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的周末总带着几分慵懒的暖意,阳光透过客厅的落地窗,在地毯上织出金色的光斑。林晚星刚把洗好的水果摆进果盘,就听到念念的小皮鞋“哒哒”踩过地板的声音——三岁的小姑娘穿着粉色连衣裙,怀里抱着半块没吃完的饼干,皱着小眉头跑到她面前。
“妈妈,”念念的声音软乎乎的,还带着点没理顺的委屈,她把饼干举到林晚星眼前,小下巴微微撅着,“奶奶昨天说,我要让着隔壁小宇哥哥,把我的积木给他玩,还说‘女生就该让着男生’,为什么呀?”
林晚星手里的果盘顿了顿,指尖触到冰凉的玻璃盘壁,心里却泛起一阵熟悉的波澜。她想起自己小时候,王秀兰也总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弟弟”“男生力气大,你得让着他”,那些话像细小的石子,在她心里堆了很多年,直到后来读书、独立,才慢慢明白“让”的背后,藏着对性别平等的忽略。
现在,女儿也问出了同样的问题,林晚星知道,这不是一句“奶奶说着玩的”就能敷衍过去的——孩子的世界里,每一个“为什么”都藏着对世界的好奇,而此刻的回答,会像种子一样,在她心里埋下对“平等”的最初认知。
她放下果盘,蹲下身,让自己和念念的视线齐平,伸手轻轻拂开女儿额前的碎发,声音放得格外温柔:“念念先告诉妈妈,你想把积木给小宇哥哥吗?”
“我……我想和他一起玩,不想都给他。”念念的小手指绞着连衣裙的衣角,眼神里闪过一丝犹豫,又很快变得坚定,“我的积木是妈妈给我买的,上面有小兔子,我还没玩够呢。”
“那念念的感受特别重要呀。”林晚星握住女儿的小手,指尖轻轻摩挲着她肉乎乎的掌心,“奶奶说‘女生该让着男生’,是因为奶奶小时候,大家都觉得男生要承担更多家里的事,所以习惯让女生多让着点。但其实呀,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有自己喜欢的东西,都有不想让别人拿走的玩具,这些感受都是一样的,没有谁该让着谁。”
念念眨了眨圆溜溜的大眼睛,小脑袋微微歪着,像是在慢慢消化这些话:“可是……小宇哥哥说,男生比女生厉害,所以我该让着他。”
“那念念觉得,小宇哥哥哪方面厉害呀?”林晚星没有直接反驳,而是顺着女儿的话往下问。她知道,对三岁的孩子来说,“厉害”可能是会跑更快、能搬更重的东西,但这些“厉害”不该成为“要让着”的理由。
“他能把皮球扔得很远,还能爬很高的滑梯。”念念掰着小手指头数,说完又补充道,“可是我会画画呀,我画的小兔子,老师还夸我呢!小宇哥哥就不会画。”
“对呀!”林晚星眼睛一亮,笑着点头,“你看,小宇哥哥有他厉害的地方,念念也有自己厉害的地方。男生可能在力气大、跑很快这些方面有优势,但女生在画画、唱歌、细心照顾小朋友这些方面,也特别棒。就像妈妈做‘星光讲堂’,帮很多乡村的小姐姐读书;爸爸做培训机构,帮小朋友们学知识,不管是男生还是女生,都能做自己喜欢又厉害的事,没有谁比谁更该被让着。”
她拉着念念走到书架前,从里面拿出一本绘本——是之前给女儿买的《不一样的女孩》,封面上画着不同肤色、不同发型的女孩,有的在踢足球,有的在做实验,有的在给小朋友讲故事。林晚星翻开绘本,指着里面的画面:“你看,这个女孩在踢足球,比旁边的男生跑得还快;这个女孩在做科学实验,能造出小机器人;还有这个女孩,在给弟弟妹妹讲故事,特别温柔。她们都是女生,却能做很多人觉得‘男生才会做’的事,这说明呀,性别从来不是限制我们的理由,每个人都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也都该被平等对待。”
念念凑在绘本前,小手指轻轻点着画面里踢足球的女孩,小声说:“妈妈,我也想踢足球,像她一样厉害。”
“当然可以呀!”林晚星把女儿抱进怀里,在她额头上亲了一下,“只要念念喜欢,不管是踢足球、画画,还是以后想做跟妈妈一样的公益,妈妈都支持你。就像小雅姐姐,她是女生,却靠自己的努力考上了县重点高中,以后还想当老师,帮助更多小朋友——她从来没有因为自己是女生,就觉得‘我该让着谁’,反而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这才是最棒的。”
“小雅姐姐!”念念一下子兴奋起来,小胳膊搂住林晚星的脖子,“我记得小雅姐姐,她给我寄过画,上面有小太阳!妈妈,我以后也要像小雅姐姐一样,不让别人随便拿走我的东西,也不随便让着别人,对吗?”
“不是不随便让着别人,是要学会‘商量’呀。”林晚星轻轻捏了捏女儿的小脸蛋,耐心解释,“如果小宇哥哥想玩你的积木,你可以跟他说‘我们一起玩好不好?我教你搭小兔子房子’,而不是直接把积木给他,或者自己藏起来。平等不是‘不让’,是大家都能说出自己的想法,互相尊重。就像妈妈和爸爸,遇到事情会一起商量,不会因为妈妈是女生,就都听爸爸的;也不会因为爸爸是男生,就都听妈妈的——我们会尊重彼此的想法,一起做决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