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秋,深圳的风褪去了盛夏的燥热,带着几分清爽吹进公益组织的办公室。林晚星刚把“星光讲堂”第十二期的嘉宾资料整理完毕,手机就传来一阵轻快的震动——是江哲发来的消息,附带一张写字楼的照片,配文:“晚星,下班早点回家,有大事跟你说!”
林晚星看着照片里明亮的落地窗和“江氏教育”的初步设计图,心里泛起一阵熟悉的期待。自从2013年江哲辞职创办培训机构,从小区里的小教室起步,三年来他几乎把所有精力都扑在上面: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修改课程方案,周末跑市场调研,连念念都常说“爸爸总在电脑前工作”。现在看这照片,想必是培训机构要迎来新突破了。
“晚星,看你笑得这么甜,肯定是江哲有好消息了吧?”李姐端着刚泡好的菊花茶走过来,打趣道,“前几天他还跟我打听,说想给‘星光讲堂’捐点辅导资料,现在看来,是机构要扩大规模了?”
林晚星接过杯子,温热的水汽模糊了视线,笑着点头:“看他发的照片,好像是要搬新地方。等我晚上回去问问,要是真扩大规模,说不定还能跟咱们公益项目合作,给乡村孩子捐点课呢。”
下午五点半,林晚星提前下班。刚走到小区楼下,就看到江哲站在单元门口等她,穿着她去年给他买的浅灰色休闲西装,头发梳得整齐,脸上难掩兴奋。“今天这么正式?”林晚星走过去,自然地挽住他的胳膊。
“今天有重要的事跟你说,得有点仪式感。”江哲接过她手里的包,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妈已经在屋里做饭了,念念也吵着要等你回来一起听好消息。”
一进门,饭菜的香味就扑面而来。王秀兰系着围裙从厨房走出来,手里还拿着锅铲:“回来啦?快洗手,最后一道红烧肉马上就好。念念在客厅呢,拿着你给她买的绘本,说要等爸爸宣布好消息。”
客厅里,念念坐在地毯上,怀里抱着绘本,看到林晚星回来,立刻跑过来抱住她的腿:“妈妈!爸爸说今天有好消息,还说要给你一个惊喜!”
林晚星蹲下来,摸了摸女儿的头:“那咱们一起等爸爸说,好不好?”
晚饭时,江哲给大家盛好饭,终于放下筷子,清了清嗓子:“跟大家说个事,咱们的培训机构,下个月要搬到市中心的写字楼了,面积比现在大三倍,还会新增三个教学区,专门开小学和初中的文化课辅导。”
“真的?太好了!”林晚星眼睛一亮,下意识握住江哲的手,“我就知道你能做到!这几年你辛苦了。”
王秀兰也跟着高兴,夹了一块红烧肉放进江哲碗里:“小哲啊,你这几年没白忙,现在机构扩大规模,以后就能帮更多孩子学习了。以后别总熬夜,要注意身体。”
“妈,我知道。”江哲笑着点头,随即看向林晚星,眼神里满是认真,“还有个事,想跟你商量。这次机构扩大规模,我想邀请你做咱们的‘教育顾问’,参与课程设计,尤其是针对留守儿童和乡村孩子的特色课程。”
林晚星愣住了,手里的筷子停在半空:“我做教育顾问?可是我没做过文化课辅导的课程设计,会不会帮不上忙?”
“你怎么会帮不上忙?”江哲放下筷子,握住她的手,语气坚定,“你做‘星光讲堂’这么久,最懂乡村孩子的需求——他们缺的不是知识点,是学习动力,是对未来的期待。你可以把‘星光讲堂’里的经验融到课程里,比如在语文课程里加乡村孩子的真实故事,在道德与法治课里讲女性成长的案例,让孩子们不仅能学到知识,还能找到学习的意义。”
王秀兰也在一旁附和:“晚星,你就答应吧。你写的《掌心的刺》我都看了,那么懂孩子的心思,肯定能设计出好课程。再说,你跟小哲一起工作,还能互相照应,多好啊。”
念念也晃着林晚星的胳膊,奶声奶气地说:“妈妈,你就答应爸爸吧!这样爸爸就不用总加班,还能陪我玩了。”
看着眼前期待的目光,林晚星心里的犹豫渐渐消散。她想起去年去青川乡,小雅跟她说“林老师,我觉得课本里的故事离我们好远”;想起云南的周小燕在信里说“我总觉得学习没用,不知道为了什么”。如果能把公益项目的经验融入课程设计,让更多孩子——不管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都能从学习中找到动力,这不正是她一直想做的事吗?
“好,我答应你。”林晚星看着江哲,眼里闪着光,“不过我有个条件,咱们机构扩大后,要给‘星光讲堂’的乡村孩子捐点免费课程,比如线上辅导课,让他们也能跟着城里的老师学习。”
“这还用你说?我早就想好了!”江哲一下子笑起来,“我已经跟团队商量过,每月会开两次免费的线上公益课,专门给乡村孩子讲学习方法,还会捐一批辅导资料,你到时候负责对接学校就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