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定位系统又出现了个小bug。”穿越者青林自言自语着,冲锋衣上沾着的草屑里还混着片披萨渣。
抬头望去,眼前是堆歪歪扭扭的石头房子,烟囱里冒出的黑烟裹着雨丝斜斜打下来,几个穿黑袍子的人抱着书本往教堂跑,脚下的木鞋踩在泥里“咕叽”作响。
而手里那台手机——屏幕亮着,正停留在他查资料的页面:艾萨克·牛顿,1643-1727,英国物理学家……
“不是吧,穿到十七世纪了?”青林赶紧把手机塞进防水袋,这要是被当成巫术道具,估计得被捆在火刑柱上烤。
他刚想找个地方躲躲雨,就被个戴三角帽的胖男人推了一把。
“你这流浪汉往哪闯?圣三一学院也是你能进的?”胖男人唾沫星子喷了他一脸,胸前的校徽闪着黄铜光。
圣三一学院?剑桥?青林心里咯噔一下,这不是牛顿待了大半辈子的地方吗?他赶紧挤出笑脸:“先生,我是来……来找人的。”
“找人?”胖男人上下打量他,“穿得怪模怪样,怕不是个间谍。最近学院里总有些怪人盯着牛顿先生的实验室,你是不是也想偷他的研究笔记?”
没等青林辩解,身后突然传来个清冷的声音:“汉克斯,让他进来吧。”
青林回头,看见个瘦高个男人站在门廊下,黑外套的领口别着枚银质徽章,头发乱糟糟像团鸡窝,眼镜片厚得像酒瓶底。最显眼的是他手里捏着个三棱镜,正对着雨帘里透进来的微光摆弄。
“牛顿先生?”青林的声音都在抖。眼前这人比课本上的画像年轻些,但那双盯着棱镜的眼睛,亮得像藏着两颗星星。
牛顿没抬头,只是朝他扬了扬下巴:“你身上有金属味,不像流浪汉。进来暖暖吧,正好帮我扶着这个支架。”
实验室比青林想象的乱十倍。靠墙的架子上摆满了瓶瓶罐罐,有的冒着绿烟,有的沉在水里泡着金属块。屋子中央的长桌上摊着本摊开的书,旁边堆着算草纸,上面写满了他看不懂的符号。最吓人的是墙角那台怪机器,铜齿轮组转起来“咔嗒”响,连着个悬在半空的铁球,看着像某种……钟摆?
“这是我设计的计时器。”牛顿把三棱镜放在阳光下,彩虹般的光斑立刻投在墙上,“用来测重力加速度的,可惜总差那么点精度。”
青林盯着那些光斑发愣。他高中物理课上学过这个实验——光的色散,牛顿最有名的发现之一。没想到能亲眼看见这一幕,而且还是三百多年前的“现场版”。
“你好像对这个很感兴趣?”牛顿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透着审视,“一般人只会觉得这是魔术。”
“不是魔术,是科学。”青林脱口而出,说完又后悔了——十七世纪的人能懂“科学”这词吗?
没想到牛顿眼睛亮了亮:“你也觉得这背后有规律?上周我跟皇家学会的人说,白光其实是七色光混合的,他们还笑我异想天开。”他突然抓住青林的胳膊,“你看这光斑的角度,红光是62度,紫光是54度,每次都一样!这说明光的折射角度是固定的,就像……就像数学公式一样精确!”
他转身抓过纸笔,笔尖在纸上飞快滑动,那些扭曲的符号看得青林头大——这大概就是微积分的雏形?课本上说牛顿为了研究力学,自己发明了这套数学工具。
“先生,您这符号……”青林指着一个像拉长的“S”的符号。
“这是我新创的记号,用来表示‘总和’。”牛顿头也不抬,“比如求速度变化的时候,得把无数个瞬间的变化加起来,用这个符号最方便。”
青林心里翻起惊涛骇浪。这就是积分符号?他大学时还抱怨过这符号长得奇怪,没想到创造者就坐在对面,用鹅毛笔在羊皮纸上写写画画,旁边的铁球还在“嘀嗒”摆动。
接下来的日子,青林算是赖在了牛顿身边。他自称是个来自“东方小国”的学者,懂些算术,帮牛顿整理实验数据正好。牛顿大概是觉得他对自然规律的理解很对胃口,居然真把他留在了实验室,还给了他间阁楼住。
青林很快发现,课本里那个“高冷科学家”的形象全是骗人的。现实中的牛顿简直是台永动机——每天只睡四小时,醒着的时候不是在做实验,就是在演算。有次青林半夜被饿醒,下楼发现实验室还亮着灯,牛顿正蹲在地上,对着一堆摔碎的玻璃片发呆。
“怎么了?”青林吓了一跳。
“棱镜碎了。”牛顿声音发哑,下巴上冒出的胡茬沾着面包屑,“我想试试用不同材质的玻璃,结果手滑了。”他捡起块碎片对着光看,“不过也不是没收获——你看,铅玻璃的折射率比普通玻璃高1.5倍,这说明……”
“说明不同介质对光的影响不同?”青林接话。
牛顿猛地抬头看他,眼神像发现了新大陆:“你怎么知道?我昨天才想到这点!”
青林心里直打鼓——总不能说这是高中物理知识吧?他赶紧转移话题:“先生,您上次说的那个‘力’的公式,推导得怎么样了?”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