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历史 > 甄嬛传:妙青借东风 > 第122章 活棋

甄嬛传:妙青借东风 第122章 活棋

作者:水殿风来珠翠香 分类:历史 更新时间:2025-11-10 02:55:33

皇帝是踏着暮色进的春禧殿。

他一进来,就觉得这殿里的人气,似乎比往日旺盛了不少。孙姑姑带着几个小宫女正在西次间里整理箱笼,见了圣驾,立刻率人出来请安,动作规矩得像用尺子量过。

皇帝摆了摆手,目光在殿内扫了一圈,最后落在暖榻旁小几上那个未曾收起的紫檀锦盒上。

“皇后倒是心细。”

孙妙青正要起身,被皇帝按住了肩膀。“怀着双胎就别折腾了。”

她便顺势坐着,只微微欠身,“是皇后娘娘仁德,听闻臣妾得了太后的恩典,特意着人送来贺礼。”

皇帝“嗯”了一声,在榻边坐下,自己端了杯还温着的茶,却不喝,只拿在手里把玩。他的目光偶尔会落在虚空处,似乎在思索着什么。

“朕听说,皇额娘把她身边最得力的孙姑姑都给了你。”他的语气听不出喜怒,“你这春禧殿,如今可真是热闹。”

这话,听着是夸,可内里的分量却沉甸甸的。

孙妙青抚着腹部,脸上露出几分恰到好处的惶恐与疲惫。“皇上可别取笑臣妾了。臣妾这心里,正七上八下呢。孙姑姑是太后娘娘的心尖子,臣妾生怕有一点招待不周,慢待了姑姑。”

她这话说得,像个得了贵重赏赐却不知如何安放的寻常妇人,半点没有得势的张扬。

皇帝打量着她,殿内伺候的人多,灯火又明亮,他忽然觉得这小小的春禧殿有些逼仄。

“人多了,地方是显得挤了些。”他轻叹一声,仿佛不经意地自语,“西北边境,又不太平了。朕这心头,也难得清净。”

孙妙青听出他话里的意兴阑珊,心念电转,顺着他的话头往下说:“说起来,今日在寿康宫,太后娘娘心情极好。还跟臣妾念叨,说收到了十四爷从皇陵寄来的信。”

她提起的是允祯,皇帝同母亲弟弟,曾经的大将军王,如今圈禁在皇陵的罪王。

皇帝的神色果然缓和了些,“太后开心就好。”

“是啊,”孙妙青柔声附和,“臣妾听着太后娘娘说起十四爷,心里就忍不住羡慕。兄弟之间,能如此和睦,是天大的福分。”

话说到这里,她话音一顿,小心翼翼地觑着皇帝的脸色。

“皇上,臣妾斗胆猜测,西北边境是否真的不太平?”

“说。”皇帝的语气很淡,眼底却掠过一丝警觉。

“臣妾不懂前朝大事,只是偶尔听宫人闲聊,说起西北战事……”她话说得很慢,像是在斟酌每一个字,“臣妾就胡思乱想……想起了十四爷。臣妾记得,十四爷当年,在军中似乎……颇有些人望。”

殿内的空气瞬间凝滞了。

皇帝的眼神陡然锐利起来,像一把出了鞘的刀,直直刺向孙妙青。

“你好大的胆子!”

他一把攥住了她的胳膊,力道大得几乎要捏碎她的骨头。“后宫嫔妃,议论宗室罪王,这是大忌!”

“皇上恕罪!”孙妙青脸色煞白,仿佛被他吓到了,整个人从榻上滑落,就要跪倒在地。

“给朕坐好!”

皇帝的声音压抑着怒火,像乌云密布的天空,雷声在云层里滚动。他强行将她按回软榻上,孙妙青吓得浑身发抖,眼泪像断了线的珠子,簌簌地往下掉。

她不敢再说话,只是捂着脸,肩膀一抽一抽地哭,那模样,既委屈又惶恐,仿佛一只被猎人逼到绝境的小兽。

殿内的宫人早已跪了一地,连呼吸声都消失了。

皇帝盯着她看了半晌,胸口剧烈地起伏着。可看着她哭得梨花带雨,手还下意识地护着高高隆起的腹部,心头的滔天怒火,又莫名地被什么东西给堵住了。

他松开手,抓起桌上已经冰凉的茶水猛灌了一口,才让自己冷静了些许。

“把你那些胡思乱想,都给朕说清楚。”他的声音已经没了方才的怒意,只剩下一种深不见底的冷。

孙妙青抽噎着,抬起一张泪痕交错的脸,水洗过的眸子望着他,充满了依赖与不安。

“臣妾……臣妾只是心疼皇上!”她声音里带上了哭腔,却不是哀戚,而是不平,“臣妾看您为了朝政日夜操劳,鬓边都有了白发!臣妾恨自己只是个妇道人家,不能为您分忧!”

“臣妾斗胆提起十四爷,不是为了替他求情!他一个罪人,是死是活,全在皇上一念之间。”她像是豁出去了,仰头看着他,那双盈满水光的眸子里,满是孤注一掷的坦诚。

“臣妾是觉得……觉得他或许还有用处。”

“用处?”皇帝的嘴角勾起一抹冰冷的弧度。

“是!”孙妙青定了定神,开始将心中所想娓娓道来,“皇上,如今朝中非议您刻薄寡恩的声音,可曾断过?若此时,您能对十四爷稍施恩典,哪怕只是将他从皇陵换个地方圈禁,天下人只会赞颂您不计前嫌,顾念手足。那些非议,不攻自破!”

“再者,若西北真有变故,十四爷那些旧部,听闻他尚在人世,且得了皇上宽宥,军心是否能更稳固一分?他的人就在您股掌之间,是生是死,是荣是辱,不过您一句话。让他活着,让他成为一件安抚宗室、震慑旧部的‘活棋’,难道不比让他悄无声息地死在皇陵,对您的江山更有利吗?”

一番话说完,殿内死一般的寂静。

皇帝脸上的冷意寸寸龟裂,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沉的、混杂着震惊与审视的复杂神情。他从未想过,一个后宫女子,能将人心与政局看得如此透彻。

他怀疑她背后有人指点,可孙妙青接下来的话,却将他所有的疑虑,都化为了绕指柔。

她垂下眼,手重新抚上自己的肚子,脸上所有的锋芒都化为了母亲的柔情。

“皇上,臣妾说的这些,都是妇人之见,当不得真。您就当,臣妾是护子心切,想瞎了心吧。”

“臣妾看着塔斯哈,再摸摸肚子里的这两个,日日夜夜盼的,不过是他们将来能兄友弟恭,手足相亲。弟弟能一辈子敬重扶持兄长,兄长能一辈子爱护庇佑弟弟。”

“所以臣妾才痴心妄想,盼着您能把那些旧日的刀光剑影,都变成您如今手中可用的棋子。棋子,总比敌人,要来得顺手安心,不是吗?”

这番话,像一把软刀子,精准地捅进了皇帝心底最柔软、也最隐秘的伤口。

兄友弟恭。这是他求而不得,又最为忌惮的东西。

皇帝沉默了许久,久到孙妙青觉得自己的心跳都快要停了。

他终于伸出手,将她扶正坐好,又亲手拿起那杯已经凉透的茶,一饮而尽。

“你,”他看着她,眼神复杂难辨,“揣着两个,脑子倒比谁都转得快。看来皇额娘派孙姑姑来,倒是派对了,是该有个人,好好‘看’着你。”

这话听着像敲打,可语气里,却没了方才的杀伐之气。

孙妙青知道,自己赌赢了。

“时辰不早了,你歇着吧。”皇帝站起身,走到门口,又停住脚步,却没有回头,“景仁宫的贺礼,既然是贺你得了恩典,那就好生收着。别拂了皇后的一片‘贤德’之心。”

话音落下,他已迈步走入沉沉的夜色中。

直到那明黄的身影消失,孙妙青才彻底松懈下来,整个人软倒在榻上,后背的衣衫,早已被冷汗浸透。

春喜连忙上前,替她抚着胸口顺气:“主子,您刚才……可吓死奴婢了。”

孙妙青闭着眼,长长地吐出一口气,脸上却缓缓浮现出一抹笑意。那颗名为“允祯”的死棋,从今天起,在她和皇帝的心里,都变成了活棋。

“扶我起来。”她重新坐直身子,抚着腹部,那双清亮的眼眸里再无半分柔弱,“去,把小厨房里备着的燕窝莲子羹,给孙姑姑送一盅过去。”

养心殿内,灯火通明。

皇帝独自一人站在巨大的舆图前,目光在西北和京畿之间来回逡巡。

允祯……

良久,他终于开口:“苏培盛。”

“奴才在。”苏培盛从角落里幽灵般地滑了出来。

皇帝慢条斯理地摘下拇指上的扳指,放在手中把玩。“传朕旨意。着,将固山贝子允祯,由皇陵移回京中圈禁。命内务府即刻修缮其旧时府邸,不得有误。”

苏培盛心头巨震,头猛地一沉:“嗻……奴才遵旨。”

“等等。”皇帝又叫住了他,“摆驾,去寿康宫。”

寿康宫内,听闻皇帝深夜到访,太后颇为意外。

“皇帝这么晚了,怎么过来了?”

皇帝在她身旁的绣墩上坐下,亲自为她掖了掖被角,声音放得很轻:“儿子有件事,想先来告诉皇额娘。儿子已经下旨,将老十四,从皇陵接回来了。”

太后昏昏欲睡的眼睛瞬间睁大,难以置信地看着他:“你……你说什么?”

“儿子想着,老十四在皇陵那等苦寒之地待了些年,也够了。如今回京,虽仍是圈禁,但到底离得近些,皇额娘您若是想他了,也方便。”

太后的眼眶一下子就红了,一把抓住皇帝的手,枯瘦的手充满了力量:“好……好孩子!皇帝……你真是个好孩子!哀家就知道,你们终究是亲兄弟!”

她激动得语无伦次,脸上是许久未见的、发自内心的灿烂笑容。

皇帝感受着手背上传来的温度,心中涌起一股久违的暖意。然而,这股暖意尚未焐热,太后的下一句话,便让它迅速冷却。

“等老十四回来了,你可得让他常来宫里看看哀家。哀家……哀家有好多话想跟他说。”

皇帝脸上的笑意淡了些许。他缓缓抽回自己的手,声音恢复了平日的沉稳:“皇额娘放心,儿子都安排好了。夜深了,您早些歇息。”

从寿康宫出来,夜风一吹,皇帝只觉得那股子凉意,从头顶一直灌到了脚底。

走到一处宫道拐角,他忽然停下脚步。

“苏培盛。”

“奴才在。”

皇帝望着远处夜色,那里是西北的方向。“派个信得过的人,即刻出京,去西北。”

苏培盛心头一凛:“嗻。”

****

圆明园里的秋意,是从窗缝里钻进来的,带着一丝水汽萧瑟的凉。

蓬莱州内,碧答应浣碧正坐在窗下,低头做着针线。她手里是一块湖绿色的锦缎,光泽流转,正细细绣着一朵缠枝的玉兰,那花样和料子,都比她答应的份位要出挑几分。

“皇上回銮快一个月了吧?这天儿,竟一下子就凉透了。”她一边飞针走线,一边自言自语,话却是说给不远处软榻上的人听的。

榻上,菀嫔甄嬛六个月的身孕已经十分显怀,她倚着个引枕,手里捧着一卷书,看得出神。

听见浣碧的话,她并未应声,目光依旧胶着在书页上。

忽然,“啪”的一声,书卷从她手中滑落,掉在了厚厚的地衣上。

“姐姐?”浣碧吓了一跳,停了手里的活计。

甄嬛像是才回过神,抚着胸口,脸上血色褪去几分。“没什么,拿着手酸了。”

浣碧起身拾起书,扫了一眼封面,不由得笑了:“我说呢,原来姐姐在看《玄武门之变》。这书里写的,刀刀见血,也难怪吓着姐姐了。”

“是我自己胆子小。”甄嬛勉强笑了笑,接过了书,却没再翻开。

浣碧坐回原位,重新拿起针线,嘴上却没停:“这有什么好怕的。兄弟相争,不是你死,就是我活。赢家坐拥天下,输家化为尘土,自古如此。生死荣辱,说到底,不就这么回事么。”

她的话,像一根冰冷的针,扎在甄嬛心上。

甄嬛的目光落在窗外枯黄的枝叶上,声音很轻:“那是他们男人的荣辱。换作我们,生死荣辱,尊卑贵贱,皆在皇上一念之间。皇上荣耀时,我们未必能跟着沾光。可皇上若有半分受辱,我们这些人,却是第一个要被拖去陪葬的。”

浣碧的针尖一顿,抬眼看她:“姐姐……还是这般放不下皇上?”

放不下?

甄嬛垂下眼,手下意识地覆上自己高高隆起的腹部。

“不是放不下。”她轻轻摇头,“终究这些年,除了身家性命,心里总还是有些牵挂的。也罢,这辈子,横竖也就这一个男人了。”

是啊。浣碧心里应着,眼神却不由自主地飘向镜中的自己。这辈子,真的就只有一个男人了吗?

她看着甄嬛,又问:“姐姐最近总是心神不宁的,可是有什么心事?”

话音刚落,一旁的灯烛猛地“噼啪”一响,爆开一朵明亮的灯花。

浣碧的宫女七喜见了,连忙笑着凑趣:“小主快看,灯花报喜,喜事要到!任凭主子有什么心事,这一下也该烟消云散了。”

浣碧听了,脸上也露出笑意,仿佛那灯花预示的是自己的好运。

正在这时,崔槿汐打起帘子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个小小的瓦罐。

“哟,流朱这丫头,天儿一冷就越发贪睡了。”她笑着将瓦罐放在桌上,一股热腾腾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奴婢方才在茶房用炭盆煨了些芋头,小主和答应趁热尝尝吧。”

“芋头?”甄嬛的眼神亮了一下,那香气勾起了久远的记忆,“好久没吃过了,在家时,一到冬天额娘就常做给我和玉娆吃。”

槿汐盛了两小碗,递给二人:“正是呢,吃着暖心。”

甄嬛捧着碗,那股温热从掌心一直传到心里,驱散了方才读史书带来的几分寒意。她用银匙舀起一小块,吹了吹,放入口中,软糯香甜。

***

子时刚过,养心殿的灯火依旧。

苏培盛轻手轻脚地进来,身后跟着一个风尘仆仆的身影。

“皇上,果郡王到了。”

允礼解下沾着夜露的披风,快步上前,单膝跪地。

“臣弟参见皇上。”

皇帝转过身,没让他起来,只淡淡地问:“事成了?”

“成了。”允礼的声音有些沙哑,“敦亲王与其党羽,尽数被骁骑营拿下,已押入宗人府大牢。”

“又一个。”

皇帝吐出这三个字,声音不大,却让殿内的烛火都跟着晃了晃。

他走到允礼面前,亲自将他扶起。

“先帝在时,允禩、允禟他们狼狈为奸,意图篡位。朕登基后,朕还想着,封他个亲王,能让他安分些,可惜啊,人心不足。”

他踱回御座,坐下,语气里听不出什么情绪,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旧事。

“老十允?,当年不过是跟从,朕看在温僖贵妃的面上保全了他。结果呢?还是不知足。”

允礼垂手站着,一言不发。

这些浸着血的往事,他不想听,更不想掺和。

皇帝的目光落在他身上,忽然叹了口气。

“今夜的事,辛苦你了。兄弟间最见不得人的事,却让你亲眼看着,为难你了。”

他顿了顿,话锋一转。

“朕希望,敦亲王是最后一个有谋逆之心的人。此后诸王,都能安分守己。”

这话,像一块冰,砸在允礼心上。

他猛地抬起头,脸上挤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

“皇兄,您可饶了臣弟吧!”

允礼往前凑了两步,一脸的后怕和央求。

“旁人臣弟不敢说,但您是知道的,臣弟就是个风花雪月的闲人!臣弟的胆子,也就够陪美人们赏赏花,作作诗。今晚这阵仗,又是刀又是血的,臣弟现在腿肚子还转筋呢!”

他一边说,一边还夸张地捶了捶自己的腿。

“您就让臣弟做个富贵闲王,以后这种惊心动魄的差事,千万别再找我了。再来一回,臣弟怕是要折寿的。”

看着他这副没出息的样子,皇帝紧绷的脸,终于有了一丝松动。

他伸手指了指允礼,似笑非笑。

“你都已经这么说了,朕能不成全你吗?”

允礼长舒一口气,立刻躬身作揖,那动作快得像怕皇帝反悔。

“谢皇兄成全!”

“去吧。”皇帝挥了挥手,“回去好生歇着,做你的逍遥王爷去。”

允礼如蒙大赦,一刻也不敢多待,躬身退了出去。

殿门关上,隔绝了外面的寒夜。

皇帝独自坐在空旷的大殿里,脸上的那点笑意迅速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沉的冷寂。

一个拎着刀剑造反的弟弟,被拿下了。

一个远在皇陵的弟弟,马上要变成眼皮子底下的一枚活棋。

一个聪明的弟弟,主动请辞,要做个只知风月的废物。

他揉了揉眉心,只觉得疲惫。

他的目光穿过殿宇,望向春禧殿的方向。

不知为何,他忽然觉得,比起那些舞刀弄枪的兄弟,那个安安静静待在后宫,揣着两个孩子,却能一眼看穿他心思的女人……

或许,才是更难对付的。

***

清晨,蓬莱洲的水阁里还笼着一层薄薄的晨雾。

甄嬛醒得很早,只静静靠在引枕上,看着窗外,脸色比窗纸还要白上几分。

崔槿汐端着铜盆进来,见她这副模样,心里一沉。

“小主怎么不多睡会儿?”

“睡不着了。”甄嬛的声音有些飘忽,“浣碧呢,还没起来?”

“昨儿为着那块湖绿色的锦缎做针线,熬到半夜,这会儿怕是还睡着。”崔槿汐将布巾浸湿,拧干了递过去,“小主别管她了,由她睡去。”

甄嬛没接话,只由着槿汐伺候她擦了脸。

就在槿汐为她梳理长发时,指尖无意中碰到了她贴身衣物里藏着的一个小巧的物件,硬硬的,隔着布料都能感觉到那不同寻常的轮廓。

崔槿汐的手一顿。

她不动声色,继续梳着头,眼睛却从镜子里紧紧盯着甄嬛。

甄嬛察觉到了她的停顿,神色却没什么变化,只淡淡开口:“都说灯花报喜,昨晚那灯花爆得那样响,也不知是何喜事。”

崔槿汐心里咯噔一下,手里的象牙梳几乎要握不住。她忽然想起昨夜小主滑落的那本书——《玄武门之变》。

她压低了声音,几乎是在用气音说话:“小主,你……你这是做什么?”

甄嬛抬眼,从镜中看着槿汐惊疑不定的脸,她的眼神平静得可怕。

她伸出手,从领口里,慢慢取出一个用金线绣着细小莲花纹样的香囊。香囊很小,里面却不是香料,而是一个更小的、触手冰凉的匕首。

“没什么。”甄嬛将那香囊握在手心,那冰凉的感觉让她纷乱的心绪安定了些许,“只是以防万一。”

“小主!”崔槿汐的膝盖一软,差点跪下去,“这如何使得!这东西……”

“皇上曾对我说,他会护着我,不让我受半分委屈。”甄嬛的语气很轻,却字字清晰,“可君心难测,昨夜我才想明白,这世上,最靠不住的就是男人的承诺。若真有那么一日,他护不住我,或是……不想护我了,我总得给自己留一条退路。”

她的目光落在自己高高隆起的腹部上,那平静的眼神里,终于有了一丝裂痕。

“我不能让我的孩子,看到他额娘被人折辱的样子。与其任人宰割,我情愿自己做个了断。”

这番话,说得崔槿汐通体生寒。

她这才明白,昨夜那本讲着手足相残、父子相疑的史书,究竟给自家小主带来了多大的冲击。

菀嫔,已经不是那个一心盼着“愿得一人心”的小姑娘了。

崔槿汐深吸一口气,扶着梳妆台站稳了,她看着镜中的甄嬛,一字一句道:“奴婢明白了。无论如何,奴婢都陪着小主。”

甄嬛的眼眶微微发红,她握紧了槿汐的手。

正在这时,帘子一挑,浣碧打着哈欠走了进来,脸上还带着没睡醒的惺忪。

“姐姐,槿汐姑姑,你们起得好早啊。”她伸了个懒腰,径直走到镜子前,将自己昨晚赶工绣好的那方帕子在领口比了比,得意地问,“姐姐你看,这玉兰花绣得如何?配我这身衣裳,是不是正合适?”

她满心都是自己的新帕子,压根没注意到屋里那死一般沉寂的气氛。

甄嬛看着镜子里那张与自己有几分相似,却满是浅薄得意的脸,什么话也说不出来。

就在这当口,流朱脚步匆匆地从外面跑了进来,神色有些激动又有些慌张。

“小主!小主!宫里来人了!”

流朱几乎是连滚带爬地冲了进来,脸上的神情混杂着激动和慌张,一时间竟有些分不清是喜是忧。

屋里死一般的寂静瞬间被打破。

甄嬛的心猛地一沉,攥着香囊的手指收紧,那冰冷的触感让她勉强镇定下来。她脱口而出:“是皇上?”

“不是!”流朱大口喘着气,好不容易才把话说顺,“是养心殿的苏总管派人来了!是小夏子!”

话音未落,一个身着青灰色总管太监服色,眉眼机灵的小太监已经快步跟了进来,一进屋便“噗通”一声跪倒在地,行了个大礼。

“奴才小夏子,给菀嫔娘娘请安!”

甄嬛的目光紧紧锁着他,声音因紧张而有些发飘:“皇上……可是一切无恙?”

这一刻,崔槿汐连呼吸都停了,一颗心提到了嗓子眼。

小夏子抬起头,脸上是压抑不住的喜色,声音更是透着一股尘埃落定的轻快:“回娘娘的话,皇上一切无恙,龙体康健!”

他顿了顿,看着甄嬛煞白的脸,一字一顿,掷地有声地说道:

“娘娘,成了!”

“成了”。

这两个字,像一道惊雷,又像一阵春风,瞬间贯穿了甄嬛紧绷了数月的神经。她身子猛地一晃,若不是崔槿汐眼疾手快地扶住,险些软倒下去。

紧接着,大颗大颗的泪珠便毫无征兆地从她眼眶中滚落,砸在手背上,滚烫。

那不是悲伤,而是劫后余生的虚脱,是压抑了太久的恐惧与不安,在这一刻尽数宣泄。

“姐姐?”浣碧看得一头雾水,她看看满脸喜色的小夏子,又看看泪流不止的甄嬛,忍不住开口,“成了……这不是大喜的事儿吗?你怎么还哭了?”

小夏子也连忙道:“娘娘可别哭了,这可是天大的喜事!皇上有口谕,让奴才即刻迎娘娘和碧答应一同回宫,车驾都备好了,就在外头候着呢!”

“回宫?”浣碧的眼睛瞬间亮了,方才的睡意一扫而空,她不敢置信地指了指自己,“我也能回宫了?”

“正是碧答应您。”小夏子笑着应道。

浣碧的脸上顿时绽放出毫不掩饰的狂喜,她连忙转身奔向妆台,嘴里念叨着:“哎呀,得赶紧收拾收拾,换身衣裳才行!”

她满心满眼都是自己即将重返紫禁城的荣耀,完全没注意到,身后的甄嬛在崔槿汐的搀扶下,正缓缓站直了身体。

甄嬛抬手,用指腹拭去脸上的泪痕。

再抬眼时,那双水洗过的眸子里,惶恐与不安已经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冰冷而坚定的光。

她赢了。

用自己的荣辱,用腹中孩儿的性命做赌注,她从一场泼天的豪赌中,活着走了出来。

“槿汐。”她开口,声音还带着一丝哭过的沙哑,却异常沉稳。

“奴婢在。”

“扶我起来,更衣。”

甄嬛的目光越过众人,望向紫禁城的方向,那里,还有一场更艰险的仗,在等着她。

“回宫。”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