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的风终于褪去了寒意,吹得校园里的玉兰花苞鼓鼓囊囊,像是随时会绽出洁白的花瓣。林晚星抱着一摞“星光小组”的作文本走进办公室时,办公桌上的电话正好响了——是小雅的妈妈打来的,声音里带着难掩的焦急:“林老师,你能不能帮我们想想办法?小雅这学期的资料费和校服费,我们……我们暂时凑不出来了。”
林晚星握着听筒的手紧了紧,轻声安抚:“阿姨您别着急,我来想办法,肯定不会让小雅耽误上学的。”挂了电话,她看着作文本里小雅写的《春天的愿望》,里面那句“我想有一本新的作文书,想穿着干净的校服参加升旗仪式”,像根细针,轻轻扎在她心上。
自从上次家访后,小雅的爸妈确实变了——会主动给小雅买新文具,会让她少做家务多看书,可菜市场的生意本就不稳定,上个月小雅爸爸进货时摔了一跤,休养了半个月,家里的开支一下子紧张起来,连小雅的基本学习费用都成了难题。
林晚星翻出手机里的备忘录,里面记着之前搜集的各类公益资助信息。她指尖划过屏幕,停在“乡村女性教育基金”这一行——这是去年她在教育论坛上看到的公益项目,专门资助农村和城市低收入家庭的女生,从小学到大学,不仅覆盖学费、资料费,还会提供课外辅导和心理疏导。当时她特意存了联系方式,没成想现在正好能帮到小雅。
她立刻拨通了基金负责人王姐的电话,电话响了三声就被接起。林晚星深吸一口气,把小雅的情况一五一十地说明:“王姐,小雅真的很有天赋,语文成绩从38分提到了85分,还写得一手好诗,就是家里条件实在困难,要是因为钱耽误了她,太可惜了。”
王姐的声音很温和:“林老师,你别着急,我们基金就是为了帮这样的孩子。你先准备一份申请材料,包括孩子的成绩单、家庭情况说明,还有能证明她特长的东西,比如你说的诗歌作品,然后寄到我们办公室,我们会尽快审核。”
挂了电话,林晚星立刻行动起来。她先去找小雅的班主任刘老师,复印了小雅的成绩单和获奖证书——上次小雅在学校作文比赛拿了一等奖,证书还放在刘老师的抽屉里。刘老师听说要帮小雅申请公益资助,特意找了张漂亮的信纸,手写了一封推荐信,字里行间满是对小雅的认可:“该生虽家境贫寒,却勤奋刻苦,对文学有极高天赋,望贵基金能给予帮助,助其实现梦想。”
接着,林晚星又去了“星光小组”的活动室。小雅正在和李萌萌一起整理图书,看见林晚星,立刻放下手里的书跑过来:“林老师,您找我吗?”
林晚星拉着她的手坐下,笑着说:“小雅,老师要帮你申请一个教育基金,以后你的学费、资料费都不用愁了。现在需要你写几篇最近的诗歌,还有一段话,说说你的梦想,好不好?”
小雅的眼睛瞬间亮了,用力点头:“好!我现在就写!”她拿起笔,趴在桌上认真地写了起来。阳光透过窗户照在她身上,把她的头发染成了浅金色,她握着笔的手很稳,笔尖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偶尔停下来咬咬笔杆,眼神里满是认真和期待。
林晚星坐在旁边看着她,想起自己小时候。那时候妈妈为了凑她的学费,每天天不亮就去菜市场卖菜,冬天冻得手都肿了,却从来没跟她说过一句苦。现在她帮小雅申请资助,就像当年妈妈帮她找学费一样,都是想让孩子能安安心心地读书,不用为钱发愁。
等小雅写完,林晚星接过来看。纸上写了三首诗,其中一首《致大海》里写道:“我知道大海很远,可我会一步一步走过去,带着妈妈的期望,带着老师的鼓励,走到海边时,我要大声告诉全世界,女孩子也能走得很远。”林晚星的眼眶瞬间红了,她摸了摸小雅的头:“写得真好,王姐他们肯定会喜欢的。”
当天晚上,林晚星把申请材料整理好,又特意给王姐写了一封补充信,详细说明了小雅的成长变化——从一开始不敢说话、成绩垫底,到现在能主动回答问题、积极参加活动,每一点进步都写得清清楚楚。江哲坐在旁边,帮她把材料一一扫描存档,还特意找了个漂亮的文件夹把纸质材料装好:“这样显得更正式,也能让王姐看到我们的用心。”
“你说,王姐他们会通过审核吗?”林晚星把信封封好,心里还是有些忐忑。
江哲放下手里的扫描仪,走过来抱住她:“肯定会的。小雅这么优秀,材料又准备得这么齐全,他们没有理由拒绝。就算这次不行,咱们再找其他基金,总能帮小雅找到办法的。”
林晚星靠在他怀里,心里踏实了不少。第二天一早,她就把申请材料寄了出去,还特意选了顺丰,希望能快点送到。接下来的日子里,她每天都盼着消息,手机一响就赶紧拿起来看,生怕错过王姐的电话。
一周后,王姐终于打来了电话,说申请材料已经审核通过,基金决定从这个月开始资助小雅,不仅覆盖她初中到高中的学费和资料费,还会每月给她发放200元的生活补贴,用来买课外书和学习用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