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 第164章 大婚之日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第164章 大婚之日

作者:点一盏心灯42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4:21:02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气氛愈加热烈。我看着眼前这一幕,心中感慨万千。从现代一个普通的历史系学生,穿越到这波澜壮阔的大唐,历经逃亡、求生、学艺、经营……短短两年,我不仅在这里站稳了脚跟,拥有了官职、府邸、产业,更重要的是,拥有了这些真心相待的师长、朋友,还有了即将携手一生的爱人,以及她腹中的骨血。这种真实的幸福感,几乎让我有种不真切的眩晕感。

与此同时,相国府西跨院内。

送走了最后一波前来探望、送礼的相国府女眷,李冶、杜若和月娥三人,终于得了片刻清静。

“好了好了,闲杂人等都走了。”月娥活泼地跳上前,将房门关好,插上门闩,然后转身,眼睛亮晶晶地看着李冶和杜若,“季兰姐姐,杜若姐姐,快!把明天要穿的衣服都拿出来,咱们再好好瞧瞧!”

杜若笑着摇头,却还是依言打开了那个巨大的衣箱。里面,并排挂着三套精美的礼服。

最中间的是李冶那套华美夺目的石榴红蹙金绣凤霞帔,旁边则是一套稍欠一等,但同样精致非常的玫红色百蝶穿花缂丝裙裾(这是给杜若的),以及一套娇俏活泼的芙蓉色缠枝莲纹襦裙(这是给月娥的)。

李冶拉着杜若和月娥的手,走到衣箱前,她拿起那套玫红色的礼服在杜若身前比划着,又拿起芙蓉色的在月娥身上比对,金眸里满是认真和喜悦:“杜若姐姐,月娥妹妹,你们看,这颜色、这花样,可还喜欢?这是我特意和子游商量着定的。明日,我们姐妹三人,一起风风光光地进门。”

杜若看着那套象征着“妾室”身份,却丝毫不显怠慢的玫红礼服,眼中泛起感动的泪光,她握住李冶的手:“季兰,谢谢你……我……”

月娥更是直接,扑上来抱住李冶的胳膊,声音哽咽:“季兰姐姐,你对我们太好了!我……我都不知道说什么好了……”

李冶反手抱住她们,声音温柔而坚定:“说什么傻话。我们早就是一家人了。若不是你们,我和子游在长安,不知要多受多少孤单。明天,不过是将这名分定下来,往后,我们更是真正的一家人,祸福与共,不离不弃。”

她顿了顿,脸上忽然飞起两抹红霞,声音也压低了些,带着一丝羞赧和作为“大姐”的担当:“尤其是……尤其是如今我有了身孕,头几个月……总有许多不便。往后,尤其是在……在房中之事上,夫君他……少不得要多多劳累你们二人照顾了。”

她越说声音越小,但意思却表达得清清楚楚,“我们……我们一起,争取早日为李家开枝散叶,多子多福。”

这话一出,杜若的脸瞬间红得像熟透的虾子,连平日里最大大咧咧的月娥,也羞得把头埋进了李冶的肩膀,跺着脚不依:“季兰姐姐!你……你这话也说得太……太直白了!”

李冶自己也羞得不行,却强作镇定,轻轻拍着月娥的背:“这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既然是一家人,这些话,总要有人说开……我们姐妹之间,还有什么不能说的?”

杜若红着脸,轻轻点了点头,声如蚊蚋:“季兰,你放心……我们……我们会的。”

月娥也抬起头,脸蛋红扑扑的,眼神却亮得惊人,用力点头:“嗯!季兰姐姐,我们一定帮你……不是,帮咱们家,照顾好老爷!让他……让他没空去想别的野花野草!”

三个女人互相看着对方羞红的脸,先是尴尬,随即不知谁先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最后抱作一团,笑倒在柔软的被褥之上,所有的羞涩、尴尬,都在这一刻化为了姐妹间亲密无间的默契和对未来共同的憧憬。

夜色渐深,李府的喧嚣渐渐散去。

朋友们都已尽兴而归,李白被玉真公主“押”着回了住处,临行前还对我促狭地眨眨眼。姚师傅、阿福等人也各自回去休息,为明日的喜宴做准备。

我独自一人,踏着月色,回到了我和李冶平日居住的主院。

推开房门,屋内一切如旧,熟悉的陈设,熟悉的气息。只是,少了那个总会亮着灯等我的身影,少了那带着笑意的“回来了?”的问候,整个房间显得异常空旷和安静。

我走到床边,和衣躺下。床榻上似乎还残留着她身上特有的、混合着兰草清香和淡淡墨香的味道。我枕着手臂,望着帐顶模糊的绣纹,思绪万千。

穿越至今,不过两年光阴,却仿佛过了半生那么长。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如今的成家立业,拥有挚爱、朋友、事业……这一切,如同走马灯般在脑海中闪过。

乌程的初遇,扬州的逃亡,长安的奋斗,水上庭院的奇缘,与杨国忠的周旋,与安禄山势力的暗中接触……一幕幕,惊心动魄,又温情脉脉。

明天,我就要结婚了。在这千年前的大唐,娶我心爱的女子为妻,同时纳两位红颜知己为妾。这在我原来的时代,简直是无法想象的事情。可在这里,却显得如此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我翻了个身,将脸埋进她常睡的那个枕头里,深深地吸了口气。没有她在身边的床榻,第一次显得如此空旷和不习惯。心里有种微妙的空虚感,仿佛缺了最重要的一块。

“季兰……”我无声地念着她的名字,嘴角却不由自主地向上扬起。

明天,很快就会到来。

这暮色笼罩下的两个府邸,一个藏着待嫁新娘与姐妹的私语,一个藏着准新郎对过往的感慨与对未来的期盼,都在静静地等待着黎明到来,等待着那场注定要轰动长安的盛大婚礼。

五月初二的黎明,天刚蒙蒙亮,连坊间的麻雀都还没开始叽喳,我就被一阵急促的敲门声吵醒。

“老爷!老爷!吉时快到了,迎亲队伍都准备妥帖了!”是阿东那特有的大嗓门,隔着门板都震得我耳膜嗡嗡响。

我揉着惺忪睡眼从床上挣扎起来,昨晚被朱放那家伙硬是灌了几杯“预贺酒”,此刻脑袋还有些发沉。走到镜前,看着镜中那个一身大红喜服的自己,不由得愣了一愣。

石青色素面锦袍庄重而不失喜庆,胸前用暗线精心绣制的麒麟纹样在光线流转间若隐若现,彰显着三品大员的身份;腰间玉带扣着那块温润的和田玉,是李冶之前特意为我挑的;头发被心灵手巧的丫鬟用金冠一丝不苟地束起,衬得整个人……嗯,人模狗样,格外精神。

我对着镜子扯了扯嘴角,试图摆出一个从容的微笑,心里却在嘀咕:这可是哥们儿穿越以来最大阵仗了,千万别出岔子。

推开房门,李府内外早已是另一番天地。只见府门前,迎亲队伍排得整整齐齐,那阵仗,饶是我这见过现代大场面的人,也忍不住在心里“嚯”了一声。

队伍最前方是开道的鼓乐队,好家伙,那唢呐吹得,简直是直冲云霄,恨不得把长安城一百零八坊的屋顶都给掀了。

十二个乐工清一色穿着绯色官服,一个个腮帮子鼓得跟塞了俩馒头似的,卖力地吹着唢呐,敲着锣鼓,《百鸟朝凤》欢快的调子震得脚下的青石板仿佛都在嗡嗡作响,这分贝,搁现代绝对算噪音污染,但在此刻,却只让人觉得喜庆又提气。

接着是两队粉雕玉琢的茶仓孩童,挎着装满花瓣的精致花篮,小手一扬,粉色的石榴花瓣与碎红绸子便纷纷扬扬飘洒下来,如同下了一场香喷喷的彩雨。

然后便是今日的重头戏——十六名精壮轿夫抬着的八抬大轿,轿身披红挂彩,车帘上用金线银线绣着栩栩如生的鸳鸯戏水图,随着轿夫们的步伐轻轻晃动,那对鸳鸯仿佛活了过来。

轿子后面,是骑着各色骏马的亲友团,这阵容堪称豪华:朱放骑着他那匹标志性的枣红马,怀里居然还紧紧抱着个酒坛子,一脸“此乃宝贝”的神情;

陆羽则优哉游哉地骑着他的小毛驴,怀里紧抱那个紫檀木茶叶盒,不用猜,里面定是他珍藏的极品好茶;

回纥王子阿史德骑着一匹神骏的黑马,腰间那柄弯刀在晨曦中闪着寒光,为他平添几分彪悍之气;

更让我眼皮微跳的是,严庄和安禄山居然并肩骑马而来,身后还跟着几个气息沉稳的黑衣随从。老安啊老安,你来喝喜酒就喝喜酒,带这么多手下,是怕我家酒不够喝吗?

再后面,是府里的家丁丫鬟们,人人身着新衣,举着硕大的喜字灯笼,灯笼上精心绘制着盛放的牡丹和展翅的凤凰。整支队伍迤逦排开,足足绵延了半条街,远远望去,真如一条披红挂彩、即将腾空而起的红色长龙。

义父杨国忠站在门口,今日他穿着常服,脸上带着难得的、甚至可以说有些过于和蔼的笑容。他走上前,用力拍了拍我的肩膀,力道之大,让我怀疑他是不是想把我的麒麟暗纹给拍出来:

“子游,好啊!今日总算要把你这小子风风光光地‘嫁’出去了!” 他特意在“嫁”字上咬了重音,引得周围知情人一阵低笑。

我面上保持微笑,心里翻了个白眼,拱手道:“义父放心,孩儿定不负期望。” 心说您老人家自从吃了那“七转青魂丹”,不但变成了忧国忧民的好官,连幽默感都变得这么……别致了。

这时,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面而来,只见我那位诗仙师父李白,拎着个快见底的酒坛子晃晃悠悠地凑过来,白袍上还沾着几点酒渍,显然昨夜又不知在哪个酒肆高歌畅饮了。

“臭小子!”他大手一伸,差点薅掉我的金冠,“今日娶亲,敢给师父我丢人,或是日后敢欺负季兰丫头,小心我拿青莲神剑劈了你!” 说着还比划了个剑诀。

我赶紧侧身躲开他那满是酒气的“关爱”,笑道:“师父,您这……酒还没醒呢?徒儿哪敢啊!” 心里吐槽:您老这状态,还能找到剑在哪儿吗?

朱放这活宝也挤了过来,神秘兮兮地往我怀里塞了个用红布包得严严实实的东西,压低声音道:“子游,拿着!这可是兄弟我好不容易求来的‘平安果’!用红线足足缠了九圈,保你拜堂时不腿软,洞房时龙精虎猛!”

他挤眉弄眼,又凑到我耳边,用更小的、但周围几个人绝对能听到的声音“威胁”道:“要是敢忘戴,或是效果不好,我就杀到长安来,住在你这李府不走了,天天蹭吃蹭喝!”

我哭笑不得地接过那沉甸甸的“平安果”,感觉像接了个烫手山芋,这玩意儿真能保平安?别是哪个江湖术士骗他的吧?

吉时已到,随着司仪一声高唱,迎亲队伍正式出发。我翻身上马,走在队伍最前列,阿东在一旁牵着缰绳。队伍沿着长安城最宽阔的大街行进,好家伙,街道两旁早已被闻讯而来的百姓挤得水泄不通,万人空巷恐怕也不过如此。

卖胡饼的王婆挤在人群最前面,举着几个撒满芝麻、香气扑鼻的胡饼高喊:“沾沾李青天的喜气!免费尝!李大人请吃喜糖咯!” 她那饼上的芝麻,在阳光下闪着诱人的油光。

卖糖葫芦的老汉也扯着嗓子助兴:“新郎官!接住我这串红果!祝您和夫人日子红红火火,甜甜蜜蜜!” 说着就将一串裹着晶亮糖衣、红得耀眼的糖葫芦奋力抛了过来,被眼疾手快的阿东一把接住。

一群总角孩童兴奋地追着队伍跑,嘴里喊着稚嫩的童谣:“看新郎官娶亲喽!看新娘子坐花轿喽!” 他们的笑声如同银铃般清脆。

甚至还有几个穿着儒服的书生挤在人群里,大概是听说了今日娶的是才女李季兰,情绪激动地高声吟诵:“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引得周围一片叫好声。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