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9月1日清晨六点半,深圳龙华小区的居民楼里,烟火气已悄悄漫开。赵慧兰抱着刚醒的江逸辰,轻手轻脚地走进厨房,另一只手还得护着怀里的小被子——一岁的龙凤胎刚断母乳不久,夜里偶尔会踢被子,老太太凌晨三点就醒了,守着俩孩子到天亮。“辰辰乖,奶奶给你冲奶粉,熙熙还没醒,咱们轻点声。”她对着怀里的小家伙轻声哄着,奶粉勺舀起的瞬间,还特意晃了晃奶瓶,确保水温刚好。
客厅里,江卫国正帮七岁的江念初整理二年级的新书包。蓝色校服叠得整整齐齐放在沙发上,书包里的水壶装了温水,铅笔盒里的铅笔都削得尖尖的——老爷子前一晚特意把孙女的文具都检查了一遍,连橡皮擦上的碎屑都擦得干干净净。“念念,过来试试校徽,别歪了。”江卫国招呼着刚刷牙出来的江念初,把银色的校徽别在她校服领口,还退后两步仔细打量,“嗯,咱们念念穿校服真精神,比你爸爸小时候强多了。”
江念初蹦蹦跳跳地跑过来,书包侧面挂着的星星挂饰晃个不停——那是去年在清远连南,一个瑶族小妹妹送她的。“爷爷,今天还是您送我上学吗?妈妈说下午要去给罗定的小朋友准备礼物,让爸爸接我。”她仰着小脸,手里还攥着一张画纸,上面是昨晚画的“星光课堂”,几个小朋友手拉手,头顶满是星星。江卫国笑着点头:“当然是爷爷送,等会儿让你爸爸先送你妈妈去学校,咱们爷孙俩慢慢走。”
这时,江哲和林晚星也醒了。江哲先去洗漱,晚星则走进婴儿房,看着还在熟睡的江念熙——小家伙侧躺着,小拳头攥着被子角,嘴角还带着笑。晚星轻轻帮女儿掖好被子,指尖碰了碰她软乎乎的脸颊,心里满是柔软。“妈,您抱着辰辰歇会儿,我来煮早餐。”晚星走出婴儿房,接过赵慧兰手里的奶瓶,“熙熙还没醒,等会儿我出门前再喂她辅食。”
厨房里很快飘出香味。江哲煎了鸡蛋和火腿,晚星则煮了小米粥——龙凤胎的辅食要单独做,她特意多煮了点,盛出一小碗放凉,剩下的给家里人当早餐。江念初坐在儿童餐椅上,一边吃火腿一边说:“妈妈,昨天我把童话书都找出来了,周末去罗定,我要把《白雪公主》送给小朋友,还要跳《小星星》给她们看。”晚星笑着给女儿夹了块鸡蛋:“好啊,咱们念念真有爱心。等会儿去学校要认真听课,下午爸爸接你去文具店,再给小朋友挑礼物。”
七点十五分,江哲拎着晚星的教案和自己的公文包,准备出门。“爸,念念就拜托您了,我先送晚星去龙华三中,再回教育机构。”他对着江卫国嘱咐道,又转头看向赵慧兰,“妈,熙熙醒了您别抱太久,等会儿我让阿姨过来帮忙。”赵慧兰挥挥手:“放心吧,你们上班别迟到,俩孩子我能照顾。”
江念初背着书包,牵着江卫国的手跟他们道别。江哲开车载着晚星往龙华三中走,路上,晚星打开手机里的“星光讲堂”项目群,看到志愿者们正在分享各地的开学动态——清远连南的志愿者发了张孩子们穿新校服的照片,配文“孩子们说要像晚星老师一样,好好读书看世界”;梅州大埔的老师则留言,去年帮扶的李雨桐开学考进年级前十,还当了学习委员。
“雨桐进步这么大,去年咱们在大埔推了半小时车没白受冻。”晚星把手机递给江哲,语气里满是骄傲。去年冬天去大埔时,山路结冰车子陷进泥里,他们和志愿者一起推车,晚星的羽绒服都沾了泥。当时李雨桐躲在教室角落说“爸妈说女生不用读太多书”,现在看到她的名字出现在进步名单里,晚星心里比蜜还甜。
车子到龙华三中门口时,早自习的铃声刚响。晚星拎着教案下车,江哲帮她理了理衣领:“下了课给我打电话,我忙完教育机构的事,过来接你去基金会清点平板电脑。”晚星点头,看着丈夫的车驶远,才快步走进教学楼——她今天要给初三学生上开学第一课,教案里还夹着“星光讲堂”的照片,想跟孩子们聊聊公益的意义。
江哲开车回教育机构的路上,还在琢磨公益项目的事。他昨天联系了一家电子企业,对方愿意再捐赠10台平板电脑,补充到“星光图书角”;还有之前认识的女飞行员朋友,答应下周去罗定给孩子们录职业启蒙视频。“等忙完开学季,得跟晚星去趟罗定,把10县覆盖的仪式办得热闹点。”他小声嘀咕着,方向盘轻轻一转,朝着教育机构的方向驶去。
与此同时,家里的赵慧兰正忙着给龙凤胎喂辅食。江念熙醒了,坐在婴儿车里,小手抓着辅食碗的边缘,等着奶奶喂南瓜泥;江逸辰则被放在爬行垫上,手里攥着个小拨浪鼓,时不时晃一下,惹得姐姐咯咯笑。“熙熙慢点儿吃,没人跟你抢。”赵慧兰一边喂,一边跟俩孩子说话,“等你们再大点儿,奶奶也带你们去看妈妈的‘星光讲堂’,看好多小朋友一起读书。”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