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02章 魏吴江淮战记与诸葛亮的永安布局

魏纪二

公元223年

春季,正月,曹真派张合去攻打吴军,并击败了吴军,于是魏军攻占了江陵的中洲。

二月,诸葛亮到达永安。

这时,曹仁率领几万步兵骑兵向濡须进军,扬言要向东攻打羡溪,朱桓得到消息后,立马分出兵力赶赴羡溪。等朱桓军队出发后,曹仁却率领大军直接向着濡须出发。朱桓得知自己被骗后,便立马派人去追回赶赴羡溪的军队,但军队还没回来,曹仁已经兵临濡须城下。当时朱桓身边以及所属的兵力只有五千人,将领们都很害怕,朱桓只好开导他们说:“凡是两军交战,胜负取决于双方的将领,不在于兵力的多少。诸位听说过曹仁用兵打仗的才能,和我相比怎么样呢?兵法上说‘进攻的兵力要比防守的多一倍’,是说双方都在平原地带,没有城池的防守,又说士兵的勇敢怯懦程度相同的情况。如今曹仁既没有智勇,加上他的士兵又很怯懦,又经过千里步行跋涉,人马疲惫困乏。我和诸位共同据守高城,城池南临大江,北靠山陵,我军以逸待劳,作为防守方控制进攻的敌人,这是百战百胜的形势,即使曹丕亲自前来,尚且不值得担忧,何况是曹仁等人呢!”朱桓于是命人收起旗帜战鼓,向外显示兵力虚弱以此来引诱曹仁。曹仁派他的儿子曹泰攻打濡须城,另外派遣将军常雕、王双等人乘油船袭击中洲。中洲是朱桓部下将士的妻子儿女居住的地方。蒋济说:“敌人占据西岸,在上游部署船只,而我们的士兵进入中洲,这就如同自己进入地狱一样,是危亡之道啊。”但是曹仁选择不听,自己率领一万人留在橐皋,作为曹泰等人的后援。朱桓派部将攻击常雕等人,自己则带人抵御曹泰,曹泰烧毁营寨后退兵。朱桓于是斩杀了常雕,活捉了王双,临阵杀死和淹死的魏兵有一千多人。

当初,吕蒙病重的时候,吴王就问他:“如果你的病没法好了,谁可以代替你的位置?”吕蒙气若游丝的回答说:“朱然的胆识和操守能称之为贤能,我认为可以任用。”朱然是九真太守朱治姐姐的儿子,本姓施,朱治收养他为儿子,当时担任昭武将军。吕蒙去世后,吴王授予朱然符节,让他镇守江陵。等到曹真等人围攻江陵,打败孙盛时,吴王派诸葛瑾等人率军前去解围,结果被夏侯尚击退。因此,江陵城内外断绝了联系,城里的士兵很多都得了肿病,能作战的只有五千人。曹真等人堆起土山,挖掘地道,架起高楼逼近城墙,弓箭像雨一样射来,将士们都大惊失色;但朱然却是镇定自若,毫无恐惧之意,还激励官兵,伺机出击,最终攻破了魏军的两座营垒。魏军围攻朱然共六个月,江陵令姚泰领兵防守北门,他看见城外敌军气势强盛,而城里兵力薄弱,再加上粮食也快要耗尽了,害怕自己守不住,便密谋做内应,结果被朱然发觉,直接被处死了。当时长江水浅河道狭窄,夏侯尚想乘船率领步兵骑兵进入江中的沙洲驻扎,同时修建浮桥,以便南北往来,议论的人大多认为江陵城一定能攻下。董昭上书说:“武皇帝智勇过人,用兵却畏惧敌人,从来不敢像这样轻率行事。军队喜欢前进而厌恶后退,这是常理。平地没有险阻,进军尚且艰难,即便要深入,退路也应该畅通无阻,军队进退,不能随心所欲。如今军队驻扎在沙洲中,是极其深入;依靠浮桥渡河,是极其危险;只有一条道路通行,是极其狭窄。这三者都是兵家所忌讳的,而我们却在做,敌人频频攻打浮桥,如果有疏漏失误,沙洲中的精锐部队就不再属于魏国,反而会转化为吴国的力量了。我私下为此担忧,寝食难安,而议论的人却安然不以为忧,这难道不糊涂吗!加上长江水位将要上涨,水位一旦暴涨,我军如何防御!就算不能打败敌人,还应当保全自己,怎么能冒着危险却不害怕呢!希望陛下明察。”魏文帝立即下诏让夏侯尚等人赶紧撤出。这时,吴军从两头同时进军,魏军从一条通道撤退,没能及时撤离,勉强才得以渡过河去。吴将潘璋已经制作了芦苇筏,准备用来烧毁浮桥,恰逢夏侯尚撤退而停止。十天后,长江水位果然大涨,魏文帝对董昭说:“你议论这件事,得是多么周密啊!”当时遇上大瘟疫,魏文帝便召回了所有军队。

三月,丙申日,魏文帝曹丕返回洛阳。当初,魏文帝问贾诩:“我想讨伐不听从命令的人,以此来统一天下,吴国和蜀国,应该先打哪个好呢?”贾诩回答说:“夺取地盘的人首先要重视兵权,建立根本的人要崇尚德化。陛下顺应天命接受禅让,统治全国,如果用文德安抚他们,等待他们发生变故,那么平定他们就不难了。吴、蜀虽然是小小的国家,但依靠山水险阻。刘备有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孙权能认清虚实,陆逊懂得军事形势。他们占据险要地势防守,在江湖上泛舟作战,都难以一下子谋取。用兵的道理,是先有必胜的把握,然后再作战,估量敌人的实力,评论将领的才能,所以行动起来不会有失策。我私下估计群臣中没有能比得上刘备、孙权的,即使凭着陛下的天威去征讨,也看不到万全的形势。从前舜挥舞着盾牌和大斧,有苗氏就归服了,我认为现在应该先文后武。”但是魏文帝没有采纳他的意见,这次军事行动最终没有成效。

丁未日,陈忠侯曹仁去世。

当初,诸葛亮不喜欢黄元这个人,听说汉主刘备生病,害怕有后患,所以率领全郡反叛了,还烧毁了临邛城。当时诸葛亮向东去探望刘备的病情,成都兵力单薄空虚,黄元行事便更加无所顾忌。益州治中从事杨洪,启奏太子刘禅,派遣将军陈曶、郑绰讨伐黄元。众人议论认为黄元如果不能围攻成都,就会从越巂郡占据南中。杨洪说:“黄元向来性情凶暴,没有什么恩德信义,怎么能做到这一步!不过是顺江水向东而下,希望主上平安,就自缚请罪;如果情况有变化,就逃到吴国求活命罢了。现在只需命令陈曶、郑绰二人在南安峡口率兵拦截,就能抓住他。”黄元的军队战败,果然顺江向东逃窜,陈曶、郑绰活捉了他,并将他斩首。

这时,汉主刘备病重,命令丞相诸葛亮辅佐太子,并任命尚书令李严为副手。刘备对诸葛亮说:“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一定能够安定国家,最终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如果太子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没有才能,你可以自己取代他。”诸葛亮哭着说:“我怎敢不竭尽全力,献出忠诚的气节,直到死为止!”刘备又下诏告诫太子说:“人活到五十岁死了就不能算夭折,我已经六十多岁了,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只是牵挂你们兄弟。要努力,要努力!不要因为坏事小就去做,不要因为好事小就不去做!只有贤德,才能让人信服。你父亲德行浅薄,不值得你效仿。你和丞相共事,要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他。”夏季,四月,癸巳日这天,汉主刘备在永安去世,谥号为昭烈。丞相诸葛亮护送汉主灵柩返回成都,任命李严为中都护,留下来镇守永安。

五月,太子刘禅即位,当时他只有十七岁。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同时大赦天下,并改年号为建兴。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政事无论大小,都由诸葛亮决断。诸葛亮于是精简官职,修订法律制度,向群臣发布教令说:“参与处理政务,就是要集中大家的思想,广泛采纳有益的意见。如果回避小小的嫌疑,难以提出不同的意见,就会造成失误和损失。提出不同意见而能得出正确的结论,就像扔掉破鞋而得到珍珠美玉。然而人心苦于不能完全做到这一点,只有徐元直在这方面没有疑惑。另外,董幼宰参与处理政务七年,事情有不妥当的地方,他能往返十次,来陈述告知。如果能学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董幼宰的勤勉,对国家忠心耿耿,那么我就可以少犯错误了。”又说:“从前刚结交崔州平,常常听到他指出我的得失;后来结交徐元直,又多次受到他的启发教诲;之前和董幼宰共事时,他每次说话都毫无保留;后来和胡伟度共事,他也多次劝谏阻止我。虽然我资质浅薄,见识不明,不能全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和这四个人始终友好相处,也足以表明我对直言不讳没有疑虑。”胡伟度,就是诸葛亮的主簿义阳人胡济。

诸葛亮曾经亲自核对文书账簿,主簿杨颙径直走进来劝谏说:“治理国家有一定的体制,上下级不能互相侵犯职权。请允许我为您用治家来打个比方。现在有个人,让奴仆耕种,婢女做饭,鸡负责报晓,狗负责防盗,牛拉重物,马跑远路。家业没有荒废,所需要的都能满足,他从容安卧,只是吃饭喝酒而已。忽然有一天,他想亲自去做所有的事情,不再托付给别人,劳累自己的体力,去做这些琐碎的事务,结果身体疲惫,精神困乏,最终一事无成。难道是他的智慧不如奴仆、婢女、鸡、狗吗?这是因为他违背了当家做主的方法。所以古人说‘坐着议论治国之道的,是王公;起来执行的,是士大夫。’所以丙吉不过问横在路上的死人,却担心牛喘气,陈平不愿意知道钱粮的数目,说‘自然有负责的人’,他们确实是通晓职位分工的道理。现在您治理国家,却亲自核对文书账簿,整天流汗,不也太劳累了吗!”诸葛亮赶紧向他道歉。等到杨颙去世,诸葛亮哭了三天。

六月,甲戌日,任城威王曹彰去世。

甲申日,魏寿肃侯贾诩去世。

这一年,发生了大水灾。

吴国的贺齐袭击蕲春,俘虏了太守晋宗后返回。

当初,益州郡的首领雍闿杀死太守正昂,通过士燮向吴国请求归附,又捉住了太守成都人张裔献给吴国,吴国任命雍闿为永昌太守。永昌功曹吕凯、府丞王伉率领官吏百姓关闭边境坚守,雍闿无法进入,就派同郡人孟获引诱煽动各夷族,各夷族都顺从了他。牂柯太守朱褒、越巂夷王高定都反叛响应雍闿。诸葛亮因为刚刚遭遇刘备的丧事,对这些叛乱都加以安抚而不去讨伐,致力于农业生产,种植粮食,关闭关口让百姓休养生息,等到百姓安定、粮食充足之后再用兵。

秋季,八月,丁卯日,魏文帝任命廷尉钟繇为太尉,并任命治书执法高柔代替钟繇担任廷尉。当时三公没有具体事务,又很少参与朝政,高柔上疏说:“三公大臣都是国家的栋梁,是百姓所敬仰的人,现在让他们担任三公之职,却不让他们参与朝政,于是他们各自安闲养尊处优,很少提出建议,这实在不符合朝廷尊崇任用大臣的本意,也不是大臣应有的进献可行之策、废弃错误之谋的做法。古代刑法政令有疑难之处,就在朝廷上商议。从今以后,朝廷有疑难的议论以及刑狱大事,应该多次咨询三公。三公在每月初一、十五朝见时,还可以特地邀请他们进宫谈论朝政得失,广泛的了解事情的实际情况,希望能弥补皇上视听的不足,光大国家的教化。”魏文帝听后,赞许并采纳了他的意见。

辛未日,魏文帝在荥阳打猎,接着向东巡视。九月,甲辰日,魏文帝到达许昌。

这时,蜀汉尚书义阳人邓芝对诸葛亮说:“现在主上年幼弱小,刚刚即位,应该派遣大使重新申明与吴国的友好关系。”诸葛亮说:“我思考这件事很久了,只是没有找到合适的人选,一直到今天才找到。”邓芝好奇的问:“这个人是谁?”诸葛亮笑着说:“就是你啊。”于是派遣邓芝以中郎将的身份去吴国修复两国的友好关系。冬季,十月,邓芝到达吴国。当时吴王还没有与魏国断绝关系,因此犹豫不决,没有及时接见邓芝。邓芝于是自己上表请求接见,他说:“我今天前来,不只是为了蜀国,也是为了吴国”,吴王接见了他,还说:“我确实愿意与蜀国和亲,但担心蜀主年幼弱小,国家版图狭小,势力受到逼迫,被魏国乘机进攻,不能自我保全罢了。”邓芝回答说:“吴、蜀两国,拥有四州的土地。大王是当世的英雄,诸葛丞相也是一时的俊杰;蜀国有重重险要的地势,吴国有三江的阻隔。结合这两方面的优势,两国之间互为唇齿,进可以兼并天下,退可以鼎足而立,这是自然的道理。大王现在如果向魏国臣服,魏国必定会向上要求大王入朝拜见,向下要求太子去做内侍,如果大王不服从命令,魏国就会以讨伐叛逆为名前来进攻,蜀国也会顺流而下伺机进军。这样一来,江南的土地就不再归大王所有了。”吴王沉默了很久才说:“你说得对。”于是与魏国断绝了关系,专门与蜀汉联合。

这一年,蜀汉后主立妃子张氏为皇后。

公元224年

春季,三月,魏文帝从许昌返回洛阳。

当初,自汉献帝初平年间以来,学术教育事业衰败废弛。夏季,四月,魏国开始建立太学,设置博士,依照汉代制度制定《五经》考试的方法。

这时,吴王派遣辅义中郎将吴郡人张温到蜀汉访问,从此吴、蜀两国使者往来不断。凡是遇到适宜的事情,吴王常常让陆逊告诉诸葛亮;又刻了印信放在陆逊那里,吴王每次给蜀汉后主及诸葛亮写信,常常先给陆逊看,若是有措辞轻重、可行与否等不妥当之处,就令陆逊修改审定,然后用印封好发出。蜀汉又派遣邓芝到吴国访问,吴王对他说:“如果天下太平,两国君主分别治理国家,不也是很愉快的事吗?”邓芝回答说:“天上没有两个太阳,地上也没有两个君王。如果兼并魏国之后,大王不能深刻领悟天命所归,那么君主各自发扬美德,大臣各自尽忠职守,双方就要擂起战鼓,那时战争才刚刚开始呢。”吴王大笑说:“你的真诚竟然到了这种地步啊!”

秋季,七月,魏文帝向东巡视,再此前往许昌。魏文帝想要大规模出兵讨伐吴国,侍中辛毗劝谏说:“如今天下刚刚平定,土地广阔,百姓稀少,却要征调他们打仗,我实在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先帝多次发动精锐部队,每次都临江而返。如今军队没有比过去增加,却要重复先帝的做法,这不是容易的事。现在的计策,不如休养百姓,开垦荒地,十年之后再用兵,那样就可以一举成功,不必再次征调兵役了。”魏文帝说:“依照你的意思,是要把敌人留给子孙吗?”辛毗回答说:“从前周文王把商纣王留给周武王去消灭,就是因为知道时机未到。”但是魏文帝没有听从他的建议,留下尚书仆射司马懿镇守许昌。八月,魏文帝组建水军,亲自乘坐龙舟,沿着蔡水、颍水,进入淮河,直达寿春。九月,魏文帝到达广陵。

眼看魏军来势汹汹,吴国安东将军徐盛献计,在沿江一带竖立木桩,外面裹上芦苇,做成假城池、假望楼,从石头城一直到江乘,连绵数百里,一夜之间就完成了;又在长江上大量部署战船。当时长江水位大涨,魏文帝登高远望,感叹说:“魏国即使有上千群勇猛的骑兵,在这里也用不上,不能图谋吴国啊。”魏文帝乘坐的龙舟,遇上暴风被吹得摇晃飘荡,几乎倾覆。魏文帝问群臣:“孙权会亲自来吗?”群臣都说:“陛下亲征,孙权恐惧万分,必定会发动全国兵力来应对。又不敢把大军交给臣下,必定会亲自前来。”刘晔说:“孙权会认为陛下想用天子的重兵牵制自己,而越过江湖作战的重任在于其他将领,所以他必定会部署军队等待时机,不会轻易进退。”魏文帝的车驾停留了很多天,吴王始终没有来,魏文帝于是撤军返回。这时,曹休上表说得到投降者的供词:“孙权已经在濡须口了。”中领军卫臻说:“孙权依仗长江天险,不敢与我们抗衡,这必定是投降者因为畏惧而编造的谎言!”经过审问投降者,果然是吴军守将编造的。

吴国的张温年轻时就因才智出众而享有盛名,顾雍认为当今没有人能比得上他,诸葛亮也很器重他。张温推荐同郡人暨艳担任选部尚书。

暨艳喜欢发表清正的议论,弹劾百官,审核三署官员,大多是贬高就低,将他们降职好几等,那些能保住原有职位的,十个里不到一个;对于那些在位贪婪鄙陋、志节卑污的人,都把他们贬为军吏,安置在军营府署中;还常常宣扬别人不光彩的过失来彰显对他们的责罚。

同郡人陆逊、陆逊的弟弟陆瑁以及侍御史朱据都劝谏阻止他。陆瑁给暨艳写信说:“圣人赞许善行、怜悯愚昧,忘记别人的过错、记住别人的功劳,以此成就美好的教化。如今帝王大业刚刚建立,将要统一天下,这正是汉高祖不计较缺点录用人才的时候。如果让善与恶分道扬镳,看重像汝南、颍川那样的品评人物,确实可以激励世俗、阐明教化,但恐怕不容易推行。应该远学孔子的广泛仁爱,近学郭泰的宽容接济,这样才或许对治国大道有益。”朱据对暨艳说:“天下还没平定,举荐贤能、斥责丑恶,足以起到阻止和劝勉的作用;如果一下子贬黜很多人,恐怕会有后患。”但暨艳选择都不听从。

于是怨恨不满的情绪遍布朝野,人们争相指责暨艳和选曹郎徐彪专凭私情办事,爱憎不按公理。暨艳、徐彪都因此获罪自杀。张温向来和暨艳、徐彪意见一致,也受牵连被罢官遣回原籍,贬为杂役小吏,后来死在家中。

当初,张温权势盛极的时候,余姚人虞俊感叹说:“张惠恕(张温字)才多智少,华而不实,怨恨都集中在他身上,会有败家之祸。我已经看到征兆了。”没过多久,张温果然败落。

冬季,十月,魏文帝返回许昌。

十一月,戊申日,发生了日食。

这时,鲜卑族的轲比能引诱步度根的哥哥扶罗韩并杀了他,步度根因此怨恨轲比能,双方互相攻击。步度根的部众逐渐衰弱,于是率领一万多个部落退保太原、雁门;这一年,步度根到朝廷进贡。而轲比能的部众却是逐渐强盛起来,出兵攻击东部大人素利。护乌丸校尉田豫乘虚从后方牵制,轲比能派别帅琐奴抵御田豫,田豫击败了琐奴。轲比能从此怀有二心,多次侵犯边境,幽州、并州一带深受其苦。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