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45章 岁逢五载沧桑转,策易千番治乱生

这一年春天,成帝按照惯例前往甘泉宫祭祀泰畤,三月又赶赴河东祭祀后土,祈求天地的庇佑,还下令大赦天下,期望以此缓和社会矛盾。然而,夏天的大旱打破了难得的平静生活,旱灾的肆虐,导致农田龟裂,百姓生活艰难。

四月,长乐宫临华殿、未央宫东司马门又接连发生火灾。六月,霸陵园门阙也燃起了大火。古代视火灾为上天的警示,这些火灾让朝野上下人心惶惶。七月,又出现了日食,接连不断发生的灾异现象,犹如一场暴风雨般,笼罩着这个即将走向衰落的王朝。

在皇室内部,梁王刘立行事骄纵不法,恶行不断,甚至一天之内能犯法十一次。梁国相禹向朝廷上奏说梁王对皇上心怀怨恨、经常口出恶言,朝廷在派人调查的过程中竟还揭发出了他与姑母园子通奸的丑事。这时朝廷就有官员主张诛杀刘立,但太中大夫谷永却上书力保。他以礼制和《春秋》大义为依据,指出不应该过分追究宗室**,应当全力维护公族的尊严。谷永认为,此次调查偏离了初衷,这可能是那些文吏在刻意追查,建议重新审理,以此来彰显朝廷对宗室的恩德。成帝最终采纳了谷永的建议,就把这件事搁置一旁,这一决策既体现了皇室对宗亲的庇护,也暴露出了贵族阶层的腐朽与特权。

这一年,司隶校尉何武被调任京兆尹。何武为官清正,办案秉持公正的原则,而且为朝廷积极选拔贤能的人才,时常惩处一些奸恶之徒。他虽然没有显赫的政绩名声,但离任后却常被百姓怀念,在当时吏治**的环境中,他的清廉公正犹如一股清流,为混乱的官场带来了一丝希望。

元延元年正月,再次发生了日食,这已经是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灾异现象之一。壬戌日,王商再次被任命为大司马、卫将军,这次他重掌军权,在朝廷的权力格局中占据着重要位置。三月,成帝前往雍地祭祀五畤,祈求消灾弭祸。

夏天四月,天空无云却雷声阵阵,流星如光芒四射的雨滴一般,从太阳下方的东南方向划过,这种景象一直持续到黄昏。如此奇异的天象,让人们对国家的命运充满了担忧,随后的大赦也没能缓解这种不安的情绪。

秋天七月,彗星出现在东井星座。彗星在古代被视为灾星,预示着有不祥之事将要发生。面对如此频繁的灾异,成帝开始广泛征求大臣们的意见。北地太守谷永认为,灾异是上天对君主行为的警示。他指出成帝应当端正君臣、夫妻之间的关系,减少与小人的宴饮,远离骄横无礼的宠妃;同时还应减轻百姓的赋税,打开国家的仓库来赈济灾民,否则内乱以及民变将不可避免的发生。谷永的进言切中时弊,可以说是直指王朝统治的核心问题。

中垒校尉刘向则从历史经验出发,他指出《春秋》二百四十二年间的日食仅有三十六次,如今却是连续三年、二十年间多次发生日食,实属罕见。他又列举了秦汉改朝换代、皇室继承等历史事件中出现的异象,认为这些灾异是天意对王朝兴衰的暗示,希望成帝能够重视灾异,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振兴王朝。但是成帝虽然多次召见刘向,却始终没有采纳他的建议,错失了改革的良机。

在人事方面,红阳侯王立推荐陈咸为方正,陈咸通过对策考试后被朝廷任命为光禄大夫、给事中。然而,丞相翟方进却上奏提出了反对意见,他指出陈咸曾经因为贪腐的事被免职,现在不应该被举荐,同时又弹劾王立举荐不实的事。最终,陈咸被免职,而成帝却没有追究王立的责任,这一事件反映出朝廷内部权力斗争的复杂性,以及王氏外戚势力的强大。

十二月,王商被任命为大将军,可惜的是他很快就去世了。按照朝廷的惯例,他的弟弟王立应该接替他的职位辅佐朝政,但是他却因为侵占土地谋取暴利被丞相司直孙宝给揭发了。成帝无奈之下,只能改任他的弟弟王根为大司马、骠骑将军。

特进张禹请求朝廷给他赐地,他的这一请求直接让他与王根之间就产生了矛盾。王根反对将平陵肥牛亭的土地赐给张禹,他认为此地靠近寝庙,是祭祀的必经之地,若是赐给他实在有违礼制,但成帝还是把这块地赐给了张禹。王根因此就开始怨恨张禹,而且多次诋毁他。而张禹因为深得成帝的信任,所以地位那是非常的稳固,一般人撼之不动。当百姓指责王氏专权导致发生灾异时,成帝就向张禹询问计策。而张禹却为了自身的利益,劝说成帝不必轻信这些谣言,应该专注修明政事。成帝听信了张禹的话,于是不再怀疑王氏,这就使得王氏外戚势力更加的肆无忌惮。

此时,前槐里县令朱云上书求见,在朝廷的公卿大臣面前,他言辞尖锐的指出朝廷大臣尸位素餐,请求皇帝赐剑斩杀佞臣张禹。这把成帝给气的,就要治朱云死罪。幸好有左将军辛庆忌冒死进谏,为朱云求情,成帝这才赦免了朱云。朱云的直言敢谏与辛庆忌的正义之举,与朝堂上的阿谀奉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展现出了正直之士对朝廷**的抗争。

在边疆事务上,匈奴搜谐单于还没进入边塞就病死了,他的弟弟且莫车就继位为车牙若鞮单于,同时把囊知牙斯任命为左贤王。北地都尉张放虽然受到成帝的宠爱,但是呢,在太后的不断施压下,他多次被调任,最终被派往天水属国,担任都尉。成帝为了安抚太后,就重新研习经书,任用许商、师丹、班伯等人为侍中,让他们协助自己处理政事。

元延二年春季,成帝照例前往甘泉宫祭祀泰畤,三月到河东祭祀后土神。祭祀结束后,他又去游览了龙门,随后又登上了历观山和西岳华山看看大好河山,随后就返回了长安。

夏季四月,广陵孝王的儿子刘守被立为广陵王。在边疆的局势中,尤其是乌孙的局势更加让人头疼,自从小昆弥安日被投降的部众杀害后,国内的贵族就陷入了混乱的状态。朝廷派段会宗前往安抚,立安日的弟弟末振将为小昆弥。然而,末振将却因为惧怕大昆弥雌栗靡,就直接派人去刺杀他。面对此种祸事,朝廷本想出兵讨伐,但是因为种种原因军队没能出发,朝廷无奈之下,只好另立伊秩靡为大昆弥。后来,大昆弥和翕侯难栖又杀死了末振将,随后末振将的儿子安犁靡就继任小昆弥。

朝廷对于没能亲自诛杀末振将深感遗憾,于是就再次派段会宗前往乌孙诛杀末振将的太子番丘。段会宗为了不惊动番丘,就只带了三十名精兵前往,最后成功的将他杀死。随后,小昆弥安犁靡又率领数千骑兵包围了段会宗,段会宗则以朝廷的威严来震慑对方,最终成功化解了此次危机。段会宗返回长安后,就被封为了关内侯,还被赏赐了黄金。此外,朝廷还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奖惩,同时派兵加强了对乌孙局势的防备,以应对末振将弟弟卑爰疐的威胁。

在汉成帝统治的这几年间,从频繁的灾异现象到激烈的朝堂斗争,从皇室宗亲的丑闻到边疆局势的动荡,西汉王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统治者的昏庸、外戚势力的膨胀、社会矛盾的激化,如同沉重的枷锁,将西汉王朝一步步拖向衰落的深渊,为日后的覆灭埋下了伏笔。

自从乌孙被分为两昆弥后,朝廷一直忧心忡忡,几乎没有安宁的年份。当时,康居国派遣王子到汉朝做人质,并向汉朝进贡。这时都护郭舜却上奏说:当年匈奴强盛,并不是因为兼并了乌孙和康居;后来匈奴向我朝称臣,也不是因为失去了这两个国家。朝廷虽然接受了他们的质子,但乌孙、康居和匈奴三国之间仍然互相往来,关系和往常一样;他们之间都派人互相监视,一旦有机会就会发动攻击。他们联合时不能真正信任彼此,分裂时也不可能互相臣服。但是呢,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朝与乌孙结盟并没有带来实际的好处,反而带来了麻烦。然而,乌孙之前就与我朝结盟,现在又与匈奴一起向我朝称臣,从道义上讲,我们不能拒绝。而康居国行事傲慢狡诈,始终不肯向我朝使者行礼;都护派去的使者到达康居国时,康居王却让使者坐在乌孙使者的下位,等到康居王和贵族吃喝完毕后,才让都护派去的使者进食,故意表现出一副不尊重的态度,以此来向周边的国家炫耀。由此看来,康居国为什么要派遣王子来侍奉汉朝呢?他们不过是想通过贸易来获取利益,用花言巧语来欺骗我们罢了。匈奴是百蛮中的大国,现在又对我朝非常恭顺;如果听说康居国不向我朝行礼,可能会让单于产生后悔和自卑的心理。我们应该将康居的侍子送回去,断绝与他们的往来,以此表明汉朝不与无礼之国交往!然而,朝廷考虑到与康居刚刚建立关系,而且非常重视招揽远方的国家,最终还是没有断绝与康居的联系。

到了公元前10年的春季正月,蜀郡岷山地区发生了山崩,落下的石头堵住了江水,导致江水断流三天。刘向对此感到非常不安,他说:过去周朝的岐山崩塌,导致三川干涸,随后周幽王就灭亡了。岐山是周朝兴起的地方。汉朝的兴起源于蜀地和汉中,如今我们兴起的地方发生了山崩川竭,再加上彗星出现在摄提、大角等星宿之间,从参宿到辰宿,恐怕汉朝将要灭亡了!

成帝想要向胡人炫耀汉朝拥有众多的奇珍异兽。到了秋季,朝廷就命令右扶风的百姓进入南山,让他们沿着褒斜、弘农、汉中,铺设一张巨大的网,以此来捕捉熊罴等野兽,最后把捕捉到的野兽用槛车运送到长杨宫的射熊馆。在那里,朝廷又用网围成圈,随后将野兽放入其中,让胡人徒手与它们搏斗,自行捕获猎物,成帝还要亲自观看,实在是荒唐至极。?

到了公元前9年的春季正月,成帝又前往甘泉祭祀泰畤,但这好像都没什么用,该发生的依旧在发生。?

此时中山王刘兴和定陶王刘欣都来朝见皇帝。中山王只带了傅(师傅),而定陶王却带了傅、相、中尉等官员。成帝对此感到十分奇怪,就询问定陶王原因,只见定陶王淡淡的说到:回陛下,根据我朝的法令,诸侯王前来朝见皇帝,可以带封国中二千石级别的官员。傅、相、中尉都是二千石级别的官员,所以我就把他们都带来了,成帝也就没多说什么。随后,成帝就让定陶王背诵《诗经》,他都能够熟练的背诵并解释其中的寓意。紧接着,成帝就问中山王:你为什么只带了傅?这依据的又是哪条法令啊?中山王直接愣住了,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成帝又让他背诵《尚书》,他也背不出来;在成帝赐食时,他却率先吃饱了,然后起身时袜子带子还松了。成帝因此就觉得中山王无能,从而赞赏定陶王,又多次称赞他的才能。在当时,诸侯王中只有中山王和定陶王与成帝的关系最为亲近。定陶王的祖母傅太后也随同来朝,他在私下里贿赂赵皇后、昭仪以及骠骑将军王根。皇后、昭仪和王根知道成帝没有儿子,就想着提前结交定陶王,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于是就都称赞定陶王,还劝成帝立他为继承人。而成帝也非常欣赏定陶王的才能,就下令为他举行了成年礼,然后就把他送回了封国,当时定陶王只有十七岁。?

这事结束后,王根就向朝廷推荐谷永担任大司农的职位。而谷永在来到朝廷后,前前后后上奏了有四十多件事,其中的内容大多数互相矛盾,而且还专门攻击皇帝和后宫。因为他依附于王氏家族,所以成帝对他不是十分信任。谷永在担任大司农一年多后就生病了,他生病之后,成帝没有批准他休假,而是直接免去了他的职务。他被免职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公元前8年春季正月,朝廷又下令大赦天下。?

此时的成帝召见丞相翟方进、御史大夫孔光、右将军廉褒、后将军朱博入宫,让他们商议“中山王和定陶王谁更适合作为继承人”这件事。翟方进、王根、廉褒、朱博都认为:“定陶王是皇帝的侄子,根据《礼记》中的说法,兄弟的儿子如同自己的儿子,是可以作为继承人的,因此定陶王应该被立为继承人。”但是孔光却认为:“根据礼制,立继承人应当以血缘亲近为准。以《尚书·盘庚》中殷朝的继承制度为例,兄终弟及。中山王是先帝的儿子,是陛下的亲弟弟,应该被立为继承人。”但是成帝却认为“中山王无能,而且根据礼制,兄弟不能相继入庙”,因此就没有采纳孔光的意见。到了二月,成帝就下诏立定陶王刘欣为皇太子,封中山王的舅舅谏大夫冯参为宜乡侯,增加中山国的封地三万户,以此来安抚中山王;同时又派执金吾任宏代理大鸿胪,持节前去征召定陶王入朝。但是定陶王却上书谢恩说:以我的才能不足以担任太子之位;我愿意暂时留在长安,早晚侍奉陛下,等到陛下有了子嗣,我再回国守藩。”成帝同意了定陶王的请求。过了几天,孔光因为与皇帝意见不合被贬为廷尉。随后,何武就被任命为了御史大夫。?

遥想当初,成帝下诏寻找殷朝的后裔,但是呢,殷朝的后裔如今分散为十几个姓氏,根本无法找到嫡系后裔。而匡衡和梅福都认为应该封孔子的后代为殷朝的后嗣,成帝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封孔吉为殷绍嘉侯。三月,孔吉与周承休侯一同被晋升为公爵,封地各为百里。??

当初,何武在担任廷尉时,就曾建议说:当今社会的弊端就在于政事繁杂,宰相的才能也无法与古代相比,而丞相一人则兼任三公(太尉、司徒、司空)的职责,这就导致政事长期废弛,无法得到有效的治理。如今应该恢复设立三公的官职。成帝觉得他说的有理,就采纳了这一建议。到了夏季四月,成帝就赐予了曲阳侯王根大司马的印绶,并设置官属,同时撤销了骠骑将军的官职;又任命御史大夫何武为大司空,封他为泛乡侯。三公的俸禄都与丞相相同,以此来恢复三公制度。?

本年秋季八月,中山孝王刘兴去世。?

紧接着,匈奴的车牙单于也去世了,他的弟弟囊知牙斯继位,被称为乌珠留若鞮单于。乌珠留单于继位后,就任命他的弟弟乐为左贤王,舆为右贤王。为了稳定汉匈之间的关系,朝廷又派中郎将夏侯藩、副校尉韩容前去出使匈奴。?

这时有人对王根说:匈奴有一块土地深入汉朝境内,而且正对着张掖郡,那里出产奇特的木材和箭杆,还有鹫羽。如果能够得到这块土地,那么对于边疆的管理将是非常有利的,国家也能扩展领土,将军的功绩将会永垂不朽!王根也觉得这人说的有道理,随后就向成帝报告了这一建议的好处,成帝本想直接向单于索要这块土地,但是呢,又担心如果得不到这块地,会有损大汉国威。王根于是就把成帝的的意图告诉了夏侯藩,让他以个人的名义向单于提出请求。夏侯藩到达匈奴后,就趁机对单于说:我看到匈奴有一块土地深入汉朝境内,而且正对着张掖郡,汉朝又在那里设有三个都尉,还驻扎了数百名士兵,他们的生活艰苦,再加上长期戍守边疆,现在已经非常劳累了。单于应该上书将这块土地献给汉朝,或者直接割让,这样就可以减少两个都尉和数百名士兵的负担了,以此来报答皇帝陛下的厚恩,得到的回报一定会很大。单于疑惑的问到:这是皇帝陛下的诏令,还是使者个人的请求?夏侯藩淡淡的说到:这当然是皇帝陛下的旨意了,但是呢,这是我为单于想出的一个好计策。单于思考一会说:这是温偶駼王的领地,我不清楚那里的地形和物产,请让我派使者去询问一番。随后,夏侯藩和韩容就返回汉朝,等到后来再次出使匈奴时,就直接向单于索要这块土地。单于说:如今这块土地已经传了五代,而且汉朝从未索要过,为什么现在突然要求割让?我已经询问过温偶駼王,匈奴西边的诸侯建造帐篷和车辆,都依赖这座山的木材,而且这还是先父留下的土地,我实在不敢丢失啊。这次夏侯藩回国后,就被调任为了太原太守。紧接着,单于就派使者向朝廷上书,将夏侯藩索要土地的情况详细的报告给了朝廷。成帝就下诏回复单于说:这个夏侯藩擅自假传诏令,向单于索要土地,依法应当处死;但是经过两次大赦后,现将他调任为济南太守,不再让他与匈奴打交道了。

冬季十月,王根因病辞去了官职。?

此时的成帝认为太子既然已经继承了皇位大宗,就不应该再顾及私亲。十一月,朝廷就下诏立楚孝王的孙子刘景为定陶王,以继承恭王的祭祀。太子曾想上书谢恩,却被少傅阎崇拦了下来,他认为,作为继承大宗的后嗣,现在实在不应顾及私亲,更不应当谢恩;太傅赵玄则认为应当谢恩,最终太子还是听从了赵玄的建议。成帝就下诏询问谢恩的理由,这时尚书就趁机弹劾赵玄,赵玄直接被贬为了少府;随后朝廷就任命光禄勋师丹为太傅。当初,太子年幼时,王祖母傅太后就亲自抚养他,等到太子被立为继承人后,成帝就下诏令傅太后和太子的生母丁姬居住在定陶国的府邸,不能与太子见面。过了不久,王太后想让傅太后和丁姬每十天去一次太子家,成帝却说:如今太子继承了大统,应当专心侍奉皇上,不能再顾及私亲了。可是王太后却说:太子小时候是由傅太后抚养的;现在去太子家,只是出于乳母的恩情罢了,不会有什么妨碍的。成帝这才允许傅太后去太子家;而丁姬因为没有抚养过太子,所以不能去。?

卫尉、侍中淳于长深受成帝的宠信,他的权势显赫,甚至超过了公卿,他对外结交诸侯、州牧、郡守,收受的贿赂和赏赐累计有数千万,而且他的生活十分奢靡,经常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许皇后的姐姐许孊是龙雒思侯的夫人,时常寡居在家。淳于长就与许孊私通,并娶她为妾。许皇后当时居住在长定宫,他通过许孊贿赂淳于长,希望他能帮助她恢复婕妤的地位。淳于长接受了许皇后的大量金钱、车马、服饰等财物,前后价值数千万,并谎称会向皇帝陛下进言,立她为左皇后。以至于许孊每次去长定宫,淳于长都会写信给她,他在信中经常戏弄侮辱许皇后,而且言辞轻佻无礼,这两人书信往来频繁,贿赂持续了许多年。当时曲阳侯王根辅政,因为他长期患病,就多次请求退休。而淳于长作为外戚,又位居九卿,按顺序应当接替王根辅政。但是呢,侍中、骑都尉、光禄大夫王莽却十分嫉妒淳于长,就暗中调查他的行为。王莽在侍奉曲阳侯王根时,就趁机说:淳于长看到将军长期患病,心中暗喜,认为自己可以接替您来辅佐朝政,甚至在与别人讨论时已经安排好了官职。然后王莽就详细的列举出了淳于长的罪过。王根一看气的跳脚,指着王莽怒吼道:既然如此,你为什么不早说?王莽低头回答说:因为我不知道将军的想法,所以不敢说!随后王根就恨恨的说:快去将此事告诉太后!于是王莽就去求见太后,详细报告了淳于长的骄纵行为,说他想要接替曲阳侯辅政,并且与长定宫的许皇后姐姐私通,还收受她的财物。太后也愤怒地说道:这孩子行事竟然如此放肆!去,把这事告诉皇帝陛下!于是王莽又向成帝报告了这事,而成帝因为太后的缘故,只是免去了淳于长的官职,但没有治他的罪,最后将他遣送回了封国。?

起初,红阳侯王立因为没能参与辅佐朝政,就怀疑是淳于长在背后诋毁他,因此对淳于长是心怀怨恨,但这事被成帝给知道了。等到淳于长被遣送回封国时,王立的嗣子王融就向淳于长请求车马,淳于长便通过王融将大量的珍宝送给王立。王立于是就给成帝上书,为淳于长求情,请求让他留在京城,他还说:陛下既然因为皇太后的缘故宽恕了淳于长,实在不应该再有其他的打算。成帝因此就对淳于长产生了怀疑,下令有关部门前去调查。最终官吏逮捕了王融,王立就命令王融通过自杀来灭口。看到这局面,成帝就更加怀疑这其中有阴谋,于是就下令将淳于长给逮捕了,并把他关押在洛阳诏狱,对他进行严加审讯。面对酷刑,淳于长只好供认了自己戏弄侮辱长定宫许皇后、图谋立她为左皇后等罪行,因为他犯的罪已经到了大逆不道的程度,最终就死在了狱中。他的妻子和子女也被流放到合浦;他的母亲则被遣送回原籍。除此之外,成帝还派廷尉孔光持节赐废后许氏毒药,让许皇后自杀。?

丞相翟方进再次弹劾红阳侯王立,说他行事“狡猾不端,请求将其下狱”。成帝却说:红阳侯是朕的舅舅,朕实在不忍心依法处置他,就让他回封国吧。紧接着,翟方进又弹劾王立的党友后将军朱博、巨鹿太守孙闳,结果这两人都被免官,与前任光禄大夫陈咸一起被遣送回原籍,陈咸知道自己被废黜了,最终忧愤交加而死。?

翟方进才智过人,而且精通法律和吏治,时常以儒雅之风修饰法律,被世人称为“通明相”,深受成帝的器重;他还善于揣摩皇帝的心思,只要是他上奏的事情没有一件是不令皇帝满意的。当初淳于长得势时,翟方进就独自与他结交,并向朝廷推荐他;等到淳于长因为大逆不道被诛杀后,成帝因为翟方进是朝廷重臣,就为他隐瞒了此事,翟方进内心感到十分惭愧,就上书谢罪并请求退休。结果成帝回复说:如今定陵侯淳于长已经伏法,你虽然与他有交往,但《传》不是说:‘早晨犯错,晚上改正,君子也会赞许。’你又何必多虑呢!你就专心处理政务,不要懈怠,好好保重身体。翟方进于是就重新履职,并上奏弹劾了淳于长的亲信京兆尹孙宝、右扶风萧育,以及刺史、二千石以上的官员,这次总共免职二十多人。函谷都尉、建平侯杜业一向与翟方进不和,翟方进就上奏说“杜业接受红阳侯的书信,并听从他的请求和委托,这种行为就是对陛下的大不敬”,结果杜业被免职,遣送回封国。?

成帝因为王莽率先揭发了淳于长的罪行,就称赞他忠诚正直;王根因此就推荐王莽接替自己的职位。过了几天,成帝就任命王莽为大司马,当时他三十八岁。王莽在同僚中脱颖而出,继承了四位叔父的辅政之位,他想要让自己的名誉超过前人,于是就更加的刻苦自励,孜孜不倦。同时他又聘请了许多贤良之士担任掾属和史官,将朝廷对他的赏赐和封邑的钱财全部用来款待士人,这让他的生活变得更加节俭了。他的母亲生病时,公卿列侯派夫人前来探望,王莽的妻子出来迎接,只见他穿着短衣,布裙也不拖地,看起来就像个仆人。来访者询问后才知道她是王莽的夫人,都感到很惊讶。王莽就是这样刻意塑造自己的名声。?

丞相翟方进和大司空何武上奏说:根据《春秋》的义理,应当用尊贵的职位治理卑贱的职位,而不应以卑贱的职位凌驾于尊贵的职位之上。刺史的职位是下大夫,却监管着二千石级别的官员,轻重不相称。臣请求撤销刺史,并改设州牧,以符合古制。到了十二月,朝廷就下诏撤销了刺史,并改设州牧,俸禄为二千石。?

犍为郡的江水之畔,一场意外打破了平静。有渔夫在撒网时,发现了十六枚古磬,青黑的磬身镌刻着岁月的痕迹,敲击时发出清越之声。这消息一经传开,引得众人议论纷纷,他们都认为这是吉兆,仿佛预示着盛世将至。

刘向听闻此事,心中灵机一动,觉得这是个向皇上进谏的绝佳时机。他神情庄重,目光坚定地向皇帝进谏说:陛下,古磬现世,实乃是上天的启示。当务之急,应当兴建辟雍,设立学校,让礼乐之风盛行,雅颂之声远扬,揖让之礼普及天下。以礼乐教化万民,国家岂有不治之理?有人说现在礼乐难以完备,可礼乐的核心在于育人,即便有所缺失,也不过是在育人方面稍有不足。反观刑罚,一旦出现失误,便可能致人死亡,如今的刑罚并非皋陶时代的完善律法,有关部门却忙于增删制定以应对当下事务。对于礼乐的推行,却畏缩不前,这分明是敢以刑罚伤人,却不敢以礼乐育人啊!只因俎豆、管弦等礼乐器具稍有短缺,就放弃推行礼乐,这是舍弃小的不足,而陷入更大的缺失,实在是令人惋惜!若是拿教化与刑法相比,我觉得刑法是次要的,可如今却是本末倒置,这绝非是实现天下太平的良策。在京城中,出现了很多不孝子孙因为犯死罪而受刑的情况,这就是不学习五常之道的后果。如今我朝承接周朝千年的衰败,又延续了暴秦遗留的弊端,导致百姓沾染恶俗,贪婪险恶,不明义理,若是不依靠教化引导,仅靠刑罚,终究难以改变当下的局面!

成帝听后,陷入了沉思,随后就把刘向的建议交给公卿讨论。丞相和大司空提议在长安城南选址规划兴建辟雍。然而,朝堂之上暗流涌动,各方势力纷争不断,最终辟雍的兴建计划还是没能付诸实践。此时,又有人进言说:孔子身为平民,尚且能培育三千弟子,如今我朝的天子宫弟子却寥寥无几。于是,朝廷就下令太学弟子数量要增至三千人。但是好景不长,仅仅一年多后,就又恢复到了原来的规模。

刘向因为深受成帝的信任,就经常挺身而出,公开为宗室发声,言辞犀利地批评王氏家族以及朝中大臣。他的每一句话都饱含真情,痛切而直接。成帝也多次想提拔刘向为九卿,却屡屡遭到王氏家族和丞相、御史等人的百般阻挠。可怜刘向虽然胸怀壮志,但一直得不到升迁,在列大夫的职位上一干就是三十多个春秋,直至离世。就在他去世十三年后,王氏家族就篡夺了汉朝的政权,曾经的种种仿佛都成了命运的伏笔。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