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 > 第54章 善建者不拔

【写给全家人的话】

本章揭示了根基牢固的重要性。让我们全家一起领悟:真正的建立是内在德性的建立,从个人修养推及天下,这样的德行才能传承不息。

【童话版】《根基大赛》

森林里举行建筑大赛:

小兔用稻草盖房,被风吹倒;

小猪用木头盖房,被狼推倒;

小象用石头深埋奠基,房屋稳固如山。

智慧爷爷说:

善建者不拔——真正的好建筑拔不掉;

善抱者不脱——真正的好抱持脱不开。

子孙以祭祀不辍——子孙凭此祭祀不绝。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用道修养自身,德行就真实;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用道修养家庭,德行就充裕;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用道修养乡里,德行就长久;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用道修养国家,德行就丰盛;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用道修养天下,德行就普及。

小动物们学会了观察方法:

通过自身可知他人,通过自家可知别家,

通过本乡可知他乡,通过本国可知他国,

通过现在可知古今。

这就是认知世界的智慧钥匙。

【小学版】

核心概念:善建、不拔、善抱、不脱、修之、身、家、乡、国、天下、德、真、余、长、丰、普、观、知。

卦象:根基深厚。

核心要点:

1. 善建者不拔 - 善于建立的拔不掉

2. 善抱者不脱 - 善于抱持的脱不开

3. 子孙以祭祀不辍 - 子孙凭此祭祀不绝

4.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 - 用道修养自身,德行就真实

5. 修之于家,其德乃余 - 用道修养家庭,德行就充裕

6. 修之于乡,其德乃长 - 用道修养乡里,德行就长久

7. 修之于国,其德乃丰 - 用道修养国家,德行就丰盛

8. 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 用道修养天下,德行就普及

9. 故以身观身 - 所以通过自身观察他人

10. 以家观家 - 通过自家观察别家

11. 以乡观乡 - 通过本乡观察他乡

12. 以国观国 - 通过本国观察他国

13. 以天下观天下 - 通过天下观察古今天下

14. 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 我怎么知道天下是这样的呢?就用这种方法

自然象征:深根大树、坚固基石、传承火种、流淌江河。

重要概念:善建(善于建立)、善抱(善于抱持)、修之(修养实践)、观(观察推知)。

【初中版】

思维模型:修身推及与类比认知。

1. 建立的本质:

· 真正的建立是内在德性的建立

· 外在形式需要内在根基支撑

· 善建者注重根本而非表象

2. 修养的层次性:

· 个人→家庭→乡里→国家→天下

· 每个层次都有相应的德性显现

· 修养需要循序渐进、由近及远

3. 认知的类比法:

· 通过个别认识一般

· 通过局部认识整体

· 通过现在认识古今

· 这是普遍有效的认知方法

核心智慧:理解修养的层次性,掌握类比认知的方法,在坚实根基上实现持久传承。

【成人版】

人生应用系统:

认知升级:

?根基思维:注重内在根基建设而非外在形式

?系统认知:建立从微观到宏观的认知框架

?类比推理:通过已知推演未知的思维方法

决策智慧:

?根本决策:基于根本原则而非表面现象

?层次规划:从个人到整体的系统性规划

?长远考量:注重可持续性而非短期效果

关系管理:

?深度建立:用真实德性建立深厚关系

?层次维护:在不同层面维护和谐关系

?传承意识:建立可传承的关系模式

事业进阶:

?核心竞争力:建设不可替代的内在优势

?文化传承:建立可传承的组织文化基因

?系统发展:实现个人与组织的协同成长

修养路径:

?修身根基:从个人德性修养做起

?推己及人:将修养扩展到更广范围

?知行合一:在实践中完善修养功夫

【哲学版】

存在的根基与修养的形而上学:

1. 建立的存在论意义:

真正的建立是存在的确立和持存

在道中的建立具有永恒性和不可拔除性

这体现了存在本身的稳固根基

2. 修养的本体论地位:

修养是存在方式的完善和升华

通过层次性修养实现存在的扩展

德性的真实、充裕、长久、丰盛、普及是存在完满性的显现

3. 认知的普遍有效性:

类比认知基于存在的普遍性和统一性

个别中包含一般,特殊中体现普遍

这种认知方法具有本体论依据

与现代哲学对话:

?与海德格尔的本真性建构

?与儒家修齐治平的修养路径深化

?与解释学诠释循环的认知方法共鸣

?与系统论层次结构的理论对应

终极启示:真正的建立在于回归道的根基,真正的认知在于把握普遍规律。在层次性修养中实现存在的圆满,在类比推演中达到智慧的贯通,最终实现个体与宇宙的和谐统一。

【音乐版】

1. 儿童版《善建歌》

调性:c大调

节拍:2\/4拍

速度:坚定稳固(100 bpm)

| 3 3 | 2 1 | 2 3 | 1 - |

善 建 者 呀 拔 不 掉

| 2 2 | 1 6 | 5 6 | 1 - |

善 抱 者 呀 脱 不 开

| 5 5 | 6 5 | 3 2 | 3 - |

修 之 于 身 德 乃 真

| 4 4 | 3 2 | 1 2 | 1 - |

修 之 于 家 德 乃 余

| 1 3 | 5 5 | 6 i | 5 - |

修 之 于 乡 德 乃 长

| 4 4 | 3 3 | 2 3 | 1 - |

修 之 天 下 德 普 及

2. 文学版《根基颂》

调性:宫调式

节拍:4\/4拍

速度:庄严深厚(66 bpm)

| 5 - 6 2 | 1 - - - |

善 建 不 拔

| 1 - 2 5 | 6 - - - |

善 抱 不 脱

| 5 - 6 2 | 1 6 1 - |

子 孙 祭 祀 不 辍

| 2 - - - | 3 - - - |

| 2 - 3 5 | 2 - 1 - |

修 之 于 身 德 乃

| 6 - 5 3 | 2 - - - |

真 修 之 于 家

| 1 - 6 5 | 3 - 5 - |

德 乃 余 修 之 于 乡

| 2 3 5 6 | 1 - - - |

德 乃 长 天 下 普

【道学小百科】

核心出处:

王弼本《道德经》第五十四章。王弼注:固其根而后营其末,故不拔也。不贪于多,齐其所能,故不脱也。

核心精神:

善建不拔、善抱不脱、修身及人、观身知天下。本章系统阐述了道家修养论和认知论。

关联知识:

?儒家《大学》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修养路径

?佛教自度度人的修行次第

?周易的观察智慧

?中医治未病的预防思想

现代回响:

?系统论:系统层次与整体涌现理论

?教育学: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管理学:核心竞争力理论

?心理学:认知发展理论

?生态学:生态系统层次理论

?哲学: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

这些跨学科的印证,证明了第五十四章根基智慧的现代价值,为个人成长和组织发展提供了系统性的指导框架。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