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00章 曹丕代汉自立,东汉王朝落幕

魏纪一

公元220年

春季,正月,魏武王曹操抵达洛阳;庚子日,曹操去世。

武王(曹操)善于识人,明察秋毫,难以被虚伪蒙蔽。他提拔奇才,不在乎他们的出身,根据他们的才能任用,使每个人都能发挥所长。与敌军对阵时,他神态从容,仿佛无意交战;但一旦抓住战机,便气势如虹,乘胜追击。对于有功之人,他毫不吝惜赏赐;但对无功却妄求恩惠的人,他是分毫不给。他执法严厉,犯法者必会遭到严厉的惩罚,有时虽然会为之流泪,但也绝不赦免。他生性节俭,不喜欢奢华,因此能扫平群雄,几乎统一天下。

此时,太子曹丕身在邺城,军中人心浮动。群臣想暂不发丧,但谏议大夫贾逵认为此事不可隐瞒,于是便公布了曹操的死讯。有人建议各城守将都应任用谯、沛(曹操故乡)人,魏郡太守徐宣厉声反对说:“如今天下统一,人人效忠朝廷,何必专门任用谯、沛人,寒了其他将士的心?”这个提议这才作罢。

青州兵擅自击鼓集结离去,众人认为应该加以制止,不服从者出兵讨伐。贾逵却说:“万不可这么做。”反而下令沿途官府供给粮饷。鄢陵侯曹彰从长安赶来,问贾逵先王的印玺在何处,贾逵正色道:“国家已有储君,先王的印玺不是君侯该问的。”

噩耗传至邺城,太子曹丕痛哭不止。中庶子司马孚劝谏道:“君王驾崩,天下仰赖殿下。您应当上为宗庙,下为万民,怎能像普通人一样只顾哀哭?”太子良久才止住哭泣,正色说:“你说得对。”

当时群臣刚得知曹操去世,都聚在一起哭泣,朝堂秩序混乱。司马孚在朝堂上厉声道:“君王离世,天下震动,应尽快拥立新君以安定人心,怎能只顾哭泣?”于是众人便停止了哀悼,加强宫里的禁卫,筹备丧事。司马孚是司马懿的弟弟。

群臣认为太子即位需有诏书,但尚书陈矫说:“大王在外去世,天下人心惶惶。太子应忍痛即位,以安人心。况且若因爱子(曹植等)在侧而生变,社稷将危。”于是众人便立即安排即位仪式,一天内就完成了。次日,以王后(卞夫人)的名义下诏,策立太子曹丕继位,大赦天下。不久,汉献帝派御史大夫华歆奉诏,授予曹丕丞相印绶、魏王玺绶,兼任冀州牧。尊王后为王太后,并改年号为延康。

二月,丁未日(初一),发生日食。

壬戌日,朝廷任命太中大夫贾诩为太尉,御史大夫华歆为相国,大理王朗为御史大夫。

丁卯日,朝廷将魏武王曹操安葬于高陵。

魏王的弟弟鄢陵侯曹彰等诸侯均返回封地。临菑国谒者灌均迎合上意,上奏说:“临菑侯曹植醉酒狂傲,胁迫使者。”曹丕便将曹植贬为安乡侯,并处死曹植的亲信丁仪、丁廙及其家族。

对此,鱼豢评论道:谚语说:“贫穷的人不用学节俭,卑微的人不用学谦恭。”这并非人性不同,而是形势使然。假如曹操早年约束曹植等人,这些贤才怎会有非分之想?曹彰心里虽有怨恨,尚不至于生乱;至于曹植,就更无能力造反了。可惜杨修因受宠遇害,丁仪因迎合而被灭族,可悲啊!

这时,朝廷初必设置散骑常侍、侍郎各四人,规定宦官官职不得超过诸署令,并将此制刻于金册,藏于石室当中。

当时要选任侍中、常侍,曹丕的旧部暗示主管官员,想直接任用亲信,不选他人。司马孚反对说:“新王刚立,应该广纳天下贤才,怎能借机任人唯亲?若官职不称职,得位者也不足为贵。”于是改选他人。

尚书陈群认为朝廷选拔人才的机制不够完善,于是创立“九品官人法”:各州、郡设立“中正官”负责人才评定,选拔当地德才兼备、有识人之明的人担任,根据才能和德行将人才分为九等,以此作为选官依据。

夏季五月,戊寅日,汉献帝追尊魏王曹丕的祖父太尉曹嵩为太王,夫人丁氏为太王后。

随后,魏王曹丕任命安定太守邹岐为凉州刺史,但西平人麹演联合周边郡县起兵叛乱,抗拒邹岐上任。

张掖人张进拘捕了太守杜通,酒泉人黄华拒绝新任太守辛机,二人均自称太守,响应麹演。同时,武威郡的三种胡人也再度反叛。

武威太守毋丘兴向金城太守、护羌校尉苏则紧急求援。苏则准备出兵救援,但郡中官员认为叛军势大,应该等待朝廷大军,然后再一起出击。当时,将军郝昭、魏平驻守金城,接到诏令不得西进。苏则召集郡中官员及郝昭等人商议:叛军虽然人多,但都是临时凑起来的,其中还有不少是被胁迫的,未必一条心。咱们要是趁机进攻,好人坏人肯定会分开,归顺咱们的人会变多,敌军势力就变弱了。这样既能壮大咱们的队伍,又能提振士气,一口气打过去,肯定能赢。要是等朝廷大军前来再出击,拖得时间长了,善良的人没地方可去,肯定会被迫跟着叛军,到时候再想分化他们就难了。虽然朝廷有诏令限制,但随机应变、灵活处理,也是可以的。”

郝昭等人听了这个建议,就发兵去救援武威,收服了三种胡人,还和毋丘兴合兵进攻张掖的张进。麹演听说后,就带了三千步兵骑兵过来,假意说要帮忙打仗,其实是想偷袭。苏则是将计就计,引诱并斩杀了麹演,把他的头砍下来示众,叛军的同伙见状都四散逃跑了。苏则接着联合各路兵马围攻张掖,杀了张进。黄华害怕了,便请求投降,河西的叛乱就这样平定了。

起初,敦煌太守马艾在任上去世,郡里人推举功曹张恭代理长史职务。

张恭派儿子张就去朝廷请求派新太守,正好赶上黄华、张进的叛乱,叛军想拉拢敦煌,就把张就给扣了下来,用死威胁他。张就宁死不屈,还暗中给父亲写信说:

“父亲应该坚守敦煌,以彰显忠义,怎么能因为我被胁迫就动摇呢?朝廷大军很快就到,您只要带兵牵制叛军就行。希望您不要因为父子私情,让我死了都有遗憾!”

张恭立刻出兵进攻酒泉,另外派了两百名铁骑和官员沿着酒泉北部边境往东走,去迎接新任太守尹奉。黄华本来想救援张进,可因为西边有张恭的军队牵制,怕被前后夹击,所以只能投降了。张就最后平安回来,尹奉也顺利到任。朝廷下诏书赐给张恭关内侯的爵位。

六月庚午日,魏王曹丕率领军队南巡。

秋季七月,孙权派使者向魏国进贡。

蜀汉将领孟达驻守上庸,和副军中郎将刘封关系不好。

刘封欺负孟达,孟达就率领部下四千多家投降了魏国。孟达仪表出众,有才华,曹丕很是器重他,甚至和他同乘一辆车,任命他为散骑常侍、建武将军,封平阳亭侯。曹丕把房陵、上庸、西城三郡合并成新城郡,任命孟达为新城太守,负责西南的防务。

行军长史刘晔劝道:“孟达是个投机取巧的人,又自认为有谋略,肯定不会真心感恩效忠。新城和孙权、刘备的地盘接壤,要是他有二心,恐怕会成为国家的祸患。”但是曹丕不听这个建议,派征南将军夏侯尚、右将军徐晃和孟达一起袭击刘封。上庸太守申耽背叛刘封投降了魏国,刘封打了败仗,狼狈的逃回了成都。

当初,刘封本是罗侯寇氏的儿子,刘备刚到荆州时因为没有儿子,就收他做了养子。

诸葛亮觉得刘封性格刚猛,担心刘备去世后没人能管住他,就劝刘备借这个机会除掉他。刘备于是赐刘封自尽。

此时,武都氐族首领杨仆率领部下归附魏国。甲午日,魏王曹丕在谯县城东大宴六军将士和当地父老,安排了歌舞杂戏,官吏百姓纷纷祝寿,一直到日落才散。

史学家孙盛评论说: “古代守丧三年的礼仪,上到天子、下到黎民百姓都要遵守。就算是夏、商、周三代的末期、战国那样的乱世,也没人敢在丧期里废除礼仪、奏乐作乐。汉文帝改革制度,废掉了这项古礼,导致道德衰败、风气变坏。魏王曹丕沿袭汉朝的制度,抛弃大礼,在丧期设宴享乐,又在刚即位时就败坏王道教化。后来他接受禅让时,还公开收纳汉献帝的两个女儿做妃子,可见他德行配不上地位,国家命运肯定不会长久。”

这时,曹丕任命丞相祭酒贾逵为豫州刺史。当时天下刚刚安定,很多刺史管不住郡县。贾逵直言道: “刺史本应依据‘六条诏书’监察二千石以下的官员,所以选拔标准得是严厉刚正、有督察才能的人,而不是宽厚仁德的。现在地方官玩弄法令,导致盗贼横行,如果州官不纠察,天下怎么端正风气?”于是,他把二千石以下违法失职的官员全都弹劾罢免了。对外整顿军队,对内治理民生,兴修水利、开凿运河,官民都称赞他。曹丕夸赞道:“贾逵才是真正的刺史!”还下诏让全国都以豫州为榜样,并赐给贾逵关内侯的爵位。

左中郎将李伏、太史丞许芝上奏说:“魏国应该取代汉朝,这在图谶纬书里有明确记载,相关的例子太多了。”大臣们于是联名上奏,劝魏王曹丕顺应上天和百姓的期望称帝,但是魏王没有答应。冬季十月乙卯日,汉献帝祭祀汉高祖刘邦的宗庙,派代理御史大夫张音拿着符节献上皇帝的玉玺和绶带,下诏书把帝位禅让给魏国。魏王先后三次上书推辞,之后在繁阳修筑祭坛。辛未日,魏王登上祭坛接受玉玺绶带,正式即皇帝位,烧柴祭祀天地、山河,更改年号,大赦天下。

十一月癸酉日,魏帝封汉献帝为山阳公,允许他沿用汉朝的历法,使用天子的礼仪音乐;封山阳公的四个儿子为列侯。追尊魏太王曹嵩为太皇帝;追尊魏武王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尊奉王太后为皇太后。并把汉朝的诸侯王改封为崇德侯,列侯改封为关中侯。大臣们分别得到封爵、升官,各有等级差别。改相国为司徒,御史大夫为司空。山阳公献上两个女儿给魏帝做妃嫔。

魏帝想改用新的历法,侍中辛毘说:“魏朝继承舜、禹的传统,顺应天命民心;至于商汤、周武王,是通过征战平定天下,才更改历法的。孔子说‘实行夏朝的历法’,《左氏传》也说‘夏朝的历法最符合天道’,何必一定要和前朝相反呢!”魏帝觉得他说得对,就按他说的办了。当时大臣们都称颂魏朝的功德,大多贬低前朝;只有散骑常侍卫臻阐明禅让的大义,称颂汉朝的美德。魏帝多次看着卫臻说:“这种大义的珍宝,应该和山阳公共同享有。”

魏帝想追封太后的父母,尚书陈群上奏说:“陛下凭借圣德顺应天命接受帝位,创立基业、改革制度,应当永远成为后代的典范。根据典籍记载,没有给妇人分封土地、授予爵位的制度。按照礼典,妇人的地位依从丈夫的爵位。秦朝违背古代制度,汉朝沿袭了这一做法,这不是先王的常规制度。”魏帝说:“这个意见是对的,不要再追封了。”并把这定为制度,收藏在尚书台。

十二月,开始修建洛阳宫。戊午日,魏帝前往洛阳。

魏帝对侍中苏则说:“之前打败酒泉、张掖的叛军后,西域的使者到达敦煌,献上直径一寸的大珍珠,能不能再设法购买更多?”苏则回答说:“如果陛下的教化能遍及中原,恩德传播到沙漠地区,珍珠自然会不求自来。主动求取才得到,就不算珍贵了。”魏帝对此沉默不语。

魏帝征召东中郎将蒋济担任散骑常侍。当时有诏书赐给征南将军夏侯尚说:“你是我朝心腹重臣,特别委以重任,允许你作威作福,有生杀予夺之权。”夏侯尚把诏书拿给蒋济看。蒋济入朝后,魏帝问他听到或看到什么,蒋济回答说:“没听到其他好事,只听到了亡国的话。”魏帝愤怒地变了脸色,追问原因,蒋济就把诏书内容详细告知了魏帝,又接着说:“‘作威作福’是《尚书》中明确告诫的禁忌。天子无戏言,这是古人慎重对待的事,希望陛下明察!”魏帝醒悟过来,便立即派人追回之前的诏书。

魏帝想迁移冀州十万户士兵家属充实河南,当时正好遇到天旱、蝗灾,百姓饥饿不堪,官员们都认为这不可行,但魏帝态度坚决。侍中辛毘和大臣们一起请求召见,魏帝知道他们要劝谏,就板着脸等待,众人都不敢说话。辛毘说:“陛下想迁移士兵家属,这个计划是怎么制定的?”魏帝说:“你认为我迁移他们不对吗?”辛毘说:“我确实认为不对。”魏帝说:“我不和你讨论。”辛毘说:“陛下不认为我无能,把我放在身边,让我担任参与谋议的官员,怎么能不和我讨论呢!我所说的不是私事,而是关乎国家的安危,陛下怎能对我发怒呢!”魏帝不回答,起身走进内宫。辛毘跟上去拉住他的衣襟,魏帝猛地拽开衣服,不再回头,过了很久才出来,说:“辛佐治,你怎么逼我这么急!”辛毘说:“现在迁移百姓,既会失去民心,又没有粮食供给他们,所以我不敢不极力劝谏。”魏帝最终只迁移了五万户。

魏帝曾外出射野鸡,回头对大臣们说:“射野鸡真快乐啊!”辛毘回答说:“对陛下来说很快乐,对我们群臣来说却很辛苦。”魏帝沉默不语,后来就很少外出射猎了。

历史,不仅是对过去的记录,更是一面映照现实的明镜,让我们得以在审视历史的过程中,汲取为人处世的智慧、感悟王朝的兴衰,探寻社会发展与人性本质的深层奥秘。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