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迁引擎过载!重复,跃迁引擎过载!坐标偏移至……土星轨道!”
通讯频道里的嘶吼被电流声撕碎时,青林正盯着舷窗外扭曲的星光。“星尘号”科考船像片被狂风裹挟的叶子,在引力场的撕扯中剧烈震颤,金属骨架发出令人牙酸的呻吟。他死死攥住控制台边缘,指节因用力而发白,视网膜上跳动的数据流疯狂刷新——温度骤降至-185℃,大气成分显示96.3%的氢,还有持续增强的磁场干扰。
三小时前,他们还是执行木星大气采样任务的标准科考队。现在,这艘承载着人类最新航天技术的飞船,正一头扎向太阳系最神秘的气态巨行星。
“砰!”
一声巨响后,剧烈的颠簸突然停止。青林猛地抬头,发现舷窗外的混沌光芒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片深邃的暗金色。飞船悬浮在某种粘稠的介质中,周围漂浮着无数冰晶颗粒,在舷灯照射下折射出彩虹般的光晕。
“生命维持系统正常,船体密封完好。”副驾驶陈默的声音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抖,“我们……好像冲进了土星环?”
青林调出外部摄像机画面。飞船正处在一片由岩石、冰块和尘埃组成的环形带中,这些物质以惊人的速度围绕行星旋转,碰撞产生的火花像节日烟花般在黑暗中绽放。更诡异的是,那些冰晶颗粒并非随机分布,它们在空中组成了某种规律的螺旋结构,像是巨大的DNA链在缓慢复制。
“检测到未知能量场,强度稳定在0.7特斯拉。”传感器突然发出尖锐的警报,“发现……有机分子信号?”
青林的心脏漏跳一拍。土星,这颗被认为只有液态金属氢和超高压大气层的行星,怎么可能存在有机物?他立刻启动深度扫描,屏幕上的频谱图让他倒吸一口凉气——在甲烷和氨的特征峰之间,清晰地出现了叶绿素的吸收光谱,虽然峰值比地球植物偏移了17纳米,却绝对不会错。
“穿上防护服,跟我出去看看。”青林抓起舱壁上的应急背包,金属拉链摩擦的声音在寂静的驾驶舱里格外清晰。
出舱的瞬间,刺骨的寒冷顺着头盔缝隙往里钻。青林踩着磁力靴在飞船外壳上移动,脚下的冰晶发出细碎的破裂声。他注意到那些螺旋状的冰晶结构正在缓慢生长,尖端不断分裂出更小的分支,像是某种晶体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
“这里的光照强度只有地球的1%,根本不可能支撑叶绿素运作。”陈默的声音从通讯器传来,他正用取样器收集冰晶,“而且这些东西在发光,你看——”
青林凑近观察,发现冰晶内部确实流动着淡蓝色的光脉,像是生物体内的血管。当他的手套靠近时,光脉突然加速流动,螺旋结构竟朝着他的方向弯曲过来,像是在感知外界的存在。
“它们在回应我们。”青林的声音有些发颤,“这不是矿物结晶,是生命。”
就在这时,飞船的警报系统突然狂鸣。青林抬头,看见远处的光环带出现了巨大的扰动,无数冰晶颗粒像被无形的手搅动,形成一道直径千米的漩涡。漩涡中心,某种东西正在缓缓升起——那是一个由无数六边形晶体组成的球体,表面覆盖着细密的光网,随着它的上升,周围的冰晶开始有节奏地闪烁,像是在进行某种通讯。
“能量读数爆表!它在吸收光环的物质!”陈默的声音带着恐慌,“飞船的引擎被干扰了,我们无法启动!”
青林盯着那个晶体球,突然注意到光网上的纹路——那不是随机的图案,而是由0和1组成的二进制代码!他立刻调出解析程序,屏幕上的字符飞速跳动,最终定格成一行清晰的文字:
“欢迎来到播种场,碳基访客。”
青林的大脑一片空白。外星文明?而且是能将二进制作为通讯语言的高等级文明?
晶体球突然释放出一道蓝光,击中了青林的头盔。他的眼前瞬间浮现出无数画面:一颗蓝绿色的行星在恒星系中解体,无数晶体探测器从行星内部飞出,像蒲公英种子般飘散到宇宙各处;其中一颗探测器穿越小行星带,坠落在土星环中,用环带的物质构建出最初的冰晶结构;然后是漫长的演化,从单细胞晶体到复杂的螺旋植物,最终形成覆盖整个光环的生态系统。
“我们是硅基播种者的后裔。”一个温和的声音直接在青林脑海中响起,不是通过通讯器,而是某种精神感应,“母星在十亿年前的超新星爆发中毁灭,我们是最后的火种。”
青林试图开口,却发现自己的思维能直接被对方捕捉:“你们为什么选择土星?”
“这里有完美的培育环境。”晶体球的光网闪烁着,“液态金属氢提供能量,光环的物质作为原料,强磁场屏蔽宇宙辐射。我们已经在这里繁衍了三亿年,将光环改造成了可自我循环的生态系统。”
青林看向周围的螺旋冰晶,它们确实像精心设计的机器,不断从环带中汲取水和岩石,转化为自身的结构物质,同时释放出氧气和甲烷——这解释了为什么会检测到有机分子信号。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