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伊格纳茨的精神力在心砧上凝成稳定的“锻铁流”时,凯尔法师递给他一本封面嵌着铜制符文的手册——《十二基础符文详解》。书页里的每个符文都像微缩的星图:“力”符文是交叉的箭头,“护”符文是嵌套的圆环,“引”符文是螺旋的曲线……最下方标注着一行小字:“凡魔法皆始于此,如筑屋先立十二柱。”
“你的识海就是铁匠铺,精神力是锤子,这些符文就是铁坯。”凯尔法师用魔杖点了点“力”符文,“先把它们敲进识海,敲实了,敲圆了,才算真正踏入魔法之门。”
伊格纳茨摩挲着手册封面的铜纹,突然想起落锤镇的铁匠铺——父亲当年教他打铁,也是从十二种基础锻打手法开始:平锤、侧锤、点锤……每种手法对应不同的铁料特性。他把手册按在胸口,识海里的心砧微微发烫,像是在呼应这十二道符文的召唤。
第一个目标是“力”符文。
别人记忆符文时,会反复临摹线条,背诵对应的咒语音节。伊格纳茨却找来块铁坯,用小铁锤在上面敲出“力”符文的轮廓——交叉箭头的交汇处敲得最深,边缘则用轻锤扫过,留下浅淡的痕迹。“符文不是画出来的,是锻出来的。”他对着铁坯喃喃自语,识海里的精神力随着锤声起伏,像在跟着节奏锻打那道虚拟的箭头。
三天后,当他在铁坯上敲完第七十二遍“力”符文时,识海里突然迸出一点金光——那道交叉箭头的虚影在心砧上成型了,边缘还带着锻打时特有的毛边,随着精神力的流动微微震颤。他试着用意念触碰符文,掌心的铁坯竟突然浮起,悬在离地面半尺的地方。
“不是‘悬浮术’,是符文引动的力场。”凯尔法师恰好路过,看着悬浮的铁坯点头,“别人的符文是写在识海的纸面上,你的符文是嵌在铁砧里,带着股子韧劲。”
伊格纳茨握紧拳头,识海里的“力”符文像块刚淬过火的铁,沉在意识深处,稳稳当当。他知道,这只是十二柱的第一根,后面的路,得一锤一锤敲下去。
二、十二符文的锻打节奏
伊格纳茨为自己制定了“符文锻打计划”:每天攻克一个符文的轮廓,再用三天时间打磨细节,让符文与心砧的纹路完美咬合。他的方法在学徒中显得格格不入——别人在图书馆抄写符文时,他在铁匠铺的铁板上敲符文;别人用魔法墨水绘制符文阵时,他正用淬火水在灼热的铁面上浇出符文的印记。
“护”符文的嵌套圆环,他敲了整整五天。
第一天,圆环总是外松内紧,像个会漏风的铁桶;第二天,他试着模仿“包边锻打”的手法,先敲实外环,再向内收力,圆环却又变得死板,没了魔法流动的空隙;直到第五天,他想起父亲打马掌时的“收边术”——用锤子的侧面轻轻扫过边缘,既让铁料贴紧,又留着微不可查的缝隙供应力释放。识海里的“护”符文突然活了,嵌套的圆环开始缓缓转动,外环刚硬如铁甲,内环却柔如韧钢,刚好护住心砧的核心。
当他用“护”符文抵挡同学的恶作剧火球时,那团火焰撞在无形的屏障上,不是被弹开,而是像撞在烧热的铁板上,“滋”地一声化作白烟——这是他的“护”符文独有的特性:带着铁匠铺的“淬火劲”,能消解冲击力。
“引”符文的螺旋曲线,难在“顺势而为”。
伊格纳茨起初总把曲线敲得僵直,像根拧不动的铁条。直到他在银月城的河边看水磨转动——水流顺着螺旋的凹槽自然流动,不疾不徐,却带着持续的力道。他恍然大悟,回到铁匠铺,用錾子在圆铁上凿出螺旋槽,再用锤子轻轻敲打槽壁,让铁屑顺着螺旋的方向脱落。识海里的“引”符文瞬间舒展,曲线变得流畅如河,能引导周围的魔力顺着螺旋爬上心砧,像水流汇入蓄水池。
他用这个符文测试引水时,护城河里的水不是被强行抽起,而是顺着无形的螺旋纹路,像被牵引的铁屑,乖乖地聚成水球,悬在他掌心。有个专攻“水系魔法”的学徒看得目瞪口呆:“哪有这么引 water 的?你的水球里……好像有铁锈味!”
十二符文的锻打,各有各的坎:
“速”符文要像打铁时的快锤,节奏密集却不慌乱;
“沉”符文得用“重压锻”的手法,让符文沉在心砧底部,稳如地基;
“亮”符文需控制火候般的精准,既不能太刺眼,又要照清路径;
“暗”符文则要像淬火时的骤冷,瞬间收敛所有光芒,却暗藏锋芒……
当第十二个“合”符文在心砧中央成型时,伊格纳茨的识海已变成一座微型的符文锻坊:十二道符文如同十二根铁柱,均匀分布在心砧周围,彼此的纹路相互勾连,形成一个完整的圆环。精神力在符文间流转,像铁水在模具里循环,敲一下“力”符文,“护”符文会跟着共振;引动“速”符文,“沉”符文会自动调节平衡。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