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尘世之中:觉醒都市超神系统 > 第54章 隔岸观火·天龙市内部反应

夜里十一点,天龙市的雨刚停。云层像被刀口划开,露出一线薄亮。机场的公务机坪只留着几盏地灯,橘黄的光把跑道切成几段。陆逸凡率先下机,风把他的西装下摆往后掀起一点,他抬手压住,没有回头。沈寒紧随其后,薄风衣扣得整齐;赵煜最后,烟瘾压了一路,一落地就想摸火,被随行的人轻轻拦了:“赵总,禁烟区。”

车队在停机坪外排开,黑色车门接力似的打开又关上。三家各走各的通道,连眼神都懒得交换。天龙的夜格外干脆,空气里带着雨后的清洗味,像是任何情绪被雨一冲,剩下的只有立马要办的事。

陆家大厦的顶层会议室在半小时后亮起灯。整面玻璃墙外是城市的中轴路,车灯像静音的河。长桌的一侧坐着陆家几位核心:法务、财务、风险控制,还有两个“外聘顾问”——一个灰发绅士,用不地道的中文打招呼;一个戴框眼镜,只点头不多话。

陆逸凡把外套交给助理,站在椅背后没有坐:“曜阳这边,先说结论:舆论没崩,流程成了他们的盾。我们进场的几条线都被‘按图走’压住,强冲成本太高。”

财务总管翻开一本黑皮记事本:“按财务测算,西港地块停摆,每推迟一天,利息和管理费合计新增一百八十万。赵氏两块城南商用地,资金沉淀期拉长,预估损耗三到五个点。”

“书面数字不用重复。”陆逸凡打断,“我更在意人。”他看向灰发顾问,“你们那边怎么评价?”

灰发顾问咳了一声,中文上还带着口腔音:“对方团队反应很快,安保、医护、法务之间的切换几乎无缝。这种默契,不是临时训练出来的。建议——”他顿了一下,找词,“不要再尝试现场制造拥挤。会引发舆论反噬。”

“换打法。”陆逸凡点点头,像是在自言自语,“我们不用撞门。把门口的地垫掀了,鞋自己会脏。”

人群里没人笑。风险控制负责人接上:“陆总,我们已经列了‘间接施压列表’:商会口、行业协会口、建管口、安保公司口、媒体小号口。挨个推,选最容易撬动的。”

“建管和安保放前面。”陆逸凡道,“第三是媒体,第四再考虑协会。商会口子容易露相,暂时不用。”

“明白。”风险控制把顺序改在表上。

“还有,”陆逸凡的目光落在窗外,“我们要有一个干净的‘意外’。不伤人,不违法,但足够烦。先从他们的小项目试起,再摸主线。”

“我去安排。”一名年轻的执行主管出声,语气谨慎。

“记住,”陆逸凡补一句,“所有动作,都得有‘误会’的解释。我们不是来打架的,是来做生意的。”他没坐下,转身离开会议室,像把一个节拍交给了手下。

另一边,沈家在城东一处旧院里开会。院子里两株枇杷树刚抽新芽,檐下挂着一串风铃,雨后风一吹,声音清亮。会议室的墙面是浅木色,桌上只有茶盏。沈寒脱了风衣,亲自去茶盘边上添水,回来才坐下。

“曜阳那边的‘公开课’我看了三遍。”他开口,“他们不靠热搜。他们靠‘流程’。”他把“流程”两个字说得没有敌意,“我们如果继续硬压,反噬会更快。”

“沈先生的意思?”对面坐着沈家二房的一个代表,年轻、眼睛里有火气。

“踩刹车。”沈寒看着他,“短期内,撤掉所有临场动作,收拢外围。我们改路径——医院合作、慈善项目、教育基金。”他说着,手在桌面轻轻点了点,“要‘站得住’。”

“可是,陆家那边在加码。”二房代表忍不住,“他们已经从安保公司和建管口子下手。”

“那是他们的节奏,不是我们的。”沈寒淡淡,“我不反对他们做,但我们别陪跑。陪跑,容易被拉着摔。”

“那顾星阑呢?”另一个声音从靠墙的位置响起,是沈家的法律顾问,“不动他,他就一直稳着。”

“稳不是坏事。”沈寒端茶,“他稳,才会把更多东西放在台面上。台面上的东西,才能写进我们的文件里。”他放下茶杯,“我们要的是长期在曜阳的资格,不是一阵风。”

“明白。”法务点头,笔尖在纸上轻轻一点。

“还有一件事。”沈寒侧头,“赵家那里,劝不住。”

“我去做一次沟通。”法律顾问苦笑,“但多半没用。”

“那就看他撞一次。”沈寒语气无波,“撞了才知道痛。”

市中心另一头,赵家惯常用的会所烟雾缭绕。墙上的画太红,桌上的灯太亮,卡座里有人笑得太大声。赵煜一进门就把外套丢给小弟,坐下来,挥手:“把人都叫来。”

三分钟后,房间里坐满他自己的人:两家地产公司的二老板,三家“关系不错”的安保公司经理,一名“退役拳馆”的老板,另有两个“做公关”的介面人。赵煜抬手:“别废话,曜阳那边,我要动。”

“赵总,动哪块?”有人问。

“先让他日子不顺。”赵煜冷声,“从他最在乎的地方下手:人、场子、口碑——一个不落。”

“人,意思是——”一个安保公司经理谨慎问。

“别瞎想。”赵煜瞪他,“不是动手,是盯人。他去哪儿,谁跟谁走,谁跟他说话,记录下来。你们要的不是血,而是证据,听懂没有?”

“懂。”经理擦了一把汗。

“场子呢?”公关介面人接下去,“我们有几家夜场,曜阳来的人如果走这一口,我们能‘接待’。”

“动静别大。”赵煜说,“要像偶遇,要能说‘巧合’。另外——”他转头看向拳馆老板,“你手底下那些兄弟,最近去曜阳参加几个比赛,别拿冠军,拿第二第三就好,人要在台上,镜头要在他们脸上。”

“明白。”拳馆老板点头,“我懂效果。”

“口碑这边,”公关介面人笑了一下,“我手里有几个财经号和本地生活号,今天可以开始‘讲故事’。不点名,说‘某些企业进场后把招标弄得太复杂’。”

“别写复杂。”赵煜冷冷,“写‘慢’,写‘拖’,写‘自上而下’。这些词好用。”

“记下。”公关掏出手机,手指飞快。

“最后一个,”赵煜把烟摁灭,“法务准备几封信,问他们几个项目的‘信息公开’和‘程序时效’。走流程,他们嘴上最硬的地方就是软肋。”

“赵总,我们这边还有一条线。”坐在角落的中年人开口,他是赵家的“老账面”网络,“老朋友说,可以提供一部分‘短期通用资金’,额度不大,但够用。”

“谁的?”赵煜眯了眯眼。

“……朋友的朋友。”中年人笑了笑,“不见面,只打账。我们也可以不要,风险你定。”

“拿一小笔。”赵煜沉声,“别贪,试水。”

“明白。”

他这一句话,像把小石子丢进更远的一道水面,水圈扩出去的时候,谁也没在意。会散时已经过了零点,赵煜站在会所门口,雨后的风吹过来,他把烟又摸出来点上,吐出第一口,笑了笑:“顾星阑,你不是爱流程吗?我就让你每天都开会。”

次日清晨,三条线同时在天龙市内拉开。陆家派出的“顾问团队”与两家大型安保公司接触,口气很正规:“去曜阳做安保培训,提供‘行业最佳实践’”;沈家的人低调对接一家慈善机构,准备在曜阳做面向残障儿童的护具捐赠;赵家的公关小号开始上“慢、拖、自上而下”的论调,配着几张看似“真实”的照片——脚手架停着,会议室里水喝了一半。与此同时,一家老牌“退役拳馆”的报名贴也在网络上冒头:“曜阳城市对抗赛,欢迎观战。”

午后,陆逸凡办公室收到一个加密快件。信封很薄,里面只有一张U盘,标注“数据样本”。他没急着插,先让人做了物理隔离,再用离线机打开——全是公开渠道的剪辑,加工得很巧,重点是“人流瓶颈、流程增项、时间成本”。底部的水印被处理得很好,看不出来源。灰发顾问站在旁边,意味深长:“有人在投喂。”

“先吃一点尝味道。”陆逸凡合上电脑,“好吃就接着给,不好吃就把盘子摔了。”

“明白。”灰发顾问微微一笑。

同一时间,沈寒的一位老友带来另一份“好意”:一套“跨城学术交流”议程,地点曜阳,主题是“公共卫生合作与地方医疗经验互鉴”。看上去中规中矩,名单里却夹了两位“说话见血”的外地教授。沈寒看了看,没立即拍板:“换两位本地的,平一点。”老友愣了两秒:“平一点?”“嗯,别让人觉得我们来上课。”

到了晚上,赵煜那边的“拳馆兄弟”抵达曜阳,住进了城南一处暂住公寓。随行的“经纪人”在群里交代:“别惹事,先去报到。晚上有人带你们熟路。”一位年轻选手在群里发了个“oK”的手势,有人问:“顾星阑会来比赛吗?”经纪人回:“你倒是想。”

曜阳这边,辰光的夜灯还没灭。陈易把新收到的“外部动态”放在桌上,字条很短:“安保公司培训团队可能入城;慈善项目试探合作;退役拳馆报名参赛;公关口径:‘慢’‘拖’。”他递给顾星阑:“哥,三家各走一条,像分工。”

顾星阑翻了一下,没有急着表态。他把几张纸错开叠在一起,目光停了两秒。窗外江水的光被风打碎,散成一地碎银。

【系统提示:天龙市势力内部出现分歧,战术由“正面试探”转向“多点夹击”。风险等级:中上。短期建议:以‘公开合作—透明边界’应对软性渗透;对高敏岗位启动背景复核;对“赛事\/活动类”人员实行实名入场与分区管理。】

“多点夹击。”顾星阑在心里重复了一遍,抬头:“陈易,安保培训可以接,但要公开招标,三家都能来;慈善项目欢迎,但在地基金会做第一发起人;赛事——照办,实名入场、分区坐席,医疗和安保就位,流程走一遍。”

“明白。”陈易点头,“公关这边的‘慢、拖、自上而下’?”

“别回。”顾星阑淡声,“我们发‘每周公开清单’,列出项目进度,谁都能看。对方要讲故事,让他们讲,我们给数据。”

“好。”陈易收起资料,“建管和安保的接口我来衔接。”

“辛苦。”顾星阑的语气没有起伏,“还有,后台做一次背景复核,尤其是短期雇员,志愿者、场务、临聘。别让他们钻空子。”

“是。”陈易应声,“我去安排。”

林安雨这时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份“赛事医疗保障”的草案:“市里批准了‘城市对抗赛’,我们要不要接医疗保障?”

“接。”顾星阑看她,“但多一层:现场设观察点,赛后通道单列,别让人混进人群。”

“我加上去。”林安雨点头,“还有一件事——南城那家康复中心想和我们合作,做义诊,名单里有一位从天龙过来的主任,我看过履历,没问题。”

“那就做。”顾星阑语气柔了一寸,“义诊,多带些护具和冷敷。我们是城市的一部分,不是只会说话的公司。”

窗外的风小了,江面亮起来一点。辰光楼层的灯在夜里一盏盏地灭,最后只剩下顶层的几盏。桌上的纸张整齐,笔放在最顺手的位置。顾星阑把系统的提示在心里又过了一遍,像在脑海里摆一种看得见的阵图。

他知道,天龙市不会停止,下一步还会有更“聪明”的路数——比如借学术、借赛事、借公益,甚至借“市民建议”。他也知道,曜阳的稳,不靠“赢一次”,靠的是每一次都站在规定的线上。

夜深,电话没响。江风从缝里进来,带着水的味道。顾星阑把窗微微关上,转身的瞬间,心里把三家各自的节奏排了一遍:陆家换路径,沈家藏锋,赵家加码。三条线会有交叉点,但不怕,按图走。谁离图远了,就会自己摔。

隔岸看火的,不止他们;火过来时,水也准备好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