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挥鞭起异军,翼王风采冠三军。
金田举义开新纪,天京扬旌破敌氛。
智略无双驱劲旅,仁心有义抚黎民。
大渡河边遗恨处,青史长留壮烈文。
1831年,石达开出生在广西贵县北山里那帮村的一个富裕农家,妥妥的“地主家的孩子”。他自幼聪明伶俐,对读书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偏爱《孙子兵法》,整日捧着这本书研读,仿佛在书中探寻着未来征战沙场的奥秘。可惜好景不长,在他还未满十岁的时候,父亲就因病去世,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这个年幼的孩子身上。好在石达开骨子里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毅然放下书本,扛起锄头,回家务农。
除了种地,石达开还继承了父亲的一些小生意,烧瓦窑、贩牛、运送炭火,啥活儿都干。在谋生的同时,他也没忘了修炼武艺和文采,还结交了不少平天山矿区的工人和当地农民。这些经历,不仅锻炼了他的能力,还为他日后的起义积累了丰富的人脉资源。那时候的石达开,虽然年纪轻轻,却已经展现出了非凡的领导才能和侠义心肠,常常帮乡亲们解决难题,大家都亲切地称他为“石相公”。
道光年间,清朝官场**透顶,老百姓日子过得那叫一个惨。广西地区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也不断激化,到处都是农民起义的风声。石达开看着这黑暗的世道,心里燃起了一股改变现状的火焰。就在这时,洪秀全和冯云山带着上帝教的理念来到了广西,传播反清思想。石达开与他们结识后,瞬间被上帝教的理念吸引,认定这就是改变社会的希望。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变卖家产,加入了拜上帝会,还凭借自己的影响力,成为了一方首领。
1850年6月,洪秀全一声令下,石达开回到家乡招募士兵,准备起义。他一边训练兵马,一边管理财政,忙得像个陀螺。不过,石达开能力出众,很快就募集了四千人的队伍。他带着这支队伍前往金田,与洪秀全等人会合,参加团营。次年,他们正式发动金田起义,建号太平天国。石达开因为表现出色,深受洪秀全信任,被封为左军主将,从此踏上了波澜壮阔的军事征程。
金田起义后,石达开就像开了挂一样,屡立战功。1851年6月,在象州中坪马鞍山突围之战中,石达开面对数倍于己的清军,毫无惧色。他仔细观察敌军的部署,发现了清军的一个薄弱环节。于是,他亲自率领一支精锐部队,趁着夜色,悄悄绕到清军背后,发起突袭。清军被这突如其来的攻击打得措手不及,阵脚大乱。石达开乘胜追击,以少胜多,成功突破了清军的包围圈。这一战,让石达开在太平军中名声大噪,大家都对这个年轻的将领刮目相看。
同年9月,太平军攻占广西永安州。在这里,洪秀全进行了永安建制,石达开被封为翼王,寓意“羽翼天朝”,号称五千岁,受东王杨秀清节制。从这以后,石达开就成了太平天国的核心领导层之一,肩负起了更重的责任。
1852年,太平军从永安突围,石达开和萧朝贵担任先锋,率军向北进军进入湖南。他们的目标是攻打湖南省会长沙。然而,在攻打长沙的过程中,西王萧朝贵不幸阵亡,太平军陷入了清军的反包围,形势万分危急。石达开临危不乱,他冷静分析局势,决定率军西渡湘江,建立河西基地。在建立基地的过程中,石达开不仅要应对清军的进攻,还要解决粮草运输的难题。但他凭借着出色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成功建立了河西基地,为太平军运送粮草,解决了燃眉之急。
随后,石达开又多次率领太平军击败来袭的清军,取得了“水陆洲大捷”。在这场战役中,石达开充分发挥了太平军的机动性和灵活性,利用地形优势,设下埋伏。当清军进入埋伏圈后,太平军突然发起攻击,打得清军落花流水,斩杀上千清军,重挫了清军的士气。最后,石达开率领太平军从河西安全撤军,成功逃出了清军的反包围圈。这一系列的操作,让石达开的威望进一步提升,也让清军对他忌惮不已。
逃出清军包围圈后,石达开率领太平军继续北上,先后进军宁乡、岳阳、武汉。1852年10月至11月,石达开领军接连攻下汉阳、汉口,还俘获了一万艘船只。这一万艘船只,就像是给太平军插上了翅膀,让他们的行军速度大大加快。接着,太平军又攻克了武昌,湖北巡抚常大淳举家自尽。石达开因在攻城及大东门之战中立下赫赫战功,被赐居学院衙署。
1853年,石达开随军自武昌东下金陵。这一路上,太平军与清军之间大小作战数百起,只有石达开所部未尝一败。他就像战场上的战神,带领着太平军一路势如破竹,清军只要听到“石达开”三个字,就吓得两腿发软,纷纷避让,石达开因此被清军称为“石敢当”。石达开担任水师先导兼节制陆军,带领太平军攻克黄州等地。同年3月,石达开率部用地雷炸开金陵城门,成功占领金陵。随后,洪秀全入主金陵,在此定都并改名天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