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厦将倾势难支,末世帝王苦撑时。
哀宗有心挽狂澜,无奈时运已参差。
承麟接位瞬息事,蔡州城破国消逝。
金朝兴衰转头空,青史留痕后人思。
金哀宗完颜守绪,生于承安三年(公元1198年),这孩子一出生,命运的齿轮就开始疯狂转动。他爹是金宣宗完颜珣 ,母亲是汉人明惠皇后王氏。虽说他是金宣宗第三子,可一开始,皇位这事儿和他似乎也没啥直接关系。但命运就是这么爱开玩笑,庄献太子完颜守忠去世后,皇孙完颜铿也跟着去了,这皇位的接力棒,就这么戏剧性地递到了完颜守绪手上。贞佑四年(公元1216年),他被立为皇太子,开始涉足朝堂,掌管枢密院事务,这也算是为他日后当皇帝提前积累经验了。
元光二年(公元1223年)十二月,金宣宗驾崩,这可是个关键时刻,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宫廷政变。完颜守绪那叫一个果断,直接派遣重兵控制了庞贵妃与自己的弟弟完颜守纯,就怕有人搞小动作。稳住局势后,他顺利登基,正式开启了他这充满坎坷的帝王生涯。
刚一上位,金哀宗就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干一场,改变金朝这江河日下的局面。他一上来就颁布大赦天下的诏令,那诏令里说得情真意切:“我遵循先帝的遗愿,那些有利于时局,先帝想做却没做成的事儿,我都得接着干。国家本来有明确的制度,可有些部门老是因为私情破坏法律,让无辜的人受罚。以后谁要是再敢不遵守法律条文,就按故意陷害罪处罚。普通百姓和士人,都能直言军国大事的利弊,就算话说得不好听,没啥可采纳的,也不治罪。” 这一番话,那是说得大臣们连连点头,老百姓听了也觉得有盼头,新皇帝看来是个有想法、想干事的主儿。
正大元年(公元1224年),金哀宗改元正大,正式开启了他的改革之路。他先是把秘书监、权吏部侍郎蒲察合住和左司员外郎泥厖古华山这两个奸臣给赶走了,这可真是大快人心,朝廷上下一片欢腾,大臣们都相互庆贺,就像是过年一样。邠州节度使移剌术纳进献阿卜贡白兔,想着讨好一下新皇帝,结果金哀宗不按套路出牌,下诏说:“要是有贤臣辅佐,五谷丰登,那才是上等的祥瑞,进献白兔有啥用?让有关部门给这人提供路费,打发他回去。礼部把我这意思传达给天下人。” 这一番操作,直接就表明了金哀宗的态度,他要的是实实在在能干事的人才,而不是这些华而不实的东西。
金哀宗心里清楚,要想挽救金朝,必须得从内部和外部同时下手。内部呢,得整治**,起用有才能的将领;外部呢,得缓和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尤其是和宋朝、西夏。这时候,西夏国主动派遣使者前来修好,金哀宗那是求之不得,立马抓住这个机会,和西夏达成和议。和议规定,西夏以兄事金,各自使用本国年号,两国还相互派遣使者往来,这可算是给金朝减轻了一个不小的压力。
搞定了西夏,金哀宗又把目光投向了宋朝。他让枢密判官移剌蒲阿率军前往光州,并在宋朝边境地区发布告示,告知不再进行南伐,还主动和宋朝沟通,希望能停止战争,实现和平。可这宋朝呢,对金朝那是积怨已久,再加上金朝如今实力大不如前,宋朝根本就不买账。移剌蒲阿与宋人在光州交战,虽然获得数千匹马,杀死一千多人后返回,但这也没能改变宋金之间紧张的局势。
在军事上,金哀宗起用了完颜合达、移剌蒲阿、完颜陈和尚等一批忠诚且有才能的将领,这些将领那可都是能征善战的主儿,在他们的带领下,金朝的军队战斗力有了一定的提升。金哀宗还组织抵抗蒙古军队的入侵,加固黄河防线,在陕西、河南组织反击,还成功收复了河中府等失地,这可算是给岌岌可危的金朝打了一剂强心针,让人们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
可这希望的曙光,很快就被蒙古的铁骑给无情地碾碎了。成吉思汗西征回来后,就把目标对准了金朝。蒙古军队那战斗力,简直就是爆表,一路势如破竹,打得金朝军队节节败退。正大八年(公元1231年),蒙古军队分三路大规模进攻金国,这下金朝可就陷入了绝境。金哀宗调遣主力南下阻击,双方在三峰山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大战。
这三峰山之战,那可真是决定金朝命运的关键一战。当时,金军在恶劣天气与后勤压力下陷入被动,而蒙古军队则利用大雪天奇袭金军。双方打得昏天黑地,喊杀声震天动地。金军虽然拼死抵抗,但最终还是没能抵挡住蒙古军队的进攻,主力部队遭受重创,名将张惠、樊泽战死,主帅完颜合达、移剌蒲阿被俘杀。这一战,金朝最后的精锐几乎损失殆尽,金朝的命运也由此走向了不可挽回的深渊。
三峰山之战后,战局急转直下,蒙古军队乘胜进逼汴京。金哀宗只能困守汴京,凭借城防与火器如飞火枪坚守。这汴京可是金朝的都城,城高池深,防守严密,再加上金军的顽强抵抗,蒙古军队一时半会儿还真拿不下。双方就这么僵持着,一打就是近一年。可时间一长,问题就来了,汴京城里的补给越来越困难,粮食短缺,物价飞涨,老百姓苦不堪言。更要命的是,城中还爆发了瘟疫,数月间死者逾百万,这守城的力量也逐渐瓦解。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