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9章 钢火炼心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9章 钢火炼心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标准化的威力初显,如同给天工院这架新生的机器注入了润滑剂,各个环节的运转肉眼可见地顺畅起来。打磨坊出来的刀胚规整划一,组装效率大幅提升,堆积的半成品小山开始缓慢但稳定地下降。

然而,根源上的顽疾——铁料的质量和数量问题——依旧像一道越来越深的阴影,笼罩在所有人的心头。水力锻锤越是高效,对优质铁料的渴求就越是迫切。军需官那边的脸色一天比一天难看,送来的铁料不仅数量锐减,质量更是每况愈下,甚至掺杂了大量根本无法锻打的劣质矿渣。

“凌先生!郭大人!你们瞧瞧!这送来的都是什么玩意儿!”李头儿怒气冲冲地将一块颜色灰暗、布满气孔的生铁锭摔在地上,铁锭竟脆生生地裂成几块,“这玩意扔给鞑子,他们都嫌磕碜!咱那水锤可是吃细粮的,哪能消化这等猪食!”

郭衡面色铁青,拿着一份刚统计完的账目,手指都在发抖:“王爷虽下了严令,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北地本就产铁不丰,优质矿脉多在朝廷控制之下。我们所能收购的,多是民间小矿所出,品相本就杂乱。如今战事吃紧,流民四起,连这等劣料都开始紧缺了!价格还一日三涨!”

凌云沉默地捡起地上碎裂的铁块,用手指捻了捻碎渣,又拿起一块勉强能用的铁料对比。成分不均,含硫磷等杂质过高,这是这个时代小土法炼铁的通病,靠简单的锻打很难彻底改善。

“不能总指望外面。”凌云缓缓开口,声音平静却带着决断,“我们必须自己能炼出好铁,甚至……是好钢。”

“自己炼?”郭衡和李头儿都愣住了。

“谈何容易!”郭衡苦笑,“军中亦有炼铁炉,但不过是小打小闹,产量低,质量比外面买的也好不到哪去,还极耗人力柴炭。若要大规模炼焦炭,又恐暴露我军位置……”

“不炼生铁,炼熟铁,炼钢。”凌云目光锐利起来,“我们改进炒钢法和灌钢法,就用这水力!”

他再次走到那块画满图纸的木板前,拿起炭笔,快速勾勒起来。

“现有的炒钢法,人力搅拌,费力不均,炉温难控,故所得熟铁质地不匀,耗时耗力。”他画出一个简易的倾动式坩埚炉,“我们建更大的炒炼炉,利用水力驱动一组连杆机构,带动巨大的石墨搅拌棒(或用耐火的粘土包裹铁棒)深入铁水,匀速搅拌!力大且匀,脱碳更彻底!”

他又在旁边画出水锤的联动机构:“炒炼出的熟铁块或低碳钢块,直接送入水锤下,趁热锻打,进一步挤出杂质,夯实结构!此为一炼!”

“若欲得更高强度之钢,则用灌钢法!”凌云笔锋不停,画出分层叠放铁料的示意图,“将含碳量不同的生铁料和熟铁料分层铺叠,捆扎紧实,入炉加热至熔融未熔之临界,取出后立刻置于水锤下,千锤百炼!利用水锤巨力,使不同成分之铁料相互渗透、融合,可得质地相对均匀之上好‘宿铁’(类似大马士革钢的层压复合材料)!”

他越说越快,眼中闪烁着工程师特有的狂热光芒:“我们甚至可以尝试控制锻打次数和温度,记录不同配比、不同锻打次数下的成品性能!寻找最优工艺!此非全凭经验,而是数据之道!”

郭衡和李头儿听得目瞪口呆。水力炒钢?水力锻打融合?数据之道?这些概念已经完全超出了他们的认知范围。但凌云之前创造的奇迹,又让他们不敢轻易否定。

“这……这搅拌棒如何做得?那炉子要多大?温度如何把握?”李头儿问出了最关键的技术难题。

“搅拌棒可用硬木为芯,外层覆以厚厚的耐火泥浆阴干烧制,或寻访石墨。”凌云早已思考过,“炉子要大,炉壁要加厚,保温要好。至于炉温……”他顿了顿,这是一个真正的难点。

这个时代没有高温计,老师傅全靠看火焰颜色和经验判断炉温,误差极大,是制约冶金质量的最大瓶颈。

凌云沉思片刻,忽然道:“取几种不同的金属来,铜、铅、锡、还有好铁。”

虽然不解,李头儿还是很快找来了少许这些金属。

凌云将其分别放入小坩埚,置于一旁的炼铁小炉火中加热,眼睛死死盯着火焰和金属的变化。

“看,”他指着最先开始熔化的铅锡,“不同金属,熔点不同。我们虽无法精确测知温度,但可知炉内温度是否达到了某种金属的熔点。我们可以制作一些已知熔点的‘测温环’或‘测温锥’,放入炉中观测其软化弯曲程度,来大致判断炉温区间!”

这是古代陶瓷烧制和西方早期冶金中曾用过的方法,虽然粗糙,但比纯看火焰颜色要可靠得多!

郭衡眼中爆发出精光:“妙啊!以此法,便可大致将炉温分等!虽不精确,却远胜盲目!”

“正是!”凌云点头,“我们先易后难。郭大人,请您立刻筹措建造新式炒钢炉所需物料,尤其是耐火粘土和石墨(或硬木)。李师傅,请您挑选最得力的炉工和铁匠,我们先从改进炒钢法开始试起!同时,继续用现有铁料,尝试灌钢法,记录每一次的配比、加热时间、锻打次数和成品效果!”

天工院再次高速运转起来,这一次的目标直指工业的血液——钢铁。

建造新式炒钢炉并非易事。巨大的炉体、复杂的水力传动搅拌机构、对耐火材料的苛刻要求,每一个环节都充满了挑战。凌云几乎是寸步不离地守在工地,指挥着每一个细节。他的腿伤因为长时间站立和行走,多次崩裂渗血,但他只是简单包扎一下,便又投入工作。

姚广孝又一次无声无息地出现在忙碌的工地上,他没有打扰任何人,只是远远看着那逐渐成型的、结构古怪的庞大炉体,看着凌云瘸着腿却目光炯炯地指挥若定,看着工匠们虽然疲惫却充满干劲的神情。他捻着佛珠,默立良久,才悄然离去。

十几天后,第一座水力驱动搅拌棒的大型炒钢炉终于矗立起来。与之配套的,还有一个巨大的、利用水力驱动的鼓风系统,为炉膛提供更充足的空气。

开炉试炼的日子到了。炉膛内堆满了焦炭和破碎的生铁料。所有参与此事的工匠都屏息凝神,如同等待一场神圣的仪式。

“点火!”随着凌云一声令下,炉火被点燃,鼓风水轮开始转动,巨大的风压将火焰吹得熊熊燃烧。

温度逐渐升高,铁料开始熔化,形成炽热的铁水。

“启动搅拌!”凌云下令。

水轮通过复杂的连杆和齿轮,带动那根巨大的、包裹着耐火泥的搅拌棒,缓缓沉入翻滚的铁水之中,然后开始以一种稳定而有力的节奏旋转、搅动!

场面极其震撼!炽热的铁花在搅拌下四处飞溅,如同绽放的死亡之花。巨大的机械力取代了人力那吃力而不均匀的搅动,铁水剧烈翻腾,其中的碳元素与空气充分接触,迅速氧化脱碳。

老师傅们紧张地观察着火焰颜色,以及凌云特意放置在不同深度的几个陶土测温环的变化。

“差不多了!”一位经验最丰富的老炉工根据火焰和测温环的软化程度,嘶哑着喊道。

“出炉!”凌云果断下令。

利用水力驱动的倾覆机构缓缓启动,巨大的炉体开始倾斜,炽白的、仍在沸腾的铁水被倒入预热的砂模中,形成一块块红热的熟铁块。

“快!送水锤!”早已等候多时的工匠们用长钳夹起那些灼热的铁块,冲向轰鸣的水锤。

重锤落下! “哐!!!”地动山摇,火星如瀑! 锻打、延展、杂质被挤出…… “哐!!!” “哐!!!”

每一次锤击,都仿佛敲在所有人的心坎上。

一块锻打好的熟铁块被夹到凌云面前,迅速淬火降温。李头儿抢上前,用锤子敲击边缘,听其声;又用锉刀打磨表面,观其纹。

“成了!成了!”李头儿激动得声音变调,举起那块泛着青灰色光泽的铁块,“质地均匀!韧性极佳!是好熟铁!比俺老李过去一整天炒出来的还好!”

工棚里瞬间爆发出巨大的欢呼声!工匠们看着那块堪称艺术品的熟铁,看着那仍在轰鸣的机器,激动得难以自已。

郭衡长长舒了一口气,脸上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然而,凌云却拿起另一块同时锻打、但工艺参数略有不同的铁块,仔细检查着,眉头微蹙:“这一块脱碳似乎过了些,略显软了。记录:搅拌时间多了一刻,炉温偏高一度(根据测温环估计),成品偏软。下次试炼,调整参数。”

他没有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而是立刻开始了数据分析和技术迭代。

接下来的日子,天工院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冶金实验室。炒钢炉日夜不休地试验着不同的配料比例、炉温、搅拌时间。另一边,灌钢法的试验也在同步进行,不同配比的生熟铁叠打,记录着每一次的成果与失败。

数据本子上密密麻麻记满了各种看似枯燥的数字和现象描述。工匠们从一开始的不解,到后来慢慢发现,按照凌云的“数据之道”去调整,成功的几率果然在不断提高!

优质的熟铁和初级钢料开始稳定地产出,虽然产量还无法完全满足水锤的胃口,但质量却远超外购的铁料。用这些自产好铁锻打出的兵刃,韧性和强度都有了质的提升。

消息传到朱棣耳中,这位燕王殿下再次亲临。他拿起一把用新式“自产钢”打造的腰刀,用力劈砍测试用的旧甲片,刀口仅微微卷刃,而甲片应声而裂!

“好刀!”朱棣眼中精光四射,爱不释手,“此刀锐利坚韧,堪为百炼精品!凌云,你又立一大功!”

他环视着烟气缭绕、机械轰鸣的天工院,看着那些忙碌而充满希望的工匠,沉声道:“传令!天工院所产新铁新钢,优先供给孤的亲卫营和前锋营!一应所需,倾力供给!凌云,孤要你在三月之内,让此等兵刃,装备满孤的五千精锐!”

压力再次如山般压下。五千精锐的装备,这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

但凌云感受到的不仅仅是压力,更是一种信任和前所未有的机会。

他躬身领命,抬起头时,目光越过欢呼的人群,看向了更远处。

高炉、焦炭、真正的工业化炼钢……这些念头在他脑中疯狂滋长。

钢火炼心,炼的不仅是钢铁,更是一个时代的脊梁。

他知道,脚下的路,还很长。但这火,既然已经点燃,就绝不会轻易熄灭。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