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遥远的救世主续集 > 第22章 耳聋的先知

遥远的救世主续集 第22章 耳聋的先知

作者:非相菩提客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9 18:47:21

程序启动的瞬间,一道无形的指令流如幽灵般潜入伦敦金融城的网络中枢。

“牧羊人”并非攻击性武器,而是一套超高维度的信息筛选与舆情引导系统,是丁元英亲手打造的堤坝,用以抵御他早已预见的认知洪水。

此刻,洪水已至。

午夜零点十七分,泰晤士河南岸的公寓内,空气仿佛凝固成玻璃。

丁元英的目光死死钉在电脑屏幕上,那篇《金融时报》的头版报道像一纸判决书,标题的每一个字母都透着冰冷的恶意——《幽灵交易员浮出水面:t.Y.与三次市场异动的隐秘关联》。

配图是一张经过刻意模糊处理的监控截图,箭头所指的轮廓,正是恒指跳水那晚,他站在交易所一角的侧影。

报道通篇没有提及他的全名,却用一条精密的逻辑链,将他在香港、孟买、胡志明市的三次决定性干预,描绘成一个“系统性不稳定制造者”的画像。

他不是市场的稳定器,而是点燃恐慌的纵火犯。

然而,这还不是最致命的。

文章末尾附带的音频链接,才是射向他心脏的毒箭。

他戴上耳机,指尖轻点播放。

“恐惧是最高效的杠杆……我要让伦敦城燃烧。”

一个低沉的男声,带着一丝金属质感的冷酷,缓缓流出。

九成相似,无论是音色、语调,甚至是丁元英独有的、在思考时拖长尾音的停顿方式,都被模仿得惟妙惟肖。

市场上的任何一个人,包括与他最亲近的苏清徽,听到这声音都会毫不怀疑。

但丁元英的“神识”在声音入耳的零点零一秒内就完成了分析——伪造品。

他听见的不是表面的声音,而是声音背后一切物理与生理的参数:模仿者的呼吸频率与他本人存在0.4秒的错位,发声时喉音的共振模式偏移了3.7赫兹。

一个细微到足以忽略的瑕疵,却是算法无法完美复制的人类痕迹。

可市场没有“神识”,市场只有情绪。

恐慌,如同病毒般通过光纤电缆高速传染。

他眼前的另一块屏幕上,富时100指数期货的盘后跌幅正在流血般扩大,2.1%,2.2%,最终定格在惊人的2.3%。

与他管理的基金相关的几只中资在英上市公司股票,遭遇了恐慌性抛售,卖盘堆积如山。

他建立的信任网络,正在被这短短十二个字的伪造录音,一寸寸地瓦解。

清晨六点四十分,天色微明。

苏清徽的加密消息准时弹出,简短而急迫:“三家基石有限合伙人已发出正式函件,暂停后续打款。他们要求你必须在四十八小时内亲自出席投资人说明会,否则将启动赎回条款。”

丁元英没有回复。

此刻任何解释都是苍白无力的。

他关掉通讯界面,指尖在键盘上敲击,调出了一个他从未主动申请过的权限——本地语音实验室数据库。

过去,他的“神识”足以让他“听见”情绪的流动,预判其传播的轨迹与效应。

但这一次,敌人用他最擅长的武器向他宣战。

他必须用世俗的、科学的手段,将那个藏在声波里的鬼魂揪出来。

他拨通了伊莎贝拉·陈的电话,这位华裔顶级律师是他防火墙的一部分。

“伊莎贝拉,我需要你以第三方合规咨询公司的名义,向帝国理工学院的语音工程与神经科学中心提交一份匿名加急比对请求。”他的语速平稳,听不出丝毫波澜,“附件里是我三年前在一次闭门演讲上的原始录音,把它作为基准样本。告诉他们,我要知道伪造品的声纹重构模型、训练数据源类型和可能的生成平台。”

与此同时,“牧羊人”系统反馈了第一份报告。

它逆向追踪了音频在网络上的首次发布路径,发现其源头Ip经过了七次跳转,最终指向一个位于东欧的数据中心。

而发布的准确时间,恰好是在丁元英通过“Alpha Nexus”——一个由他主导的精英思想交流平台——发布最新一期《认知战年度报告》印度章节的两小时后。

这不是随机的恶意攻击,而是一次蓄谋已久的精准报复。

敌人攻击的并非他的资金,而是他的思想,是他刚刚通过“Alpha Nexus”建立起来的、基于深度洞察的信任体系。

下午两点十二分,帝国理工的初步结论通过加密渠道发回。

结论印证了他的猜测:伪造音频使用了当前最前沿的基于深度学习的声纹重构技术,其模型逼真度,至少需要五十小时以上的高保真真实语料进行训练,并且在生成过程中,调用了某种高精度共振建模的专有接口。

报告的附注中提到,这类技术资源,目前全球仅有少数国家级实验室或顶级科技公司的AI伦理部门才具备访问权限。

丁元英的脑海中迅速拉出一张名单,所有在过去五年内,曾以技术合作、学术交流等名义接触过他大量语音资料的人员。

他的手指在名单上缓缓划过,最终,停留在一个名字上:托马斯·李。

记忆的闸门轰然打开。

柏林全球技术峰会,那位才华横溢却略带偏执的年轻语音工程师,在公开问答环节,尖锐地质疑丁元英的“神识”模型可能侵犯**,并带有潜在的伦理风险。

丁元英记得自己当时的回应,简短而居高临下:“你的共情能力,影响了你的判断精度。”

他立刻调出当日的会议录像,将画面放大,音频轨道反复播放。

这一次,他不再关注语言的内容,而是用“神识”去聆听那些被忽略的细节。

他捕捉到了:托马斯·李在提问时,左手手指正无意识地摩挲着自己的耳廓——一个典型的、因内心极度焦虑而产生的自我安抚动作。

而在他回答完毕,全场响起礼貌性掌声时,托马斯低头的瞬间,喉咙里发出了一声极轻微的、因屈辱而压抑的吞咽声。

丁元英的语气虽然克制,但那种智力上的轻蔑,足以像一根无形的针,刺穿一个敏感而骄傲的年轻人的心理防线。

那一刻,丁元英清晰地意识到,在这场尚未见血的战争中,自己也曾是施暴者,只是他从未听见那施暴之后的回声。

今天,回声来了。

“牧羊人”系统迅速启动了二次追踪。

它将托马斯·李的数字足迹与音频发布源头的行为模式进行交叉比对。

很快,一个位于剑桥郊区的共享办公空间Ip地址被锁定。

傍晚五点五十六分,夕阳将剑桥的古老建筑染成一片金黄。

丁元英的黑色宾利悄无声息地停在了一栋现代风格的玻璃建筑外。

他没有熄火,只是静静地看着三楼那个亮着灯的角落。

他在车里坐了整整七分钟,像一头观察猎物的狮子。

然后,他下车,走上楼梯,停在了一扇磨砂玻璃门外。

门内,托马斯·李正独自一人坐在电脑前,神情专注而紧张。

屏幕上,赫然显示着一行文件名:“LoNdoN_FIRE.wav”的频谱分析图。

丁元英没有选择闯入或对峙。

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张便签,写下一行字,然后弯下腰,轻轻地从门缝下塞了进去。

纸条上写着:“你重构了我的声音,却漏掉了最关键的一个频率——那是我在芮小丹墓前说话时,气息里万分之一的震颤。它不属于算法,属于悔恨。”

门内死一般的寂静。几秒后,屏幕的光亮突然熄灭。

半小时后,丁元英公寓的门铃响起。

门外站着脸色苍白的托马斯·李,他的声音沙哑得像被砂纸磨过:“一个叫莫雷尔的人找到了我。他许诺给我五十万英镑,外加一个顶级实验室的职位。他不需要我陷害你,只需要我用技术证明,你是一个伪装成理性的独裁者……他说,你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救世主骗局。”

丁元英打开门,侧身让他进来,没有一丝意外。

他转身从厨房倒了一杯热茶,递到托马斯颤抖的手中。

“你现在有两个选择,”丁元英平静地看着他,“第一,报警,说我用那张纸条威胁你。第二,坐下来,告诉我,你想让这个世界听到什么?”

深夜十一点三十九分,丁元英独自坐在书房。

面前的桌子上,摊放着为明日投资人说明会准备的发言稿草稿,上面已经被红笔划得面目全非。

他盯着那些精心准备的证据、逻辑严密的辩护、以及对市场恐慌的理性分析,最终,他拿起鼠标,将整个文档拖入了回收站。

他新建了一个ppt,只在封面上打下五个字:我不是先知。

做完这一切,他闭上眼睛,做了一件他从未尝试过,甚至有些违背他能力本能的事情——调动全部的“神识”,不再向外探寻,而是反向聚焦于自身。

他在自己的脑海中,用精神力构筑起一道无形的声学屏障,主动隔绝外界一切情绪的潮汐和信息的洪流。

刹那间,整个世界安静了。

伦敦城的喧嚣,楼下街道的汽车声,甚至自己心脏的跳动,都仿佛隔着一层厚厚的铅板,变得遥远而模糊。

他第一次体验到纯粹的、物理意义上的“静”。

但这屏蔽并非没有代价。

当他重新将注意力集中时,一股尖锐的蜂鸣声猛地刺入右耳,随即,那只耳朵陷入了彻底的死寂。

他失去了右耳的听力。

他面无表情地接受了这个结果,仿佛只是关掉了一扇嘈杂的窗。

他伸手,轻轻按下了桌上录音设备的开关,录下了他第一句,也是唯一一句,打算公开发布的澄清原声。

“我说过很多话,但从没说过要烧毁伦敦。如果有人因为相信谎言而亏损,请记住,真正的风险,从来不是某一个交易员,而是我们每个人对‘确定性’的盲目追逐。”

录音结束。

他抬起头,望着镜子里那张因精神力过度消耗而显得异常苍白的脸,用只有自己能听见的声音低声自语:“原来,一个听得太清楚的人,才最需要学会闭嘴。”

窗外,大本钟敲响了午夜十二点的钟声,沉雄的余音荡过泰晤士河的粼粼波光,仿佛在耐心地等待着,下一个能听懂沉默的人。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