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的时空屏障比上次穿越三国时更稳定,”穿越者吉力大师收起稳定器,语气里带着一丝兴奋,“根据星图推算,我们距离华佗的行医之地不到三里。”
穿越者青林点点头,握紧了藏在袖口的微型记录器。这是星际科学院最新研发的设备,能在不干扰历史进程的前提下,记录下视觉、听觉甚至气味信息。上次他们穿越到赤壁之战前夕,亲眼目睹了诸葛亮“借东风”的奇观,后来才发现那其实是古代气象学与星象学的完美结合,那段记录如今已是科学院古文明研究室的镇馆之宝。而这次,他们的目标是被誉为“外科圣手”的华佗,那个传说中能“刮骨疗毒”“开颅治病”的神秘医者。
两人沿着土路前行,很快便听到了前方传来的喧哗声。走近些才发现,一群穿着粗布麻衣的村民正围在一间土房外,神色焦急地议论着什么。土房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用隶书刻着“华氏医馆”四个字,字迹苍劲有力。
“里面躺着的是张猎户家的小子,昨天上山打猎被熊瞎子拍了一掌,肋骨断了好几根,还吐了血,村里的郎中都说没救了。”一个苍老的声音从人群中传来,带着浓浓的惋惜。
“可不是嘛,华先生刚从城里回来,要是再晚一步,这孩子就真没了。”另一个妇人接话道,目光紧紧盯着紧闭的房门。
青林和吉力大师对视一眼,悄悄挤到人群前排。透过门缝,他们隐约能看到房间里的景象:一个穿着灰色长衫的中年男子正坐在床边,面容清癯,眼神专注,手里拿着一根细长的银针,在烛火下泛着冷光。他正是华佗。
突然,房间里传来一阵急促的咳嗽声,紧接着是一个妇人的哭声。“华先生,您快想想办法啊,我家娃还这么小……”
华佗没有说话,只是示意妇人让开,然后伸手按住了少年的胸口,手指在不同的位置轻轻按压着,动作精准而稳定。片刻后,他起身走到桌前,拿起纸笔快速写下药方,递给身边的学徒:“快去取药,麻黄三钱,杏仁五钱,甘草二钱,加水三升,煮取一升,分两次温服。”
学徒接过药方,匆匆跑了出去。华佗则重新回到床边,从一个木盒里取出几样奇特的工具:一把边缘锋利的青铜小刀,几根细如发丝的羊肠线,还有一个装着淡黄色液体的陶罐。
“他这是要做什么?”青林压低声音问,心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根据史料记载,华佗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麻醉剂“麻沸散”,难道他要在这里进行外科手术?
吉力大师没有回答,只是打开了微型记录器的高清模式,镜头透过门缝对准了房间里的华佗。
只见华佗先将陶罐里的液体倒入一个陶碗,用勺子喂给少年。少年喝下液体后,没过多久就停止了挣扎,呼吸也变得平缓起来。接着,华佗用青铜小刀在少年的胸口划开一道口子,动作麻利,没有丝毫犹豫。鲜血顿时涌了出来,但华佗似乎早有准备,迅速用一块沾了草药汁的麻布按压住伤口,血很快就止住了。
青林的瞳孔骤然收缩。他在星际医学院学习过多年,见过无数次高精度的外科手术,那些手术都是在无菌环境下进行的,医生穿着特制的防护服,使用的是能精确到微米的激光手术刀。而眼前的华佗,没有无菌环境,没有先进设备,仅凭一把青铜刀和几根羊肠线,就要处理胸腔内的伤势,这在他看来简直是天方夜谭。
但接下来的一幕,彻底颠覆了青林的认知。华佗将手伸入少年的胸腔,手指在里面轻轻摸索着,时而停顿,时而调整姿势。他的动作轻柔而精准,仿佛能透过皮肉看到里面的器官。过了一会儿,他缓缓取出一块碎裂的肋骨,随手放在旁边的盘子里。然后,他又用羊肠线将断裂的血管一一缝合,再将胸腔内的组织复位,最后用羊肠线将伤口缝合起来,在上面敷上一层墨绿色的药膏。
整个过程持续了不到半个时辰,华佗的额头上渗出了细密的汗珠,但他的眼神始终保持着专注。手术结束后,他站起身,对一旁早已吓得目瞪口呆的妇人说:“放心吧,孩子的命保住了,只要按时服药,好好休养,不出一个月就能痊愈。”
妇人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对着华佗连连磕头:“多谢华先生,多谢华先生救命之恩!”
华佗连忙扶起妇人,温声道:“医者仁心,这是我应该做的。”
房间外的青林和吉力大师早已惊得说不出话来。青林看着记录器里清晰的手术画面,手指微微颤抖。他刚才通过微型扫描仪监测到,华佗在手术过程中,对少年胸腔内器官的损伤率不到千分之三,这甚至比星际医学院最顶尖的外科医生还要精准。更让他震撼的是,华佗使用的麻醉剂“麻沸散”,效果竟然与星际联邦最新研发的“神经阻断剂”不相上下,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
“这不可能……”青林喃喃自语,“在两千多年前的地球,怎么会有如此先进的外科技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