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 > 第1章 天命之谓性——找到人生的"出厂设置"

【写给全家人的话】

天命之谓性——《中庸》用这五个字,为我们揭示了生命的奥秘:我们生来就带着上天赋予的美好特质,人生的意义就是活出这份天赋。

---

【童话版】《每个人都是小天才》

你知道吗?每个小朋友生下来都是小天才!《中庸》说,这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礼物。

有的小朋友是画画天才——这是你的天性

有的小朋友是音乐天才——这是你的天性

有的小朋友是爱心天才——这也是你的天性

我们要做的,就是:

·发现自己独特的天才

·好好使用这个天才

·让天才帮助更多的人

记住,你本来就是最特别的小天才!

---

【小学版】《天命之谓性》:认识真正的自己

天命之谓性是《中庸》开篇第一句,告诉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

什么是?

·上天赋予每个人的特质

·与生俱来的本性

·每个人独特的天赋

什么是?

·我们的本性、性格

·内心真实的自己

·最自然的状态

如何遵循天性?

·发现自己的特长

·做适合自己的事情

·保持真诚不造作

·发挥天赋帮助他人

---

【初中版】《天命之谓性》:儒家心性论的基石

《中庸》开篇确立的天命之谓性,是理解整个儒家心性哲学的关键命题。

一、天人之际的贯通

·天命:超越的形上根源

·性:内在的人心本体

·道:贯通天人的路径

二、性的双重维度

1. 普遍之性:人皆有之的善良本性

2. 特殊之性:因人而异的才质气性

三、从性到教的转化

天命→率性→修道→教化

·尊重个性差异

·遵循成长规律

· 实施因材施教

四、与西方人性论比较

·不同于原罪说:性本善立场

·不同于白板说:先验善端存在

·强调后天修养的重要性

---

【成人版】《天命之谓性》:在天赋与修行之间

在追求个性解放与自我实现的今天,天命之谓性为我们提供了平衡天赋与修养的古老智慧。

一、天命作为生命脚本

·基因编码与文化基因的双重天命

·先天禀赋与后天环境的交互作用

·生命叙事中的必然与自由

二、率性的现代诠释

1. 自我认知:发现真实的天命倾向

2. 自我接纳:拥抱独特的生命设定

3. 自我实现:在约束中创造自由

三、天命的危机与转化

·天赋与现实的冲突

·多重天命的抉择困境

·天命认知的阶段性特征

四、天命管理的人生艺术

·个人层面:天赋优势的识别与发挥

·教育层面:个性化培养路径设计

·组织层面:人才天赋的优化配置

---

【哲学版】天命之谓性:形而上学的人类学奠基

《中庸》以天命之谓性开篇,完成了一个决定性的哲学动作:为人类的存在方式(性)找到了一个超越的根基(天命),从而为人间一切道德与教化(修道之谓教)提供了终极的合法性证明。

一、天命的行动

天命之谓性谓字,不是简单的,而是命名与赋予存在的行动。这意味着,人的本质(性)并非自然演化的偶然产物,而是源自一个超越领域(天)的主动(赋予)。这奠定了儒家道德形而上学的基础。

二、性的地位

居于与之间。它既是超越的(因其源自天),又是内在的(因其是人之本性)。因此,人通过深入自己的本性(、),就能通达天道。内在心性的深度,即是超越天道的高度。这是中国哲学内在超越特质的经典表述。

三、道:在途中生成

率性之谓道——这意味着不是预先铺好的固定轨道,而是在遵循、发挥此天赋本性的动态过程中被开辟和生成出来的。道是生命的展开过程本身,是在时间中的实现。

四、一个根本的循环

这三句话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循环:天 → 性 → 道 → 教 → 天。它描绘了这样一个历程:超越者(天)将自身赋予人(性),人通过遵循此性而开辟人生道路(道),这条路需要修养来完善(教),而修养的终极目的,是回归并与天相合。这是一个从天道出发,又复归于天道的存在论的圆圈。

---

【音乐版】双形态《天命颂》吟诵

1. 童声版《天性歌》

调性:F大调 节拍:2\/4拍 速度:天真活泼

```

| 1 1 5 5 | 6 6 5 - |

上 天 给 我 好 天 性

| 4 4 3 3 | 2 2 1 - |

就 像 种 子 藏 心 里

| 5 5 4 4 | 3 3 2 - |

浇 水 施 肥 快 长 大

| 5 5 4 4 | 3 2 1 - |

开 出 美 丽 人 生 花

```

1. 雅乐版《天命吟》

调性:d大调 节拍:4\/4拍 速度:深邃悠远

```

| 5 5 6 5 | 3 - 2 - |

天 命 之 谓 性

| 1 2 3 5 | 2 - - - |

率 性 之 谓 道

| 3 3 5 6 | 5 - 3 - |

修 道 之 谓 教

| 2 3 5 3 | 2 - - - |

中 和 至 德 要

```

---

【中庸小百科】

·核心出处:《礼记·中庸》(第三十一篇),后独立为《四书》之一

·核心精神: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致中和;诚者天之道

·关联知识:儒家形而上学、心性哲学、中庸之道、诚明思想、天人合一

·现代回响:天命之谓性为现代天赋教育提供哲学基础;率性之谓道与职业生涯规划中的优势理论深度契合;致中和思想为当代人寻求工作与生活平衡、处理复杂人际关系提供古老而弥新的智慧。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