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奸雄起范阳,妄图霸业乱朝纲。
半生诈伪终成梦,身死名灭笑荒唐。
公元703年,安禄山出生在营州(今辽宁朝阳)这个地方。他的出身,真的是不怎么拿得出手。父亲是粟特族的一个小军官,没啥大出息,早早地就去世了;母亲呢,是个突厥人,还是个靠给人跳大神、搞迷信活动来维持生计的巫师。这样的家庭环境,换现在的话说,就是妥妥的“单亲家庭困难户”。但安禄山这小子从小就不一般,虽然生活条件艰苦,可他的脑子就像装了个小马达,转得飞快,特别机灵,还对语言有着超乎常人的天赋,靠着自己的努力,居然学会了六种胡语,这在当时的边境地区,那可是一项相当厉害的技能,就好比现在你要是能熟练掌握好几门外语,那不得被人高看一眼?
小时候的安禄山,因为没有父亲的管教,再加上母亲忙着到处“跳大神”,根本没时间管他,他就像个没人管的野孩子,在边关市集上到处瞎混。他整天在市集里穿梭,看着来来往往做买卖的人,心里也开始琢磨着怎么赚钱。一开始,他干起了偷鸡摸狗的勾当,经常偷羊拿去卖,换点钱来填饱肚子。可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的。有一回,他偷羊的时候,被当场抓住了,人赃并获,那场面,要多尴尬有多尴尬。当时的幽州节度使张守珪知道了这件事,气得火冒三丈,心想这小子太无法无天了,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偷东西,必须得严惩,就下令要把安禄山拉出去砍了,以正军法。
就在安禄山以为自己的小命要交代在这儿的时候,他突然灵机一动,扯着嗓子大声喊道:“大夫难道不想消灭契丹吗?为什么要杀我这个壮士?”这一嗓子喊得那叫一个响亮,张守珪一听,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小子看着白白胖胖的,胆子倒不小,还敢在这时候跟我喊口号。再仔细打量了一下安禄山,张守珪发现这小子虽然看着有点不靠谱,但身上确实有一股子机灵劲,说不定以后能派上用场。于是,张守珪大手一挥,就把安禄山给放了,还让他当了捉生将,专门负责去抓俘虏。
安禄山这下可算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好好表现。他对边境的山川地理了如指掌,每次出去执行任务,都能凭借着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语言优势,成功抓到不少俘虏,而且数量还不少,常常是别人的好几倍。张守珪看到安禄山这么能干,心里非常满意,渐渐地就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心腹,还收他做了养子。就这样,安禄山这个原本在街头混日子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了节度使的干儿子,正式踏入了唐朝的官场,开启了他那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生之路。
自从成了张守珪的干儿子,安禄山就像开了挂一样,在官场上一路飙升。他深知自己能有今天的地位,全靠干爹的提拔,所以对张守珪那是言听计从,表现得比亲儿子还亲。每次打仗,他都冲在最前面,表现得异常勇猛,仿佛身上有用不完的力气。其实啊,安禄山心里有自己的小算盘,他知道只有立下更多的战功,才能获得更大的权力和财富。
为了能在战场上多立战功,安禄山那可真是绞尽了脑汁。他每次出征,都会提前打听好敌军的情况,专挑那些实力比较弱的敌人下手。要是遇到打不过的,他就赶紧脚底抹油——溜之大吉,然后回来还厚着脸皮把败仗说成是胜仗,虚报战功。反正当时交通和通讯都不发达,朝廷也很难核实他说的是真是假。就这样,安禄山靠着这种投机取巧的手段,获得了不少战功,官职也越升越高。
除了在战场上“耍心眼”,安禄山还特别擅长讨好上级。他知道唐玄宗是大唐的最高统治者,只要能得到唐玄宗的赏识,那自己的前途可就一片光明了。于是,他开始想尽办法巴结唐玄宗。他经常给唐玄宗送各种奇珍异宝,什么珍珠玛瑙、金银玉器,只要是能讨皇帝欢心的东西,他都毫不吝啬地送。而且,他还特别会揣摩唐玄宗的心思,每次见到唐玄宗,都表现得无比忠诚,把唐玄宗哄得那叫一个开心。
有一次,安禄山进宫拜见唐玄宗,故意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对唐玄宗说:“臣是胡人,只知道有陛下,不知道太子是何物。”唐玄宗听了,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就问他:“太子是储君,朕百年之后,可是要把皇位传给他的。”安禄山听了,连忙装作惊恐万分的样子,跪在地上说:“臣愚笨,只知道陛下,不知道太子,臣罪该万死。”说完,还真的在地上使劲磕头,磕得额头都红肿了起来。唐玄宗看着安禄山这副滑稽的样子,不仅没有生气,反而觉得他特别憨厚老实,对他更加信任了。
为了进一步讨好唐玄宗,安禄山还做出了一件让人惊掉下巴的事情——他竟然认了比自己小16岁的杨贵妃为干妈。这可真是把“厚脸皮”发挥到了极致。每次进宫,他都先去拜见杨贵妃,然后才去拜见唐玄宗,还美其名曰“胡人先母后父”。杨贵妃也觉得安禄山这个干儿子特别有趣,经常和他一起玩耍。有一次,杨贵妃突发奇想,要给安禄山举行“洗三”仪式,也就是婴儿出生三天后举行的洗礼仪式。这安禄山都多大岁数了,可他为了讨好杨贵妃,竟然真的像个婴儿一样,被宫女们抬进大木桶里洗澡,洗完澡后还裹着襁褓,在宫里让人抬着到处走,逗得杨贵妃哈哈大笑。唐玄宗看到这一幕,也觉得十分有趣,不仅没有责怪,还赏赐了安禄山很多财物。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