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 > 第39章 昔之得一者

【写给全家人的话】

本章揭示了宇宙万物和谐统一的根本秘密——“一”。让我们全家一起领悟:无论是天地的清明,还是家庭的安宁,都源于守住那个最根本的“一”,失去根本,就会陷入混乱。

【童话版】《失去“一”的星球》

在宇宙深处,有一个神奇的“得一星”,星球的核心是一颗发光的“能量宝石一”。因为它,天空清澈,大地稳固,万物充满生机。

有一天,贪婪的“分裂怪”偷走了宝石,想独占这份力量。结果,宝石在它手中黯淡无光。而“得一星”上,天开始崩塌,地开始开裂,河流枯竭,万物凋零。

星球上的小动物们团结起来,找到了“分裂怪”,并告诉它:“‘一’不属于任何个人,它属于我们大家。”当宝石被放回星球核心的瞬间,光芒重新洒满大地,一切恢复了和谐。

智慧长老说:“看,天得一才清,地得一才宁,我们大家共守一个‘一’,才有了这个美丽的家。”

【小学版】

核心概念:一、根本、清宁、灵盈、生宁、贞、竭、蹶、裂、发、歇、竭、蹶、贱、孤、寡、不谷。

卦象:根基稳固。

核心要点:

1. 昔之得一者 - 自古以来凡是得到“一”(即“道”的合一状态)的:

· 天得一以清 - 天得到“一”而清明。

· 地得一以宁 - 地得到“一”而安宁。

· 神得一以灵 - 神得到“一”而灵验。

· 谷得一以盈 - 河谷得到“一”而充盈。

· 万物得一以生 - 万物得到“一”而生长。

· 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 - 侯王得到“一”才能成为天下的楷模。

2. 其致之也 - 推究极致的道理啊。

· 天无以清,将恐裂 - 天不能保持清明,恐怕要崩裂。

· 地无以宁,将恐废 - 地不能保持安宁,恐怕要震溃。

· 神无以灵,将恐歇 - 神不能保持灵验,恐怕要消失。

· 谷无以盈,将恐竭 - 河谷不能保持充盈,恐怕要干涸。

· 万物无以生,将恐灭 - 万物不能生长,恐怕要灭绝。

· 侯王无以贞,将恐蹶 - 侯王不能保持高贵,恐怕要倾覆。

3. 故贵以贱为本 - 所以贵以贱为根本。

· 高以下为基 - 高以下为基础。

4. 是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 所以侯王自称“孤”、“寡”、“不谷”。

5. 此其以贱为本邪?非乎? - 这难道不是把低贱当作根本吗?不是吗?

6. 故至誉无誉 - 所以最高的荣誉无须赞美。

7. 是故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 - 因此不愿像美玉那样华丽珍贵,宁可像顽石那样坚实朴拙。

自然象征:天空、大地、河流、基石、朴石。

重要概念:一(根本、统一、道)、清(清明)、宁(安宁)、灵(灵验)、盈(充盈)、贞(中正、楷模)、贱(根本)、基石(基础)。

【初中版】

思维模型:根本统一论与系统平衡观。

1. 系统的根本依赖性:

宇宙万物(天、地、神、谷、万物、侯王)构成一个宏大而精密的系统。这个系统的稳定运行,不依赖于某个部分的强大,而依赖于一个共通的、根本的法则——“一”。失去这个根本,整个系统就会从根基上动摇、瓦解。

2. 价值秩序的辩证性: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世俗认为的尊贵(贵、高)并非凭空产生,它恰恰建立在被视为低贱(贱、下)的基础之上。这打破了线性的等级观念,揭示了事物相互依存、对立统一的深层结构。

3. 生存智慧的朴素性:

最高的存在状态不是凸显自我的华美(“琭琭如玉”),而是回归整体的坚实与朴素(“珞珞如石”)。玉虽美而易碎,石虽朴而耐久。真正的强大和持久,源于与根本之“道”的合一,而非浮于表面的荣耀。

核心智慧:认识到任何复杂的系统都存在一个使其和谐统一的根本法则(一)。守住这个根本,则系统稳固;失去这个根本,则系统崩溃。个人的成长与成功,也在于找到并持守内心的那个“一”。

【成人版】

人生应用系统:

认知升级:

· 寻找系统之“锚”:在复杂的职场、家庭或社会关系中,识别并抓住那个最核心、最本质的规律或原则(例如,诚信是商业之“一”,爱是家庭之“一”)。

· 破除价值幻觉:不迷信表面的高贵与权威,看清所有“高大上”都源于“低小下”的支撑。尊重基层,重视基础。

决策智慧:

· 根本优先决策法:做决策时,优先考虑是否有利于维护系统(项目、团队、家庭)的根本稳定与长远发展,而非短期、局部的利益。

· 危机预防与洞察:当系统出现“清将裂”、“宁将废”的征兆时(如团队失去核心价值、个人健康亮起红灯),意味着根本可能正在动摇,需立刻回溯并加固根本。

关系管理:

· 谦卑定位:学习侯王“自称孤、寡”,以谦卑的姿态(“为下”)来赢得真正的尊重与拥护,此乃领导力的基石。

· 贵以贱为本:管理者要尊重和关怀一线员工(“贱”、“下”),因为他们是组织这座高塔的基石。

事业进阶:

· 核心竞争力(“一”)的构建:个人与组织都需要明确并不断强化自身安身立命的那个“一”(核心技术、独特价值、企业文化),这是抵御风险、持续发展的根本。

· 至誉无誉:不追求虚名,只专注于把事情做扎实。当根本稳固、价值真实时,荣誉会自然而来,且无需刻意宣扬。

修养路径:

· 守一归朴:在浮躁的社会中,有意识地减少对外在华丽(“如玉”)的追逐,回归内心如石头般坚定、朴实的本真状态,方能获得内在的安宁与力量。

【哲学版】

“一”的本体论承诺与价值论革命:

1. 作为存在根据的“一”:

老子在本章进行了一次深刻的本体论建构。“一”不再是数字概念,而是“道”在万物中的具体呈现,是使存在者得以如其所是地存在的内在根据和统一性法则。天之所以为天(清),地之所以为地(宁),皆因得此“一”。失去“一”,存在者将失去其本质规定性,走向存在的崩塌(裂、废、灭)。

2. 存在链的普遍关联性:

从天地神谷到万物侯王,老子描绘了一个由“一”所贯通的存在巨链。这个链条上的任一环节,其存在状态都紧密依赖于“一”的持存。这揭示了宇宙万物在存在论上的普遍关联性与统一性,一损俱损,一荣俱荣。

3. 价值秩序的形而上学奠基: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不仅是一种处世智慧,更是一场价值论革命。老子为价值秩序找到了存在论的根基——贵贱高下并非社会建构的虚幻等级,而是源于存在本身的结构性真理。真正的“贵”必须建立在对“贱”(根本)的承认与回归之上,否则便是无源之水,必然“蹶覆”。

与现代哲学对话:

· 与海德格尔对“存在”的追问相呼应:“一”近乎于使存在者“存在”而非“不存在”的那个本质性力量。

· 与系统论的核心思想共鸣:任何系统都依赖于其基本法则的稳定,根本法则的失效将导致系统崩溃。

· 对消费主义与虚荣文化的批判:“不欲琭琭如玉”是对追逐外在符号化价值的否定,而“珞珞如石”则倡导回归存在的本真性与坚实性。

终极启示:本章呼唤一种根本性的思维与生存方式。它要求我们超越纷繁的现象,去探寻并持守个人生命、社会共同体乃至整个文明赖以存在的那个“一”。失此“一”,一切繁荣皆是幻象。

【音乐版】

1. 儿童版《根本歌》

调性:c大调

节拍:2\/4拍

速度:稳定、坚定(100 bpm)

| 5 5 | 3 3 | 1 3 | 5 - |

天 得 一 呀 清 又 清

| 4 4 | 2 2 | 7 2 | 5 - |

地 得 一 呀 宁 又 宁

| 1 1 | 5 5 | 6 6 | 5 - |

万 物 得 一 生 长 忙

| 4 4 | 3 3 | 2 3 | 1 - |

侯 王 得 一 天 下 平

| 5 . 3 | 5 . 3 | 1 6 | 5 - |

贵 以 贱 为 本 啰

| 4 . 2 | 4 . 2 | 7 5 | 1 - |

高 以 下 为 基 啰

| 1 3 | 5 - | 6 i | 5 - |

不 做 美 玉 光 闪 闪

| 4 2 | 3 1 | 2 3 | 1 - |

愿 做 顽 石 稳 又 牢

2. 文学版《得一铭》

调性:羽调式(偏深沉)

节拍:4\/4拍

速度:缓慢、庄严(60 bpm)

| 5 - - 3 | 2 - - - |

昔 之 得 一

| 1 - 2 3 | 5 - - - |

天 清 地 宁

| 6 - 5 3 | 2 - 3 5 |

神 灵 谷 盈 万 物

| 6 - - - | 5 - - - |

| 2 - 3 5 | 1 - 6 - |

侯 王 得 一 天 下

| 5 - - - | 3 - - - |

| 6 - 5 3 | 2 - - - |

其 致 之 也

| 1 - 2 3 | 5 - 6 - |

天 裂 地 废 神

| 5 - 3 - | 2 - - - |

歇 谷 竭

| 3 - 5 6 | 1 - 2 - |

故 贵 以 贱 为 本

| 1 - 6 5 | 3 - - - |

高 以 下 为 基

| 5 - 6 1 | 2 - 3 - |

不 欲 琭 琭 如 玉

| 2 3 5 6 | 1 - - - |

珞 珞 如 石 守 一

【道学小百科】

核心出处:

王弼本《道德经》第三十九章。王弼注:“各以其一,致此清、宁、灵、盈、生、贞。”“物皆各得此一以成,既成而舍以居成,居成则失其母。”

核心精神:

执一统众、崇本举末、贵贱相依、返朴归真。本章深刻阐述了宇宙万物存在与发展的根本法则在于“得一”(与道合一),并从事物反面(贱、下)论证了根本的重要性。

关联知识:

· 周易:“太极生两仪”,此“一”近乎太极,是分化与统一的源头。

· 孔子:“吾道一以贯之。”儒家之“忠恕”亦是其道之“一”。

· 庄子:“通于一而万事毕。”继承了老子重“一”的思想。

· 黄帝内经:“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人体的健康亦是阴阳调和、得其“一”的状态。

· 佛教:“万法归一。”虽指向不同,但对根本统一性的追求有相通之处。

现代回响:

· 系统论:任何复杂系统(生态、经济、社会)都有一个或少数几个核心序参量(“一”),决定系统的有序状态。

· 物理学:追求统一场论,试图找到支配宇宙四种基本力的那个“一”。

· 管理学:优秀的企业文化或核心价值观是组织之“一”,是凝聚力和持续发展的根基。

· 心理学:人格的整合与统一(荣格学派)是心理健康之“一”,分裂则导致心理问题。

· 生态学:生物多样性的稳定依赖于生态链的完整与平衡(生态之“一”),某一环断裂可能引发崩溃。

· 个人成长:找到人生的核心目标与价值观(个人之“一”),是获得内心宁静与前行力量的源泉。

本章的智慧,为我们在纷繁复杂的现代世界中,如何识别根本、守住核心、保持定力,提供了穿越时空的指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