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的风裹着栀子花香,吹进星辰服饰的会议室。16岁的江逸晨坐在签约桌前,指尖轻轻摩挲着黑色文件夹的边缘——里面装着他修改了九版的中性校服设计终稿,每一页都标满了红色批注:“外套下摆加长3cm,避免弯腰露腰”“裤子腰头加双股松紧带,适配不同腰围”“内搭领口绣线改用抗起球材质”。这些细节,是他过去半年利用高中课余时间,跑遍学校3个年级、收集420份同学反馈后,在台灯下一笔一划打磨出来的。
“逸晨,别紧张,咱们就像之前聊的那样,把细节确认好就行。”星辰服饰的张远经理笑着递来一杯温柠檬水,目光落在他身上的浅灰色校服上——这是去年逸晨设计的初代样品,袖口的反光条在阳光下泛着银辉,“还记得去年第一次见你,你抱着一摞草稿纸说‘想让同学穿得舒服’,现在再看,你不仅做到了,还做得更细致了。”
逸晨点点头,打开文件夹,最上面的设计终稿用透明文件袋护着,边角却仍有轻微磨损——这是他带在身边,随时和同学讨论、修改留下的痕迹。“张经理,您看这里。”他指着裤子膝盖处的耐磨补丁,“之前用的是方形补丁,有同学说运动时会磨到腿,我改成了圆弧边,还加了0.5cm厚的棉衬,既耐磨又不硌腿。”
签约仪式开始前,法务部的刘阿姨特意蹲下身,用16岁少年能听懂的语言,逐字讲解《青少年设计顾问聘用协议》:“协议期两年,你主要负责收集学生对校服的使用反馈、参与设计优化,还有每季度和我们的设计团队开一次沟通会;设计报酬分两笔,今天拿的是第一笔基础报酬,等校服在全市卖到15所学校,再给你第二笔提成……”每讲一条,刘阿姨都会停下来问“有没有听懂”,遇到逸晨疑惑的“如何界定‘核心设计贡献’”,张经理立刻补充:“只要是你提出的、最终落地的设计细节,都算核心贡献,我们会专门建一个‘设计细节台账’,每次修改都记录清楚。”
“我还有个小请求。”逸晨突然从书包里拿出一本蓝色笔记本,封面上写着“学生体验日志”,里面贴满了同学试穿校服的照片和手写反馈,“能不能在量产前,再组织一次‘百人试穿’?上次高三的学长说‘185码的外套肩宽太窄’,还有初一的学妹说‘口袋太深,小手够不到东西’,我想再调整一下尺寸。”
张经理接过笔记本,翻到夹着书签的一页——照片里,几个同学围着逸晨,有人指着校服袖口,有人比划着口袋深度,每个人脸上都带着认真的神情。“当然可以!”张经理当即拍板,“我们下周安排工厂赶制50套不同尺码的样品,你选100个不同身高、体型的同学试穿,数据出来后,咱们一起调整生产图纸。”
听到这话,逸晨紧绷的肩膀终于放松下来。他想起三个月前,为了收集不同体型同学的尺寸数据,他利用午休时间,在教学楼大厅摆了一张桌子,带着软尺帮同学量肩宽、腰围、袖长,连隔壁班190cm的篮球特长生,都特意过来帮他做“大码版型测试”。“当时有同学问我‘这么较真干嘛’,我总说‘校服要穿两三年,一点不舒服都不行’。”逸晨笑着说,眼神里满是少年的执拗。
签约桌被阳光照得暖融融的,张经理拿出烫金的签约本,翻开到指定页码。逸晨握着笔,指尖微微有些发颤——这是他第一次签这么正式的名字,笔尖落在纸上时,他特意放慢速度,一笔一划写清“江逸晨”三个字,像是在郑重地为自己的设计梦想“盖章”。
签完字,张经理把一个米白色信封递给逸晨,信封上印着小小的校徽图案,是他特意要求加的。“这里面是你的第一笔设计报酬,”张经理说,“虽然不算多,但这是你靠自己的设计挣的第一笔钱,意义不一样。”
逸晨接过信封,没有立刻打开,而是小心翼翼地放进书包的内袋里——他早就想好了这笔钱的用途:给帮他收集反馈的同学买一套“设计感谢礼”(每人一支印着校徽的钢笔);给爸爸江哲换一把新的软尺(爸爸之前那把用了五年,刻度都模糊了);给妹妹念熙买一套彩色马克笔(她总说“要帮哥哥画校服图案”)。
“对了,张经理,”逸晨突然想起什么,从文件夹里拿出一张手绘草图,“这是我想的‘季节款’设计,冬天加绒款的校服,我想在领口加一个可拆卸的围巾,不用的时候能收进衣领里,这样既保暖又不麻烦。”
张经理接过草图,看着上面歪歪扭扭却充满巧思的线条,眼睛一亮:“这个想法好!冬天很多同学戴围巾会勾到书包带,可拆卸围巾刚好解决了这个问题。下次设计会,你把这个方案详细讲讲,咱们争取一起落地。”
离开会议室时,张经理送了逸晨一套全新的设计工具——里面有专业的绘图板、不同型号的软尺,还有一本《校服设计工艺手册》。“这是给你的‘设计装备’,希望你能一直保持这份对设计的热爱。”张经理拍了拍他的肩膀,“以后遇到设计难题,随时找我聊,我们的设计团队也随时欢迎你过来交流。”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