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梁大人,带我一起去破案吧! > 第176章 失子之痛

梁大人,带我一起去破案吧! 第176章 失子之痛

作者:潘喜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4:33:12

沈家村离江宁县城不过十余里地,骑快马不用半个时辰便到了。

时近傍晚,夕阳将天边染成一片温暖的橘红色,炊烟袅袅升起,村庄里弥漫着柴火饭的香气,偶有犬吠鸡鸣,一派宁静的田园景象。然而,这安宁之下,却隐藏着一户人家长达一年的煎熬与绝望。

在村里老人的指引下,梁铮带着两名衙役,很容易便找到了村东头那处最显破败的院落。低矮的土坯墙塌了一角,用些荆棘勉强堵着,院门是几块薄木板钉成的,歪斜着,仿佛一阵风就能吹倒。

院子里,一个头发花白、身形佝偻的老妇人,正背对着门口,机械地将一把麸皮撒给几只瘦骨嶙峋的鸡,她的动作迟缓,背影透着一股难以言说的孤寂与麻木。

衙役上前叩响了那扇破旧的院门,老妇人缓缓转过身来。她脸上布满了刀刻般的皱纹,一双眼睛浑浊无光,像是蒙上了一层永远擦不掉的灰尘。看到身着官服的梁铮等人,她先是愣了一下,随即眼中掠过一丝本能的畏惧,下意识地往后缩了缩。

“老人家,莫怕。”梁铮放缓了声音,示意衙役留在院外,自己独自走进院子,“我们是县衙来的,想向您打听个人。”他尽量让自己的语气听起来平和。

老妇人戒备地看着他,嘴唇嚅动了一下,没发出声音。

梁铮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心包裹的油纸包,层层打开,露出了里面那块色泽暗淡却纹样精致的蜀锦残片。“老人家,您可认得此物?”

当那块残片完全展露在昏黄的夕阳光下,老妇人浑浊的眼睛猛地瞪大了!她像是被什么东西刺了一下,踉跄着上前两步,枯瘦如柴的手颤抖着,想要触碰,却又不敢,仿佛那是什么极易破碎的珍宝。

“这……这……”她的喉咙里发出嗬嗬的声响,眼泪瞬间涌了出来,顺着深刻的皱纹肆意流淌,“是……是阿福!是我的阿福啊!”她终于一把抓过那块残片,紧紧攥在手心,贴在自己的心口,仿佛想从那冰冷的织物上汲取一丝早已消失的温度。

压抑了太久的悲痛如同决堤的洪水,她再也支撑不住,瘫坐在地上,发出撕心裂肺的嚎哭。

“我的儿啊……你让娘想得好苦啊……”她哭喊着,声音嘶哑,“这牡丹……是他!是他偷偷给我织的寿礼花样!他说……他说娘辛苦了一辈子,没穿过一件好衣裳,他一定要让我走的时候,能风风光光的,穿得比谁都体面……这‘沈’字,是他瞒着我,一针一线,熬了好几个晚上绣上去的……他说,这样,无论到了哪儿,人家都知道是沈家的儿子给娘挣的体面……”

老妇人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诉说着:“去年……去年三月,他说织坊扩建,招工,工钱给得高……就去了……头一个月,还托同村的人捎回些钱,带话说一切都好,让娘放心……可到了四月,就再也没了音讯!活不见人,死……死不见尸啊!”

她猛地抬起头,布满血丝的眼睛死死盯着梁铮,那眼神混合着绝望、痛苦和一丝最后期盼:“我到处找,到处问,织坊的人都说他干完活就走了,不知道去了哪儿……我不信!我夜夜做梦,都梦见他……就站在织坊旁边那桑园里,浑身是土,脸色白得吓人,对着我喊‘娘,我冷,我好冷啊……娘,我透不过气……’”

她伸出枯瘦的手,死死抓住梁铮的官袍下摆,如同溺水者抓住最后一根稻草,声音颤抖得不成样子:“大人……大人!您告诉我,我儿阿福……他是不是……是不是就埋在那里?是不是?!”

梁铮心中仿佛被重锤击中,一股酸涩涌上喉头。他蹲下身,扶住老人颤抖的肩膀,声音低沉而坚定:“老人家,我们正在查。您放心,若沈阿福真是冤死,我们定会还他一个公道!”他慢慢将老人搀扶起来,安抚着她激动的情绪,继续追问沈阿福的社会关系。

沈母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道:“阿福……是个老实孩子,心眼实……就是,就是和织坊里一个叫柳含烟的女工,两人看对了眼,定了亲事……本来,本来是桩好事……”她的脸上浮现出怨恨与恐惧交织的神情,“可那织坊的管事,叫周瑾的,不是个东西!他看上了含烟那丫头,几次三番骚扰……阿福气不过,去找他理论,回来的时候,脸上还带了伤……自打那以后,我就总觉得心慌,眼皮子跳……没想到,没想到……”

与此同时,元元在城西福记布庄的调查也有了关键进展。布庄老板是个健谈的中年人,见到元元气质不凡,又听闻是为官府查案,便十分配合。

“夫人您说的那种双经双纬的青布,嘿,还真是小店的招牌!”老板不无自豪地说,“江宁独一份!织这布费工费时,价钱也比寻常青布贵上一些,买的人不多,所以记得清楚。”

他捻着胡须回忆道:“去年……大概是三四月光景,对,天刚暖和起来那阵子,是有个年轻后生,常来买这布。穿着像是织坊的工服,人挺精神,好像……是姓沈?对对,有一次他钱不够,还赊了账,留了名字的。他说他未婚妻手巧,喜欢这布料的厚实劲儿,要买了去给她做新衣裳穿。”

元元心中一动,追问道:“除了这位沈姓工匠,可还有其他人,特别是织坊的人,来大量购买过这种布?”

“有啊!”老板一拍大腿,“您不说我还忘了!就是织坊的那位周管事,周瑾!差不多也是那时候,他亲自来的,一次就要了十匹!说是织坊要给工匠换季,做新工服。当时我还纳闷呢,织坊的工服不都是统一的粗麻布吗?又便宜又耐磨,咋突然用起我这好料子了?不过人家是管事,要买,我还能不卖吗?”

线索在这里出现了明显的矛盾!周瑾大量购买本不应作为工服的青布,意欲何为?

傍晚时分,梁铮带着沉重的心情从沈家村返回县衙,正好遇到从布庄回来的元元。两人交换了信息,心情愈发凝重。沈母的指认、布庄老板的证词,都将嫌疑的矛头指向了织坊管事周瑾。

恰在此时,秦泰派来的人回报:周瑾已从苏州“返回”府中。

梁铮目光一凛,决定立刻会一会这位关键的嫌疑人。他并未兴师动众,只带了两名衙役,便直奔周瑾位于城中的宅邸。

周府门楼气派,黑漆大门上锃亮的铜环显示着主人的家境殷实。通报之后,很快便被引了进去。周瑾是个四十岁上下的中年人,面皮白净,穿着簇新的宝蓝色绸缎直裰,见到梁铮,脸上立刻堆起热情而略带圆滑的笑容,快步迎了上来。

“哎呀呀,梁大人!什么风把您给吹来了?有失远迎,恕罪恕罪!”他拱手作揖,动作夸张,“可是为了织坊那点小事?唉,真是晦气,好好儿的扩建工程,竟挖出这等不干净的东西,耽误工期不说,还惊动了您这尊大佛……”

梁铮不动声色,随着他步入客厅落座,丫鬟奉上香茗。他随意抿了一口,便开门见山:“周管事苏州之行,可还顺利?采买了哪些上等丝线?可否让本官开开眼界?”

周瑾脸上的笑容僵了一下,随即从袖中掏出一本账册,双手奉上:“顺利,顺利!大人请看,这是采买的明细,都是上好的湖丝和苏绣……”他口中说着,眼神却有些游移。

梁铮接过账册,随意翻看了一下,上面记录的丝线种类、数量看似详实,但他敏锐地注意到,账册纸张崭新,墨迹均匀,不像经过长途跋涉、反复翻阅的样子,更重要的是,上面缺少苏州当地布商惯用的、带有独特花纹的印鉴。他合上账册,放在一旁,忽然话锋一转,目光锐利地看向周瑾:“本官听闻,周管事去年也曾光顾过福记布庄,一次购买了十匹双经双纬的青布,说是给工匠做工服?可据本官所知,织坊工服,向来是粗麻布料,何时改用这等厚实青布了?”

周瑾脸色微变,手指不自觉地蜷缩了一下,支吾道:“这个……这个……许是时间久了,记混了?或许是买了别的料子,对,或许是买了别的料子给工匠做坎肩之类的……”他试图搪塞过去。

梁铮不再追问,目光却似是不经意地扫过周瑾放在茶几上的左手。只见他无名指的指根处,有一道不甚明显、但依稀可辨的新愈抓痕,颜色比周围皮肤略浅,细长而弯曲。梁铮心中一动,面上却未显露分毫,只淡淡道:“或许是本官记错了。周管事刚回来,想必车马劳顿,本官就不多打扰了。”

说罢,他便起身告辞。周瑾明显松了一口气,连忙起身相送,态度愈发殷勤。

离开周府,梁铮的脸色沉了下来。周瑾的苏州之行存疑,购买青布的动机不明,再加上他手上那道可疑的抓痕……所有的线索,都像一张无形的网,正在向这位织坊管事收紧。

------

秦府内,华灯初上。

赵彦茹刚刚喂饱了阿砚,小家伙心满意足地在她怀里打着小小的奶嗝。赵彦茹轻轻拍着他的背,走到窗边。烛光摇曳,映在阿砚白嫩的小脸上,那块从眉骨延至下颌的青色胎记,在跳动的光线下,边缘似乎泛着一种极淡的、若有若无的浅蓝色光泽,与她日常所见略有不同。

她忽然想起日间翻阅沈阿福户籍资料时,旁边附注了一句沈母托人带来的口信补充,说“阿福幼时眉角亦有浅青记,后渐淡”。当时并未在意,此刻看着阿砚脸上的胎记,心中莫名地动了一下,一种难以言喻的、微妙的联系感悄然浮现,并非直接的关联,更像是一种命运无常的唏嘘与情感上的微妙共鸣。

她不由得将阿砚抱得更紧了些,低头亲了亲他那带着胎记的小脸蛋,心中对查明沈阿福冤案的决心,变得更加坚定而迫切。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