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解者号的舷窗映着渐变色的星际云——从水母星云的淡紫过渡到深邃的墨黑,再往前,一抹炽热的橙红正不断扩大,那是熔岩星系散发出的光芒。飞船外壳的蓝色丝线仍在微微颤动,它们与流体文明的引力之网保持着微弱共鸣,像一根无形的风筝线,将两张星网的能量悄然串联。王一将星耀之心嵌在驾驶舱的观测台中央,晶石表面的金色纹路正与航线图上熔岩星系的坐标同步闪烁,内部浮现出火织文明星网的模糊轮廓——那是一张由恒星火焰编织的巨网,每一个节点都是一颗燃烧的恒星,网丝则是流淌的等离子体。
“距离熔岩星系还有0.8光年,”陈墨的手指在控制台上游走,调出一组热能数据,屏幕上的曲线突然剧烈上扬,“前方区域的空间温度突破5000开尔文,是正常星际空间的十倍。飞船的能量护盾正在自动提升防御等级,但如果靠近恒星密集区,护盾可能撑不过三十分钟。”他顿了顿,调出熔岩星系的三维模型——画面中,数百颗恒星围绕着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恒星旋转,恒星之间的空隙中布满了红色的熔岩陨石,这些陨石表面覆盖着流动的岩浆,不时喷发出炽热的等离子体流,“根据流体文明传递的信息,火织文明的星网就隐藏在这些恒星之间,他们用恒星的能量编织网丝,用熔岩陨石作为网结,但具体的位置需要通过星耀之心的共鸣定位。”
凯尔的全息影像突然在控制台旁凝聚,他手中拿着一份刚解析出的织网者遗留数据,眉头微蹙:“织网者记录里提到,火织文明是‘以恒星为笔,以火焰为墨’的文明。他们的个体由等离子体构成,没有固定形态,只能在高温环境中存活。更特殊的是,他们的交流方式不是语言或波动,而是通过‘火焰的跳动频率’——不同的火焰形态代表不同的含义,比如稳定的蓝色火焰是友好,闪烁的红色火焰是警告,而螺旋状的紫色火焰则是紧急信号。”他调出一段模拟动画,画面中,一团蓝色的等离子体不断变换形态,时而化作直线,时而卷曲成圆环,“我们需要先找到能与他们交流的‘火焰语言’,否则连靠近星网核心都做不到。”
小雅的竖琴悬浮在舷窗前,琴弦突然被一股无形的热浪拨动,发出急促的颤音。她伸出手指轻触琴弦,指尖传来细微的灼热感,琴身上浮现出淡红色的波纹——这是飞船外壳丝线传递的温度信号。“或许可以用旋律转化成火焰频率。”她的目光落在星耀之心上,晶石表面的纹路正随着竖琴的颤音闪烁,“流体文明能感知引力波的旋律,火织文明说不定能读懂火焰的‘旋律’。如果我将竖琴的旋律转化为温度波动,再通过飞船的热能发生器释放出去,或许能让他们感知到我们的存在。”
王一看着星耀之心上跳动的金色光点,想起在水母星云时,晶石与引力之网的共鸣。他将手掌贴在晶石表面,感受着其中流动的能量:“星耀之心可以放大温度波动的信号。它能储存各个文明的能量特征,只要我们将旋律对应的温度频率输入晶石,就能让火织文明的星网捕捉到我们的意图。”
陈墨立刻调整飞船的热能系统,将竖琴的音频信号转化为温度波动数据,再接入星耀之心的传导模块。当小雅弹奏出一段平稳的蓝色旋律时,星耀之心突然散发出柔和的蓝光,飞船外壳的蓝色丝线随之升温,在虚空中释放出一道规律的温度波纹。几秒钟后,控制台的热能探测器突然发出“嘀嘀”的警报声——屏幕上,原本杂乱的温度数据突然变得有序,无数道红色的热线从熔岩星系方向延伸而来,如同被热源吸引的火焰,朝着和解者号的方向汇聚。
“他们有回应了!”凯尔的声音带着兴奋,他快速解析着探测器接收到的温度信号,“这些热线的波动频率在模仿竖琴的旋律,火织文明在尝试与我们交流!”
飞船逐渐靠近熔岩星系,星系的细节越来越清晰。最外围的是一片“熔岩陨石带”,无数块表面流淌着岩浆的陨石在恒星引力下旋转,不时碰撞出炽热的火花。当和解者号驶入陨石带时,周围的陨石突然停止碰撞,表面的岩浆开始有规律地跳动,形成一道环形的“火环”。火环的中心,一团篮球大小的蓝色等离子体正缓缓漂浮,它的表面不断喷射出细小的火焰,火焰的跳动频率与竖琴的旋律完全一致。
“这应该就是火织文明的个体了。”陈墨放慢飞船速度,小心翼翼地靠近那团等离子体。当两者距离不足百米时,等离子体突然分裂成数十道细小的火流,火流在空中组成一个复杂的图案——那是一个由火焰线条构成的立体符号,与“织网者协议”的核心结构相似,但符号的边缘多了几道火焰状的纹路,像是在燃烧。
小雅立刻调整旋律,将“织网者协议”的符号转化为一段炽热的红色旋律。当旋律响起时,火织文明组成的符号突然开始闪烁,周围陨石表面的岩浆也随之升温,整个火环的旋转速度加快,形成一道火焰漩涡。漩涡的中心,一道橙色的光束射向和解者号,在飞船前方投射出一幅三维影像——画面中,火织文明正在编织恒星之网,他们操控着恒星喷发出的等离子体,将分散的热能连接成网,捕捉来自宇宙各处的文明信号;而在影像的最后,星系中心的超大质量恒星开始不稳定,表面出现巨大的黑子,黑子周围的火焰不断熄灭,像是被某种力量吞噬——那是终末黑洞的引力场正在影响熔岩星系的恒星。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