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52章 立足之战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52章 立足之战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朝会的余波在南京官场久久回荡。凌云那身刺眼的麒麟服和他在朝堂上不卑不亢的表现,成了许多官员茶余饭后的谈资。有赞赏其胆识的,有鄙薄其出身“匠籍”的,更有如徐理一般,将其视为必须拔除的“毒瘤”的。

工部衙门内,气氛微妙。凌云虽位列右侍郎,拥有独立的公廨,但下属官吏们态度恭敬却疏离,递上来的文书多是些无关痛痒的日常汇报,核心事务则被徐理及其亲信牢牢把持。凌云心知肚明,这是徐理给他的“软钉子”。

“大人,这样下去不是办法。”郭衡面露忧色,“我等在此,如同被圈禁,空有抱负,却无施展之地。工部旧吏阳奉阴违,资源调拨更是寸步难行。”

李小柱更是气得在值房内来回踱步:“那徐老头,表面上客客气气,背地里肯定使绊子!咱们想调用几个熟悉南京地理水文的老匠人都被推三阻四!”

凌云端坐案后,神色平静。他面前摊开的不是工部文书,而是一张他自己绘制的京杭大运河简图,尤其重点标注了南京附近的龙江关、镇江闸等关键节点。

“稍安勿躁。”凌云手指敲了敲地图,“徐尚书欲以‘规矩’困我,我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我们不提蒸汽,不论铁路,只谈……‘改良’。”

他目光锐利地看向郭衡和李小柱:“你们即刻带人,乔装打扮,实地勘察龙江关至镇江段漕运实情。我要知道闸口每日通行船只数量、等待时间、装卸效率、损耗几何,越详细越好!”

接下来的半个月,凌云本人也数次以“熟悉部务”为名,亲临漕运码头。眼前的景象触目惊心:古老的石闸依靠数十名役夫奋力推动绞盘,开启一次便需近半个时辰,漕船拥堵如长龙,船夫怨声载道;码头装卸全凭人力肩扛背驮,踩着湿滑跳板,不时有人失足落水,粮包坠江,损耗惊人。

凌云沉默不语,但他的内心却在激烈地思考着。他深知,仅仅改良技术是远远不够的,他还需要揭开旧体系中那些低效浪费的问题,就像戳破一个化脓的伤口一样,让人们看到其中的弊病。

回到值房后,凌云决定闭门谢客,全身心地投入到撰写奏疏的工作中。他的平板电脑电量已经不足30%,所以他使用得非常谨慎,生怕突然没电导致数据丢失。

凌云凭借着自己的记忆,以及平板电脑中残存的一些工程案例,结合实地勘察得到的数据,开始精心构思这份《陈漕运积弊并呈改良方略疏》。

在奏疏中,凌云巧妙地避开了一些可能引起争议的敏感词汇,如“蒸汽机”和“起重机”等。相反,他通篇使用了一些相对容易理解的概念,如“水力驱动”、“滑轮组”和“齿轮变速”等,并配以清晰直观的图解,以便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他的想法和建议。

奏疏的核心在于:

1. 闸口革新: 设计水力\/畜力闸门启闭系统,利用水流或畜力驱动经过精密计算的齿轮组,替代纯人力绞盘,将闸门启闭时间缩短四分之三。

2. 码头增效: 在关键泊位安装固定式旋转吊臂配合复合滑轮组,只需三五人操作,即可轻松吊装数百斤粮包,大幅减少人力、降低损耗与事故。

3. 流程优化: 引入简单的信号旗语和泊位分区管理,改善船只调度,减少拥堵等待。

奏疏通过通政司正常呈递的同时,一份更加详实、附带彩色效果图和模型照片(由平板电脑打印,对外宣称是“西洋秘法所制精确画片”)的副本,通过马三宝的秘密渠道,直接摆上了朱棣的御案。

果不其然,奏疏在朝会上再次引发了轩然大波。

徐理第一个出列反对,他甚至没有看奏疏细节,便沉声道:“陛下!漕运规制,乃国之根本,历经隋、唐、宋、元乃至洪武朝,不断修缮,已成定制!凌侍郎甫一上任,便欲更张,此非慎重之道!且其所谓‘水力驱动’、‘滑轮吊臂’,闻所未闻,若强行施用,导致闸坝崩毁、漕船倾覆,贻误天庾正供,其罪谁当?!”

都转运使司(负责漕运的官员)的一位官员立刻附和,语气激动:“徐尚书明鉴!漕运关乎京师百万军民口粮,牵一发而动全身!凌侍郎所言,看似有理,实则纸上谈兵!闸门启闭,自有其节奏,岂能一味求快?人力搬运,虽显笨拙,却最为稳妥!那‘吊臂’之物,若绳索断裂,重物坠下,砸毁漕船,伤及人命,岂是儿戏?!”

那位周御史再次跳了出来,言辞更加尖锐:“陛下!凌侍郎此举,名为‘改良’,实为‘揽权’!其以‘奇技’蛊惑圣听,意图插手漕运,其心叵测!臣听闻,其已在暗中搜罗工匠,采购物料,此非臣子本分,乃僭越之举!”

面对这铺天盖地的指责,凌云早已准备。他从容出列,先向朱棣行礼,然后转向徐理等人,语气平和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徐尚书,诸位大人,”他缓缓开口,“下官奏疏之中,数据详实,皆可查证。龙江关一闸,每日漕船等待过闸,平均耗时两个时辰,因等待、装卸造成的粮米损耗,年逾万石!此乃‘定制’之下的‘实情’!下官请问,这每日浪费的两个时辰,这每年损失的万石粮米,莫非就是祖宗法度所求的‘稳妥’?”

他直接以数据反击,将问题从虚无的“规制”拉回到残酷的“现实”。

还没等对方有机会开口反驳,他便紧接着说道:“至于所谓的‘吊臂危险’和‘水力不稳’这些问题嘛……”说到这里,他的嘴角竟然微微上扬,流露出一丝略带讥讽的笑容。

他稍稍停顿了一下,然后接着说道:“下官所学习的‘格物’之道,其首要原则便是‘明其理,固其本’。就拿我所设计的吊臂来说,其关键的承重部位全部都采用了精铁材质,并且还配备了防止倒转的棘轮以及多重制动装置。这样一来,它的安全性和稳固性,绝对是远远超过了依靠人力肩扛的方式百倍之多!”

他的声音越来越激昂,继续说道:“而对于水力驱动这一方面,我也是经过了极为精密的计算,以确保其力道能够均匀且持久。如果诸位大人对此仍然心存疑虑的话……”

突然,他猛地转过身来,直面朱棣,声音洪亮地说道:“臣,凌云,在此愿立下军令状!恳请陛下在龙江关选择一处次要的闸口以及相邻的码头,让我来试行我的方法!时间就以一个月为期限!如果在试行之后,该闸口的通行效率不能提升三成,粮米搬运的损耗不能降低两成,又或者出现了任何重大的事故,那么臣……甘愿摘下头上的这顶乌纱帽,任凭陛下发落!”

“军令状”这三个字,犹如一道惊雷在殿内炸响,所有人都被惊得目瞪口呆!一时间,整个大殿内鸦雀无声,落针可闻。

就连一直镇定自若的徐理,此刻也不禁愣住了。他怎么也想不到,凌云竟然如此决绝,竟敢拿自己的前程甚至是性命来做赌注。这可是一份生死状啊!一旦立下,就没有回头路可走了。

而坐在高高的御座上的朱棣,他的目光却显得异常深邃。其实,他早就看过那份详细的“画片”以及相关的说明,对于凌云所提出的效率提升方案,他心里跟明镜儿似的。

漕运的积弊,朱棣又何尝不知呢?只是这其中牵扯到的利益关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实在是难以轻易动手。然而,如今凌云却主动站了出来,甘愿以身试法,这对朱棣来说,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凌云,”朱棣的声音在大殿中回荡,“你可知,君前无戏言?”

“臣,愿立军令状!”凌云斩钉截铁,再次确认。

“好!”朱棣一拍御案,“准奏!即在龙江关,择一闸口码头,由凌云试行其法!工部、漕督衙门需全力配合,不得借故推诿!以一月为限!朕,拭目以待!”

皇帝金口一开,争议暂息。徐理等人脸色铁青,却无法再反对,只能躬身领旨。

退朝后,消息迅速传开。整个南京官场都震动了。有人佩服凌云的胆色,有人等着看他的笑话,更多的人则在冷眼旁观,看这年轻的工部侍郎,如何在这盘根错节的漕运体系中,实现他那看似不可能的承诺。

凌云知道,真正的战斗,现在才刚刚开始。他面对的,不仅是技术难题,更是来自工部、漕运系统内部无形的抵制和潜在的破坏。但他眼神坚定,这一步,他必须走,也必须要赢!这不仅是天工院的立足之战,更是“格物”之学能否在这古老帝国撕开一道裂缝的关键一役!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