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子对撞机的冷却管道爆裂时,青林正盯着监测屏上那条偏离预设轨道的能量曲线。幽蓝的等离子体在真空舱内翻涌,像一尾活过来的闪电,瞬间吞噬了他的视野。最后的记忆是神经接口传来的尖锐警报:“时空锚点锁定异常,目标坐标偏移至地月拉格朗日L2点……”
再次睁眼,刺骨的寒意顺着脊椎爬升。
青林发现自己半跪在一片银灰色的沙砾上,防护服的温控系统早已失效,裸露的手腕冻得发紫。抬头望去,没有想象中的环形山,只有一片望不到边际的金属平原,地面上蚀刻着蛛网般的蓝色纹路,正以缓慢的频率明暗交替。
更诡异的是天空——地球像一枚巨大的蓝宝石悬在天际,表面的云层流转清晰可见,而太阳则变成了一团模糊的光晕,被某种能量场过滤成柔和的白光。
“神经接口剩余能量8%,外部环境分析:氮氧含量0.03%,金属元素以钛、硅为主,存在高强度反物质辐射。”脑海里的机械音断断续续,“检测到未知热源,位于正东方向7.3公里。”
青林挣扎着站起,脚下的沙砾发出金属摩擦的脆响。他这才发现,所谓的“沙砾”其实是无数细小的芯片残骸,折射着地球的蓝光,像是被碾碎的星辰。远处的地平线上矗立着一座奇异的建筑,主体是半透明的球形结构,表面覆盖着流动的光膜,隐约能看见内部的塔状装置——那正是热源的位置。
“那不是自然形成的地貌。”青林喃喃自语。他曾参与过月球基地的前期勘探项目,清楚月球表面绝不可能存在这样的人造结构。这更像是某种超文明的遗迹,或者……仍在运作的基地。
跋涉在金属平原上,每一步都异常艰难。那些蓝色纹路会随着他的靠近亮起,释放出微弱的热量,仿佛在指引方向。两小时后,当他终于抵达球形建筑前,光膜突然泛起涟漪,自动让出一条通道。
内部的景象让他瞬间窒息。
球形空间里没有空气,却悬浮着无数发光的植物,叶片呈现出完美的几何形状,根须扎在透明的营养液中,吸收着塔状装置释放的能量。中央的高塔通体由水晶般的材料构成,顶端镶嵌着一块巨大的红色晶体,正源源不断地释放出热能,将周围的温度维持在适宜生存的范围。
而在高塔之下,站着一个人。
她穿着银白色的长袍,衣料并非织物,而是由无数光丝编织而成,随着动作流淌出液态的光泽。长发如瀑,发梢凝结着细碎的冰晶,却丝毫不显凌乱。当她转过身时,青林的呼吸骤然停滞——那是一张超越时代认知的脸,肤色白得近乎透明,眼眸是纯粹的冰蓝色,正平静地注视着他,仿佛早已等候多时。
“你终于来了,碳基访客。”她开口了,声音并非通过空气传播,而是直接在青林的意识中响起,带着金属共鸣般的质感,“我们等了太久。”
青林下意识地摸向腰间的应急枪,却想起这东西对眼前的存在可能毫无意义。“你是谁?这里是什么地方?”
“他们称我为嫦娥。”女子抬手轻抚过身边的发光植物,叶片立刻发出悦耳的嗡鸣,“这里是‘广寒宫’,地球文明最后的火种库。”
“广寒宫?嫦娥?”青林的大脑一片混乱,“这不是神话传说吗?”
“神话是扭曲的历史。”嫦娥走向他,冰蓝色的眼眸中映出地球的影子,“五千年前,地球爆发了核战争,我们的祖先将基因库和文明火种转移到月球,建造了这座基地。所谓的‘奔月’,不过是星际移民的隐喻。”
她指向塔顶的红色晶体:“那是‘月核之心’,由反物质引擎提供能量,维持着基地的生态循环。而那些植物,是经过基因编辑的粮食作物,能在真空环境中生长。”
青林这才注意到,那些发光植物的果实里,隐约能看到谷物的形态。他突然想起古籍中“月中有桂树”的记载,原来并非虚构,只是被岁月扭曲成了神话。
“那玉兔呢?”他脱口而出,随即又觉得荒谬。
嫦娥轻笑一声,光丝长袍泛起涟漪。一只通体雪白的生物从植物丛中跃出,外形酷似兔子,却长着水晶般的耳朵,眼睛是红色的发光晶体。它跳到嫦娥肩头,用鼻尖蹭着她的脸颊,耳朵尖端的传感器闪烁着绿光。
“这是‘玉兔’,第一代移民制造的生态监测机器人。”嫦娥抚摸着玉兔的背部,那里的毛发其实是太阳能板,“它的核心程序里储存着地球所有物种的基因序列,是火种库的钥匙。”
玉兔似乎听懂了他们的对话,突然跳下肩头,跑到青林脚边,用耳朵触碰他的防护服。青林的神经接口瞬间弹出一串数据——那是月球基地的三维结构图,标注着能量核心、基因库、休眠舱的位置。
“它认可你的生物特征。”嫦娥的语气带着一丝欣慰,“说明你的基因序列里,还保留着第一代移民的标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