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 > 第38章 上德不德

六维国学:全家共读一本国学经典 第38章 上德不德

作者:青玄云歌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08:32:11

【写给全家人的话】

本章揭示道德修养的层次境界。让我们全家一起学习:真正的品德是自然的流露,不是刻意的表现;最高的修养往往不着痕迹。

【童话版】《真花与假花》

花园里,真花自然地散发芬芳,假花虽然鲜艳却没有香气。小蜜蜂只围绕真花飞舞。

智慧爷爷说:真正的美德就像真花的香气,自然而发;刻意表现就像假花,再美也缺少生命力。

【小学版】

核心概念:上德、下德、上仁、上义、上礼、薄、乱之首、前识者、道之华、愚之始、大丈夫、处其厚、居其实、去彼取此。

卦象:德性层次。

核心要点:

1.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 上德的人不自恃有德,所以实是有德。

2.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 - 下德的人自以为不离失德,所以没有达到德。

3. 上德无为而无以为 - 上德的人顺任自然而无心作为。

4. 下德为之而有以为 - 下德的人有所作为而有意作为。

5. 上仁为之而无以为 - 上仁的人有所作为但出于无意。

6. 上义为之而有以为 - 上义的人有所作为且出于有意。

7. 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扔之 - 上礼的人有所作为而得不到回应,就扬着胳膊使人强从。

8. 故失道而后德 - 所以失去了道而后才有德。

9. 失德而后仁 - 失去了德而后才有仁。

10. 失仁而后义 - 失去了仁而后才有义。

11. 失义而后礼 - 失去了义而后才有礼。

12.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 礼是忠信的不足,祸乱的开端。

13. 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 - 所谓先知,不过是道的虚华,愚昧的开始。

14.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 因此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浅薄。

15. 处其实,不居其华 - 存心朴实,不居于虚华。

16. 故去彼取此 - 所以要舍弃浅薄虚华,采取敦厚朴实。

自然象征:深根的厚土、清澈的泉水、质朴的石头。

重要概念:上德不德(上德不自恃)、失道后德(失道才有德)、处厚居实(立身敦厚朴实)、去彼取此(舍弃虚华取朴实)。

【初中版】

思维模型:道德修养的层次体系。

1. 五个修养层次:

? 上德:自然无为,最高境界

? 下德:有意为之,次等境界

? 上仁:无意作为,仁爱境界

? 上义:有意作为,义理境界

? 上礼:强制规范,最低境界

2. 道德演化的规律:

? 道→德→仁→义→礼

? 从自然到人为

? 从内在到外在

3. 大丈夫的选择:

? 处厚不居薄:选择敦厚拒绝浅薄

? 处实不居华:选择朴实拒绝虚华

? 去彼取此:舍弃次要追求根本

核心智慧:认识到真正的修养在于回归自然本性,通过持守敦厚朴实来实现最高的道德境界。

【成人版】

人生应用系统:

认知升级:

? 理解道德层次:认识修养的境界差别。

? 把握演化规律:明白道德退化的过程。

决策智慧:

? 追求根本价值:不满足表面形式。

? 选择敦厚朴实:拒绝浅薄虚华。

关系管理:

? 真诚自然相处:不刻意表现。

? 重视内在品质:不追求外在虚名。

事业进阶:

? 建立厚实基础:不搞花架子。

? 专注实质价值:不为表象迷惑。

修养路径:

? 修炼自然德性:消除刻意造作。

? 回归朴实本性:去除虚华装饰。

【哲学版】

道体的道德哲学:

1. 道德哲学的体系化:

对道德层次的完整划分。

2. 历史哲学的深刻:

对文明退化的敏锐洞察。

3. 价值哲学的重构:

处厚居实的价值选择。

与现代哲学对话:

? 与儒家仁义礼体系的对话。

? 与存在主义本真生存的契合。

? 与后现代解构虚华的一致。

终极启示:真正的道德在于回归自然本性,通过持守敦厚朴实、舍弃浅薄虚华,实现最高的人生境界。

【音乐版】

1. 儿童版《厚德歌》

调性:降E大调

节拍:2\/4拍

速度:敦厚稳重(96 bpm)

| 3 3 | 4 2 | 3 3 | 2 - |

上 德 不 德 是 以 有 德

| 2 2 | 3 1 | 2 2 | 1 - |

下 德 不 失 是 以 无 德

| 5 5 | 6 5 | 3 3 | 2 - |

大 丈 夫 处 厚 不 居 其 薄

| 5 5 | 4 3 | 2 2 | 1 - |

去 彼 取 此 真 智 慧

1. 文学版《德性颂》

调性:c羽调式

节拍:4\/4拍

速度:深沉厚重(63 bpm)

| 5 - 6 1 | 2 - - - |

上 德 不 德

| 3 - 2 1 | 6 - - - |

是 以 有 德

| 1 - 2 3 | 5 - 6 - |

下 德 不 失 是 以 无 德

| 5 - 3 2 | 1 - - - |

上 德 无 为

| 6 - 5 - | 3 - 5 - |

失 道 后 德

| 6 - 1 - | 2 - - - |

失 德 后 仁

| 3 - 2 1 | 6 - 5 - |

大 丈 夫 处 厚 居 其 实

| 3 - 5 6 | 1 - - - |

去 彼 取 此 道

【道学小百科】

核心出处:

王弼本《道德经》第三十八章、河上公注本。王弼注:德者,得也。常得而无丧,利而无害,故以德为名焉。

核心精神:

上德不德、失道后德、处厚居实、去华取朴。本章是道家道德哲学的纲领性文献。

关联知识:

? 儒家仁义礼智信的德目体系。

? 庄子道德堕落的历史观。

? 佛教戒定慧的修行次第。

? 西方美德伦理学的德性论。

现代回响:

? 伦理学:德性伦理的现代复兴。

? 教育学:全人教育的品德培养。

? 心理学:真诚性的人格研究。

? 领导力学:真诚领导的道德基础。

? 文化建设: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个人修养:内在品质的修炼提升。

这些跨学科的印证,证明了第三十八章德性智慧的永恒价值,为现代道德建设提供了根本性的哲学基础。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