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 第33章 织网于无形。

我穿越到山西抗日 第33章 织网于无形。

作者:用户26182811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5:33:38

独立营五千余众,经月余现代化改革与科学练兵,已初具铁军雏形,锋芒内敛,引而不发。然,我与傅水恒、傅必元皆深知,兵强马壮固然可喜,但若耳目闭塞,不明敌情,便如巨人行于暗夜,空有拔山之力,亦难免跌入深渊。光复平安县后,我们虽暂时获得了一块稳固的根据地,但周边敌情依旧错综复杂,日军主力虎视眈眈,伪军残余暗中窥伺,更兼特务汉奸活动猖獗。以往依赖战场侦察和零星群众报信的情报获取方式,已远远无法满足这支日益壮大的部队的作战需求。

“不能等到鬼子打到家门口,我们才仓促应战。”傅水恒在营部作战会议上,用红笔在地图上将平安县城周边日伪控制的据点、交通线、驻军情况一一圈出,神色严峻,“我们必须把眼睛和耳朵伸出去,伸得远远的,伸到鬼子的指挥部里,伸到伪军的军营里,伸到他们每一个可能对我们构成威胁的角落!我们要建立一张属于我们独立营自己的、覆盖整个区域的情报网!”

这个提议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赞同。但具体如何构建,却是一个极其复杂且专业的课题。我们这群人,打仗冲锋在行,搞情报却是外行。

“系统里,有没有关于情报工作的……”傅政委看向傅水恒,话未说尽,但意思明确。

傅水恒闭目凝神,再次沟通那无形的智库。片刻后,他睁开眼,带着一丝欣喜:“有!而且非常系统!”

当晚,指挥所内,关乎独立营未来“耳目”的关键兑换开始了。

“系统,筛选兑换关于情报网络构建、人员培训、信息传递、分析研判等方面的专业手册、设备及必要技能!”

“叮!根据宿主需求及当前积分(剩余280),筛选优化方案如下:”

“1. 《敌后情报网络组织与运作指南(全流程)》:涵盖情报站设立、人员发展(灰色、内线、基点)、单线联系、信息传递(死信箱、交通员、密写)、反侦察与保密条例等,兑换需150积分。”

“2. 《情报分析入门与战术情报应用》:教授如何筛选、甄别、分析原始情报,形成有价值的情报产品,并应用于战术决策,兑换需80积分。”

“3. 《初级密电码编译与破译基础》:提供数种适合当前技术条件的简易密码编制方法及基础破译思路,兑换需50积分。”

“4. ‘信鸽’微型情报传递系统(仿生机械,一次性,有效半径50公里)x10:兑换需100积分。”

“5. 微型隐藏式照相设备(超时代产品,仅限关键情报使用)x1,配套胶卷x5:兑换需200积分。”

“总需积分:580。积分不足,无法全部兑换。”

看着清单,我们既兴奋又无奈。积分只剩下280,捉襟见肘。

“必须做出取舍。”我沉声道,“设备和技能可以慢慢来,但组织和分析的‘软件’是根基,必须先建立起来。”

傅水恒点头:“同意。兑换1和2!信鸽系统也很关键,可以解决紧急情报的快速传递问题。照相设备……太贵,暂时放弃。”

“叮!消耗150积分,成功兑换《敌后情报网络组织与运作指南(全流程)》。”

“叮!消耗80积分,成功兑换《情报分析入门与战术情报应用》。”

“叮!消耗100积分,成功兑换‘信鸽’微型情报传递系统x10。”

“当前剩余积分:-50(启用积分透支功能,下次获取积分需优先偿还)。”

为了情报网,我们首次动用了系统的透支功能,可见其重要性。

两本厚重的手册和十只栩栩如生、几乎与真鸽子无异的机械信鸽出现在面前。我们如饥似渴地翻阅起来。手册内容之专业、细致,令人叹为观止。它将神秘的谍报工作分解成了可以一步步操作、管理的标准化流程。

依据手册指导,我们开始了艰难而隐秘的织网工作。

第一步:架构与选人。

在营部之下,成立了一个极其隐秘的部门——“侦查情报科”,对外称“营部侦察股”。科长人选至关重要,需胆大心细、忠诚可靠、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和一定的社会经验。几经斟酌,我们选中了孙雷霆。他在龙牙小队时就以心思缜密、观察力强着称,且口才便给,善于与人打交道。

傅水恒将《敌后情报网络组织与运作指南》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技能书的方式(消耗了最后一次技能书兑换机会)直接灌输给孙雷霆,让他快速掌握了理论基础。

孙雷霆麾下,首批骨干从龙牙侦察排、原起义部队中熟悉本地情况且政治可靠的士兵、以及营部精干的通讯兵中挑选,组建了情报科最初的班底。

第二步:划分区域与确立模式。

我们将平安县周边区域,按战略重要性和敌情缓急,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敌占区三个层级。

· 核心区(平安县境内): 建立“基点网”。依托各村镇的地下党组织、可靠的堡垒户,发展“灰色”情报员(不暴露身份,以合法职业掩护),负责监视本地敌特活动、收集零星敌情、传递信息。由各大队政工干部协助建立和管理。

· 缓冲区(与敌占区交界地带): 设立“情报站”。选择靠近交通要道、商贸集镇的村庄,以开设杂货铺、车马店、诊所等为掩护,建立固定情报点。派遣精干情报员常驻,负责搜集周边敌军调动、物资运输等战术情报,并作为与敌占区情报员联系的枢纽。

· 敌占区(日军控制的核心城镇、据点): 发展“内线”与“潜伏组”。这是最危险也是最关键的一环。尝试通过原有关系、策反、金钱收买等方式,在伪政府、伪军、甚至日军内部发展内线。同时,派遣少量最忠诚、最机敏的情报员,以各种合法身份(商人、学徒、难民等)长期潜伏,静默待命,只在关键时刻激活。

第三步:建立传递渠道。

我们构建了多层次的情报传递体系:

· 日常情报: 主要依靠交通员(伪装成货郎、走亲访友的百姓)按固定路线、时间进行传递,使用手册中教授的暗语和密写技术。

· 紧急军情: 启用兑换的“信鸽”系统。这些机械信鸽能够识别预设坐标,飞行速度快,隐蔽性高,用于传递最紧急的预警信息。

· 重要文件\/图纸: 则由龙牙小队或神枪手连的精锐负责武装护送,确保万无一失。

所有传递环节严格实行单线联系,最大限度降低被破坏的风险。

第四步:情报分析与应用。

在营部设立了一间专用的“情报分析室”。由我亲自牵头,孙雷霆、周小树(负责无线电侦听破译部分)以及几名从教导队选拔的、心思缜密、逻辑性强的年轻军官组成分析小组。我们学习《情报分析入门》,尝试将收集来的大量零散、真伪混杂的信息,进行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的分析,绘制敌军部署图、物资流向图,并尝试研判敌人的可能意图。

最初的过程是痛苦而混乱的。一条伪军调动的情报,可能来自三个不同渠道,说法各异;一个关于日军增兵的传闻,需要多方验证。分析小组常常争论得面红耳赤。但渐渐地,我们开始摸到门道,学会了交叉比对、逻辑推理、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织网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充满了危险与牺牲。

派往敌占区“茂源商号”建立情报站的两名同志,因掩护身份暴露,被日军特务机关抓获,壮烈牺牲。

在缓冲区,一个刚刚建立的情报点,因发展对象不慎,被敌特顺藤摸瓜,险些导致整个缓冲区网络瘫痪,幸得孙雷霆果断启动应急方案,及时切断联系,才避免了更大损失。

发展内线更是困难重重,成功率极低,往往投入大量精力物力,却收效甚微。

然而,付出总有回报。这张初生的情报网,开始缓慢而坚定地发挥作用。

缓冲区的情报站传回了日军在铁路沿线囤积物资的详细清单和守卫兵力情况。

核心区的基点网及时发现并报告了多起试图混入根据地进行破坏的敌特分子,被警卫连和龙牙一一清除。

最令人振奋的是,通过不懈的努力和恰当的策反,我们终于在伪军一个新调来的团里,发展了一名低级军官作为内线。他冒着生命危险,送出了该团换防时间、路线以及团部位置的关键情报。

一个月后,分析小组根据各方汇集的情报,经过连续几天不眠不休的分析研判,向傅水恒、傅政委和我提交了第一份具有战略价值的情报研判报告:

“综合判断,日军驻潞安旅团,似有抽调兵力,联合周边伪军,于近期(预计15-20天内)对我平安县区域进行大规模扫荡之企图。其主要进攻方向可能为东、北两路,重点目标为我县城及外围主力。建议:提前部署,诱敌深入,伺机歼其一路。”

这份报告,不再是模糊的猜测和传闻,而是基于大量事实和数据进行的逻辑推导。它让我们第一次在面对敌人可能的进攻时,不再是被动猜测和仓促应对,而是有了清晰的预判和从容布置的时间。

傅水恒拿着这份薄薄却重逾千钧的报告,目光炯炯:“好!太好了!有了这张网,我们才算真正做到了‘耳聪目明’!鬼子再想偷偷摸摸地来咬我们,就没那么容易了!”

傅政委也感慨道:“这才是真正的主动权啊!情报网的建立,其意义不亚于我们多了一个主力大队!”

我望着地图上那些由无数隐秘线条连接起来的、代表我们情报节点的一个个微小符号,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这张由智慧、勇气、甚至鲜血编织而成的无形之网,已然成为独立营在这复杂残酷的敌后战场上,最敏锐的感官和最坚固的盾牌之一。织网于无形,决胜于千里,独立营的战争形态,从此进入了一个新的维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