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游戏 > 源道龙宇洪荒劫纪 > 第8集 夏启访殿:入起源殿求道尊护夏,龙宇赠“镇夏玉符”

夏启身着玄色绣日月星辰纹的帝袍,立于昆吾山巅的迷雾前。这迷雾并非寻常水汽,而是道尊龙宇以虚无本源之力布下的“鸿蒙障”,寻常仙神误入便会迷失于时空乱流,唯有承载天命或得殿主默许者,方能见其真容。身后跟着的两位老臣,一位是助大禹治水的伯益之子大廉,手持刻满上古符文的青铜圭;另一位是掌夏朝祭祀的太祝,怀藏用玄龟甲打磨的祭天玉璧,二人皆屏息凝神,额角隐有汗珠——自夏朝建立三月有余,四方部落虽表面臣服,却仍有三苗、九黎余部暗中作乱,昨日更是有妖物夜闯夏都阳翟,毁了城郊的祈年台,这般乱象让夏启寝食难安,思来想去,唯有传闻中凌驾于洪荒之上的起源殿,能为夏朝寻得一线安稳。

“陛下,传闻这鸿蒙障需以‘心诚’为匙,臣等愿为陛下护法。”太祝上前一步,声音因敬畏微微发颤。夏启抬手止住他,目光灼灼地望向迷雾:“孤承父业,建夏定鼎,非为一己之私,实乃护佑人族子民。若道尊真能观诸天万象,当知孤之心意。”说罢,他解下腰间悬挂的禹帝遗留的玄玉佩——那玉佩曾随大禹走遍九州,沾染过洪水的浊浪,也浸润过黎民的感恩,此刻被夏启双手捧着,缓缓举过头顶。

玉佩刚触到迷雾,便有一道柔和的金光自雾中漫出,如流水般裹住玉佩,继而顺着夏启的手臂蔓延至全身。他只觉周身一轻,耳畔的风声、身后老臣的呼吸声瞬间消失,眼前的迷雾如同被无形之手拨开,一条由七彩霞光铺就的“道途”赫然显现。道途两侧并非草木,而是悬浮着无数晶莹的光粒,每一粒光粒中都映着不同的画面:有龙汉初劫时龙宇与罗喉对战的残影,有巫妖量劫里玄冥祖巫浴血的身姿,还有三皇五帝时期人族耕作的日常——夏启驻足片刻,见一粒光粒中映着自己幼时随大禹治水的场景,心中愈发笃定,这起源殿果然能洞见古今。

顺着道途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骤然开阔,一座通体由混沌晶石铸就的宫殿拔地而起,殿门高逾万丈,上刻“起源殿”三个古篆大字,字缝间流转着虚无之海的本源气息,仅是望上一眼,便让夏启心神震颤,仿佛窥见了宇宙初生的奥秘。殿门两侧立着两尊雕像,左侧是九爪金龙,龙鳞闪烁着万亿丈金光,正是道尊龙宇的本体虚影;右侧是身披玄甲的女神,手持玄冥盾,眉眼间透着凛然正气,夏启虽未见过,却莫名觉得亲切——后来他才知晓,那是与道尊有着三世情缘的玄冥祖巫。

“夏启,携人族气运而来,所为何事?”一道浑厚却温和的声音自殿内传来,无需刻意拔高,却清晰地落在夏启耳中,驱散了他心中大半的惶恐。他整理了一下帝袍,迈着沉稳的步伐踏入殿内,只见殿中并无繁复陈设,唯有中央悬浮着一方通体漆黑、刻满鸿蒙符文的圆盘,圆盘下方是一座高约九尺的玉台,玉台上端坐着一位身着素白道袍的男子,面容模糊,仿佛随时会融入周遭的虚无,却又透着掌控一切的威严——正是道尊龙宇。

夏启不敢怠慢,上前三步,双膝跪地,将玄玉佩置于身前:“晚辈夏启,叩见道尊。晚辈父君大禹,曾得道尊暗中相助,方能治水成功。如今晚辈建夏立国,却遇四方不宁、妖邪作乱,人族子民饱受惊扰,晚辈无能,恳请道尊出手相助,护我夏朝安稳,护我人族存续。”说罢,他重重磕了三个头,额头触碰到殿内冰凉的地面,却丝毫不觉疼痛,反而有一股暖意顺着额头传入体内,让他紊乱的心绪渐渐平复。

龙宇目光落在夏启身上,眼中闪过一丝了然。他抬手一挥,殿内突然浮现出一幅水镜,镜中映出夏朝的疆域:阳翟城中,百姓虽有惶色,却仍在有序耕作;三苗部落的营地中,几位首领正密谋联合九黎余部,欲在秋收时突袭夏都;南疆山林里,一只修行千年的山魈正吞吐日月精华,准备伺机作乱——这些画面,正是夏启日夜忧心却难以周全之事。

“人族自三皇时期便多灾多难,龙汉、巫妖两劫,皆受波及。你父大禹治水,是为人族争生机;你建夏定世袭,是为人族立秩序,此乃天命所归。”龙宇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安抚人心的力量,“然洪荒劫气未散,封神劫兆已隐,夏朝虽承天命,却也需历经考验,方能稳固根基。”

夏启闻言,心中一紧:“道尊之意,是晚辈无法求得庇护吗?”

“非也。”龙宇缓缓起身,走到夏启面前,抬手凝聚出一枚通体翠绿的玉符。玉符约三寸长,上刻“镇夏”二字,符身流转着淡淡的鸿蒙紫气,还夹杂着一丝玄冥祖巫的本源之力,“此乃‘镇夏玉符’,以虚无本源为基,融吾与玄冥的道力,可护阳翟城不受妖邪侵扰,亦可震慑四方部落的异心。若遇生死危机,以精血催动玉符,吾或玄冥自会感知。”

夏启双手接过玉符,只觉玉符入手温润,一股精纯的能量顺着指尖传入体内,让他原本因操劳而亏损的心神瞬间充盈。他再次叩首:“晚辈谢道尊恩赐!敢问道尊,夏朝日后若遇更大劫难,晚辈该如何应对?”

龙宇回到玉台旁,目光望向殿外的虚无:“劫数自有定数,却也并非不可转圜。你只需谨记,人族的根基在‘民心’,若能轻徭薄赋、选贤任能,护佑子民安居乐业,即便劫难降临,也能有一线生机。此外,你可令夏朝子弟入鸿蒙宗求学,玄空大长老会传他们基础修法,待人族有了自保之力,方能真正立足洪荒。”

夏启一一记下,又问了些关于治理民生、应对部落叛乱的细节,龙宇皆耐心解答。待他起身告辞时,龙宇又叮嘱道:“此去归途,道途两侧的光粒中,有你父大禹治水时的经验,你可多观之,或能有所悟。”

夏启依言而行,返程时特意留意道途两侧的光粒,果见其中有大禹如何疏通河道、如何与部落协商、如何安抚受灾百姓的画面,许多此前困惑的治理难题,竟在观览中豁然开朗。待他走出鸿蒙障,回到昆吾山巅时,身后的大廉和太祝连忙上前,见他手中握着的镇夏玉符,眼中皆露出惊喜之色。

“陛下,道尊应允相助了?”太祝急切地问。

夏启举起玉符,眼中满是坚定:“道尊不仅赐下镇夏玉符,还为孤指点了治世之道。从此刻起,孤定当效仿父君,以民心为本,护我夏朝,兴我人族!”说罢,他转身望向夏都阳翟的方向,手中的镇夏玉符在阳光下闪烁着翠绿的光芒,仿佛预示着夏朝即将迎来的安稳岁月——只是夏启不知,这枚玉符不仅护了夏朝百年安稳,更在日后封神劫爆发时,为华夏文明留下了至关重要的火种。

回到阳翟城后,夏启立刻命人将镇夏玉符供奉在王宫的祭天殿中,每日亲自祭拜。说来也奇,自玉符入宫后,南疆的山魈未等作乱,便被一道突如其来的鸿蒙紫气镇压;三苗、九黎的部落首领在密谋时,总能看到玉符虚影在营地上空浮现,心中莫名生出敬畏,再不敢有异动。百姓见妖邪消弭、四方安定,对夏启的拥戴愈发深厚,夏朝的根基也渐渐稳固下来。而夏启也谨记道尊的叮嘱,派人挑选了五十名资质上佳的夏朝子弟,送往鸿蒙宗求学,为日后人族的兴盛埋下了伏笔。

这一日,夏启再次来到祭天殿,望着供奉在玉台上的镇夏玉符,心中感慨万千。他抬手轻抚符身,仿佛能感受到道尊龙宇与玄冥祖巫的道力,轻声说道:“道尊放心,晚辈定不辱使命,让我人族在洪荒之中,站稳脚跟,代代相传。”话音刚落,玉符上的“镇夏”二字微微闪烁,似是回应,又似是在见证这一段人族与起源殿的渊源

夏启在祭天殿中静立良久,指尖仍残留着镇夏玉符的温润触感。殿外传来脚步声,太祝捧着一卷泛黄的竹简躬身而入:“陛下,这是鸿蒙宗玄空大长老派人送来的《人族基础修法纲要》,还附了一封书信,说可依此纲要教导入宫求学的子弟,待他们根基稳固,再入鸿蒙宗深造。”

夏启接过竹简,指尖拂过竹简上工整的篆字,只见开篇写道“修法先修心,心正则道顺,人族之强,不在蛮力,而在凝心聚力”,与道尊此前“民心为根基”的叮嘱不谋而合。他翻开书信,玄空的字迹苍劲有力,信中不仅详解了修法纲要的要点,还提及“若夏朝遇部族纷争,可遣修法子弟前往调解,以道力护民,勿以兵戈相向”,字里行间皆是为护佑人族着想。

“传孤旨意,将《人族基础修法纲要》誊抄百份,一份存入王室藏书阁,一份交予太学,余下的分发给各州牧,令他们挑选聪慧子弟,一同修习。”夏启合上竹简,目光愈发坚定,“另外,命大廉挑选二十名修法有成的子弟,组成‘护民卫’,驻守阳翟城外的祈年台,既护祭台安全,也可随时支援周边村落。”

大廉领命而去,太祝却似有顾虑:“陛下,此前三苗部落曾言我族修习异术,恐会引来更多非议……”

“非议?”夏启冷笑一声,走到殿门口,望向城外连绵的农田,“三苗若真心为百姓,便不会暗中勾结九黎,欲趁秋收作乱。我族修法,只为护民,而非争霸,若他们敢来滋事,孤便让他们看看,人族修法,修的是守护之力!”

不出半月,护民卫便立下首功。阳翟东南的颍水河畔,一群山精趁着夜色偷食农户的稻谷,还伤了两名巡夜的兵士。护民卫首领姒甲率五名子弟赶至,依修法纲要中的“清心诀”稳住心神,以体内初成的微薄道力凝聚出光盾,不仅挡下了山精的攻击,还以“镇邪咒”驱散了作祟的精怪,将受损的稻田以道力催生复原。农户们感激涕零,纷纷提着自家的粟米、麻布送往护民卫营地,此事很快传遍阳翟,百姓对修法子弟愈发信任。

消息传到三苗部落,首领苗巫脸色阴沉。他本以为夏朝新立,根基不稳,只需联合九黎余部稍加施压,便能逼夏启分出土地,却没想到夏启不仅得了起源殿的庇护,还让族人修习了“异术”。身旁的副手低声道:“首领,不如我们先派人去阳翟,假意归附,探探那镇夏玉符和修法的虚实?”

苗巫沉吟片刻,点头应允:“好,就派你去。若那夏启真有道尊撑腰,我们便暂避锋芒;若只是虚张声势……”他眼中闪过一丝狠厉,“便趁机联络九黎,一举破了阳翟!”

三苗使者抵达阳翟时,夏启正在王宫大殿与大臣商议秋收事宜。听闻使者求见,他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孤倒要看看,他们此番前来,打的什么主意。”

使者入殿后,先是奉上三苗部落的特产——一张整张的白虎皮,而后故作恭敬地说:“我族首领感念陛下治世清明,愿率部归附,只是听闻陛下得了道尊赐下的神符,还习得仙法,特遣小臣前来瞻仰,也好让我族部民安心。”

夏启心中了然,面上却不动声色:“神符乃道尊所赐,为护佑人族,非孤一人之物。至于修法,不过是强身健体、护佑百姓的手段,并无玄妙之处。”说罢,他命人取来一卷修法纲要,递给使者,“若你族子弟愿学,孤亦可派人传授,只盼日后各族和睦,共护洪荒人族。”

使者接过纲要,心中暗惊——夏启如此坦荡,莫非真有恃无恐?他本想提出瞻仰镇夏玉符,却见殿外突然传来一阵喧哗,紧接着一名侍卫匆匆入殿:“陛下,护民卫在城外擒获一名九黎奸细,他供认三苗与九黎约定,待秋收时里应外合,突袭阳翟!”

使者脸色骤变,“噗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饶命!此事小臣一概不知,皆是苗巫一人所为!”

夏启面色一沉,拍案而起:“三苗反复无常,竟敢欺瞒孤!传孤旨意,命姒甲率护民卫,联合城东驻军,即刻前往三苗部落,擒苗巫归案,若有反抗,格杀勿论!”

护民卫与驻军出发后,夏启来到祭天殿,望着镇夏玉符。玉符似有感应,微微闪烁着绿光,映得殿内一片祥和。他轻声道:“道尊,晚辈依您所言,以民心为基,以修法护民,如今三苗作乱,晚辈定当平定叛乱,不让您失望。”

三日后,姒甲率军归来,不仅擒获了苗巫,还带回了三苗部落的降书。原来,护民卫抵达三苗营地时,苗巫正欲召集部民反抗,却见阳翟方向传来一道翠绿光柱,正是镇夏玉符的力量隔空震慑——光柱笼罩营地的瞬间,三苗部民手中的兵器纷纷落地,心中的戾气消散大半,苗巫见状,知道大势已去,只得束手就擒。

平定三苗后,夏朝的威望愈发高涨,周边的小部落纷纷主动归附,阳翟城也迎来了首个安稳的秋收。百姓们载歌载舞,将新收的粟米、瓜果送往王宫,夏启却将大部分贡品送往了祭天殿,供奉在镇夏玉符前:“这些都是百姓的心意,晚辈不敢独享,愿与道尊共享这份安稳。”

当晚,夏启在梦中竟见到了道尊龙宇。梦中,他立于起源殿外的虚无之海旁,龙宇身着素白道袍,指着远处的星空说:“夏启,你护得人族一时安稳,却需谨记,封神劫未消,洪荒动荡不止。日后夏朝若遇大难,可凭镇夏玉符入起源殿,孤自会为你指一条明路。”

梦醒后,夏启起身前往祭天殿,见镇夏玉符上的“镇夏”二字愈发清晰,符身流转的鸿蒙紫气也比往日浓郁了几分。他知道,这是道尊的警示,也是对他的期许。从那日起,夏启更加勤勉,不仅推行修法,还派人疏通河道、开垦荒地,夏朝的国力日渐强盛,而镇夏玉符,也成了夏朝传承的象征,护佑着人族在洪荒之中,一步步站稳脚跟,走向更广阔的未来。

若干年后,夏启垂垂老矣,将王位传给儿子太康时,特意将镇夏玉符交予他,叮嘱道:“此符乃道尊所赐,护我夏朝百年安稳。你继位后,切记‘民心为根’,若遇危难,可凭此符向起源殿求助,切不可辜负道尊与百姓的期望。”太康含泪应允,将镇夏玉符供奉于祭天殿,如同父亲当年一般,以道尊的教诲治理夏朝——而这枚玉符,也在后来太康失国、少康中兴的乱世中,数次显灵,护佑夏朝度过危机,成为洪荒人族史上,一段不可磨灭的传说。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