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晋北山区,霜色浸染层林。独立团指挥部里,煤油灯在粗糙的木桌上投下晃动的光影,将我们三人的身影拉得忽长忽短。傅水恒团长的手指在地图上缓缓移动,最终停在标注着“白马驿”的等高线交汇处,那里驻扎着伪华北治安军第三团,团长叫赵守义。
“这个赵守义,”傅必元政委放下手中的情报卷宗,声音沉稳,“保定讲武堂出身,不是死心塌地的汉奸。根据内线消息,他对日军顾问的颐指气使颇有微词,其部下多次与日军发生小规模摩擦。”
傅团长抬起头,目光锐利如鹰:“老陈,你的看法?”
我,陈世根,作为独立团的参谋长,负责情报与策反工作已有经年。此刻,我正将各方信息在脑中汇总、梳理。“赵守义,河北沧州人,家中尚有老母妻儿在沦陷区。他投敌更多是迫于形势,部队被击溃后,为保全麾下弟兄不得已而为之。此人重乡土情谊,对部下还算护犊,并非铁杆汉奸。这是我们能撬开的缝隙。”
我们三人都清楚,硬攻白马驿,凭借独立团如今兵强马壮,配备了我们从“系统”中秘密获取、并加以“土法改造”的步兵炮、迫击炮和充足弹药,并非不可能。但必然要付出不小代价,而且会惊动周边日军,打乱我们下一步夺取县城的计划。若能策反赵守义,不仅能兵不血刃拿下这个卡在交通要道上的钉子,更能极大震撼周边伪军,瓦解敌人士气,其战略意义远超一次单纯的军事胜利。
“那就定下方针,”傅团长一锤定音,“军事压力为后盾,政治攻心为主轴。老傅,政策宣讲、统战工作你主导。世根,具体策反行动,情报渗透、接触联络,由你全权负责。我们要让赵守义明白,回头是岸,才是他和他的弟兄们唯一的生路。”
一、 无声的战场:心理攻势的展开
策反工作如同下一盘盲棋,每一步都需谨慎。我首先调动了敌工科的骨干,他们都是精挑细选、胆大心细的同志,有的擅长伪装潜入,有的精通伪军内部切口暗号。
我们针对伪军士兵普遍存在的思乡、厌战情绪,印制了大量传单。传单内容直白而有力,既有“中国人不打中国人”、“调转枪口,一致对外”的呼吁,也有图文并茂展示日军暴行、激发民族义愤的宣传画。更重要的是,我们详细列出了八路军对待投诚伪军的宽大政策:既往不咎,去留自愿,留者享受同等抗日军人待遇,去者发放路费。
这些传单,通过内线、通过夜间潜入的武工队、甚至利用风向,用“传单箭”射入敌据点,像雪花一样飘进白马驿。同时,我们的“土喇叭”广播站也在夜间选择上风口,用扩音器向据点喊话。喊话内容不仅仅是政策宣讲,还会指名道姓地提到某些伪军军官的名字,点出他们的家乡、家人情况,造成一种“八路军无所不知”的心理威慑。
针对赵守义个人,我们则采取了更精细的方式。我们通过沧州地下党,设法拿到了他老母亲手缝制的一个烟荷包,里面夹带了一封家书,字迹歪斜,言语朴实,尽是盼儿平安、莫做愧对祖宗之事的内容。同时,我亲自执笔,以傅必元政委和我的联名,给他写了一封长信。
信中,我们没有一味斥责,而是肯定了他讲武堂毕业、曾怀报国之志的过去,分析当前抗战形势,指出日寇已是强弩之末,法西斯阵营败象已露。我们明确告知,他的家人已在我方秘密保护之下(这需要敌占区同志的密切配合,风险极高,但至关重要),并郑重承诺,只要他率部起义,不仅保障其人身安全和部队弟兄的前途,他日抗战胜利,功过自有人民评说,绝不会亏待于国家有功之臣。
这封信和烟荷包,通过一个巧妙的机会,由我们买通的一个往返于敌占区和根据地的小贩,直接送到了赵守义的手中。据内线后来汇报,赵守义收到东西后,独自在房间里待了整整一个下午。
二、 危险的接触:夜幕下的试探
第一轮心理攻势过后,我们判断赵守义内心已然动摇,但还在观望、权衡。此时,需要施加更直接的军事压力,并创造接触机会。
傅团长亲自指挥了一次精妙的“敲山震虎”行动。他派出小股精锐部队,在白马驿外围伏击了日军一支运输小队,毙伤俘日军十余人,缴获一批物资,并故意放走了几个伪军俘虏,让他们带回“八路军主力意图攻打白马驿”的“确切消息”。同时,独立团主力大张旗鼓地在白马驿附近山区进行战术演练,炮声隆隆,尘土飞扬,摆出即将强攻的架势。
果然,白马驿据点内气氛顿时紧张起来,日军顾问加强了巡逻,对伪军的监视也更严密。赵守义的部队被推到了一线布防,惶惶不可终日。
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决定亲自出马,进行第一次直接接触。这个决定遭到了傅团长和傅政委的强烈反对,太危险了。但我坚持:“赵守义这种人,看重面子也看重诚意。参谋长亲自冒险前去,最能表明我们的重视和保证。况且,我对情况最熟悉,临机决断也方便。”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