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51章 升任团长,独立团威名远扬。

太行山的初春,残雪还未完全消融,峭壁岩缝间已冒出些许倔强的绿意。我站在新开辟的团部门前,望着操场上正在操练的士兵,耳边是震天的喊杀声和“八一杠”清脆的点射声。阳光下,那些曾经略显杂乱的军装,如今已被统一的灰布军服取代,虽然依旧朴素,却透着一股不容小觑的锐气。

这里,是太行山深处一个更为隐蔽的山谷,也是我们新成立的“太行独立团”团部所在地。距离黑风峪那场奠定根基的战斗,已过去近两个月。

“参谋长,团长请您和政委过去开会。”传令兵的声音将我从思绪中拉回。

“知道了。”我整了整军帽,转身朝团部作战室走去。

所谓的团部,也不过是几间加固过的土坯房,比之前的指挥部宽敞了些许。进门时,傅水恒——我们新上任的傅团长,正和政委傅必元俯身在巨大的简易沙盘前讨论着什么。沙盘上山川地貌起伏,敌我态势用小旗标得清清楚楚。

“老陈,快来!”傅水恒抬头看见我,立刻招手,脸上带着抑制不住的兴奋,“刚接到侦察连报告,鬼子在李家坡新建了个临时物资中转站,囤积了不少弹药和粮食。”

我走到沙盘前,目光落在标着“李家坡”的位置。那里地势相对平缓,有一条简易公路穿过,确实是设立中转站的理想地点。

“消息可靠吗?”我问道。扩编为独立团后,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情报来源。日军在相持阶段明显加强了对根据地的封锁和扫荡,情报网受到很大破坏。

“可靠,”傅水恒肯定地点头,“是‘夜枭’小组冒死传回来的。”‘夜枭’是他亲自组建并直接领导的情报小组,成员精干,行动诡秘,这几个月来提供了不少有价值的情报。

傅必元指着沙盘上的几条路线,沉吟道:“李家坡离我们这里不算远,但沿途有鬼子三个据点,呈品字形分布,互为犄角。直接强攻,风险太大。”

“那就不能强攻。”傅水恒眼中闪烁着熟悉的光芒,那是一种混合了冒险精神和战术自信的光彩,“得用巧劲。”

他看向我:“参谋长,你那个‘系统’里,有没有什么能帮我们神不知鬼不觉摸进去的好东西?”

我心中微微一动。自从积分破万,系统权限提升后,可兑换的物品种类确实丰富了不少,除了基础的武器装备,还出现了一些辅助性的战术装备和初级技术资料。我甚至发现,可以通过消耗积分,对已方人员进行某种程度的“技能灌输”(当然是伪装成高强度特训的效果),极大提升了“龙牙”等精锐分队的战术水平。

“有,”我点了点头,“可以兑换一批加强版的夜视器材和微声侦察设备。另外,如果需要,还可以提供一些……嗯,‘特种爆破’的技术和材料。”我斟酌着用词,有些东西的来源不好解释,只能归功于“秘密渠道”。

傅水恒一拍大腿:“太好了!我就知道你有办法!”他转向沙盘,手指在上面快速划动,“我的想法是,组建一支精干的小分队,夜间渗透,不用打掉整个中转站,那样动静太大。我们的目标是这个——”他的手指点在沙盘上代表仓库的区域,“炸掉它的核心仓库!让鬼子的物资补给瘫痪!”

“围点打援?”傅必元若有所思。

“不完全是,”傅水恒摇头,嘴角勾起一丝狡黠的笑,“我们炸了仓库就走,绝不恋战。但要在撤退路线上,给可能追来的鬼子准备几份‘大礼’。”他详细阐述了他的计划:小分队渗透、精准爆破、预设伏击区域、交替掩护撤退……思路清晰,胆大心细,尤其注重利用新装备的优势进行非对称作战。

我听着他的部署,心中暗自赞叹。这小子,成长速度惊人。黑风峪之战后,他仿佛打通了任督二脉,战术思维更加天马行空,却又总能落在实处。加上系统提供的装备和技术支持,更是如虎添翼。这两个月来,他带着部队打了几个漂亮的小规模歼灭战和破袭战,缴获颇丰,独立团的威名已经开始在这一带的抗日武装中传扬。

“计划可行,”我表示赞同,“但细节必须到位,尤其是渗透和撤退路线,要反复勘测,确保万无一失。”

“放心,参谋长,我亲自带侦察连去摸路线!”傅水恒信心满满。

傅必元最终也点了头:“好,就按团长的方案执行。参谋长,装备和技术支持方面,你全力保障。这一仗,不仅要打赢,还要打得漂亮,打出我们独立团的威风!”

任务确定下来,整个独立团如同精密的机器开始高速运转。我通过系统兑换了所需的夜视仪、微声冲锋枪、特种炸药和引爆装置,并组织“龙牙”突击队和侦察连的精锐进行了紧急培训和适应性训练。傅水恒则带着几个骨干,连续几个晚上潜伏到李家坡附近,将鬼子哨位换岗时间、巡逻路线、仓库结构等细节摸得一清二楚。

行动前夜,我特意去看了即将出发的突击小队。战士们正在检查装备,神情专注而冷静。傅水恒也在其中,正低声和副队长交代着什么。看到我,他走了过来。

“都准备好了?”我问。

“嗯,”他点点头,眼神在夜色中亮得惊人,“参谋长,等我们的好消息。”

我拍了拍他的肩膀,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小心。活着回来。”

他咧嘴一笑,露出两排白牙:“阎王爷还不敢收我。”

看着他和队员们的身影消失在夜幕中,我的心也悬了起来。尽管对他的能力有信心,但敌后渗透爆破,风险极高,任何一点意外都可能导致全军覆没。

那一夜,我几乎未曾合眼。和傅必元守在作战室里,对着地图和怀表,推算着行动的每一个环节。

凌晨三点左右,远处隐约传来一声沉闷的爆炸声,随即一切又归于寂静。

“成了?”傅必元猛地站起身。

我侧耳倾听,再无其他动静。“应该是爆破成功了。就看撤退是否顺利了。”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作战室里的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直到天边泛起微光,电台里终于传来了预先约定的信号——三短一长,代表“任务完成,安全撤离”!

“好!好!好!”傅必元连说三个好字,脸上满是兴奋。

我也长长舒了一口气。

上午十点左右,傅水恒带着突击小队安全返回团部。除了几个战士轻微刮伤,无一人伤亡。带回来的,还有炸毁日军重要物资仓库的捷报,以及拍摄的(系统兑换的简易相机)仓库爆炸后的照片。

“你们是没看到,”一个参与行动的战士兴奋地向围过来的战友们描述,“那炸药劲儿真大!轰一声,整个仓库顶都掀飞了!火光冲天,隔老远都能看见!”

“小鬼子这下起码半个月缓不过气来!”

这次成功的破袭战,成果远超预期。不仅摧毁了日军大量急需的作战物资,拖延了其春季扫荡的计划,更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军民的士气。独立团的名声更加响亮。

捷报层层上报,很快传到了太行山深处的八路军总部。

几天后,我们接到通知,总部副总指挥将要亲临独立团视察!

这个消息让整个独立团都沸腾了。副总指挥!那可是在红军时期就威名赫赫、抗战中令日军闻风丧胆的传奇人物!

傅水恒更是既兴奋又紧张,连着几天带着部队加紧操练,整顿军容风貌,恨不得把每个角落都打扫得一尘不染。

“老陈,你说副总指挥他……会不会很严厉?”视察前一天晚上,傅水恒难得地有些忐忑,跑到我这里来“探口风”。

我笑了笑,回忆着所知的历史记载和来到这个世界后听到的传闻:“副总指挥用人,向来不拘一格,最欣赏敢打敢拼、脑子灵活的干部。你这两个月的仗打得很有特点,正是对他胃口的类型。放心吧,平常心对待就好。”

话虽如此,我自己心里也难免有些期待和紧张。这位副总指挥,可是未来共和国的奠基者之一,能亲眼见到活的传奇,这种体验绝非前世那个和平时代所能想象。

副总指挥来的那天,天气晴好。他只带了少量的警卫人员,风尘仆仆,穿着一身洗得发白的旧军装,脚上是磨得起了毛边的布鞋,看上去就像一个普通的老兵。但那双眼睛,锐利如鹰,扫视之间,自有一股不怒而威的气势。

傅水恒、傅必元和我带着团部主要干部在团部门口迎接。

“报告副总指挥!太行独立团团长傅水恒,政委傅必元,参谋长陈川,率团部干部欢迎首长视察!”傅水恒挺直胸膛,声音洪亮地报告。

副总指挥的目光在我们几人脸上缓缓扫过,最后落在傅水恒身上,脸上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傅水恒?就是你,带着一个连就敢摸到黑风峪鬼子屁股后面,又刚炸了人家的物资仓库?”

“是!首长!”傅水恒大声回答,略微紧张。

“好小子,胆子不小!”副总指挥哈哈一笑,用力拍了拍傅水恒的肩膀,“走,进去说!把你们怎么打的仗,好好跟我讲讲!”

接下来的视察,副总指挥看得非常仔细。他看了部队的操练,尤其对“龙牙”突击队使用“八一杠”进行的战术演示表现出浓厚兴趣,亲自拿过一支枪掂量、瞄准,问了几个关于射程、精度和可靠性的问题,傅水恒和我一一作答,只说是通过“特殊渠道”从敌占区搞来的“新式步枪”。

他看了我们的后勤保障,特别是野战医院。在看到林晚和医护人员在极其简陋的条件下,想方设法救治伤员时,他沉默了许久,然后郑重地向她们敬了一个礼。

他还专门去看了战士们住的窑洞,摸了摸炕上的被褥,问了问伙食情况。

最后,在团部作战室,傅水恒代表独立团领导班子,详细汇报了部队组建、训练和近期作战情况。他没有照本宣科,而是结合沙盘,将黑风峪之战、李家坡破袭战以及其他几次典型战斗,生动地复现出来,重点阐述了他“以奇胜、以正合、注重技术装备与灵活战术结合”的作战思路。

副总指挥听得非常专注,不时插话提问,问题往往一针见血,直指关键。当听到傅水恒利用夜间渗透、精准爆破、预设伏击等战术,以极小代价换取较大战果时,他眼中赞赏的神色越来越浓。

“不拘一格,不墨守成规!”副总指挥听完汇报,站起身,在作战室里踱了几步,声音洪亮地说道,“我们八路军、新四军,就是在敌强我弱的形势下发展壮大的!不能光跟鬼子硬碰硬,就得像你们这样,动脑子,想办法,发挥我们的优势,打击敌人的弱点!”

他走到傅水恒面前,目光炯炯:“傅水恒同志,你打仗很有想法!胆子大,脑子活,是个将才!我们部队,就需要你这样敢打敢闯、又懂得灵活机动的指挥员!”

傅水恒激动得脸都红了,啪地立正:“谢谢首长鼓励!独立团一定再接再厉,多打胜仗!”

“好!我要的就是你这句话!”副总指挥满意地点点头,“你们独立团,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作风顽强,战斗力强,战术灵活,打出了威风!总部决定,对你们独立团予以通令嘉奖!对傅水恒、傅必元、陈川等有功人员,记功一次!”

热烈的掌声在作战室里响起。

副总指挥临走前,特意又叮嘱傅水恒:“不要骄傲,戒骄戒躁。相持阶段,斗争更残酷,鬼子不会甘心失败的,更大的考验还在后面。要把部队带好,把根扎得更深!”

“是!请首长放心!独立团誓与根据地共存亡!”傅水恒的声音坚定有力。

送走副总指挥后,整个独立团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悦和自豪之中。总部的嘉奖,尤其是副总指挥的高度肯定,如同给全团官兵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表彰大会在团部操场隆重举行。傅水恒站在临时搭建的主席台上,从旅部首长手中接过了绣着“英勇顽强、战术模范”的锦旗。阳光下,他胸前的红花格外鲜艳,年轻的脸庞上洋溢着荣耀与责任。

我站在台下,看着台上意气风发的傅团长,看着台下战士们崇拜而热切的目光,心中感慨万千。从穿越之初的迷茫,到如今在这太行山上站稳脚跟,带领一支逐渐成长的队伍,这一切,离不开系统的支持,更离不开像傅水恒、傅必元这样优秀的战友。

“老陈,”傅必元不知何时站到了我身边,低声说道,“看到水恒现在这样,我真替他高兴。”

“是啊,”我点点头,“他扛得起这份责任。”

“总部嘉奖,副总指挥青睐,这是动力,也是压力。”傅必元语气转为凝重,“接下来,鬼子肯定会有更疯狂的反扑。我们必须尽快让部队形成更强的战斗力。”

“我明白。”我望向远方连绵的群山,系统界面在脑海中悄然浮现。积分又在稳步增长,更多灰色的图标被点亮,包括一些基础的军工生产技术和更系统的军事训练手册。“厉兵秣马,是当前第一要务。”

表彰大会结束后,部队的训练热情空前高涨。傅水恒借着这股势头,在全团推行了更为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战术学习。我则利用系统提供的资料,结合当下的实际情况,编写了步兵班排战术、夜间作战、山地作战等教材,并开办了各级指挥员培训班。

同时,在系统的辅助下,我们开始尝试建立一个小型的、极其简陋的军工作坊。主要目的是修复缴获的武器,复装子弹,以及……尝试生产一些系统提供的、技术门槛相对较低的“新式”武器,比如木柄手榴弹的改进型号、定向地雷等。这无疑是一个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但却是摆脱单纯依赖系统“输血”,实现自我“造血”的关键一步。

日子在紧张的训练和备战中一天天过去。春去夏来,太行山披上了浓密的绿装。独立团的实力在稳步提升,威名远播,不仅震慑了敌人,也吸引了周边不少零散的抗日武装和踊跃参军的青壮年来投。

傅水恒作为一团之长,愈发显得沉稳干练。他在训练场上严格要求,在战斗中身先士卒,在生活中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团里的威信与日俱增。副总指挥的赏识,没有让他骄傲自满,反而让他更加清醒地认识到肩上的担子有多重。

有时深夜,我还能看到他团部的灯光亮着,不是在研究地图,就是在学习我整理给他的那些“超前”的战术理论。他知道,他的“仗法新奇”背后,有着我不能明说的支持,而他所能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将这些知识消化吸收,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战斗力。

这天,我和傅水恒、傅必元再次聚在作战室里。桌上摊着总部刚刚下发的一份情况通报和作战预想文件。

文件的标题,让我们的心都不由自主地加速跳动起来。

——《关于组织大规模交通破袭战的若干设想》。

文件的字里行间,透露出一场规模空前、旨在打破日军“囚笼政策”的重大战役,正在总部的筹划之中。

傅水恒的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眼中闪烁着渴望战斗的光芒:“政委,参谋长,看来,我们独立团扬名立万的机会,真的要来了。”

傅必元深吸一口气:“是啊,相持阶段,更需要我们主动出击,打破敌人的封锁!这肯定是一场硬仗、大仗!”

我凝视着地图上那纵横交错的铁路线和公路网,仿佛已经听到了那即将席卷华北的、被称为“百团大战”的惊雷。

而我们的独立团,必将在这场大战中,写下属于自己的浓重一笔。

“厉兵秣马多月,”傅水恒站起身,声音坚定而充满力量,“是时候亮剑了!我独立团,请求担任先锋!”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