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 第8章 标准初立

钢铁时代:从洪武开始 第8章 标准初立

作者:无敌小酥神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09 05:54:11

水力锻锤的成功,如同在燕军这锅滚油里滴入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那震撼人心的轰鸣声日夜不息,不仅锻打着铁胚,更重重地敲击在每一个听闻者的心上。军中将领们纷纷跑来围观,看着那巨锤轻松地将需要数个壮汉费力捶打半天的铁料几下成型,眼神炽热,仿佛看到了无数精锐兵甲正从中源源不断地产出。匠户们则远远望着,脸上交织着敬畏、好奇,还有一丝隐约的恐惧——这不知疲倦的铁家伙,会不会有一天取代了他们?

天工院一夜之间成为了燕军大营最受瞩目的地方。资源开始明显倾斜,更多的匠户被调拨过来,更好的物料优先供应。郭衡忙得脚不沾地,脸上却总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马三宝来的次数也明显增多,每次来都只是静静地看一会儿那运转不息的水锤,偶尔问凌云几句关键的问题,眼神中的赏识日益浓厚。

然而,凌云却很快发现了新的问题,或者说,是水力锻锤这剂猛药催生出的更本质的痼疾。

效率的瓶颈,从锻造环节,迅速转移到了上下游。

首先是铁料供应。水力锻锤胃口巨大,原本勉强够用的生铁料 now 显得捉襟见肘。送来的铁料质量也参差不齐,杂质多、含碳量不稳,导致锻打效果大打折扣,甚至损坏模具。

其次是后续加工。锻打出的刀胚、甲片毛坯堆积如山,但负责打磨开刃、钻孔编缀的工匠们还是沿用老一套的手工方式,速度根本跟不上。而且,由于缺乏统一标准,每个工匠打磨出的刀剑弧度、厚度都有细微差别,甲片孔径也不一致,无法互换,严重影响了最终组装的速度和质量。

“凌先生,您看这……”李头儿捧着一把刚刚锻打好的腰刀胚子,脸上却没有太多喜悦,反而带着愁容,“锤子是好,出的胚子又快又规整。可王老三他们那边打磨跟不上,堆了这么多。还有,这新送来的一批铁料,成色太差,打出来的胚子软硬不一,俺老李看着都心疼那水锤的力气!”

凌云看着工棚角落里越堆越高的半成品,又拿起一块新送来的生铁锭,用手指敲击,听着那沉闷不均的响声,眉头紧锁。

他知道,单点技术的突破,如果没有配套体系的支持,其效益很快就会被整个系统的短板所抵消。必须进行系统性的优化。

标准化、流程化、质量控制——这些现代工业的基石,必须在这个中世纪的手工作坊里强行植入。

“李师傅,别急。”凌云放下铁锭,目光扫过喧闹的工坊,“问题得一个一个解决。郭大人在何处?”

“郭大人刚去催铁料了,说是又和军需那边吵了一架。”赵老蔫凑过来低声道,“那边说咱们天工院耗费太大,都快把营里的铁料掏空了,还嫌质量不好……”

凌云沉吟片刻,道:“等郭大人回来,请他过来一趟。另外,李师傅,赵师傅,请把所有负责打磨、钻孔的工匠师傅,还有营里最好的几位铁匠师傅,都请到我的工棚来。”

不久后,凌云的工棚里挤满了人。工匠们面面相觑,不知道这位屡创奇迹的“凌先生”又要做什么。

郭衡也匆匆赶来,脸上还带着一丝与军需官争执后的愠怒:“凌先生,何事?铁料之事,我已再次呈报马公公,但北地铁料本就紧缺,优质铁矿更是难得,恐怕……”

“郭大人,铁料之事固然紧要,但远水难解近渴。”凌云打断他,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眼下当务之急,是让我们已有的料,做出更多、更好的东西。而这,需要立规矩。”

“立规矩?”众人都是一愣。

“不错。”凌云拿起一把水力锤锻出的标准刀胚,又拿起一把老师傅手工打磨好的腰刀,“敢问各位老师傅,这把胚子,要打磨成这样的腰刀,耗时要多久?十把这样的胚子,交给十位师傅打磨,出来的十把刀,可能做到长短、弧度、厚度、重心分毫不差?”

工匠们沉默了。这怎么可能?每个师傅手艺不同,手感不同,打磨出的东西自然有差异。这才是手工活的价值所在啊!

“凌先生,这……这人手打磨,难免有毫厘之差,不影响使用便可……”一位老打磨匠忍不住嘟囔道。

“毫厘之差,十把刀便是十分之差!百把千把呢?”凌云声音提高了几分,“若是甲片,孔径不一,如何快速编缀?若是箭簇,重量形状不一,如何保证射程准头?军械乃性命所系,岂能容忍‘差不多’三个字?”

工棚内鸦雀无声。工匠们被他话语中的严厉震慑,但也隐隐觉得有理。

郭衡若有所思:“先生之意是?”

“立标尺,定规范,分工序,查质量。”凌云斩钉截铁,吐出十二个字。

他走到一块准备好的大木板前,上面已经钉好了厚厚一叠他提前绘制好的图纸。

“从今日起,天工院所产一切军械,皆需依图制作,按规查验!”他指着第一张图,那是一把制式腰刀的详细三视图,上面标注了密密麻麻的尺寸,从总长、刃长、刃宽、厚度、弧度半径、到柄径、重心位置,全部用精确的数字标明,旁边还画着几个特制的卡板(样板)和量具的图样。

“此乃‘标准制式腰刀图’。所有刀胚打磨,需以此图为唯一准绳!我会让人制作一批木制或铁制的‘卡板’和‘量规’,打磨完成后,必须能严丝合缝地通过卡板的检查,方为合格!”

他又指向另外的图纸,是标准甲片、枪头、箭簇的图样和检验标准。

工匠们看着那前所未见的精细图纸和闻所未闻的“卡板量规”,都惊呆了。这简直是将他们依赖了半辈子的“手感”和“经验”彻底推翻!

“这……这如何能做到?”有人失声道。

“能做到!”凌云语气无比肯定,“打磨不再靠一人从头到尾。我们将工序拆开!专设粗磨组,只负责将胚子打磨到接近尺寸;再设精磨组,负责用特制的磨具和量规,打磨至最终标准!钻孔亦是如此,制作统一的钻模,固定位置,专人负责!每个人只专注于一道工序,速度更快,也更易精通!”

流水线作业、专业化分工的概念被他首次提出。

接着,他看向那些铁匠老师傅,尤其是负责为水锤准备模具的李头儿和负责验收铁料的老师傅。

“铁料质量,我们暂时无法完全控制来源,但必须严格验收!设立验收标准:听其声、观其色、试其硬度。制定样本,劣质铁料坚决退回!同时,我们要改进炒钢法和灌钢法!”凌云语出惊人。

“改进古法?”李头儿瞪大了眼睛。

“没错!”凌云目光灼灼,“水力锻锤之力,足以胜任更高效的炒炼!我们可以设计一种倾动式的炒钢炉,利用水力驱动搅拌,受热更匀,脱碳更彻底!还有灌钢法,我们可以尝试分层铺叠不同含碳量的铁料,利用水锤巨力反复锻打融合,以期得到质地更均匀的宿铁(一种古代优质钢)!”

他甚至提出了初步的设想图,一种利用水力驱动搅拌杆的炒钢炉,以及一种配套的、可以精准控制锻打次数和力度的新式锻打模具。

工棚内一片寂静,只有凌云清晰而有力的声音在回荡。工匠们听得目瞪口呆,仿佛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郭衡更是激动得手指微微颤抖,他敏锐地意识到,凌云所说的这一切,一旦实现,将不仅仅是制造军械,而是彻底颠覆现有的生产方式!

“可是……凌先生,”一位老铁匠犹豫道,“这炒钢灌钢,火候把握全凭经验,差之毫厘谬以千里,这水力搅拌、定量锻打……真的能行?”

“经验必须化为标准!”凌云斩钉截铁,“火候看火焰颜色,我们便制定火焰颜色的标准图谱!炒炼时间看状态,我们便用漏刻(古代计时器)规定大致时间范围!锻打次数和力度,由模具和水锤转速控制!一次不成,就十次百次地试!记录每一次的数据和结果,总能找到最优的规矩!”

试验、数据、反馈、优化——现代质量控制和工艺开发的雏形,被他强硬地塞给了这些古代的工匠。

“从今日起,天工院下设:锻打坊、铁料坊、打磨坊、组装坊、质检组!各司其职,依规办事!郭大人,请您统筹人员调配,制定物料流转和验收章程。李师傅、赵师傅,请带领各位老师傅,即刻开始制作标准量具、卡板、磨具和钻模!三日内,我必须看到第一套检验工具!五日内,流水线必须试运行!”

他的话语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力,仿佛又回到了前世指挥大型工程项目时的状态。

工匠们被他的气势所感染,又或许是被那清晰可见的前景所诱惑,心中的疑虑和抵触渐渐被一种参与开创历史的激动所取代。

“干!俺老李这辈子就没打过这么精细的仗!”李头儿第一个吼了出来。 “没错!听凌先生的!”赵老蔫也激动地附和。 其他工匠也纷纷响应。

郭衡深吸一口气,重重拱手:“凌先生放心!下官必竭尽全力,推行新规!”

天工院如同一个被强行注入灵魂的巨人,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密而高效的方式运转起来。

木匠和铁匠们连夜赶工,按照凌云的图纸,制作各种奇形怪状的标准卡板、环形量规、角度尺。打磨匠们被分成两组,开始适应只做一道工序的节奏。凌云亲自监督第一批标准量具的验收,不合格的当场打回重做,毫不留情。

反对和抱怨声并非没有。习惯了慢工出细活、凭经验吃饭的老工匠觉得受到了束缚和侮辱;习惯了粗放管理的下层小吏觉得流程变得繁琐复杂……但这一切,在郭衡的强力推行和凌云不容置疑的技术权威面前,都被压了下去。更重要的是,水力锻锤那恐怖的效率摆在眼前,由不得他们不改变。

三日后,第一套粗糙但可用的标准量具制作完成。 五日后,第一条简陋的腰刀打磨流水线开始试运行。

起初,速度甚至比原来还慢,因为工匠们不适应,检验频频不过关,废品率反而高了。抱怨声再次响起。

但凌云毫不动摇,坚持必须严格执行标准。

又过了三天,当工匠们逐渐熟悉了新的工具和流程后,效果开始显现。

流水线上的工匠因为只专注于一个动作,熟练度飞速提升速度明显加快。标准量具的使用极大地减少了反复测量和调整的时间。最重要的是,合格率开始稳步上升!

第一批完全按照新标准打磨出来的十把制式腰刀,摆放在凌云和郭衡面前。

长度、弧度、厚度、甚至重量,都几乎分毫不差!将它们并排放在一起,那种整齐划一的美感,透着一种冷冰冰的、却令人安心的力量感。

郭衡拿起其中两把,左右手各挥动一下,重心手感完全一致!他激动得手指都在发抖:“一模一样!真的几乎一模一样!神乎其技!凌先生,此真乃强军之基也!”

消息传到朱棣耳中,这位燕王殿下竟然亲自来到了天工院。他拿起两把标准腰刀,仔细比较,又挥舞试了试,眼中爆发出惊人的光彩。

“好!好!好!”朱棣连说三个好字,重重拍了拍凌云的肩膀(小心避开了他的伤腿),“凌云,你果真未曾让本王失望!此等军械,方可配本王的虎贲之师!”

他环视着开始变得井然有序、各司其职的天工院,看着那轰鸣的水锤和忙碌的流水线,沉声道:“即日起,天工院所立规矩,乃本王之令!全军匠户,逐步效仿!敢有阳奉阴违、懈怠阻挠者,军法从事!”

有了朱棣的全力支持,标准化和流水线以更快的速度在天工院推行,并开始向其他匠坊扩散。

凌云站在工棚门口,看着眼前这片初具现代工厂雏形的景象,心中并无太多喜悦,只有一种沉重的责任感。

他知道,他只是强行拉起了一条脆弱的生产线,许多更深层次的问题,比如材料科学、动力源、基础理论,都还远未解决。

但无论如何,第一颗标准化的螺丝,已经被他强行拧入了明朝的历史车轮之中。

这辆古老而沉重的战车,正在被他一点点地,扳向另一个方向。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