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头的出租屋藏在回春巷深处,不到二十平米的小屋里,一半空间堆着泛黄的医案和药材,墙上还挂着褪色的 “妙手回春” 锦旗。林峰刚踏进门槛,就闻到一股浓郁的药香,混合着老人熬药的焦糊味 —— 显然,王老头刚才又在试药。
“小林,你可算来了!” 王老头从里屋迎出来,手里还攥着一张皱巴巴的病历,“我昨天跟你说的张大爷,今天一早就在楼下等着了,他那腿再不治,恐怕就要截肢了!”
话音刚落,里屋传来一阵压抑的呻吟。林峰走过去一看,只见一个穿棉袄的老人蜷缩在藤椅上,右腿裤管空荡荡的 —— 不是截肢了,而是肿得像水桶,皮肤呈暗紫色,脚踝处还渗着淡黄色的液体,老人双手死死抓着椅子扶手,额头上的冷汗把头发都浸湿了。
“张大爷,这是我跟你说的林峰,陈敬山教授的学生,他说不定能治你的腿。” 王老头轻声说道。
张大爷缓缓抬起头,浑浊的眼睛打量着林峰,嘴角扯出一丝苦笑:“小伙子,你还是别费劲了。我这是脉管炎,西医说要截肢,中医说要慢慢调理,我喝了三个月的药,一点用都没有,反而越来越疼……”
他的儿子张建军站在旁边,脸色也不好看,对着王老头小声抱怨:“王叔,你怎么找个学生来?我爸这病连市医院的专家都没办法,他一个学生能行吗?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
这话虽然小声,却清清楚楚传到林峰耳朵里。他没生气,只是蹲下身,轻轻掀开张大爷的裤腿 —— 腿上的皮肤温度明显偏低,按压下去没有弹性,指尖刚碰到皮肤,张大爷就疼得 “嘶” 了一声,可见已经到了 “血瘀阻络、阳气衰竭” 的阶段,再拖下去,确实只能截肢。
“张叔,你父亲的脉管炎,是‘寒凝血瘀’型。” 林峰收回手,语气平静,“之前的中药之所以没用,是因为只注重活血,没补阳气 —— 阳气不足,再怎么活血,瘀堵也冲不开,就像冬天的水管,光疏通不加热,还是会结冰。”
张建军愣了一下,显然没听过这种说法:“你怎么知道我爸之前喝的药只活血?”
“猜的。” 林峰笑了笑,“脉管炎到这个阶段,中医常用‘桃红四物汤’活血,可你父亲舌苔白腻、脉象沉细,明显是阳虚体质,再用寒凉的桃仁、红花,只会加重阳虚,瘀堵更严重。”
这话正好说中了!张建军脸色一变 —— 之前市医院的老中医,开的确实是桃红四物汤,父亲喝了之后,反而疼得更厉害。
王老头在旁边点头:“小林说得对!我之前也觉得张大爷的药不对劲,可一时想不出问题在哪,还是小林眼光准!”
张大爷也坐直了身体,眼里闪过一丝希望:“小伙子,那你有办法治我的腿吗?只要不截肢,花多少钱都行!”
“不用花多少钱,我给你开一副‘活脉汤’,喝三天,要是没效果,你再去截肢也不迟。” 林峰拿出纸笔,快速写下药方:
“当归 15g(岷当归,酒炙)、黄芪 30g(正北芪,蜜炙)、丹参 20g、桂枝 10g、细辛 3g、过山龙 10g、甘草 6g。水煎服,每日一剂,分早晚两次温服。”
写完后,他递给王老头:“王叔,麻烦您用‘隔火炙’的方法炮制当归和黄芪 —— 当归用黄酒拌炒,炒到微焦;黄芪用蜂蜜拌匀,小火慢炙,这样能增强温补阳气的效果。过山龙要选新鲜的,切片后用白酒浸泡半小时,这样通脉的效果更好。”
王老头接过药方,眼睛越看越亮:“妙啊!当归酒炙补阳,黄芪蜜炙补气,再加桂枝、细辛温通经脉,过山龙通利关节,这方子既活血又补阳,正好对症!”
张建军却还是不放心:“这过山龙是什么药材?我怎么没听过?不会有副作用吧?”
“过山龙是民间的叫法,学名‘穿龙薯蓣’,能通十二经脉,尤其擅长打通下肢瘀堵,以前常用于治疗脉管炎,只是现在很少有人用了。” 林峰解释道,“你要是不放心,可以去中药店查《本草纲目》,里面有记载。”
张建军半信半疑地拿出手机,搜了一下 “过山龙 脉管炎”,果然跳出很多古籍记载,甚至还有现代药理研究,说过山龙中的皂苷成分能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他这才放下心来,赶紧拿着药方去抓药。
王老头则忙着炮制药材 —— 隔火炙是失传的古法,需要用木炭火隔着陶盆炙烤药材,火候要精准,多一分会焦,少一分没效果。林峰在旁边帮忙,偶尔指点一下火候,两人配合得十分默契。
三个小时后,第一剂活脉汤熬好了。深褐色的药汁冒着热气,散发出浓郁的药香。张大爷端着药碗,手还在发抖,犹豫了半天,才闭着眼睛喝了下去。
“怎么样?有没有不舒服?” 张建军紧张地问道。
张大爷咂了咂嘴,没说话,只是皱着的眉头渐渐舒展开来。过了大概十分钟,他突然 “咦” 了一声,低头看着自己的右腿:“不…… 不那么疼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