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都市 >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 第140章 天下第一开播

华娱从02驻唱开始 第140章 天下第一开播

作者:江州小郎 分类:都市 更新时间:2025-11-08 22:12:43

第二天清晨,京城的街头依旧有些寒意,但关于春晚的讨论已经在各处蔓延开来。

地铁站里,一群没回家过年的大学生们挤在一起,手机屏幕亮着,手指不断划过手机界面。

前一晚他们几乎都熬夜看完了春晚,现在每个人都在互相刷消息、转发短信,分享自己心目中的亮点。

“你们昨晚看赵本山的小品没?”一个男生摇晃着手里的热咖啡问道,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

“看了!太好笑了!送水工,那个兄弟俩的互动,我笑到肚子疼。”另一个女生点头,眼睛闪着兴奋的光。

旁边的两个人撇撇嘴:“我就觉得其他相声啊,小品啊,都不太行,尤其那个十二生肖的大拜年,老掉牙了吧?笑点完全不上来。”

“对啊,我也差点睡着。还好王轩唱的《兰亭序》出来救场了。”第一个男生眼睛亮了起来,

“你们听没听到那种古典味儿又带现代感的旋律?伴舞设计也太震撼了!”

地铁里,手机铃声接连响起,是朋友转发的短信“王轩,《兰亭序》,昨晚春晚最大惊喜。”

与此同时,各地晨刊也迅速出炉。娱乐专栏纷纷用头版头条报道春晚,但报道角度明显有区分。

一家地方日报的评论写道:

“赵奔山依旧是春晚语言类节目的最大亮点,《送水工》幽默而温暖,让观众捧腹之余也有所感触。其他语言类节目整体平淡,创新性不足,笑料过于套路化。”

另一家娱乐周刊则在副刊专栏用整整半版介绍了王轩的《兰亭序》:

“作为首次登上春晚舞台的年轻歌手,王轩带来的《兰亭序》是一次意外惊喜。

古典与流行的结合让观众耳目一新,伴舞与舞台视觉效果相得益彰,展示了新中式音乐的可能性。

若能持续打磨,这位年轻歌手有潜力成为中国风音乐的新标杆。”

报纸旁的广告栏里,年轻人讨论声此起彼伏。

几个高中生指着图文版报道,低声议论:

“你看这个舞台设计,水墨墨迹动态展现,真像动画一样。”

“对啊,我家电视小,昨晚看得模糊,但看完复播截图,还是觉得牛。”

门户网站的论坛和评论区,也像被打开了闸门一般

各大娱乐频道里,帖子和留言在凌晨就已经刷满了。

bbS上,《天涯论坛》《猫扑》更是成为热议中心。标题大多写着:

? “赵奔山依旧无敌,其他小品沦为陪衬。”

? “王轩《兰亭序》是意外惊喜!春晚终于有新血液”

? “相声没亮点,小品乏味,王轩救场”

一条热门帖子《王轩《兰亭序》带来的震撼》引来数百条回复。有人写道:

“我家七十岁的爷爷都盯着电视屏幕不眨眼。王轩唱得真有味儿,像古诗活了起来。”

“伴舞的墨迹设计太震撼了,副歌一响,我忍不住鼓掌。”

“没想到春晚还能出这种新意,以前都是老套路,突然被这个小伙子惊艳到。”

不仅年轻人热议,甚至一些网络评论员也加入讨论。某虚拟娱乐网站一篇评论写道:

“在整个春晚的语言类节目大多平淡的背景下,《兰亭序》给观众带来了新鲜感和视觉冲击。

王轩的演唱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取得了巧妙平衡,显示出他对音乐的理解与创意。可以预见,这位年轻歌手将在未来的华语乐坛占据一席之地。”

《天下第一》与《天龙八部》的收视之争

2004年的开年荧屏,注定是硝烟四起的一年。

在观众的茶余饭后,最热的话题不是综艺,不是新闻,而是电视剧。

芒果台的《天下第一》和蓝莓台的《天龙八部》,一部原创武侠,一部金庸经典翻拍,几乎同时亮相,一开播便形成了对垒之势。

开播当晚,蓝莓台《天龙八部》率先打出3.5的收视,气势如虹。

金庸的金字招牌,早已深入人心。

无论是黄日华版的《天龙》,还是tVb旧作,观众都看过不止一遍,但翻拍终究带着“情怀滤镜”,哪怕演员更替,观众依旧会守在电视机前。

相比之下,《天下第一》刚开播的2.1显得有些寂寥。

虽然王轩这段时间为了宣传跑遍了各大卫视,做访谈、上综艺,甚至不惜自曝幕后花絮,但原创武侠开局依旧是难以与金庸老爷子的江湖抗衡的。

很多观众心里想的就是:“没听过的故事,能好看吗?”

因此,开播初期的讨论声几乎一边倒——

? “还是看《天龙》稳妥。”

? “原创武侠能有啥看头?金庸才是江湖正统。”

? “王轩唱歌行,演皇帝怕不行吧?”

不少观众把《天下第一》当成“候补节目”,只有在广告或错过《天龙》的时候,才会随手切换过去。

然而,这样的局面并没有持续太久。

播到第十二集时,观众们发现了一件事:《天下第一》越来越上头了。

此前,观众都以为曹正淳是最大的反派,阴狠毒辣、心机深沉。

可剧情突然反转——原来曹正淳的一切心机,竟是为了辅佐皇帝;而皇帝,那个一直坐在幕后、看似战战兢兢的角色,才是真正的操盘手。

这时,王轩饰演的皇帝正式展露锋芒。

冷静、算计、微笑中藏着杀机,一场宫廷权谋的帷幕由此拉开。

观众们的反应是震惊的:

? “卧槽,原来幕后boSS是皇帝!”

? “曹正淳居然是忠臣?!”

? “这皇帝的气场,比乔峰还带劲啊。”

网络上讨论的热度骤然上升,收视率也随之水涨船高。

到第十二集,《天下第一》的收视率已追平《天龙八部》,双双来到4.6。

真正让《天下第一》逆袭的,是曹正淳之死。

这一集播出时,观众几乎屏住了呼吸。

曹正淳为了皇帝甘愿赴死,哪怕被世人唾骂为奸臣,也在临死一刻露出一丝释然。

他的一句“奴才愿为陛下赴死”,让不少观众心头一震。

随后,皇帝以曹正淳之死为由,故意对神侯示弱,暗中激起神侯的野心,挑动与四大密探之间的矛盾。

局势骤然复杂起来。

观众们一下子被拽进了皇帝布下的棋局里。

? “我去,这剧情太刺激了吧。”

? “编剧脑子有毒啊,怎么能这样玩?”

? “这可比天龙八部的套路精彩多了!”

口碑爆炸,收视也完成了反超。

《天下第一》正式压过《天龙八部》,成为荧屏焦点。

然而,剧情的走向却越来越黑暗。

上官海棠之死,让观众第一次情绪炸裂。

她是很多观众心里的白月光,结果却死得毫无尊严。

更离谱的是,杀死她的竟然是皇帝暗中派出的柳生飘絮,而三大密探却误以为是神侯所为,三人合力,与神侯生死相向。

神猴死后,皇帝又挑拨了段天涯、归海一刀、成是非,三人厮杀得你死我活,最后又被皇帝派来的高手一一耗死。

柳生飘絮在段天涯死后自尽,彻底终结了这个充满悲剧色彩的角色。

而当观众发现,皇帝不仅逼死神侯,还逼疯了自己的亲妹妹云罗郡主时,愤怒彻底爆发了。

网上的留言铺天盖地:

? “编剧是魔鬼吗?把主角团全杀光了?”

? “上官海棠死得太憋屈了,我接受不了!”

? “这皇帝简直不是人,连亲妹妹都不放过。”

有人破口大骂,有人愤愤弃剧,可更多的人选择继续追下去。正如一位网友写道:

“气得牙痒痒,可是停不下来。”

“大家没有注意到,演素心的是张闵嘛。”

“你不提醒我还没发现呢,以往的印象都是在港片看到她。”

“那神猴被拿捏也属于合理了。”

观众的情绪起伏,反而成了收视的催化剂。

随着剧情推进,皇帝的形象成为了争议焦点。

一派观众认为,皇帝做得没错。

? “不杀神侯,皇权永远不稳。”

? “四大密探武功太强,放着就是祸患。”

? “这才是真正的帝王之术,优秀帝王都差不多这样。”

另一派观众却愤怒至极:

? “杀了神侯就够了,何必赶尽杀绝?”

? “连亲妹妹都被逼疯了,简直禽兽!”

? “这种皇帝能算明君?简直就是魔头!”

两方吵得不可开交,论坛里一度刷屏,甚至上了门户网站的娱乐新闻。

但不管骂声有多大,收视率一路飙升。

观众嘴上骂“编剧脑子坏了”,可第二天依旧守在电视机前,想看这位冷血皇帝的棋局究竟如何收场。

当大结局播出,皇帝凭一己之力清除了所有武林势力,开始对外开疆拓土时,荧屏前的观众心情复杂至极。

有人感叹:

? “这是帝王的孤独。”

? “王轩演出了皇帝的狠辣和伟大。”

也有人怒骂:

? “这编剧纯粹恶心人!”

? “主角团死得不明不白,太烂尾了!”

可无论如何,收视率的数据已经摆在那里——大结局直接飙到11,最终平均收视达到7.7,比《天龙八部》整整高出两个点。

《天下第一》靠着争议、靠着反转、靠着观众的“又爱又恨”,赢下了这场荧屏大战。

多年后再提起2004年的武侠剧之争,不少观众依旧记得那种复杂的心情:

? 《天龙八部》是熟悉的江湖,是温吞的情怀。

? 《天下第一》是残酷的宫廷,是虐心的棋局。

有人怀念乔峰的豪气干云,有人忘不了皇帝那一抹冷笑。

而对于王轩来说,《天下第一》不仅仅是一部剧的胜负,而是他在观众心中彻底立下的标签——能唱能演,甚至能写出让人又骂又追的故事的狠角色。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