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 第163章 礼数齐全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第163章 礼数齐全

作者:点一盏心灯42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4:21:02

杨国忠今日穿着常服,面色红润,眼神里满是长辈看待晚辈的慈和与满意,“我杨国忠的儿媳,难道还配不上这等东西?”

他上下打量着李冶,目光在她那尚未显怀的小腹上停留了一瞬,笑意更深,“季兰啊,明日拜堂,就穿那件石榴霞帔,戴上这支步摇,保管让全长安城的女眷都羡慕你是最美的新嫁娘!”

正厅内,早已布置得庄重喜庆。巨大的案几上摆放着象征六礼的三牲(牛、羊、猪)和晶莹剔透的合卺酒器。杨国忠理所当然地在主位坐下,我与李冶则并排立于厅中。司仪是一位穿着绯色官服、须发皆白的老者,声音洪亮如钟:“一纳采——”

一名侍从应声捧着一只活生生的大雁上前。那大雁似乎不太适应这人多的环境,扑棱了一下翅膀,吓得李冶下意识地往我身边退了半步。

我忙伸手扶住她的腰,低声在她耳边解释:“别怕,这是古礼,象征夫妻忠贞不渝。”她抿了抿唇,忍下笑意,深吸一口气,上前一步,小心翼翼地接过那只装着大雁的精致竹笼,甚至还伸出食指,轻轻抚了抚大雁背上光滑的羽毛——说也奇怪,那原本有些躁动的大雁,竟安静下来,还凑过来,用喙轻轻啄了啄她的指尖,惹得她低低惊呼一声,随即眉眼弯弯。

“二问名——”

司仪展开两张洒金红笺,朗声诵读:“李氏季兰,乙未年三月十五卯时生;李氏子游,丙午年腊月廿三戌时生。”杨国忠取过早已备好的龟甲,置于炭火之上灼烤。厅中一片寂静,只听得见炭火轻微的噼啪声。片刻后,龟甲上显现出清晰的裂纹,杨国忠仔细端详,随即抚须大笑:“好!好!离卦!离为火,主礼,主光明,大吉之兆!二人八字相合,乃是天作之合!”

“三纳吉——”

司仪将占卜所得的吉兆郑重其事地书写成文书,我与李冶相对而拜,齐声道:“谨以赤绳系足,金玉为盟,永结同心。”

“四纳征——”

最隆重,也最让围观者瞠目的环节到了。杨国忠满面红光,拍了拍手。顿时,两队侍从抬着、捧着各式各样的礼盒,鱼贯而入,几乎要将宽敞的正厅摆满:

首先是黄澄澄的金子,足足百两,被能工巧匠铸成了十枚沉甸甸的“长命百岁”金锁,每一枚的背面,都清晰地刻着“李季兰”三个小字;

接着是白花花的银子,千两之数,熔铸成一对造型优美的“并蒂莲”银镯,镯子内侧,一边刻着“子游”,一边刻着“季兰”,寓意分明;

然后是来自蜀地的贡品锦缎百匹,匹匹织金缀彩,牡丹纹样栩栩如生,手指触摸上去,光滑得如同拂过流水;

还有一对和田美玉琢成的手镯,玉质洁白无瑕,温润如凝脂,雕着栩栩如生的比翼双飞鸟;

十颗来自南海的东珠,颗颗都有龙眼大小,圆润无暇,静静地躺在铺着红绸的紫檀木盒里,光华内蕴;

最后,是陆羽那书呆子特意派人加急送来的十斤顶级“瑞草魁”茶叶,用特制的青瓷罐密封着,盖子刚一揭开,一股清冽沁人的茶香瞬间弥漫了整个厅堂,连杨国忠都忍不住深吸了一口,赞道:“好茶!陆鸿渐有心了!”

李冶看着眼前这堆积如山、流光溢彩的聘礼,眼眶瞬间就红了,泪水毫无征兆地滚落下来,滴在朱红的霞帔上,洇开一小团深色的水渍:“太多了……这……这实在是太……我何德何能……”

“不多!一点儿都不多!”杨国忠走过来,语气斩钉截铁,甚至带着几分不容置疑的豪横,他亲自从袖中掏出一方丝帕,动作略显笨拙却充满善意地替她擦掉眼泪,“我杨家的聘礼,不是做给外人看的场面功夫——这是做给全长安的人看的!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我杨国忠认定的儿媳,李季兰,就值得这世间最好的一切!”

他转而拍了拍我的肩膀,语气欣慰:“好了,纳征礼成!明日便是黄道吉日,季兰今日就暂住西跨院,我已命人按照李府的样式布置好了,就是你惯用的那套梨木家具,还有你宝贝得不得了的那几盆兰花,也都搬过去了,保证跟你在家时一个样。”

我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位曾经的权奸,在“七转青魂丹”的影响下,变得越来越像个真正慈祥、甚至有些“傻白甜”的长辈了。我连忙道谢,然后搀扶着李冶,跟着引路的侍女,往西跨院走去。

西跨院环境清幽,院中一株高大的玉兰树正值花期,满树洁白的花朵,如同无数只白玉酒杯缀满枝头,幽香阵阵。

房间内果然如杨国忠所说,一应陈设都是我们从李府搬来的,那张熟悉的梨木雕花床,铺着她常用的软缎锦被,临窗的书案上摆放着她常用的笔墨纸砚,甚至连那盆她每日都要亲自浇水的兰草,都原样摆在窗台的老位置上,叶片青翠欲滴。

阿东捧着装有“三书”的锦盒跟了进来。我接过锦盒,递到李冶面前。她深吸一口气,轻轻掀开盒盖,里面明黄色的绢帛上,《聘书》、《礼书》、《迎书》墨迹犹新,散发着淡淡的墨香。

她看着那代表婚约正式达成的文书,忽然笑了,那笑容如同雨后初晴的彩虹,绚烂夺目。她伸出手,勾住我的脖子,将脸颊贴在我的胸膛,声音闷闷的,却带着无比的满足:“子游,感觉……感觉真的和做梦一样。两年前,我都不敢想会有今天。”

我单手环住她纤细却不再柔弱的腰肢,感受着她身体的温热和那微微隆起的弧度,心中被巨大的幸福感填满:“委屈你了,今晚要一个人住在这里。”

李冶在我怀里用力摇头,发丝蹭得我下巴痒痒的:“不委屈。只是一天而已。”她顿了顿,抬起头,金眸一瞬不瞬地看着我,带着一丝罕见的怯意,“子游,你……紧张吗?”

我失笑,刮了下她的鼻子:“我紧张什么?又不是上战场砍人。倒是你,”我伸手,用指腹轻轻擦掉她眼角残留的湿意,“明天就要正式成为李夫人了,怎么一贯狂放不羁的李季兰、李大家也有怕的时候?”

“谁说我怕了?就是……就是有点……”她指尖无意识地绞着衣带,“明天那么多人看着,拜天地,还有敬茶……这心里吧!有点怕出错,主要是怕给你丢脸。”

我捧住她的脸,让她看着我的眼睛,语气无比认真:“不怕,有我在。错了也没关系,咱们家,不兴那些虚头巴脑的规矩。你李季兰,怎么样都是最好的。”

正当我们脉脉含情对视时,外面传来了熟悉的脚步声和说笑声。是杜若和月娥来了。杜若手里提着一个食盒:“季兰,我怕你没吃好,在相国府的小厨房给你要了碗百合莲子粥,清淡安神,快趁热喝一点。”

月娥则抱着个蓝布包袱,献宝似的递过来:“季兰姐姐,这是玉真公主刚才派人从城外的尼姑庵送来的,说是她亲手为你求的平安符,一定要你今晚就戴上,保佑明日顺顺利利。”

李冶接过那枚还带着香火气息的平安符,珍重地挂在脖颈上,贴着肌肤放好,感动道:“谢谢杜若姐姐,谢谢月娥妹妹。有你们在,我心里踏实多了。”

杜若看着她,眼神温柔得能滴出水来:“我的好夫人,咱们是一家人,说什么谢不谢的。快,先把粥喝了。”

三人便亲亲热热地坐在床边,杜若看着李冶小口喝粥,月娥则叽叽喳喳地说着方才在相国府看到的趣事。我站在门口,看着她们三人依偎在一起的背影,烛光将她们的影子拉长,投在墙壁上,交织成一幅温暖动人的画卷,忽然觉得眼眶有些发酸。这就是我的家人啊,我在这大唐,最珍贵的宝贝。

这时,杨国忠身边的老仆在外面恭敬地传话:“李大人,相国请您去书房一趟,商议明日迎亲的细节流程。”

我应了一声,转身对李冶道:“季兰,义父唤我,我过去一下。你好好休息,明日,等我明媒正娶,风风光光地将你接回家!”

李冶笑着点头,金眸在烛光下璀璨如星:“嗯,我等你。早点来。”

暮色渐染,华灯初上。

我从杨国忠书房出来,又仔细核对了一遍明日的流程,确保万无一失后,便告辞离开了相国府。回到李府时,天色已经暗了下来,然而府内却是灯火通明,人声鼎沸,与相国府的庄重宁静截然不同。

刚踏进前院,以朱放那大嗓门为首的一众好友就呼啦啦地围了上来。

“哎哟喂!咱们明天就要告别单身生涯的李大人回来了!”朱放端着个酒杯,摇摇晃晃地走过来,一把搂住我的肩膀,酒气扑面而来,“子游啊子游,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今晚,说什么也得一醉方休!”

姚师傅也笑眯眯地凑过来,手里还提着一坛显然是“兰香坊”出品的佳酿:“老爷,这是小老儿特意留的陈酿,就等着今天给您助兴呢!”

连一向沉稳的阿福和阿东,也站在人群里,脸上带着由衷的笑容。

杜甫杜子美先生虽然不太擅饮,也端着一杯茶,含笑站在一旁:“子游,恭喜。明日之后,便是成家立业,人生新篇了。”

萧叔子则文绉绉地拱手:“李兄,良辰美景,花好月圆,小弟在此预祝兄台明日迎得美人归,夫妻恩爱,白首偕老。”

我被这群热情洋溢的人围着,心里又是感动又是好笑。这时,一个清朗带着戏谑的声音从人群后传来:“都围在这儿作甚?还不快给咱们明天的新郎官让个座,上酒!明日之后,他可就有人管着,再想这般痛快饮酒,怕是难喽!”

人群分开,只见我那位便宜师父,诗仙太白先生,正斜倚在廊下的柱子上,一袭白袍,手里拎着个酒葫芦,似笑非笑地看着我,眼神里满是“你也有今天”的调侃。

我连忙上前行礼:“师父,您这是喝了多少了?”

李白哈哈一笑,走过来,毫不客气地拍了拍我的后背,力道大得我差点一个趔趄:“来来来,好小子,今晚是你最后的‘自由身’,为师来陪你喝个痛快!不醉不归,方不负这‘单身’良夜!”他特意加重了“单身”二字,引得众人一阵哄笑。

“太白先生!”一个略带嗔怪的女声响起,只见玉真公主在秋菊和冬梅的簇拥下款款走来,她今日穿着常服,更显雍容气度。

她先是对我微笑着点了点头,算是打过招呼,然后转向李白,无奈道:“你就莫要怂恿子游胡闹了。明日是大日子,迎亲、拜堂,诸多礼仪,若是喝得酩酊大醉,误了吉时,或者在新娘面前失仪,那才真是闹了大笑话。酒可以喝,助兴即可,切莫过量。”

李白看了看玉真师姐,一脸舔狗的模样,摸了摸自己的鼻子,讪笑道:“公主教训的是,是太白孟浪了。那就……浅酌,浅酌助兴即可!”说着,还对我挤了挤眼。

于是,就在这李府的前院花厅里,一场热闹而不失温馨的“婚前单身宴”开始了。姚师傅拍开酒坛泥封,浓郁的酒香瞬间弥漫开来。

朱放带头起哄,非要我先自罚三杯,理由是“不声不响就把名震江南的最美才女娶回了家”。

杜甫和萧叔子则在一旁笑着看热闹,偶尔插科打诨。李白果然只是“浅酌”,但兴致极高,拉着我回忆当初在漾波湖教我练剑的糗事,说到兴起,甚至还抽出随身携带的普通长剑,在庭院中随手舞了几个剑花,衣袂飘飘,剑光如练,引得满堂喝彩。

玉真公主坐在上首,含笑看着这一切,偶尔与身边的秋菊低声交谈几句。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