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张写着“约法三章”的纸条,被宋鹤眠过塑后,贴在了书房软木板上一个不显眼却都能看到的位置。它像一份无声的契约,提醒着他们关于沟通的承诺。
起初,俞浡还有些不适应。当他在工作室再次被一个技术难题卡住,习惯性地想要烦躁、把自己封闭起来时,那张纸条和宋鹤眠严肃的眼神就会在脑海里闪现。他深吸一口气,拿起手机,给宋鹤眠发了条消息。
【浡动人心:遇到个傻X技术问题,有点烦。晚上回去可能要念叨,你先有个心理准备。】
消息发出去,他并没有期待立刻得到解决方案,只是一种“告知”。然而,几分钟后,宋鹤眠回复了:
【Song:嗯。需要我带夜宵回去给你补充骂人的体力吗?】
【Song:(分享关于XX技术的最新论文综述,或许有启发)】
没有过多的追问,没有无效的安慰,只是一个带着调侃的接纳和一份可能有用的资料。俞浡看着手机,心里的烦躁莫名就散了一半,甚至有点想笑。他回复:
【浡动人心:要!多加份小酥肉!论文我看看。】
这种“共享压力”的方式,比他一个人生闷气、然后引发冷战要高效和健康得多。
晚上回到家,俞浡一边啃着小酥肉,一边对着宋鹤眠吐槽那个技术难题,语气虽然还是愤愤的,但不再有那种拒人千里的冰冷。宋鹤眠安静地听着,偶尔在他逻辑混乱时插一句,帮他理清头绪,或者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说完之后,俞浡感觉胸口的郁结彻底疏通了,甚至还在宋鹤眠的提示下找到了新的解决思路。
“好像……说出来真的有用?”俞浡有点惊讶地眨眨眼。
宋鹤眠推了推眼镜,眼底带着笑意:“约定存在的意义,就是被验证和执行的。”
俞浡看着他,忽然凑过去,在他脸上亲了一下:“宋老师英明!”
规则,并没有束缚他们,反而像疏通了河道,让情感的流水更加欢畅自然地奔涌。
“约法三章”不仅改变了俞浡,也微妙地改变了宋鹤眠。
他发现自己不再需要像以前那样,时刻敏锐地捕捉俞浡情绪的风吹草动,揣测他是不是又不开心了、是不是又想躲起来了。因为俞浡开始学着主动表达。
【浡动人心:今天被甲方夸了!开心!想要奖励!(小猫打滚.jpg)】
【浡动人心:啊啊啊路上堵车了!好烦!感觉今天的灵感都要被堵没了!】
【浡动人心:学长,我好像有点感冒,头昏昏的……】
这些或积极或消极的情绪碎片,被俞浡主动地、碎片化地分享过来。宋鹤眠不需要每次都立刻做出完美回应,有时只是一个「摸摸头」的表情包,有时是「晚上给你做好吃的」的承诺,有时是「药在床头柜,温水已倒好」的行动。
他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被明确需要着的踏实感。他知道俞浡的开心,想与他分享;他知道俞浡的烦恼,愿意向他倾诉;他知道俞浡的脆弱,允许他靠近。
这种“被需要”,不同于之前那种带着不确定性的、需要他小心翼翼去维护的依赖,而是一种更平等、更健康的相互依存。
一天晚上,俞浡靠在宋鹤眠怀里看电影,忽然说:“宋鹤眠,我发现我现在好像没那么怕麻烦你了。”
宋鹤眠低头看他:“嗯?”
“就是……以前总觉得,把负能量带给你不好,显得自己很弱。现在觉得,反正有‘约法三章’兜底,不怕你嫌我烦。”俞浡笑嘻嘻地说,语气里带着点恃宠而骄的小得意。
宋鹤眠心里一动,手臂收紧了些,下巴蹭了蹭他的发顶:“嗯,不烦。以后还可以更麻烦一点。”
他喜欢这种被俞浡理直气壮地“麻烦”着的感觉。这让他觉得,自己不仅是俞浡的爱人,更是他生命里最坚固可靠的同盟。
“造梦者”工作室的那个实验性项目,在经历了重重困难后,不仅成功完成,还意外地获得了某个国际独立动画节的最佳创意提名!
消息传来,整个工作室都沸腾了。这意味着俞浡和他的团队,将有机会站在国际舞台上,与全球顶尖的动画人交流。
惊喜之后,是巨大的压力和更繁重的准备工作:需要准备展映、演讲、应对国际媒体的采访……所有的材料都需要中英文版本。
俞浡的英语日常交流还行,但要应对这种专业领域的正式场合,就显得有些吃力了。他看着一堆需要翻译和润色的文稿,头大如斗。
这一次,他没有自己硬扛,也没有焦虑地封闭自己,而是直接把文件和困难摊开在了宋鹤眠面前。
“宋老师,‘约法三章’第二条,共享压力。”他指着那堆英文资料,眼巴巴地看着宋鹤眠,“这个压力,有点大,求支援!”
宋鹤眠看着他那副“我搞不定但我有靠山”的样子,忍不住笑了。他拿起文件快速浏览了一遍。
“问题不大。”他语气沉稳,“专业术语部分我来校对,演讲稿件我可以帮你梳理逻辑和润色语言。至于媒体采访……”他顿了顿,看向俞浡,“我们可以模拟演练。”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