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 第154章 家之欢愉

千年一瞬白发如月 第154章 家之欢愉

作者:点一盏心灯421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14:21:02

回到府中,已近午时。刚进府门,就闻到一股诱人的食物香气,夹杂着女子们的笑语声从后院传来。

循声走去,只见后花园的凉亭下,摆开了一张大桌,李冶、杜若、月娥,甚至李白和玉真师姐都各自忙碌完,回到了府中。

春桃、夏荷、云彩、云霞四个小丫鬟正忙着布菜。

桌上不仅有府里厨子准备的精致菜肴,居然还有几样一看就是刚从小吃摊上买来的胡饼、羊肉串之类的东西,冒着热气,充满市井的烟火气。

“子游,你回来得正好!”李冶眼尖,看到我立刻招手,“快来看,你师父说西市新开了一家胡姬饼店的胡饼乃长安一绝,买了一大堆回来!还有月娥妹妹惦记着东街那家老字号的羊汤,也让人买来了!咱们今日也学学市井百姓,来顿热闹的!”

李白正拿着一串烤得滋滋冒油的羊肉串,吃得满嘴是油,毫无形象可言,见到我,含糊不清地道:“快来快来!这羊肉串香得很!比宫里的御膳有滋味!”

玉真公主面前放着一碗清雅的莲子羹,看着李白那副模样,又是好笑又是无奈,用绢帕轻轻替他擦了擦嘴角的油渍,动作自然亲昵,显然经过昨夜,两人之间又默契了不少,相处起来反倒更放得开了。

杜若和月娥也笑着向我点头。月娥还细心地盛了一碗羊汤,放在我常坐的位置上。

看着这一幕——尊贵的公主、潇洒的诗仙、我三位如花美眷、还有这充满生活气息的简单吃食,刚才在杨国忠府中感受到的朝堂暗涌和沉重压力,瞬间被冲淡了不少。这就是我要守护的烟火人间。

我笑着走过去,接过月娥递来的汤碗,在她略带羞涩的目光中喝了一大口,暖意直达胃底,也驱散了心头的些许阴霾。

“好!今日咱们不论身份,只论口味,大快朵颐!”我朗声笑道。

一时间,凉亭下笑语喧哗,食物的香气与家人的温暖交织在一起。我暂时将安禄山、将朝堂风云都抛在了脑后。

只是,在这片温馨的烟火气之下,我知道,风暴正在临近。而我这场举世瞩目的婚礼,恐怕注定不会平静。

一顿风卷残云、宾主尽欢的早午膳终于落下帷幕。亭子里的石桌上杯盘狼藉,残羹冷炙间却弥漫着一种暖烘烘的、令人身心舒畅的满足感。要说吃得最酣畅淋漓、彻底放飞自我的,非我师父李白莫属。

他老人家此刻毫无“诗仙”形象地斜倚在栏杆上,白袍的腰带已然解开,露出内里柔软的浅色中衣,一只手满足地拍着微鼓的肚皮,发出轻轻的“啪啪”声,另一只手挥舞着,对玉真公主笑道:“妙极!妙极!哈哈哈!玉真,今日这顿早午膳,吃得痛快!这等市井美味,有烟火气,方是人间真味!比那些琼浆玉液、龙肝凤髓更令人通体舒泰!”

玉真公主手持一方素色绢帕,无奈地摇着头,眉眼间却漾着化不开的宠溺笑意,她倾身过去,细心替他拭去额角因畅快饮食而冒出的细密汗珠,语气温柔中带着些许嗔怪:“你呀,都是名满天下的人了,还总是这般随性,瞧瞧你这模样,袍带都解了,让子游和妹妹们看了,成何体统,岂不叫人看了笑话去?”

“哎——!”李白拖长了调子,不以为然地摆摆手,目光扫过我们几人,最后落在我身上,“自家人,笑话什么?子游,你说是也不是?再说了,美食当前,若还拘着礼仪,束手束脚,那才是暴殄天物,对不起这一桌好菜,更对不起自己的五脏庙!”

他哈哈一笑,随即像是想起了什么,饶有兴致地看向我,“子游,为师听闻你在长安城的念兰轩旁边,弄了个不小的动静,搞了个什么‘茶仓’?不仅收留了许多无家可归的孩童,还让杜子美在那儿坐馆教书?可有此事?”

我连忙咽下口中最后一点茶点,点头应道:“回师父,正是如此。弟子知道师父与杜先生……”我顿了顿,斟酌着用词,“那个……似乎有些……嗯……所以弟子就……”

李白捋了捋他那部潇洒的美髯,眼中精光一闪,打断了我:“嘿!你小子,吞吞吐吐作甚?为师岂是你口中那等不明事理、心胸狭隘之辈?”

他随即目光投向远方,眼神中流露出一种复杂的情绪,有欣赏,也有一丝难以言喻的感慨,“杜子美之诗,沉郁顿挫,字字句句心系黎民百姓,老夫虽与他性子不合,作诗的路子也不同,但对其人品诗才,还是颇为欣赏的,是个有风骨、有担当的硬骨头。只是他与我……”

说到此处,李白话音一顿,巧妙地转移了话题,语气变得豁达起来,“他近年生活清苦,漂泊不定,老夫亦有耳闻。没想到竟在你这小子这里找到了一个安身立命之所,不必再为稻粱谋。子游,此事你做得漂亮!功德无量!”

玉真公主也微微颔首,声音轻柔如春风拂过湖面:“收养孤幼,使其免于流离;授业解惑,助其明理成才。此乃莫大的善行和功德。子游年纪轻轻,便有如此慈悲心肠和担当,实属难得,甚好。”

听闻玉真师姐的夸赞,我心道“师姐啊!杜甫能来我这里,还不是拜你所赐,你还在这装不知道?”但是,这事可不能胡乱言语,弄巧成拙。

这时,一直在一旁笑眯眯听着我们说话的李冶忍不住插话道,语气里带着几分像是展示自家宝贝般的炫耀:“怪人,师姐,你们是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呢。咱们子游弄的这茶仓,可不单单是收养孩童、请先生教书那么简单。除了杜甫先生担任院长总揽文事,还请了萧叔子等几位有真才实学的先生授课。连我那冷面师兄韩揆,也常驻茶仓指点孩子们强身健体、习练些基础拳脚和剑法呢……如今这茶仓,更是咱们念兰轩在长安城重要的茶叶仓储和中转之地,孩子们也能学着做些分拣、包装的轻省活儿,自食其力。可谓是一举多得!”

李白闻言,花白的眉毛一挑,兴趣更浓了:“哦?竟有此事?既是茶仓,关乎你的生意;又有学堂,施行教化;还能让杜子美这般宁折不弯的人物甘心留下授业;更兼有韩揆小子这等高手指点武艺?妙!妙啊!这等有趣的地方,老夫倒真想亲自去瞧上一瞧,看是何等洞天福地!玉真,今日天气晴好,左右无事,你可愿随我同往一观?”

玉真公主本就心慈,对于这类慈善教化之事向来心怀慈悲,闻言自然点头应允:“听季兰和子游这般说,那茶仓确是是个有益之处。也好,便随子游前去瞧瞧,若真能帮衬一二,也是好的。”

杜若和月娥也相视一笑,杜若开口道:“我们也有几日未去看孩子们了,正好一同回去看看。”

于是,我们一行人稍事休息,饮了盏清茶消食后,便分乘两辆马车,蹄声嘚嘚,出了长安城,朝着城郊的茶仓方向而去。

马车行驶在春末夏初的官道上,道路两旁树木葱茏,田野碧绿,暖风拂过车帘,带来泥土和青草的芳香。我坐在车里,看着对面依偎在一起的李冶和杜若,还有安静坐在窗边看着窗外景色的月娥,心里却开始有些打鼓。

师父李白和杜甫先生历史上那点“相轻”的典故,我可是门儿清,虽然刚才师父嘴上说得漂亮,可真见了面,这俩大唐诗坛的泰山北斗会不会擦出什么不愉快的火花?更何况,还有玉真公主这层关系……

据我所知,玉真公主年轻时似乎与杜甫有过一段极其短暂、近乎于朦胧好感的情愫,虽然无疾而终,杜甫似乎还曾为此写过隐晦的诗句追忆。如今时过境迁,杜甫早已娶妻生子,而玉真公主更是与我的师父李白关系匪浅……这重逢的画面,想想都觉得信息量巨大,尴尬值可能爆表。

我偷偷瞄了一眼旁边的李冶,她正好也看过来,那双金色的眸子里闪烁着狡黠的光芒,嘴角噙着一丝看好戏的笑意,显然,这古灵精怪的丫头也想到了同样的问题,而且看样子还挺期待这场面。我无奈地捏了捏她的手,用眼神示意她“安分点”,她却反手在我掌心挠了一下,笑得更像只偷腥的小猫了。

约莫半个时辰后,马车在茶仓大门外停稳。茶仓选址僻静,周围是农田和树林,高墙大院,门脸朴实无华,唯有门口悬挂的一块写着“茶仓”的木匾,透露出此地的与众不同。

我们刚下车,早有眼尖在门口玩耍的孩子发现了我们,尤其是看到杜若,立刻兴奋地大叫着

“杜教练回来啦!”然后像只小兔子般飞奔进去报信了。

我们一行人刚站稳,杜甫和韩揆就已经闻讯快步从里面迎了出来。萧叔子则带着一群年龄不等的孩子,在院子中央迅速排成了不算特别整齐但态度认真的队列,一双双清澈又带着些许怯生和好奇的眼睛,齐刷刷地聚焦在我们这一行衣着光鲜、气度不凡的“访客”身上。

“子游兄!季兰娘子!杜教练!月娥娘子!”杜甫快步上前,声音中带着喜悦。他今日穿着一件洗得有些发白的青色儒袍,但浆洗得干干净净,熨帖平整。

虽然面容依旧清瘦,颧骨突出,但眼神却比我当初在街头遇见他时明亮了许多,少了那份困顿潦倒的晦暗,多了几分踏实和安宁,甚至隐隐有一种找到自身价值后的满足感。

然而,当他的目光越过我,看到我身旁并肩而立的李白和玉真公主时,整个人明显愣住了,脚步都微不可察地顿了一下。

刹那间,空气仿佛凝固了那么一瞬。

杜甫的脸上迅速掠过多种情绪:惊讶、难以置信,随即是对李白那种发自内心的、近乎朝圣般的激动和仰慕。

他几乎是下意识地迅速整理了一下原本就很平整的衣冠,抢步上前,对着李白便是深深一揖,几乎成了九十度,语气恭敬无比,甚至带着一丝颤抖:“晚……晚生杜甫,久仰太白先生大名,如雷贯耳!今日竟能得见先生真颜,实乃三生有幸!三生有幸!”

而李白,面对杜甫如此恭敬乃至有些卑微的大礼,只是随意地拱了拱手,脸上是那种他惯有的、洒脱不羁又仿佛对一切都漫不经心的笑容:“杜子美不必多礼,太过拘束反倒生分了。常听小徒子游提起,说你将此地打理得井井有条,孩子们受益匪浅,辛苦你了。”

语气温和,却带着一种显而易见的距离感,仿佛一道无形的屏障,将杜甫那过于炽热的敬仰隔绝在外。

这两人的气场,当真是截然不同,宛如冰与火。一个如九天之上的流云,舒卷自如,恣意汪洋,不染尘俗;一个如深谷之中的老松,盘根错节,沉郁顿挫,坚守沃土。仅仅是站在一起,尚未深入交谈,那种无形的、因才情禀赋与性格志趣的巨大差异而产生的张力,已经弥漫开来。

而更微妙的,是随之而来的玉真公主和杜甫之间的互动。玉真公主依旧是那副波澜不惊、雍容华贵的样子,见到杜甫,依礼微微颔首,声音平和淡然:“杜先生,久违了。”

而杜甫,在向玉真公主行礼时,动作明显僵硬了一瞬,他低下头,避开玉真公主的目光,声音比刚才对李白时更显紧张和局促:“杜……杜甫,见过玉真公主殿下。”

在他快速抬起眼又垂下的瞬间,我清晰地捕捉到他眼神中一闪而过的极其复杂的情绪:有对皇室贵胄天然的敬畏,有时光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或许,还有一丝深埋心底、难以言说的、属于遥远过去的尴尬与怅惘?

就在这时,李冶这丫头唯恐天下不乱地轻轻“咦”了一声,眨巴着她那双无辜的大眼睛,看看玉真公主,又看看耳根似乎有些发红的杜甫,最后目光落在浑然不觉、正四处打量环境的李白身上,嘴角弯起一个俏皮的弧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