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路流亡十九载,饱尝世间苦与辛。
六十二岁登君位,一鸣惊人震诸侯。
退避三舍守信义,城濮之战定乾坤。
开创霸业成佳话,晋文之名万古存。
公元前656年,晋国都城绛邑(今山西翼城)的王宫,气氛压抑得能拧出水来。国君晋献公坐在宝座上,脸色铁青,手里攥着一封“密信”——信里说太子申生要下毒害死他。而这封信的背后,藏着一个女人的阴谋,她就是晋献公的宠妃骊姬。
骊姬是骊戎部落送来的美人,长得倾国倾城,却满肚子算计。她给晋献公生了个儿子叫奚齐,为了让奚齐当太子,就开始处心积虑地陷害太子申生和另外两个公子——重耳和夷吾。
先是太子申生。骊姬假装关心太子,说晋献公梦到了太子的母亲齐姜,让太子去曲沃(今山西闻喜)的宗庙祭祀。太子老实,真就去了,祭祀完还把祭祀用的肉(胙肉)送回都城给晋献公。骊姬趁晋献公外出打猎,偷偷在胙肉里下了毒。等晋献公回来要吃,骊姬又假惺惺地说:“这肉从外地送来,得先试试有没有毒。”她把肉喂给狗,狗当场就死了;又让太监尝,太监也口吐白沫没了气。
晋献公这下彻底怒了,认定太子要弑父。太子申生听说后,吓得不敢辩解——他怕连累母亲,也怕骊姬再耍花招,最后竟在曲沃的宗庙里上吊自杀了。
太子一死,骊姬又把矛头指向重耳和夷吾。她跟晋献公说:“太子下毒,重耳和夷吾肯定是同谋!他们早就想夺权了!”晋献公这会儿已经被骊姬迷得晕头转向,当即下令逮捕两个公子。
重耳当时正在蒲城(今山西隰县)驻守,听到消息后,连夜带着几个亲信逃跑。亲信里有五个人特别有名,后来被称为“五贤士”:狐偃(重耳的舅舅)、赵衰、颠颉、魏犨、司空季子。这五个人,后来成了重耳逆袭路上的“黄金团队”。
重耳刚跑到蒲城门口,晋献公派来的追兵就到了。带头的叫勃鞮,是个狠角色,追上来就砍重耳的袖子。重耳躲得快,只被砍断了一只袖子,狼狈地逃到了狄国——狄国是重耳母亲的娘家,相对安全。
而夷吾则逃到了梁国(今陕西韩城)。兄弟俩,一个逃到舅舅家,一个逃到邻国,从此开始了漫长的流亡生涯。谁也没想到,这场流亡,一逃就是十九年;更没人想到,这个被砍断袖子、狼狈逃窜的公子,将来会成为震动春秋的霸主。
狄国对重耳还算不错,毕竟是“外甥”来了。狄国国君不仅给重耳安排了住处,还把两个俘虏来的女子嫁给了他——一个叫季隗,一个叫叔隗。重耳娶了季隗,生下两个儿子,伯鯈和叔刘;把叔隗嫁给了赵衰,赵衰也生了个儿子叫赵盾(后来成了晋国权臣)。
这十年,重耳过得还算安稳,每天看看儿子,跟狐偃、赵衰他们聊聊天,日子过得像个普通百姓。可他心里清楚,狄国太小,成不了大事,自己终究还是要回晋国的。
但危机很快就来了。公元前651年,晋献公病重,临死前把奚齐托付给大臣荀息,让荀息辅佐奚齐继位。可晋献公一死,晋国就乱了——大臣里克和邳郑父不服骊姬,觉得奚齐是个小屁孩,没资格当国君,就发动政变,杀了奚齐和骊姬。荀息又立骊姬的妹妹生的儿子卓子为君,结果里克又把卓子和荀息也杀了。
晋国没了国君,里克就想请重耳回国继位。重耳听说后,心里犯了嘀咕:里克连杀两个国君,手段太狠,自己回去说不定也会被他控制。狐偃也劝他:“现在晋国局势太乱,回去风险太大,不如再等等。”重耳就拒绝了里克,说自己流亡多年,已经习惯了狄国的生活,不想回去了。
里克没办法,只好去请夷吾。夷吾一听能当国君,立马就答应了,还偷偷跟秦国国君秦穆公联系,说只要秦国帮他回国,他就把晋国的河西之地(今陕西、山西黄河西岸)割给秦国。秦穆公觉得划算,就派兵护送夷吾回晋国,夷吾继位,就是晋惠公。
可晋惠公是个忘恩负义的主。刚继位,就翻脸不认账,不仅不给秦国河西之地,还把里克给杀了——理由是“里克杀了两任国君,是乱臣贼子”。里克临死前,对着天喊:“我杀奚齐、卓子,是为了迎立重耳,结果重耳不回来,夷吾却杀我,天理何在!”
杀了里克,晋惠公又开始担心重耳。他怕重耳哪天回来抢他的国君之位,就派勃鞮(就是当年砍重耳袖子的那个)去狄国杀重耳。勃鞮领了命令,昼夜兼程赶到狄国,还放出话来:“三天之内,重耳要是不离开狄国,我就动手了!”
重耳这下慌了,狄国待不下去了。他跟季隗告别,说:“我要去其他国家看看,等我二十五年,要是我不回来,你就再嫁吧。”季隗笑着说:“我都二十五岁了,再等二十五年,都成老太婆了,还嫁什么人?我等你回来就是了。”
重耳心里一阵感动,又嘱咐了儿子几句,就带着狐偃、赵衰他们,匆匆离开了狄国。这一次,他们的目的地是齐国——当时的齐国,在齐桓公的治理下,是中原霸主,重耳想投靠齐桓公,找个靠山。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