开了。团里成立了专门的宣讲队,由经过培训的营连教导员、指导员和文化教员组成。傅水恒亲自编写了更通俗易懂的宣讲提纲。学习形式多种多样,有集中的宣讲会,有班排的讨论会,还有墙报、快板等宣传形式。

一时间,整个独立团驻地,“持久战”、“三个阶段”、“兵民是胜利之本”成为了干部战士口中频率最高的词汇。

我深入到战士们中间,亲眼目睹了这场学习带来的深刻变化。

在一次一营组织的讨论会上,那个曾经问我“仗要打到什么时候”的年轻排长,第一个站起来发言,他脸涨得通红,语气却异常坚定:“我以前总觉得鬼子厉害,咱们啥时候能赢心里没底。学习了《论持久战》,我明白了!鬼子是强,但他们是强弩之末!他们国小、人少,经不起长期消耗!我们现在困难,但这是在积蓄力量!就像爬山,我们现在是在半山腰最陡的地方,只要咬牙坚持过去,就能冲到山顶!以后谁再跟我说这仗没法打,我第一个不答应!”

一个参军前给地主扛活的老兵,磕着旱烟袋,慢悠悠地说:“**说得在理啊。打鬼子,就像俺们以前熬长工,东家再横,也有倒下的一天。咱们现在就是跟小鬼子‘熬’,看谁熬得过谁!咱们有老百姓支持,有这么大地方周旋,肯定能熬赢!”

侦察连的一个班长,结合自己的任务说道:“我以前就觉得咱们老是跑来跑去,打了就走,不够‘痛快’。现在懂了,这就是‘防御中的进攻’、‘内线中的外线’!咱们在鬼子的包围圈里,但咱们瞅准机会就给他一下狠的,打完还能跑掉,让鬼子干瞪眼!这仗法,高明!”

甚至野战医院的林晚,在一次给我换药(训练时的轻微擦伤)时,也轻声对我说:“参谋长,我们医护人员也学习了。以前看到伤员不断送下来,心里又难过又着急。现在明白了,我们的每一次救护,都是在为持久战保存一份力量,也是在实践‘尊重士兵’的道理。感觉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心里也更亮堂了。”

听着这些发自肺腑的声音,我感到由衷的欣慰。思想的种子已经播下,并在战士们心中生根发芽。《论持久战》的光芒,驱散了迷茫和阴霾,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一种建立在科学认知基础上的、更加沉稳、更加坚韧、更加自觉的战斗精神和乐观主义,开始在独立团形成风气。

傅水恒走在营地里,明显能感觉到战士们看他的眼神除了以往的尊敬,更多了一份信服和亲近。他知道,这份信服,不仅仅来自于他带领大家打胜仗,更来自于他带领大家找到了精神的支柱和方向。

一天晚上,傅水恒、傅必元和我再次聚在团部。窗外月明星稀,山风送爽。

傅水恒望着窗外操场上还在自发组织讨论的战士们的身影,深深吸了一口气:“政委,参谋长,看到大家现在的样子,我这心里,才算真正踏实了点。”

傅必元感慨道:“是啊,这次学习《论持久战》,真是及时雨!部队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水恒,这件事,你功不可没!”

我补充道:“不仅仅是稳定了军心,更重要的是,提升了全团官兵的战略眼光和政治觉悟。以后打仗,他们不仅能知道怎么打,更能理解为什么这么打,积极性、主动性会更高。这对我们独立团长远发展的意义,不可估量。”

傅水恒转过身,脸上带着一种沉稳而睿智的笑容,那是一种经历了思想淬炼后才会有的光彩:“我现在更加确信,我们选择的道路是正确的。也更加理解,为什么说‘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接下来,我们要把这种思想共鸣,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他走到地图前,手指点向上面纵横交错的交通线,目光锐利如刀:“总部关于大规模交通破袭战的设想已经越来越明确。相持阶段,我们要积极作战,不断消耗敌人!同志们,让我们这把经过思想淬火的利刃,在即将到来的大战中,劈出独立团的威风来!”

“好!”我和傅必元异口同声,眼中都燃烧着同样的信念和斗志。

太行山的夏夜,静谧而深邃。但在这静谧之下,是独立团八百颗被《论持久战》思想武装起来、同频共振的心脏,正为迎接那场即将震动华北的“百团大战”,积蓄着磅礴的力量。思想的共鸣,已化为行动的号角。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