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玄幻 > 我在大奉加点成道祖 > 第21章 调查陈年旧案,发现地宗活动痕

自那日在甲字文库深处,惊心动魄地发掘出永熙元年漕运税银失窃案的绝密封辛后,苏明远的心湖便如同被投入了一块万钧巨石。表面依旧维持着每日点卯、办公、修炼的平静轨迹,但内心深处,却时刻回荡着那来自数十年前的无声惊雷。前朝旧案如同一面蒙尘的铜镜,被他无意间擦拭出一角,映照出的,却是当下税银案背后那庞大、幽深、历史脉络惊人的恐怖阴影。地宗妖人的触角,竟在圣上登基改元之初,甚至更早的前朝末年,便已悄然缠绕上国运的根基,其图谋之深远、布局之绵长、行事之诡谲狠毒,令人思之脊背生寒。

然而,苏明远深知,孤证不立。永熙元年的漕运大案虽极具冲击力,揭示了某种可怕的模式,但若想真正洞悉地宗这个隐藏于历史迷雾中的庞然大物,摸清其活动规律、手段演变乃至核心意图,单靠这一桩个案,无异于管中窥豹。他需要更系统、更全面、更深入地追溯,需要从浩如烟海、积满尘埃的陈年旧档中,打捞出更多被遗忘或被刻意掩盖的碎片,才能尝试拼凑出地宗活动更清晰的轨迹,乃至其阴谋的冰山一角。

此后的十余日里,苏明远的生活节奏变得更加紧凑而沉默。白日里,他高效处理完户房繁琐的日常文书,待人接物依旧谦和低调,不露丝毫锋芒。而一旦得暇,他便持着许七安特批的那张手令,如同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再次踏入那位于衙门最深处、隔绝了外界一切喧嚣的甲字文库。

文库内时光仿佛凝滞。昏暗的光线,混着陈墨、药草与旧纸特有的沉腐气息的空气,以及那一排排高耸入云、沉默如巨人的柏木书架,构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秘境。苏明远【洞察】全开,双眸在昏黄灯火下闪烁着专注的光芒,《基础炼神术》默默运转,护持着灵台一点清明,抵御着海量晦涩、时而充满阴郁死亡气息的信息所带来的无形精神压迫。他像最耐心的考古学家,又像最敏锐的猎犬,将调查范围重点锁定在“景泰末年至永熙初年”这一关键时间段,专注于所有标注为“悬案”、“疑案”、“邪祟作乱”、“妖物害人”,尤其是涉及“官仓失窃”、“皇陵异动”、“押运队伍离奇失踪”、“官员暴毙”且最终结论仓促或明显存疑的卷宗区域。

这是一个极其耗费心神的过程。时常一坐便是数个时辰,直至腰背僵硬,双目酸涩。他不再满足于阅读卷宗首页的摘要与结论,而是逐字逐句地剖析每一份发黄发脆的尸格记录、现场勘验的原始笔录、证物清单的细微描述、乃至当年办案人员留下的、字迹潦草的推测手记。他将《宋氏验尸心得》中记载的种种精妙法门——从骨骼伤痕的力学分析到细微组织变化的解读,从特殊毒物残留的辨识到异常能量侵蚀痕迹的推断——与《基础毒理详解》的广博知识相互印证,进行跨卷宗、跨地域、跨时间的交叉比对与深度辨析。脑海中仿佛构建起一个庞大的信息网络,将一个个孤立的案件特征进行比对、筛选、关联、重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余日废寝忘食、心无旁骛的潜心梳理与缜密推理,数起尘封已久、散落在不同卷宗堆中、结论仓促或明显存在疑点的旧案,如同深埋于泥沙下的珍珠,被苏明远以超凡的耐心与敏锐,一一擦拭出来,显露出令人心惊肉跳的内在关联与共同特征。

首要的发现,集中于那令人毛骨悚然的作案手法的高度一致性:

在一份纸张泛黄、边角破损的《景泰三十五年,江南道清溪县官粮仓神秘失窃案》卷宗内,记载了八名值守官仓的兵丁于一夜间全部暴毙。尸格描述为“面色红润,恍若醉眠,然躯体干瘪异常,轻若稚子,周身上下不见丝毫创伤瘀痕”。当年的结论草草归结为“突发罕见怪疾,精气泄尽而亡”。但苏明远结合《心得》中关于“邪法急速抽吸生灵精血魂魄”的详细特征描述(如表面安详、内在枯竭、阴气残留等),敏锐地指出,这绝非任何已知疾病所能解释,其症状与永熙元年“镇水司暴毙案”卷宗中的记载如出一辙!更令人心悸的是,卷宗附带的一张简陋尸格草图虽模糊不清,但其中一名死者脖颈后侧,被仵作随意标注为“胎记”的一小片阴影,其扭曲的轮廓感,与永熙案卷中提及的“胸前诡异印记”虽位置不同,但那种难以言喻的扭曲意蕴,极为相似!

另一份《永熙三年,西山皇陵建材运输队遇袭案》的密档则记载,一支护送一批特殊祭祀石材的队伍在密林中连人带车神秘消失,三日后被发现全员毙命于偏僻山谷。尸体状态描述为“血肉枯竭,状若干尸,触之阴寒刺骨,唯胸前衣物有灼穿小孔,皮下隐见暗红扭曲纹路”。如此诡异的死状,最终结论竟荒唐地归结为“遭深山魈精怪吸食精气”。苏明远将此处“暗红扭曲纹路”的记载与永案卷中关于印记的详细描述进行比对,几乎可以肯定,这绝非精怪所为,而是同一种邪术在不同时期、或因施法者差异、或为适应不同目标而呈现出的标记变体!这清晰地表明,地宗对其核心邪术的运用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不断调整、演化,使其更加隐蔽、更具针对性。

其次,是那独特标记的多次浮现与形态演变,揭示了邪术的完善过程:

除了上述两案,苏明远还在另一份关于某位任职于漕运要害部门的巡察御史,在任上离奇“猝死”的加密档案附件中,发现了一句极易被忽略的记载——“验尸官注:尸身后背近心俞穴处,有铜钱大小、色若朱砂、触之阴寒的异常斑痕,初判为罕见胎记或陈旧性瘀斑”。结合《心得》中关于“邪力长期灌注或阴气汇聚点可能导致局部气血异变形成特殊印记”的论述,苏明远高度怀疑,这所谓的“胎记”,极有可能是地宗邪术在更早时期(或针对文官体质)所留下的、一种更为隐晦的印记形态!这标志着地宗对其手段的控制力在不断增强,印记从明显、集中的“符印”形态,向更分散、更易混淆的“斑痕”形态演变,隐匿性大增。

最关键的物质关联线索,也在不经意间浮出水面:

在一份纸张极为脆弱的《永熙四年,陇右道军械库附属银库失窃案》的现场证物清单角落,一行几乎褪色的小字,被苏明远锐利的目光捕捉到:“于库房西北角残破麻袋下,扫出少许泛幽蓝光泽之细微沙砾,质地阴寒,非本地已知矿沙,来源不明,暂存档备查。” 这“泛幽蓝光泽”、“质地阴寒”的描述,与当前税银案中“魂砂”的特性何其相似!虽然当时的勘验人员完全无法辨识此物,但其出现的地点(附属银库)和其独特的物理特性,几乎可以断定是地宗在早期活动中使用的、类似“魂砂”的媒介物质!这为地宗长期、有预谋地窃取蕴含气运或特殊能量的资源,提供了极其宝贵的直接物证链条,将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的案件,通过这种独特的“信物”隐晦地串联起来。

最终,一个清晰得令人不安的模式,逐渐在苏明远脑海中勾勒成形:

所有这些被从历史尘埃中重新打捞出来的旧案,如同散落的拼图碎片,被一条无形的线串联起来,指向同一个可怕的结论——地宗,绝非近几十年才突然崛起的势力,而是一个潜伏极深、传承悠久的恐怖组织。其核心阴谋——针对蕴含国运、生灵精气或特殊能量的重要目标(如税银、官粮、皇陵建材、军械库银)进行系统性窃取与破坏——至少从景泰末年到永熙初年便已持续进行,跨越了王朝更迭!他们惯用同源或高度相似的邪术来清除障碍、灭口知情者,手段残忍而隐蔽,并极其善于利用“怪病突发”、“精怪作祟”、“意外事故”等民间易于接受、官府易于结案的借口来误导调查、掩盖真相。其活动范围遍布江南水乡、京畿重地、西北边陲等截然不同的地域,显示出惊人的组织协调能力与渗透力。

而永熙元年的漕运税银惊天大案,或许正是因其规模太大、影响太巨,加之调查的镇水司精锐意外全军覆没,才无法完全掩盖,最终被迫列入绝密封存。但其背后所遵循的,却是地宗在其漫长活动历史中反复演练、不断优化的同一套阴毒模式!

【叮!成功完成对陈年旧案的系统性深度调查与关联分析】

【确认地宗活动具有长期性(跨越景泰末年至永熙初年)、延续性(核心手法一致且持续演化)、组织性(多地协同作案)、目标明确性(针对气运\/精气资源)】

【获得关键证据链:邪术手法一致性、独特印记演变史、早期“类魂砂”物质实证】

【对地宗历史脉络、行动模式与阴谋本质的认知大幅深化与巩固】

【稳健点 80】(系统性历史研究成果卓着,揭示深层背景与巨大威胁)

【当前稳健点:560】

稳健点突破五百六十点,但苏明远心中没有半分喜悦,只有一种拨开重重迷雾后,骤然看清那潜藏于历史长河中的庞然巨物轮廓所带来的、深入骨髓的沉重与凛然。地宗,这个如同附骨之疽般的阴影组织,其存在时间之久、渗透范围之广、行事之老辣诡秘,远超他最初最坏的想象。当前的税银案,绝非孤立事件,而更像是这个漫长阴谋在经历了一段蛰伏期后,一次规模更大、准备更充分、图谋也必然更为惊人的新一轮总攻的序幕!

他耗费了整整一夜,凭借过人的记忆力,将这些新发现的旧案线索与永熙元年大案的关键信息,分门别类,细致地重新默写、绘制下来。包括每起案件的时间、地点、目标、手段细节、印记特征、可疑物品描述,以及他推断出的关联性与演变趋势,形成了一份极其详尽的秘密分析笔录。看着纸上那逐渐清晰、纵横交错的脉络图,一个更深的、令人不寒而栗的疑问,如同毒蛇般缠绕上心头:地宗如此处心积虑、跨越数十载光阴,坚持不懈地窃取这些蕴含国运生灵精气的庞大资源,究竟是为了什么?是用于供养某个沉睡的古老邪神?是修炼某种足以逆乱乾坤的禁忌邪功?还是……在暗中进行着某种规模浩大、需要海量能量支撑的、足以颠覆整个世界的恐怖仪式?

而当年那些旧案,最终大多以各种“合理”的理由被草草掩盖、束之高阁,这背后,除了地宗本身的隐蔽手段,是否也暗示着朝中一直存在着某种势力,在或主动或被动地默许、纵容、甚至……直接参与了这种掩盖?这些历史上的掩盖者,与如今税银案调查中感受到的无形阻力,是否存在某种隐秘的传承或关联?

这条从历史尘埃中艰难挖掘出的证据链,价值无可估量,是照亮迷雾的灯塔,却也无疑是一把极度危险的双刃剑。知晓得越多,便越清晰地感受到自身的渺小与所处位置的险恶。

他动用《基础毒理详解》中记载的某种隐形药水,将关键信息加密书写于普通纸张背面,待其干涸后毫无痕迹,需特定药液熏蒸方能显形。随后,他将这些处理过的笔记与原本的默写稿分开,藏于储物袋内特制的夹层与暗格之中。眼下,远未到亮出底牌的时刻。这些用血与火写就的历史证据,将是未来某个生死攸关的关键节点,可能用以扭转乾坤的利器,但出鞘的时机,必须慎之又慎,稍有差池,便是万劫不复。

苏明远吹熄油灯,值房内顿时被浓稠的黑暗吞噬。窗外,残月如钩,清冷的光辉勉强勾勒出窗棂的轮廓。他静坐于黑暗中,一动不动,唯有目光锐利如鹰,又冰冷似铁,仿佛已穿透眼前的墙壁,望向了那更深、更沉、波澜诡谲的无边暗夜。历史的回响,已然在耳边轰鸣,由地宗编织的、跨越数十年的巨网正在缓缓收拢,而真正的较量,或许,才刚刚拉开那沉重的序幕。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