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27章 云枢之谋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27章 云枢之谋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李三狗小组试验爆燃的烟尘尚未完全散去,周铎余党的攻讦和随之而来的安全整肃,如同冰冷的秋雨,浇熄了“微光计划”刚刚燃起的星星之火。旧库房改建的“微光工坊”被贴上了封条,许多进行到一半的试验被迫中断,参与项目的工匠们情绪低落,空气中弥漫着挫败与不甘。

凌云站在被封的工坊前,面色平静,内心却如海潮翻涌。姚广孝的警示言犹在耳——“星光之下,必有影长”。他过于急切地播撒火种,却忽略了保护它们免受风雨的必要。分散、隐蔽的模式,固然减少了目标,但也使得每个“微光”小组更加脆弱,缺乏抵御风险的能力。

必须改变策略。不能只满足于星火微光的自发探索,必须建立一个更强韧、更高效的核心,一个能够汇聚微光、并将其转化为切实力量的“中枢”。

他的目光投向了天工院深处,那几间一直由格物堂直接掌管、守卫最为森严的工棚——那里存放着蒸汽机的原始模型、后膛炮的预研资料、精密加工的核心设备,以及……那台仍在不断改进、已能稳定驱动鼓风机的大型蒸汽机。

一个更大胆、也更危险的计划在他脑中逐渐清晰。

他需要建立一个真正的“研发中枢”——一个集研究、试验、小批量试制于一体的核心机构。它必须拥有更强的独立性、更高的保密等级、以及更稳定的资源供给。它不能再像“微光计划”那样完全隐匿于生产,而应该半公开地存在,但其核心活动和真实目标,必须被层层包裹起来。

数日后,凌云带着一份新的方案,求见了马三宝。

“公公,前次事故,凌云管理不善,甘受责罚。”凌云开门见山,先承其责,“然,‘微光’之策,本为锤炼技艺、储备将来。今虽受挫,其方向未谬。若因噎废食,实为可惜。”

马三宝眯着眼,不置可否:“先生之意是?”

“凌云恳请,于天工院内,另设‘云枢阁’。”凌云呈上方案,“此阁明面上,专司改良现有军械、研制新型攻守城具、并汇总分析各作坊生产技术难题,为王爷军工大业提供咨议——此乃周铎等人亦难直接反对之务。”

马三宝翻阅着方案,看到其中列举的诸如“巨型投石机优化”、“巢车改进”、“防火弩箭研制”等项目,微微颔首。这些确实是当前战事所需,且听起来稳妥。

“然其暗中,”凌云压低了声音,“‘云枢阁’将汇聚各坊顶尖巧匠与格物堂精英,继续‘微光’未竟之业!以军械改良之名,行技术攻坚之实!蒸汽机、后膛炮、精密加工之核心研究,将移入此阁,获得更好庇护与资源!”

他进一步解释:“云枢阁之产出,明暗两条。明线,乃切实可用的军械改进,用于堵众人之口,安王爷之心;暗线,则是关乎长远之技术突破,此乃我辈真正之目标!”

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马三宝眼中精光闪烁,仔细权衡。凌云此举,是在钢丝上跳舞。既要拿出眼前的功劳应付各方,又要偷偷积蓄未来的力量。风险极大,但一旦成功,回报亦无可估量。

“……可知此事若泄露,是何等干系?”马三宝缓缓道。

“凌云一力承担!”凌云语气决绝,“然,若成,则王爷麾下,武备将永居天下之首!纵有风险,亦值得一搏!且,‘云枢阁’由公公您直接掌控,一应人员物料进出,皆需公公手令,如此,亦可绝周铎等人之口实。”

将“云枢阁”置于马三宝的直接管理之下,这既是一种交底和捆绑,也是一种寻求庇护的策略。

马三宝沉吟良久。凌云描绘的远景,以及将控制权交予他的提议,最终打动了他。

“罢了。便依你之策。”马三宝终于点头,“‘云枢阁’可设,然务必谨慎!人员遴选,宁缺毋滥!一应物耗,需有明目!若再出纰漏,咱家也保不住你!”

“谢公公!”凌云心中大石落地。

有了马三宝的首肯和支持,“云枢阁”的筹建以惊人的速度推进。地址选在了天工院最深处、倚靠山壁的一处独立院落,原本是存放重要物料的库区,易守难攻,便于保密。

人员遴选极其严格。凌云从原“微光计划”成员、各坊技术骨干以及格物堂最优异的学徒中,精心挑选了三十余人。首要标准并非技艺最高,而是心性沉稳、口风严紧、且对技术创新有真正热情。李三狗、李小柱、石锁等人自然在列。

“云枢阁”对外宣称的职责,正如凌云所计划的那般,是研究“大型军械”和“生产技术革新”。为此,凌云也确实安排了两组人,专门负责改进投石机和总结推广新型砂之类的技术,并且定期拿出一些不痛不痒的“成果”向上汇报,以掩人耳目。

然而,在其核心区域,进行的却是截然不同的工作。

大型蒸汽机被迁移了进来,继续着提升功率和稳定性的试验。 后膛炮的项目再次启动,但重点不再放在整体设计,而是专注于最基础的子问题:高强度螺纹的加工刀具设计、闭气环材料的耐压测试、整体炮身结构的应力分析…… 精密加工小组获得了一批更好的物料,开始尝试制造更精密的测量工具和更复杂的齿轮。 甚至还有一个小组,开始根据凌云提供的模糊概念,研究一种利用齿轮和刻度进行复杂计算的“分析机器”的雏形……

凌云为“云枢阁”制定了严格的规章:一切研究活动必须有详细记录,但使用特定的代号和简化语言;内部交流使用技术术语,避免敏感词汇;废弃的实验品必须彻底销毁;人员非必要不得外出,外出需两人同行并汇报行程。

“云枢阁”如同一颗被坚硬外壳包裹的大脑,在天工院这个庞大躯体的深处,悄然运转起来。

效果是显着的。有了稳定的环境和定向的资源,研究进度大大加快。虽然重大突破依然难得,但技术上的小积累不断出现。

李三狗小组在测试了数十种材料组合后,终于发现了一种混合了铜粉、石墨和特殊粘土的材料,在模拟高压环境下表现出了优于以往的密封性能。 精密加工小组改进了车刀的角度和热处理工艺,使得加工出的螺纹更加光滑均匀。 蒸汽机小组通过优化阀门 timing 和改善润滑,将运行稳定性又提升了一个台阶。

这些微小的进步,被详细记录在“云枢阁”的密档中。凌云定期查阅,将这些成果与外部生产遇到的实际问题相结合,提炼出可以推广的“明面”技术。

例如,将改进后的车刀工艺,以“提升弩机扳机轴加工精度”的名义,推广到弓弩坊。 将新型密封材料的思路,略作修改后用于改善水锤的活塞密封,提高了锻打效率。 甚至将蒸汽机运行中积累的关于润滑和轴承维护的经验,整理成册,下发各坊,减少设备故障。

“云枢阁”的“明线”任务因此完成得相当出色,不断有“实用”的改进产出,赢得了军方的不少好评,也使得周铎等人难以找到攻击的借口。

而“暗线”的技术积累,则在无人知晓处悄然增厚。

这一日,凌云在“云枢阁”的核心工棚内,召集了一次小范围的会议。与会者只有李小柱、李三狗等寥寥数人。

“诸位,近日成果斐然,然我有一问。”凌云神色凝重,“我等改进刀具,材料、工艺皆有提升,然何以知一把新刀是否优于旧刀?凭手感?凭眼看?亦或……需待其用坏之时?”

众人一愣。

“李三狗,你试验密封材料,何以判定七号配方优于六号?凭一次加压测试不漏?” “李小柱,你改进淬火工艺,何以知新工艺所得之钢韧性更佳?凭敲击之声?”

一连串的问题,让众人陷入沉思。他们凭的是经验,是对比,但确实缺乏一种量化的、标准的评判方法。

“以往小打小闹,或可凭经验。然如今,‘云枢阁’所研,日益精微。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若无精准度量之法,则一切改进,犹如盲人摸象,事倍功半!”凌云沉声道。

他走到一块黑板前,写下两个词:“性能”、“耐久”。

“欲评一物之优劣,需知其性能几何,需知其能用多久。”凌云目光扫过众人,“譬如一把刀,需知其硬度、韧性、锋利度之具体数值!需知其连续劈砍多少次后会卷刃崩口!”

“此等数据,从何而来?”李小柱忍不住问。

“造出来!”凌云斩钉截铁,“我等需设计并制造出能测量性能、测试耐久的专用器具!”

“成立‘测度坊’!专司此事!”凌云下达了新的指令,“设计测量刀剑硬度的装置(洛氏硬度计的原始理念)、测试材料韧性的摆锤(冲击试验)、甚至……测试铳管寿命的连续击发装置!”

这是一个前所未有的想法!将“测量”和“测试”本身,变成一门需要专门研究和设备的学问!

众人听得目瞪口呆,随即眼中爆发出狂热的光芒!是啊,如果能有这样的器具,那么任何技术改进都将不再是模糊的感觉,而是清晰的数据对比!好坏优劣,一目了然!

“测度坊”的成立,标志着“云枢阁”的研发进入了更深的层次——从凭经验摸索,转向基于数据的、系统化的研发。

就在“云枢阁”一步步向着凌云设定的目标艰难前行时,外界的战局再次发生剧变。

朝廷再次增兵,并启用老将平安,与耿炳文分进合击,攻势愈发凌厉。燕军虽拼死抵抗,但兵力、资源上的劣势逐渐显现,局势再次岌岌可危。

一封来自前线的紧急军令,直接送到了“云枢阁”——不是要求研发新武器,而是一个令人意外的任务。

“平安部掘地道欲破涿州城墙!耿将军命尔等,速筹应对之法!或侦测,或破坏,务必阻之!”

地道战?这是一个全新的挑战,完全超出了天工院以往的经验范畴!

所有明面上的研究立刻停止,“云枢阁”的核心力量被迅速动员起来,应对这突如其来的难题。

凌云站在院中,望着远处隐约可见的涿州方向,眉头紧锁。

云枢之谋,终究无法完全脱离这血与火的战场。

技术的星辰,必须首先照亮眼前的黑暗。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