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61章 光武推恩柔远裔,匈奴争位裂奴庭

公元47年的春季正月,南郡的蛮族叛乱,朝廷派武威将军刘尚率军讨伐并击败了他们。

五月,大司徒蔡茂去世。

八月,大司空杜林去世。

九月,朝廷任命陈留太守王况为大司徒。

十月,朝廷任命太仆张纯为大司空。

武陵那边的蛮族,首领相单程带头造反。朝廷派刘尚带了一万多兵马,顺着沅水进武谿去平叛。结果刘尚因为轻敌,而蛮族又凭借当地险要的地势设下埋伏,把刘尚带来的军队打得全军覆没。

想当初,匈奴这边,单于舆有个弟弟叫右谷蠡王知牙师,按照匈奴的继承顺序,他该当左贤王,当了左贤王之后就有机会做单于。可当时的单于舆想把位子传给自己的儿子,就把知牙师给杀了。乌珠留单于有个儿子叫比,是右薁鞬日逐王,掌管着王庭南边的八个部落。比看到知牙师被杀,就特别生气,还说:“要是按照兄弟顺序,就该右谷蠡王继位;要是按照儿子顺序,我是前单于的大儿子,也该我继位。”从这以后,比心里那是又怀疑又害怕,就很少去参加单于召开的会议。单于看到他这样子,也起了疑心,就派了两名骨都侯去监视比统领的军队。后来蒲奴做了单于,比更怨恨了,于是就偷偷的派汉人郭衡带着匈奴的地图,去找西河太守,表示想归附汉朝。那两名骨都侯察觉到比的心思后,就在五月匈奴举行龙祠祭祀的时候,劝单于把比给杀了。比的弟弟渐将王当时在单于营帐里,知道这事后,就赶紧跑去告诉比。比马上就召集了八部的四五万兵马,等着两名骨都侯回来,打算把他们杀掉。那两名骨都侯快到的时候,就发现了比的计划,撒腿就跑。随后,单于就派了一万骑兵去攻打比,可到那儿一看,比这边兵强马壮,就没敢动手,又带兵回去了。

这一年,鬲侯朱祜去世了。朱祜这人性格朴实,为人正直,特别推崇儒学。他当将领的时候,经常接受敌人投降,打仗主要想着拿下城池、安抚百姓,不追求杀敌多少来记功。他还严令士兵不许抢老百姓的东西。可士兵们平时散漫惯了,不少人都因为这事不喜欢他 。

到了公元48年的春季正月,朝廷宣布大赦天下,这可是大好事。

就在朝廷宣布大赦的时候,匈奴南边八部的首领却凑到一块儿商量着干一件大事儿,他们决定拥立日逐王比当呼韩邪单于,还派人来跟朝廷说,他们想归附汉朝,以后永远给汉朝当“保安”,给朝廷帮忙挡住北边的敌人。刘秀就把这事交给大臣们讨论,朝中大部分人都觉得:“现在天下刚刚安定下来,中原地区的人力、物力都不充裕,匈奴这些人心里咋想的也不好说,咱可不能答应。”只有五官中郎将耿国站出来说:“咱们应该像汉宣帝那时候一样,接受他们的归附。这样一来的话,我们可以让他们在东边防着鲜卑,北边挡着其他匈奴势力,还能管管四方的少数民族,让边疆重新安稳下来。”最后,刘秀听了耿国的建议。

这一年七月的时候,武陵的蛮族又来侵犯临沅县了。朝廷派了谒者李嵩和中山太守马成带兵去攻打,结果没打赢。于是,马援就主动请战,可是刘秀觉得他年纪大了,不想让他去。马援听后就很不服气,还说:“我还能穿上盔甲骑马打仗!”刘秀就让他试试看。马援利落地翻身上马,还左右张望,一副随时能上阵杀敌的样子。刘秀看了直乐,就说:“老爷子身体硬朗得很啊!”于是就派马援带着中郎将马武、耿舒等四万多人,去征讨五溪的蛮族。马援出发前跟朋友杜愔吐槽说:“我受了国家这么大的恩惠,现在年纪大了,就怕没机会为国家战死。这次能出征,就算死了也没啥遗憾。就是担心那些皇亲国戚、权贵家的子弟,要是在我身边,或者和我一起办事,到时候意见不合,不好配合,这才是我最发愁的事儿。”

到了冬天十月,匈奴日逐王比就正式自立为南单于,还派使者来到朝廷,表示愿意称臣。对此,刘秀就问朗陵侯臧宫,这事儿该咋处理。臧宫大大咧咧地说:“匈奴现在是又闹饥荒又闹瘟疫,自己都乱成一团了,我带五千骑兵去,准能立大功!”刘秀笑着说:“你虽然是常胜将军,但这事儿也没那么容易,我还得再琢磨琢磨。”

公元49年的春季正月,辽东郡边界外的貊人又来侵犯边境,太守祭肜成功地招降了他们。祭肜又用财物和利益安抚鲜卑大都护偏何,让他去招抚其他部落,结果那些人就络绎不绝地前来归附。这时祭肜就说:“如果你们真想立功,就应当回去攻打匈奴,斩下他们的首级送来,这样才能证明你们的诚意。”偏何等人于是就去攻打匈奴,斩杀了二千多人,并将首级送到了辽东郡。此后,鲜卑每年都去攻打匈奴,并把他们的首级送到辽东郡,然后接受郡守的赏赐。从此匈奴就逐渐衰弱了,汉朝的边境也不再有敌寇侵扰的警报了,鲜卑和乌桓都前来朝贡。祭肜为人质朴厚重,坚毅果断,喜欢用恩德和信义安抚夷狄,因此夷狄对他是既畏惧又敬爱,也非常愿意为他效死力。

这时的南单于就派他的弟弟左贤王莫率带领一万多士兵去攻打北单于的弟弟薁鞬左贤王,并活捉了他。北单于那是大为震惊,就赶忙退到了千里之外的地方。于是,北部的薁鞬骨都侯和右骨都侯就率领三万多人归附了南单于。三月,南单于再次派使者到朝廷进贡,并请求朝廷派遣使者监护,并送侍子入朝,重新修订以前的盟约。

马援的军队很快就到了临乡,然后和蛮兵进行了一场战斗,结果斩杀并俘虏了二千多人,可以说是开门红啊。

想起当初马援患病时,虎贲中郎将梁松就前来探望,他独自跪拜在床下,马援却没有回礼。等梁松离开后,马援的儿子们就问道:“梁松是陛下的女婿,在朝廷中地位显贵,公卿以下的人没有一个不敬畏他的,父亲为何独独不对他行礼呢?”马援说:“我是梁松父亲的朋友,他虽然身份显贵,但怎能失掉长幼之序呢?”马援的侄子马严、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结交轻浮的侠客。马援之前在交趾时,曾写信告诫他们说:“我希望你们听到别人的过失时,就像听到父母的名字一样,耳朵可以听,但嘴巴不能说。喜欢议论别人的长短,随意批评政治和法律,这是我最厌恶的。我宁愿死,也不愿听到子孙有这种行为。龙述为人敦厚谨慎,言语得体,谦逊节俭,廉洁公正,我敬爱他,希望你们效仿他。杜保豪侠好义,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他父亲去世时,宾客从数郡赶来吊唁,我也敬爱他,但不愿你们效仿他。若是效仿龙述不成,至少还能成为一个谨慎的人,正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效仿杜季良不成,就会沦为天下轻浮之人,正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龙述和杜保都是京兆人。后来,杜保的仇人上书控告他,说他行为轻浮,扰乱群众的生活秩序,伏波将军马援曾写信告诫侄子不要效仿他,而梁松、窦固却与杜保结交,以助长他的轻浮虚伪之风,败坏中原的风气。

等到控告的奏书呈上后,刘秀就召见梁松和窦固,并将控告书和马援的告诫信给他们看。梁松和窦固就使劲的叩头,直到流血了,才得以免除了死罪。但是死罪可免,活罪难逃,刘秀就下诏免去了杜保的官职,同时提拔龙述为零陵太守。梁松因此就对马援怀恨在心。

后来,马援在去打武陵蛮的时候,军队驻扎在下隽,有两条路可以走。耿舒觉得走充县那条路好,虽然运粮草麻烦点,但路好走,士兵能放开手脚打仗;马援却认为走这条路太费时间和粮食,不如从壶头进军,只要卡住敌人的要害,充县的敌人自然就垮了。马援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了刘秀,刘秀也同意了他的方案。结果军队到了壶头后,敌人就占据高处死守,这时水流又急,船根本开不上去。当时天气特别热,很多士兵都染上病去世了,马援自己也生病了,只能让人在岸边挖洞躲着。敌人每次在高处大声叫嚷挑衅,马援都拖着病体出去查看,身边的人看了都忍不住掉眼泪。耿舒就写信跟哥哥耿弇吐槽说:“我之前说先打充县,虽然运粮困难一点,但起码能够正常作战,大家都想拼命杀敌。现在被困在壶头进退不得,军队都快废了,实在太可惜了!之前大军到临乡的时候,敌人自己就已经乱了阵脚,要是趁夜突袭的话就能把他们全灭了。可是马援就像个西域商人一样,走到哪儿都喜欢磨磨蹭蹭的,所以才会失败。现在果然爆发了疫病,跟我想的一样。”耿弇就把信交给了刘秀,刘秀就派了梁松去问责马援,还让他代理监军。不巧的是,马援这时候病死了,梁松就趁机诬陷他。刘秀一听就怒了,立马就收回了马援的新息侯印绶。

原来,马援在交趾的时候,经常吃薏苡仁,觉得这东西能让人身体轻便,还能预防瘴气。等回朝的时候,他就拉了一车薏苡仁。等他死后,就有人诬告他,说他拉回来的是明珠和犀角这些珍贵东西。刘秀就更生气了。马援的老婆孩子都被吓得不行,甚至都不敢把他的灵柩埋到祖坟里,只能在城西随便找地方下葬。他以前的宾客朋友也都不敢来吊唁。马严和马援的妻儿就用草绳绑着自己,跑到宫门前请罪。刘秀就把梁松的诬告信给他们看,他们这才知道马援被冤枉的原因,于是就连着上了六次书喊冤,里面的内容说得特别凄惨。

就在这时,朱勃就跑到宫门前给刘秀上书说:“马援从西州崛起,一心向往圣贤之道,多次出生入死,在陇、冀两地打拼,他足智多谋,打仗那是攻无不克。他诛灭先零的叛军时,连小腿都被箭射穿了;去交趾打仗的时候,还跟老婆孩子诀别。这次南征,刚打了胜仗,却没能完成陛下交给的任务就死了。士兵染上了病,他也没躲过去。打仗有时候打得久才能立功,有时候急着打反而会失败,深入敌境不一定是好办法,不贸然进军也不一定有错。谁愿意一直被困在危险的地方不想回家呢?马援为朝廷卖命二十二年,北边跑到塞外,南边渡过江海,最后死在战场上,结果名声没了,爵位也没了,封地也没了,大家甚至都不知道他犯了啥错,可他的家人却遭了这么大的罪,让死者没法给自己辩解,让活着的人也没人敢帮他说话,我实在是太痛心了!英明的君主就应该重赏功臣,谨慎的处罚臣子,当初汉高祖给陈平四万斤黄金去离间楚军,他都不过问钱是怎么花的,陛下又怎么能轻易怀疑马援呢?希望陛下让大臣们讨论一下马援的功过,看看能不能恢复他的爵位,好让天下人心服口服。”刘秀看了这封信,气才消了一些。

其实朱勃这个人,十二岁时就能背《诗经》《尚书》,他又经常去拜访马援的哥哥马况,说话也特别文雅。那时候马援刚开始读书,每次见了朱勃就觉得自己比不上人家,心里还挺自卑的。马况看出了他的心思,就安慰他说:“朱勃是小聪明,本事也就这样了,以后还得跟你学,你别往心里去。”朱勃不到二十岁就当上了渭城宰。等马援封侯的时候,朱勃却还只是个县令。马援后来发达了,虽然还念着旧情,但对朱勃的态度却有点傲慢,可朱勃却对他越来越亲近。等马援被人陷害的时候,只有朱勃一直坚定不移地支持他。

南阳人宗均是马援军队的监军。马援死后,军队里一半多的士兵都因为疫病死了,武陵蛮也因为又饿又困,没力气打仗了。宗均就跟将领们商量说:“现在回去的路途遥远,士兵又病得没法打仗了,我想假传朝廷的命令,招降这些蛮人,你们觉得咋样?”将领们听到这话,都被吓得趴在地上不敢吱声。宗均说:“忠臣在外面,要是有能让国家安定的办法,就可以自己做主。”于是他就假传圣旨,把伏波司马吕种调到沅陵当县长,让他带着诏书去蛮人的营地,给他们讲述朝廷的恩德,自己则是带着军队跟在后面。蛮人那是又惊又怕,在当年十月就杀了首领投降了。宗均进了蛮人营地后,就把他们的人都遣散了,让他们各回各的郡县,还给他们安排了官吏,然后就带兵回去了。武陵蛮的叛乱就这么平定了。宗均还没回到朝廷,就先上书弹劾自己假传圣旨的罪过。刘秀不仅没责怪他,还倒赞赏他立了大功,就派人去迎接他,又给他赏赐了金银布帛,还允许他回家祭祖。

这一年,辽西地区乌桓族的首领郝旦等人,带着手下人归顺了汉朝。接着,刘秀就下诏书封了乌桓族八十一个人当侯、王、君长,还安排他们住在汉朝边塞以内,把他们分散在边境各个郡县居住。朝廷给他们提供吃的穿的,还让他们把其他族人也招来,同时让他们帮忙刺探情报,跟着一起打匈奴和鲜卑。当时,司徒掾班彪向刘秀上书说:“乌桓人天生性子浮躁又狡猾,就喜欢干抢劫的勾当。要是一直由着他们的性子胡来,又没人管,他们肯定还会跑出来抢劫老百姓的。要是只派负责招降的小官吏去管,那根本镇不住他们。我觉得应该重新设立乌桓校尉这个官职,这样既能把他们安顿好,还能减少边疆的麻烦。”刘秀觉得班彪说得有道理,就同意了。随后,汉朝就在上谷宁城重新设立了乌桓校尉这个官职,还在那里建立了办公和驻军的地方。乌桓校尉不仅要管理乌桓族,还负责给鲜卑族发放赏赐、接收人质,以及每年组织双方和汉朝进行贸易往来 。

公元50年正月,刘秀下了道命令,准备给百官涨工资。不过这工资涨得有点不一样,千石以上的大官,工资比西汉时候少了些;六百石以下的小官,工资比以前多了。

这一年,刘秀开始让人给自己修建陵墓。他说:“以前的帝王,陵墓里就拿陶俑、瓦器、木车、草扎的马这些不值钱的东西陪葬,所以后来人都找不到他们的墓在哪里。汉文帝明白生死是咋回事,汉景帝又孝顺,后来天下乱成那样,汉文帝的霸陵都没被盗挖,这多好啊!我打算把陵墓就占个两三顷地,不堆高大的封土,也不挖大水池,就弄点流水经过就行。等以后时间长了,我的陵墓看起来就跟土丘一样。”

随后,刘秀就派中郎将段郴、副校尉王郁去出使南匈奴,帮他们建立王庭,地点就在离五原西部边塞八十里的地方。到了宣读诏书的时候,使者就让南匈奴单于跪下接旨,单于犹豫了一下,才跪在地上听旨。接完旨后,单于就通过翻译跟使者说:“我现在刚当上单于,在手下人面前还有点不好意思,希望使者大人以后别当着大伙的面让我下不来台。”刘秀又下令让南单于搬到云中去住,还专门设置了使匈奴中郎将这个官职,并派军队保护南单于。

到了夏天的时候,南单于抓来的北匈奴薁鞬左贤王,带着手下还有南匈奴这边五个骨都侯,总共三万多人叛变了。他们跑到离北匈奴王庭三百多里的地方,自立为单于。结果才一个多月,他们内部就开始火拼,五个骨都侯全死了,左贤王也自杀了,几个骨都侯的儿子就各自带着兵守着地盘。秋天的时候,南单于把儿子送到了汉朝,算是表示臣服。刘秀就赏赐给南单于帽子、腰带、官印、车马、金银布帛、武器、日常用具等物品。还从河东调了两万五千斛米、三万六千头牛羊,给南匈奴送去。刘秀又让中郎将带着五十个免了刑罚的犯人,跟着单于驻扎在云中,以帮助他们处理两国人民的纠纷,还命令他们监视周边国家的情况。从这以后,每年年底南单于都会派使者给朝廷送奏章,还把儿子送来当人质,汉朝就派谒者把之前的人质送回去,还会赐给单于、单于老婆、左右贤王这些人一万匹彩色丝绸,年年如此。这样一来,云中、五原、朔方、北地、定襄、雁门、上谷、代这八个郡的百姓,就都能回老家了。朝廷还派谒者带着免刑的犯人,回去修整城墙房屋,并把之前迁到内地的边民也送回去,还给他们发钱,调拨粮食。可当时城郭都成了废墟,一切都得从头再来,刘秀这才后悔当初把边民迁走的决定。

到了冬天,南匈奴那五个骨都侯的儿子,又带着三千人跑回来归附南单于。北单于看到这种情形,就派骑兵追了过来,最后把这些人全抓走了。南单于看到他们不把自己当人,就派兵抵抗,结果没打赢。于是,刘秀就又下令让南单于搬到西河美稷去居住,还让段郴、王郁留在西河帮忙。除此之外,刘秀还让西河长史每年带着两千骑兵、五百个免刑犯人,协助中郎将保护南单于,让他们冬天驻扎在那,夏天再撤回来,以后都这么办。南单于到西河后,就分封了各个部的王,让他们帮助汉朝守着北地、朔方、五原、云中、定襄、雁门、代郡这些地方,还让他们各自带着手下,帮汉朝的郡县去放哨、侦察。这下北单于有点害怕了,就开始把以前抢走的汉朝百姓送回来示好。每次南下抢劫时,要是路过汉朝的哨所,就都会解释说:“我们就是去追那些叛逃的人,不敢欺负汉朝的百姓。”

公元51年的四月,大司徒王况去世。

五月,刘秀就下诏,将司徒、司空的官职名称中的“大”字去掉,并改大司马为太尉。又罢免了骠骑大将军、行大司马刘隆的官职,同时任命太仆赵熹为太尉,大司农冯勤为司徒。

此时的北匈奴派使者来到武威,提出要和汉朝和亲的请求。面对北匈奴的请求,刘秀就把大臣们召集到朝堂上商量,大家一时也拿不定主意。就在大家不知所措的时候,皇太子站出来说:“现在南匈奴刚归顺我们,北匈奴是害怕被我们攻打,所以现在密切的关注局势的发展,最终就决定归附。要是我们现在不去攻打他们,反而和他们交往,我担心南匈奴会起二心,以后北匈奴想投降的人也不会来了。”刘秀觉得皇太子说得在理,就下令让武威太守别接待北匈奴的使者。

而朗陵侯臧宫和扬虚侯马武给刘秀上书说:“匈奴就是一群贪图利益的家伙,没什么礼义信用可言,日子过不下去了就向我们磕头称臣,稍微好点了就跑来抢劫。现在匈奴那边因为瘟疫,死了很多人和牲畜,他们那边又闹旱灾和蝗灾,导致土地都荒了,他们现在弱得不行,实力还不如汉朝的一个郡,他们是死是活全在陛下的一念之间。这么好的机会错过就没了,时机稍纵即逝,陛下怎么能只守着文德,放弃动用武力的机会呢?要是现在派将领带兵到边境,并用重金悬赏,让高句骊、乌桓、鲜卑从左边攻打,再让河西四郡、天水、陇西的羌、胡从右边进攻,要不了几年就能灭掉北匈奴。我们就怕陛下太仁慈下不了决心,大臣们又犹豫不决,让陛下错失建立万世不朽功业的机会!”

刘秀回复说:“《黄石公记》里讲,柔能克刚,弱能胜强。舍弃近处的事去谋划远方的事,这样不仅会白费力气还可能没有结果;舍弃远方的事专注近处的事,不仅轻松还能有好结果。所以说,只想着扩张土地的人会导致国家衰败,只有广施德政才能让国家强大,守住自己该有的就能安定,贪图别人的就会灭亡。靠残暴手段建立的政权,就算一时成功最终也会失败。现在国家治理得不算好,自然灾害不断,导致百姓人心惶惶,哪还有精力去远征呢?孔子说过,我担心季孙的祸患不在颛臾。而且北匈奴现在实力也不算弱,我们在边境屯田警备,很多传闻也不一定是真的。要是真能倾全国之力消灭北匈奴,那当然是再好不过了,但要是时机不对,还不如让百姓好好休养生息。”从这以后,将领们再也不敢提北伐的事了。

随后,刘秀就向赵熹请教怎么做才能让国家长治久安,赵熹就建议把各个王爷都送回他们的封国。到了冬天,刘秀就开始安排鲁王刘兴、齐王刘石回到自己的封国。这一年,刘秀的舅舅寿张恭侯樊宏去世了。

樊宏这人特别谦逊温和,做事小心翼翼。每次参加朝会时,他早早就到了,并在那趴着等着;给刘秀提建议时,都是自己亲手写,写完就把草稿烧掉;在朝堂上要是被提问到,他都不敢当众回答,在他的影响下,家族里没人犯过法。因此,刘秀就特别看重他。等樊宏病重的时候,就留下遗嘱说要薄葬,别用贵重物品陪葬。他觉得棺材一旦埋下去就别再打开了,要是尸体腐烂,会让孝顺的孩子伤心,所以还要求和夫人同坟不同棺。刘秀很欣赏他的遗嘱,就把遗书拿给大臣们看,还说:“要是不按寿张侯的意思办,就没办法彰显他的品德;等我去世后,也希望能参照这个标准安排后事。”

到了公元52年的正月,刘秀就把鲁王刘兴改封为北海王,还把鲁地划进了东海国。因为东海王刘强在皇位继承的事情上表现得很是大度得体,刘秀就特别优待他,封给了他二十九个县,还赐给他虎贲卫士、旄头仪仗,又给他配置了只有皇帝才能享用的钟虡之乐,待遇几乎和皇帝差不多了。

六月,沛太后郭后去世了。

马援的侄女婿王磐是平阿侯王仁的儿子。王莽倒台后,王磐就靠着家里有钱,在江淮一带做游侠,还整的有点名气。后来他就跑到京城,和很多皇亲国戚混在一起。有次,马援就对姐姐的儿子曹训说:“现在王家已经失势了,王磐就应该低调隐居,可他反而在京城结交权贵,还肆意妄为地欺负人,这样下去,早晚会惹祸上身。”果然,一年多后王磐就因事被杀了。可王磐的儿子王肃还继续在王侯府邸进进出出。当时国家的法律还不严格,加上各个王爷都在京城,所以大家都争着招揽游侠来提高自己的名声。马援又对司马吕种说:“建武初年天下刚安定,往后虽然会越来越太平,但现在各位王爷的儿子们都长大了,可朝廷还没建立起完善的防范措施,如果他们广收宾客,恐怕会引发大祸,你们一定要小心!”

后来,有人就上书说王肃这些犯事被杀家族的后代成了王爷们的宾客,担心他们会闹事。正好更始帝的儿子寿光侯刘鲤受到沛王的宠信,他因为怨恨刘盆子,就召集宾客杀了故式侯刘恭。刘秀知道后怒上心头,就把沛王关进了诏狱,过了三天才放出来。刘秀随后就下令让郡县抓捕王爷们的宾客,结果牵连了很多人,死了好几千人,吕种也被牵连在其中。临死前,吕种感叹道:马将军简直是神人啊!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现在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到了八月,东海王刘强、沛王刘辅、楚王刘英、济南王刘康、淮阳王刘延就离开京城,前往各自的封国。

处理完各位王爷的事情后,刘秀就召集大臣们,问:“你们觉得谁适合当太子的老师啊?”大臣们就开始猜刘秀的心思,都说太子的舅舅、执金吾原鹿侯阴识最合适。博士张佚却严肃地说:“陛下立太子,是为了阴家,还是为了天下?要是为了阴家,那阴侯可以;要是为了天下,就该选天下的贤才!”刘秀觉得他说有道理,就说:“我给太子选老师是为了辅佐太子,现在就连博士都能直言纠正我的过失,更何况是太子呢!”于是就任命张佚为太子太傅,桓荣为太子少傅,还赏赐给他们车马。桓荣就把学生们召集起来,像他们展示自己得到的车马、印绶,还说:“我今天的荣誉,都是靠研究古学得来的,你们也要好好努力啊!”

此时的北匈奴又派使者给汉朝进贡马匹和裘皮,并再次提出和亲的请求,还想要汉朝给他们赏赐乐器,并且说要带着西域各国的胡人使者一起来朝见进贡。刘秀就让三府的官员商量怎么回复。司徒掾班彪说:“我听说孝宣皇帝曾告诫边防守尉,匈奴是大国,而且狡猾多变,和他们打交道要是能摸清他们的实情,那就能克敌制胜;要是应对不好,就会被他们轻视欺骗。现在北匈奴看到南单于归附了汉朝,担心自己有危险,所以才多次请求和亲,还大老远的赶来牛马和我们进行贸易,又派重要的人物前来进贡,他们的这些行为就是想装出富强的样子来骗我们。依我看,他们进贡的东西越多,就说明国力越空虚;他们越是频繁的请求和亲,就越说明他们害怕。但我们现在既帮不了南匈奴,也不能和北匈奴彻底断绝关系,应该采取怀柔政策,和他们保持贸易上的往来。我建议可以给他们适当的给一些赏赐,价值和他们进贡的差不多就行了,回信里也要把朝廷的态度说清楚。我拟了个草稿:‘单于没有忘记汉朝的恩德,想通过和亲的方式来安定国家,这个想法很好,值得称赞!以前匈奴内乱的时候,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互相争斗,他们都受过孝宣皇帝的帮助,所以都送儿子来称臣守边。后来郅支单于残暴不仁,就和汉朝断了关系,而呼韩邪单于却归附汉朝,忠孝之心更明显。汉朝灭掉郅支单于后,呼韩邪单于才能保住国家,子孙的富贵才能延续下去。现在南单于率众归附汉朝,说自己是呼韩邪单于的嫡长子,本该继承单于位置,却受到了排挤,所以多次请求汉朝出兵攻打北匈奴,他的想法很多。但我们不能只听他的一面之词,又因为北单于连年进贡,想和亲,所以就暂时没有答应南单于,以成全北单于的忠孝之心。汉朝凭借威信统领万国,只要是日月能照到的地方,都是汉朝的臣民,顺服的有赏,叛逆的受罚,呼韩邪单于和郅支单于的结局就是很好的例子。如今单于想和亲,你的诚意我们已经收到了,又何必带西域诸国一起来朝贡呢!西域诸国归顺匈奴还是归顺汉朝有什么区别!单于国内连年战乱不断,导致国内物资很空虚,进贡只是表达礼节就行了,又何必献马裘呢!现在赐给单于杂缯五百匹,弓鞬韣丸一套,箭四支;赐给献马的左骨都侯、右谷蠡王各杂缯四百匹,斩马剑一把。单于之前说先帝赐的竽、瑟、空侯都坏了,还想再要一些。但单于现在国家不安定,正是该加强军事力量的时候,这些乐器不如良弓利剑实用,所以就没给。我不是小气,单于要是还有其他需求,随时可以通过驿使告诉我。’”刘秀觉得班彪说得有道理,就采纳了他的建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