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者号的引擎在星际虚空中留下淡蓝色的尾迹,身后熔岩星系的橙红光晕逐渐淡去,前方的宇宙则被一片晶莹的光泽笼罩——那是水晶星系散发出的折射光。飞船外壳上,蓝、银、红三色丝线仍在同步颤动,它们分别连接着碎星带、水母星云与熔岩星系的星网,如同三条能量脐带,持续传递着跨星系的波动。王一将星耀之心嵌在驾驶舱的中央控制台,晶石表面的金色纹路与航线图上水晶星系的坐标精准对齐,内部浮现出晶织文明星网的虚影——那是一张由无数晶体折射光编织的透明巨网,每一个节点都是一颗旋转的水晶星球,网丝则是流动的光带,在虚空中折射出七彩的光芒。
“距离水晶星系还有1.5光年,”陈墨的手指在控制台的触屏上滑动,调出一组空间密度数据,屏幕上的曲线突然出现尖锐的峰值,“前方区域的晶体碎片密度异常高,每立方光年至少有三千块直径超过十米的水晶陨石,飞船的航线需要不断调整,否则会被陨石撞击。”他顿了顿,将三维星图放大,画面中,水晶星系的外围环绕着一层由透明晶体组成的“光环”,光环内部的水晶星球表面布满了规则的棱面,阳光照射在星球上,折射出的光束在星系内交织成复杂的光网,“根据火织文明传递的信息,晶织文明的星网就隐藏在这些水晶星球之间,他们用晶体的折射光传递信息,用水晶陨石作为星网的‘反光镜’,但星网的核心位置需要通过星耀之心的光频共鸣才能定位。”
凯尔的全息影像在控制台旁凝聚,他手中拿着一份刚解码的织网者档案,表情带着几分凝重:“织网者记录显示,晶织文明是‘以光线为语,以晶体为骨’的文明。他们的个体由晶体构成,身体能折射出不同频率的光,交流方式就是通过调整光的折射角度与颜色——比如纯蓝色的折射光是问候,蓝绿色的光是疑问,而紫红色的光则是危险预警。更特殊的是,他们的星网完全依赖光线传播,一旦有物体遮挡光路,星网就会出现‘盲区’,这也是他们无法主动联系其他文明的原因。”他调出一段模拟影像,画面中,一颗水晶星球表面的晶体个体不断调整身体棱面,折射出的光束在相邻星球间传递,形成一道短暂的光链,“我们需要先找到能与他们对接的‘光语频率’,否则连进入水晶星系的光环都做不到。”
小雅的竖琴悬浮在舷窗前,琴弦突然被一道折射光触动,发出清脆的共鸣音。她伸出手指轻拨琴弦,琴身上浮现出七彩的光纹——这是飞船外壳丝线传递的晶体光信号。“或许可以用旋律转化为光的频率。”她的目光落在星耀之心上,晶石表面的纹路正随着竖琴的旋律闪烁,“火织文明能读懂火焰的旋律,晶织文明说不定能感知光的‘旋律’。如果我将竖琴的音波转化为光的折射频率,再通过飞船的光学发生器释放出去,或许能让他们捕捉到我们的信号。”
王一将手掌贴在星耀之心表面,感受着其中流动的能量:“星耀之心可以放大光频信号。它储存着三张星网的能量特征,只要将旋律对应的光频输入晶石,就能让晶织文明的星网接收到我们的意图,甚至打开进入光环的通道。”
陈墨立刻调整飞船的光学系统,将竖琴的音频信号转化为光频数据,接入星耀之心的传导模块。当小雅弹奏出一段平稳的七彩旋律时,星耀之心突然散发出柔和的光芒,飞船外壳的三色丝线随之折射出相同频率的光,在虚空中形成一道规律的光脉冲。几秒钟后,控制台的光学探测器突然发出“嘀嘀”的警报声——屏幕上,原本杂乱的晶体碎片突然开始移动,在飞船前方让出一条笔直的通道,通道尽头,一道淡蓝色的光束从水晶星系的光环中射出,与飞船的光脉冲精准对接。
“他们有回应了!”凯尔的声音带着兴奋,他快速解析着探测器接收到的光信号,“这些光束的折射频率在模仿竖琴的旋律,晶织文明在引导我们进入星系!”
飞船沿着晶体碎片让出的通道缓缓驶入水晶星系的光环,周围的景象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那些水晶陨石并非普通的岩石,而是由纯度极高的透明晶体构成,表面的棱面能将星光折射成七彩的光带,无数道光带交织在一起,形成一片流动的“光海”。当和解者号穿过光环时,前方突然出现一颗直径约五千公里的水晶星球,星球表面布满了金字塔状的晶体结构,每个结构的顶端都折射出一道蓝色的光束,指向星球的北极——那里是晶织文明的星网核心区域。
在水晶星球的轨道上,一团篮球大小的透明晶体正缓缓漂浮,它的表面不断调整棱面,折射出与飞船光脉冲相同频率的蓝光。这团晶体周围,数十块小型水晶陨石围绕着它旋转,形成一道环形的“光盾”。
“这应该是晶织文明的个体。”陈墨放慢飞船速度,小心翼翼地靠近那团透明晶体。当两者距离不足百米时,透明晶体突然分裂成数十个细小的晶片,晶片在空中组成一个复杂的光图案——那是一个由七彩光带构成的立体符号,与“织网者协议”的核心结构一致,但符号的边缘多了几道棱面状的纹路,像是晶体的折射痕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