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61章 燕地终入魏版图,宋廷疑忌戮功臣

刘宋五

公元436年,春季,正月初一(癸丑日),宋文帝患病,因此没有举行朝会。

到了正月初二(甲寅日),北魏太武帝返回皇宫。

二月初六(戊子日),北燕王冯弘派遣使者向北魏进贡,请求送王子入朝侍奉(做人质),但是北魏太武帝没有答应,准备出兵讨伐北燕;二月初十(壬辰日),北魏派遣十多名使者前往东方的高丽等国,告知讨伐北燕的意图,意思是你们别插手,不然别怪我不客气。

此时,南朝宋司空、江州刺史、永修公檀道济,在前朝立下大功,威名远扬,他身边的亲信都历经多次战斗,几个儿子也有才气,朝廷对他是既怀疑又畏惧。再加上宋文帝长期患病不愈,刘湛就趁机劝说司徒刘义康,他认为:“一旦皇上驾崩,檀道济就再也无法控制了,得趁早做打算。”恰好遇到文帝病情加重,刘义康就向宋文帝进言,要征召檀道济入朝。檀道济的妻子向氏对他说:“臣子建立了盖世功勋,自古以来就会被君主猜忌。如今无故征召你入朝,咱家的灾祸大概要来了。”他心里也明白这个道理,但皇帝召见你不能不去呀!等到檀道济到京后,果真就被留住了几个月。后来宋文帝病情稍有好转,就打算放他返回江州,檀道济已经到了江边码头,还没出发,又发生了一件奇怪的事;那就是宋文帝病情再次发作了,这就给了小人可趁之机,刘义康就假传圣旨,征召檀道济入朝参加饯行宴会,趁机将他逮捕。到了三月初八(己未日),朝廷下诏宣称:“檀道济暗中散发金银财物,招引狡猾之徒,趁朕患病之机,图谋作乱。”随后便将他交付廷尉治罪,最后也是被判了死刑,一起被杀的还有他的儿子给事黄门侍郎檀植等十一人,只赦免了他年幼的孙子。同时还杀了司空参军薛彤、高进之。这两人都是檀道济的亲信,勇猛有力,当时的人将他们比作关羽、张飞。

檀道济被逮捕时,别提有多愤怒了,目光像火炬一样明亮,他摘下头巾扔在地上,愤怒的说:“你们这是毁掉自己的万里长城!”当北魏人听说檀道济死了之后,都高兴地说:“檀道济一死,南方那些小子就不值得我们再畏惧了!”

三月初九(庚申日),朝廷宣布大赦;任命中军将军南谯王刘义宣为江州刺史。

三月二十日(辛未日),北魏平东将军娥清、安西将军古弼率领一万精锐骑兵讨伐北燕,平州刺史拓跋婴率领辽西各路军队与他们会师。

这时,氐王杨难当自称大秦王,改年号为建义,册立妻子为王后,立世子为太子,设置文武百官,制度都仿照天子,但仍然向刘宋、北魏两国进贡,没有断绝。

夏季,四月,北魏的娥清、古弼攻打北燕的白狼城,攻克了该城。高丽派遣将领葛卢孟光率领几万部众,跟随北燕的阳伊抵达和龙(北燕都城)迎接北燕王冯弘。高丽军队驻扎在临川。北燕尚书令郭生趁着百姓不愿迁徙的情绪,打开城门迎接北魏军队;北魏军怀疑有诈,就没有进城。郭生于是率领士兵攻打冯弘,冯弘带领高丽军队从东门入城,与郭生在皇宫门前交战,郭生被流箭射中身亡。葛卢孟光进入和龙城后,命令士兵脱下破旧的铠甲,取出北燕武库里的精良兵器装备自己,在城中大肆抢掠。

五月初五(乙卯日),北燕王冯弘率领龙城镇现有的百姓向东迁徙,并焚毁了宫殿,大火十天都没有熄灭;他命令妇女身披铠甲在队伍中间,阳伊等人率领精锐士兵在外面护卫,葛卢孟光率领骑兵在后面掩护,队伍并排前进,前后绵延八十多里。古弼的部将高苟子率领骑兵想要追击,古弼当时喝醉了,便拔出刀阻止他,所以冯弘得以逃脱。北魏太武帝听说后,非常愤怒,就用囚车将古弼和娥清押回平城(北魏都城),把他们都贬为守门的士卒。五月初八(戊午日),北魏太武帝派遣散骑常侍封拨出使高丽,命令高丽送回冯弘。

五月十七日(丁卯日),北魏太武帝前往河西地区视察。

六月,刘宋朝廷下诏,命令宁朔将军萧汪之率兵讨伐程道养。军队抵达郪口时,帛氐奴请求投降。程道养作战失败,退回郪山。

赫连定向西迁徙后,杨难当趁机占据了上邽。秋季,七月,北魏太武帝派遣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尚书令刘絜统领河西、高平各路军队讨伐杨难当,先派遣平东将军崔赜携带诏书前去劝谕杨难当。

这时,北魏散骑侍郎游雅前来刘宋访问。

七月初十(己未日),零陵王太妃褚氏去世,朝廷追谥她为晋恭思皇后,按照晋朝的礼仪安葬。

八月,北魏太武帝在河西地区打猎。

北魏太武帝派遣广平公张黎征调定州的一万二千士兵,修通莎泉道。

九月初一(庚戌日),北魏乐平王拓跋丕等人抵达略阳;杨难当感到恐惧,便请求遵奉北魏的诏书,撤回在上邽驻守的军队,返回仇池。拓跋丕手下的将领们商议,认为:“如果不诛杀杨难当手下的豪强首领,等我们撤军后,他们一定会聚集起来作乱。另外,大军远道而来,如果没有抢掠财物,就无法充实军资,犒赏将士。”拓跋丕准备采纳这个建议,中书侍郎高允担任拓跋丕的军事参谋,劝谏说:“如果按照将领们的计谋行事,会伤害那些刚刚归附我们的人的心;大军撤回后,叛乱一定会更快发生。”拓跋丕于是放弃了这个计划,安抚慰问刚刚归附的百姓,丝毫不侵犯他们的利益,秦、陇地区从此安定下来。杨难当任命他的儿子杨顺为雍州刺史,驻守下辨。高丽没有把冯弘送给北魏,反而派遣使者向北魏进献表章,声称“将与冯弘一同遵奉北魏的教化”。北魏太武帝因为高丽违背诏令,便商议攻打高丽,准备征调陇右的骑兵。刘絜说:“秦、陇地区刚刚归附的百姓,应当暂时免除他们的徭役赋税,让他们休养生息,等他们富裕充实后,再使用他们。”乐平王拓跋丕也说:“和龙刚刚平定,应当大力发展农业生产,来充实军资,然后再进军攻取,这样高丽一举就能被消灭。”北魏太武帝于是停止了攻打高丽的计划。

九月初四(癸丑日),刘宋朝廷封皇子刘浚为始兴王,刘骏为武陵王。

冬季,十一月初一(己酉日),北魏太武帝前往稒阳,在云中地区驱赶野马,设置了野马苑。闰十一月初一(壬子日),太武帝返回平城皇宫。

当初,宋武帝刘裕攻克长安时,得到了一架古代的铜浑仪,这架浑仪的外形虽然完整,但不能标注七曜(日、月、金、木、水、火、土七大天体)的运行。这一年,宋文帝下诏命令太史令钱乐之重新铸造浑仪,新浑仪直径六尺八分,用水力驱动,仪器上显示的黄昏、黎明时的中星(天空中正南方的星)与实际天象完全相符。

这时,柔然断绝了与北魏的和亲关系,侵犯北魏的边境。吐谷浑惠王慕容慕璝去世,他的弟弟慕容慕利延继位。

到了公元437年,春季,正月初七(戊子日),北魏北平宣王长孙嵩去世。

正月初十(辛卯日),刘宋朝廷宣布大赦。

二月初五(乙卯日),北魏太武帝前往幽州。三月二十八日(丁丑日),太武帝任命南平王拓跋浑为镇东大将军、仪同三司,镇守和龙。三月三十日(己卯日),太武帝返回皇宫。

宋文帝派遣散骑常侍刘熙伯前往北魏商议纳聘礼(筹备联姻),恰逢文帝的女儿去世,此事便中止了。

夏季,四月,赵广、张寻、梁显等人各自率领部众投降。宋将王道恩斩杀程道养,献上他的首级,其余叛乱余党全部被平定。四月初二(丁未日),朝廷任命辅国将军周籍之为益州刺史。

北魏太武帝因地方官员大多贪婪,到了夏季,五月初五(己丑日),便下诏允许官吏和百姓举报不遵守法令的郡守、县令。此后,奸猾之徒专门搜求地方长官的过失,以此胁迫在位官员,在乡里横行霸道;而地方长官都屈身对待这些人,贪婪放纵的行为依旧没有改变。

五月十二日(丙申日),北魏太武帝前往云中。

秋季,七月初五(戊子日),北魏永昌王拓跋健等人在西河讨伐山胡白龙的余党,将其消灭。

八月二十二日(甲辰日),北魏太武帝前往河西。九月初四(甲申日),返回皇宫。

九月十七日(丁酉日),北魏太武帝派遣使者册封吐谷浑王慕容慕利延为镇西大将军、仪同三司,改封西平王。

冬季,十月初三(癸卯日),北魏太武帝前往云中。十一月初三(壬申日),返回皇宫。

这时,北魏太武帝再次派遣散骑侍郎董琬、高明等人携带大量金银绸缎,出使西域,招抚西域九国。董琬等人抵达乌孙,乌孙王十分高兴,说:“破洛那、者舌两国都想向北魏称臣进贡,只是没有门路自己前往,如今先生应当前去安抚它们。”于是乌孙王派遣向导和翻译送董琬前往破洛那,送高明前往者舌。西域各国听说后,争相派遣使者跟随董琬等人入朝进贡,朝贡的国家共十六国。从此,西域各国每年都向北魏进贡,从未断绝。

随后,北魏太武帝将自己的妹妹武威公主嫁给河西王沮渠牧犍,沮渠牧犍派遣宋繇前往平城呈递奏表致谢,并且询问自己的母亲和武威公主应有的称号。太武帝让大臣们商议此事,大臣们都说:“母亲凭借儿子显贵,妻子跟随丈夫的爵位。沮渠牧犍的母亲应称河西国太后,武威公主在河西国境内称王后,在北魏京城则仍称公主。”太武帝采纳了这个建议。

起初,沮渠牧犍娶了西凉武昭王李暠的女儿(李氏),等到武威公主到来后,李氏和她的母亲尹氏迁居酒泉。不久,李氏去世,尹氏抚摸着她的尸体,没有哭泣,说:“你的国家破灭、家族消亡,如今才死,已经算晚了。”沮渠牧犍的弟弟沮渠无讳镇守酒泉,对尹氏说:“您的几个孙子在伊吾,您想前去投奔他们吗?”尹氏没有揣测到他的意图,假意说:“我的子孙漂泊离散,寄身异国,我残余的生命没几天了,应当死在这里,不再做穿毛毡皮衣的人的鬼魂(指在北方异族地区生活)。”没过多久,尹氏暗中逃往伊吾。沮渠无讳派遣骑兵追上她,尹氏对追击的骑兵说:“沮渠无讳(酒泉守将,故称“沮渠酒泉”)允许我返回北方,为何还要追赶!你们拿我的首级回去,我不会再回来了。”追击的骑兵不敢逼迫她,只好领兵返回。尹氏最终在伊吾去世。

随后,沮渠牧犍派遣将军沮渠旁周向北魏进贡,北魏太武帝派遣侍中古弼、尚书李顺赏赐河西国侍臣衣服,并且征召沮渠牧犍的世子沮渠封坛入朝侍奉(做人质)。这一年,沮渠牧犍派遣沮渠封坛前往北魏,同时也派遣使者前往建康,献上各类书籍以及敦煌人赵匪攵撰写的《甲寅元历》,并请求赐予几十种杂书,宋文帝都满足了他的要求。

李顺从河西返回后,北魏太武帝问他:“你往年提出攻取凉州的计策,我当时因东方有战事,没有空闲施行。如今和龙已经平定,我想就在今年西征凉州,可行吗?”李顺回答:“我从前所说的计策,以现在的情况来看,私下认为没有错误。但国家连年出兵,士兵和战马都已疲劳,西征的计划,请求等到来年再实施。”太武帝于是放弃了当年西征的打算。

到了公元438年,春季,二月二十八日(丁未日),刘宋朝廷任命吐谷浑王慕容慕利延为都督西秦、河、沙三州诸军事、镇西大将军、西秦及河二州刺史,封陇西王。

三月初五(癸未日),北魏太武帝下诏,令五十岁以下的僧人还俗。

起初,北燕王冯弘抵达辽东后,高丽王高琏派遣使者慰劳他,说:“龙城王冯君,来到野外暂住,士兵和马匹都辛苦了吧?”冯弘既惭愧又愤怒,以君主名义斥责高琏。高丽将冯弘安置在平郭,不久又迁到北丰。冯弘一向轻视高丽,在当地仍像在自己国中一样施行政令、制定刑罚赏罚,高丽于是夺走他身边的侍从,并将他的太子冯王仁掳去做人质。冯弘怨恨高丽,便派遣使者向刘宋上表,请求派人迎接自己;宋文帝派遣使者王白驹等人前去迎接,并命令高丽提供物资护送。高丽王不愿让冯弘南下,便派遣将领孙漱、高仇等人在北丰杀死冯弘及其子孙十余人,追谥冯弘为昭成皇帝。王白驹等人率领所部七千余人突袭孙漱、高仇,杀死高仇,生擒孙漱。高丽王以王白驹等人擅自杀人为由,派遣使者将他们逮捕押送刘宋。宋文帝因高丽是偏远国家,不愿违背其意愿,便将王白驹等人关进监狱,不久后又赦免了他们。

夏季,四月,刘宋太子刘劭迎娶已故黄门侍郎殷淳的女儿为妃。

五月初二(戊寅日),北魏宣布大赦。

五月二十日(丙申日),北魏太武帝前往五原。秋季,七月,太武帝从五原出发北伐柔然。他命令乐平王拓跋丕统领十五名将领从东路进军,永昌王拓跋健统领十五名将领从西路进军,自己则亲自率领中路军。大军抵达浚稽山后,又将中路军分为两支:陈留王拓跋崇从大泽向涿邪山进发,太武帝从浚稽山向北前往天山,向西登上白阜山,最终因未遇到柔然军队而撤军。当时漠北发生大旱,没有水草,士兵和马匹大多死亡。冬季,十一月初一(丁卯朔日),发生日食。

十二月二十二日(丁巳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

豫章人雷次宗喜好学习,隐居在庐山。朝廷曾征召他担任散骑侍郎,他没有就任。这一年,朝廷再次以处士身份将他征召到建康,在鸡笼山为他开设学馆,让他聚集学生讲学。宋文帝一向喜好文学艺术,又命丹阳尹庐江人何尚之设立玄学馆,太子率更令何承天设立史学馆,司徒参军谢元设立文学馆,与雷次宗的儒学馆合称“四学”。谢元是谢灵运的堂弟。文帝多次亲临雷次宗的学馆,让雷次宗头戴头巾、身着便服为自己讲学,给他的物资供给十分丰厚。朝廷又任命他为给事中,他仍未就任。过了很久,雷次宗回到庐山。

对此,司马光说:《周易》中说:“君子应多了解前代的言论和行事,以此修养自己的品德。”孔子说:“言辞能表达意思就够了。”如此看来,史学本是儒学的一个分支,文学只是儒学之外的次要学问;至于老子、庄子主张的虚无思想,本就不该作为教化的内容。求学是为了探求真理,天下的真理只有一个,哪有“四学”的说法呢!

宋文帝性情仁厚谦恭,生活节俭,处理政务勤勉,遵守法令但不苛刻,包容万物但不放纵。朝中百官都能长期担任职务,地方郡守、县令的任期以六年为限,官吏不随意免职,百姓有所依附。在这三十年里,刘宋境内安定无事,人口繁衍增多;百姓缴纳赋税、承担徭役,仅止于规定的年度赋税,早晚劳作,只需料理自家事务即可。乡里之间,随处能听到讲学诵读的声音;士人注重操守品行,乡里以轻薄无德为耻。江南的风俗,在这个时期最为美好。后世谈论治国理政的人,都称赞元嘉年间的治世。

到了公元439年,春季,正月十二日(庚寅日),刘宋司徒刘义康升任大将军,仍兼任司徒;南兖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升任司空。

接着,北魏太武帝前往定州。

起初,宋武帝刘裕临终前留下遗诏,命令儿子们依次镇守荆州。临川王刘义庆在荆州任职八年,朝廷打算为他挑选继任者,按顺序应轮到南谯王刘义宣。宋文帝认为刘义宣才能平庸、品行鄙陋,因此不予任用;二月二十一日(己亥日),任命衡阳王刘义季为都督荆、湘等八州诸军事、荆州刺史。刘义季曾在春季外出打猎,见一位老农身披草帘耕作,身边侍从呵斥老农,老农说:“沉迷打猎,是古人告诫的事。如今春气和暖,正是耕种时节,一天不耕作,百姓就会错过农时,怎能为了捕猎的乐趣而驱赶老农呢!”刘义季勒住马说:“这是位贤士啊!”于是下令赐给老农食物,老农推辞说:“大王若不耽误农时,境内百姓都能吃饱饭,我怎敢独自接受大王的赏赐呢!”刘义季询问他的姓名,老农没有告知便离开了。

三月,北魏雍州刺史葛那侵犯上洛,刘宋上洛太守镡长生弃城逃走。

三月二十四日(辛未日),北魏太武帝返回皇宫。

这时,氐人杨保宗与兄长杨保显从童亭投奔北魏。四月十三日(庚寅日),北魏太武帝任命杨保宗为都督陇西诸军事、征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秦州牧、武都王,镇守上邽,并将公主嫁给他;任命杨保显为镇西将军,封晋寿公。

河西王沮渠牧犍与他的嫂子李氏私通,沮渠牧犍兄弟三人还轮流宠幸李氏。李氏与沮渠牧犍的姐姐共同下毒谋害北魏武威公主,北魏太武帝派解毒医生乘驿车前往救治,公主才得以痊愈。随后,太武帝征召李氏入朝,沮渠牧犍不肯放行,反而给了李氏丰厚的财物,让她迁居酒泉。

北魏每次派遣使者前往西域,常下诏令沮渠牧犍派兵向导护送,穿越流沙。使者从西域返回,抵达武威时,沮渠牧犍身边有人告诉北魏使者:“我们君主听柔然可汗谎称:‘去年北魏天子亲自来讨伐我,士兵和战马因疫病死亡,大败而回;我还擒获了他的大弟乐平王拓跋丕。’我们君主非常高兴,在国内大肆宣扬。又听说柔然可汗派遣使者告知西域各国,称:‘北魏已经衰弱,如今天下只有我最强大,若再有北魏使者前来,不必再供奉他们。’西域各国已有很多怀有二心。”使者返回平城后,将这些情况详细禀报太武帝。太武帝派遣尚书贺多罗出使凉州,观察虚实,贺多罗返回后,也说沮渠牧犍虽表面上尽藩臣之礼,内心却实际叛逆悖逆。

太武帝打算讨伐沮渠牧犍,就此询问崔浩。崔浩回答:“沮渠牧犍的叛逆之心已经显露,不能不诛杀。我军往年北伐柔然,虽未擒获柔然可汗,实际并无损失。战马三十万匹,算上在途中死伤的,也不满八千匹,而平时每年因瘦弱死亡的战马也不少于一万匹。但远方的人趁机捏造事实,仓促认为我军衰弱不能再振作。如今出其不意,大军突然抵达,他们必然惊恐混乱,不知如何应对,擒获沮渠牧犍是必然的。”太武帝说:“好!我也认为是这样。”于是召集公卿大臣在西堂商议。

弘农王奚斤等三十多人都说:“沮渠牧犍是西方边陲的小国君主,虽内心并非纯粹的藩臣,但自从继承王位以来,贡品从未断绝。朝廷将他当作藩臣对待,还将公主嫁给他;如今他的罪行尚未明显暴露,应当加以宽恕。国家刚征讨过柔然,士兵和战马都疲惫不堪,不可大举出兵。况且听说凉州土地贫瘠,难以找到水草,大军抵达后,他们必然据城坚守。若攻城不下,野外又无物资可掠夺,这是危险的策略。”

起初,崔浩厌恶尚书李顺,李顺出使凉州共十二次,太武帝认为他有才能。西凉武宣王沮渠蒙逊多次与李顺游乐宴饮,有时在下属面前说傲慢无礼的话;他担心李顺泄露,便随即把金银财宝塞进李顺怀里,李顺也为他隐瞒。崔浩得知此事后,就暗中禀报太武帝,太武帝没有相信。等到商议讨伐凉州时,李顺与尚书古弼都说:“从温圉水以西到姑臧,土地全是枯石,完全没有水草。当地人说,姑臧城南的天梯山上,冬季有积雪,深达一丈多,春夏融化后,雪水向下流形成河川,当地百姓引雪水灌溉农田。他们若听说我军抵达,一定会掘开渠口,截断水流,我军必然会缺水。姑臧城周围百里之内,土地不长草木,士兵和战马饥渴难耐,难以长久停留。奚斤等人的建议是对的。”太武帝于是命令崔浩与奚斤等人相互辩驳。众人再无其他理由,只说“凉州没有水草”。崔浩说:“《汉书·地理志》称‘凉州的畜牧产业天下最富饶’,若没有水草,牲畜怎能繁衍?况且汉人绝不会在没有水草的地方修筑城郭、设置郡县。而且积雪融化的水量,仅能湿润尘土,怎能开通渠道灌溉农田呢!这种说法太虚假骗人了。”李顺说:“耳闻不如目见,我曾亲眼所见,何必再争辩!”崔浩说:“你接受了人家的金钱,想为人家游说,难道说我没亲眼看见,就可以欺骗吗!”太武帝在暗中旁听,听到这些话,便出来召见奚斤等人,言辞神色严厉,群臣不敢再说话,只是恭敬应答而已。

群臣退出后,振威将军代郡人伊馛对太武帝说:“凉州若真的没有水草,沮渠牧犍怎能在那里立国?众人的议论都不可采用,应当听从崔浩的建议。”太武帝认为他说得对。

夏季,五月初十(丁丑日),北魏太武帝在西郊训练军队;六月初八(甲辰日),从平城出发。派侍中宜都王穆寿辅佐太子拓跋晃监理国事,决断留在朝中的政务,朝廷内外都听从他的调度。又派大将军长乐王稽敬、辅国大将军建宁王拓跋崇率领二万人驻守漠南,防备柔然。命令公卿大臣撰写诏书,谴责河西王沮渠牧犍,列举他的十二条罪状,还说:“若你亲自率领群臣,携带礼品远道迎接,在我马前拜见,这是上策。若我六军已到,你双手反绑、车载棺材前来投降,这是中策。若你执迷不悟,据守孤城,不及时悔改,必将身死族灭,成为世人唾弃的对象。你应当好好考虑,为自己谋求福祉!”

六月十三日(己酉日),刘宋改封陇西王吐谷浑慕容慕利延为河南王。

北魏太武帝从云中渡过黄河,秋季,七月初三(己巳日),抵达上郡属国城。七月十六日(壬午日),留下军用物资,部署各路军队,命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尚书令刘絜与常山王拓跋素担任前锋,分两路进军;骠骑大将军乐平王拓跋丕、太宰阳平王杜超担任后续部队;命平西将军源贺担任向导。

太武帝向源贺询问攻取凉州的策略,源贺回答:“姑臧城附近有四部鲜卑,都是我祖父的旧部,我愿率军在前,宣扬国家的威望信誉,向他们说明祸福,他们一定会相继归降。外援已臣服,然后攻取姑臧这座孤城,就易如反掌了。”太武帝说:“好!”

八月初九(甲午日),永昌王拓跋健缴获河西地区的牲畜二十多万头。

河西王沮渠牧犍听说北魏大军到来,震惊地说:“怎么会这样!”他采纳左丞姚定国的计策,不肯出城迎接,反而向柔然求救。派遣弟弟征南大将军沮渠董来率领一万多人在城南迎战,结果一触即溃,望风而逃。刘絜听信占卜人的话,认为当天日子不吉利,就收兵不追,沮渠董来得以逃回城中。太武帝因此对刘絜十分愤怒。

八月十一日(丙申日),北魏太武帝抵达姑臧,派遣使者劝谕沮渠牧犍出城投降。沮渠牧犍听说柔然打算侵犯北魏边境,希望太武帝能东返,于是据城坚守;他哥哥的儿子沮渠祖翻越城墙出城投降,太武帝完全了解了城内的情况,便分派军队包围姑臧。源贺领兵招抚慰问四部鲜卑三万多帐落,因此太武帝得以专心攻打姑臧,不再有外部顾虑。

太武帝看到姑臧城外水草丰美,于是怨恨李顺,对崔浩说:“你从前说的话,如今果然应验了。”崔浩回答:“我不敢不说实话,类似的情况都是这样。”

太武帝当初打算讨伐凉州时,太子拓跋晃也曾有疑虑。到这时,太武帝赐给太子诏书说:“姑臧城东门、西门外,有涌泉汇合于城北,水流大如河流。其余沟渠流入沙漠,这一带没有干旱的土地。所以写这道敕令,来消除你的疑虑。”

八月十五日(庚子日),刘宋立皇子刘铄为南平王。

九月初三(丙戌日),河西王沮渠牧犍哥哥的儿子沮渠万年率领部众投降北魏。姑臧城被攻破,沮渠牧犍率领文武官员五千人双手反绑,请求投降,太武帝解开他的绑绳,以礼相待。没收姑臧城内二十多万户人口,仓库中的珍宝多得数不清。派张掖王秃发保周、龙骑将军穆罢、安远将军源贺分别巡视各郡,各族胡人投降的又有几十万。

起初,沮渠牧犍任命弟弟沮渠无讳为沙州刺史、都督建康以西诸军事,兼任酒泉太守;任命沮渠宜得为秦州刺史、都督丹岭以西诸军事,兼任张掖太守;任命沮渠安周为乐都太守;任命堂弟沮渠唐儿为敦煌太守。等到姑臧被攻破,北魏太武帝派遣镇南将军代郡人奚眷攻打张掖,镇北将军封沓攻打乐都。沮渠宜得烧毁仓库,向西逃往酒泉;沮渠安周向南逃往吐谷浑,封沓劫掠几千户人口后返回。奚眷进军攻打酒泉,沮渠无讳、沮渠宜得收集残余百姓逃往晋昌,随后到敦煌投奔沮渠唐儿。太武帝派弋阳公元絜镇守酒泉,同时在武威、张掖都设置将领驻守。

太武帝在姑臧设酒宴请群臣,说:“崔公智谋有余,我不再觉得新奇。伊馛是擅长骑马射箭的武士,见解却与崔公相同,实在令人惊奇!”伊馛擅长射箭,能拉着牛倒退行走,奔跑速度能赶上奔驰的马,而且性情忠诚谨慎,所以太武帝特别喜爱他。

太武帝西征凉州时,穆寿送他到黄河边,太武帝告诫穆寿说:“柔然可汗吴提与沮渠牧犍向来交情深厚,他听说我讨伐沮渠牧犍,一定会侵犯边境,所以我留下精锐士兵和肥壮战马,让你辅佐太子。收割完庄稼后,立即发兵前往漠南,分别埋伏在要害之地,等待柔然军队到来。引诱他们深入,然后发起攻击,没有不能攻克的。凉州路途遥远,我无法救援,你不要违背我的话!”穆寿叩头接受命令。穆寿一向信任中书博士公孙质,把他当作谋主。穆寿和公孙质都迷信占卜,认为柔然一定不会来,便不做防备。公孙质是公孙轨的弟弟。

柔然敕连可汗(吴提)听说太武帝前往姑臧,就趁机出兵侵犯北魏边境,留下兄长乞列归与稽敬、建宁王拓跋崇在北镇对峙,自己率领精锐骑兵深入北魏境内,抵达善无县的七介山,平城上下大为震惊,百姓争相逃入内城。穆寿不知所措,想堵塞西城门,请求太子退到南山躲避,窦太后不同意,这才作罢。派遣司空长孙道生、征北大将军张黎在吐颓山抵御柔然军队。恰逢稽敬、建宁王拓跋崇在阴山以北击败乞列归,将他擒获,还俘虏了他的伯父他吾无鹿胡以及将领五百人,斩杀一万多人。敕连可汗听说后,急忙率军逃走;北魏军队追击到漠南才返回。

冬季,十月初一(辛酉日),北魏太武帝东返,留下乐平王拓跋丕和征西将军贺多罗镇守凉州,将沮渠牧犍的宗族以及官吏百姓三万户迁徙到平城。

十月初三(癸亥日),秃发保周率领各部鲜卑占据张掖,反叛北魏。

十二月十六日(乙亥日),刘宋太子刘劭举行加冠礼,朝廷宣布大赦。刘劭胡须眉毛浓密秀美,喜好读书,擅长骑马射箭,喜欢招揽宾客;他想做的事,宋文帝一定会依从,东宫配备的兵力与羽林军相当。

十二月二十三日(壬午日),北魏太武帝返回平城,因柔然入侵没有造成重大损失,所以穆寿等人得以不被诛杀。太武帝仍以妹夫的礼节对待沮渠牧犍,保留他征西大将军、河西王的封号。不久,沮渠牧犍的母亲就去世了,太武帝以太妃之礼安葬;为西凉武宣王沮渠蒙逊设置三十户人家守护陵墓。

凉州自从张氏建立前凉以来,就以人才众多着称。沮渠牧犍尤其喜好文学,任命敦煌人阚骃为姑臧太守,张湛为兵部尚书,刘昞、索敞、阴兴为国师助教,金城人宋钦为世子洗马,赵柔为金部郎,广平人程骏、程骏的堂弟程弘为世子侍讲。太武帝攻克凉州后,对这些人都以礼相待并加以任用,任命阚骃、刘昞为乐平王拓跋丕的从事中郎。安定人胡叟,年轻时就有杰出才华,前往投奔沮渠牧犍,沮渠牧犍不重视他,胡叟对程弘说:“你的君主身居偏僻简陋的国家,却贪图虚名、超越礼制,以小国侍奉大国却心怀不轨,表面仰慕仁义却实际无道德,他的灭亡指日可待。我将另寻明主,先去北魏;与你暂时告别,不会分开太久。”于是前往北魏。一年多后,沮渠牧犍果然失败。太武帝认为胡叟有先见之明,便任命他为虎威将军,赐爵始复男。河内人常爽,世代居住在凉州,不接受沮渠牧犍的礼遇和任命,太武帝任命他为宣威将军。河西右相宋繇跟随太武帝到平城后去世。

太武帝任命索敞为中书博士。当时北魏朝廷正崇尚武功,贵族子弟不把讲学放在心上。索敞担任博士十多年,勤奋教导学生,态度严肃且有礼节,贵族子弟都敬畏他,很多人学有所成,前后有几十人晋升到尚书、州牧、太守的职位。常爽在温水西岸设立学馆,教授七百多名学生;常爽制定赏罚制度,学生对待他像对待严厉的君主一样。从此北魏的儒学风气开始兴盛。高允常称赞常爽教导有方,说:“汉代文翁以温和的方式教化,常先生以严厉的方式育人,教学方法虽不同,但培养人才的效果是一样的。”

陈留人江强,寄居在凉州,向太武帝献上经、史、诸子等书籍一千多卷以及书法作品,也被任命为中书博士。太武帝命令崔浩监管秘书省事务,总领史官职责;任命中书侍郎高允、散骑侍郎张伟参与掌管修撰国史。崔浩上奏说:“阴仲达、段承根是凉州的优秀人才,请允许他们一同修撰国史。”朝廷任命二人都为着作郎。阴仲达是武威人;段承根是段晖的儿子。

崔浩召集各位历法家,考核校验从西汉元年以来的日月交食、五大行星运行轨迹,同时批评前代史书的失误,另撰《魏历》,拿给高允看。高允说:“西汉元年十月,五大行星汇聚在东井宿,这是历法中的基础常识;如今批评汉代史书却没发现这个错误,恐怕后人批评现在,就像现在批评古代一样。”崔浩问:“这个错误具体是什么?”高允答:“根据《星传》记载:‘金星(太白)、水星(辰星)常伴随太阳运行。’十月时,太阳位于尾宿、箕宿,黄昏时在申南星区沉没,而东井宿才刚在寅北星区升起,金星、水星怎能背离太阳运行到东井宿呢?这是史官想让这件事显得神奇,不再用常理推究罢了。”崔浩说:“天文现象若要出现异常,有什么情况不能发生呢?”高允说:“这不能用空话争辩,应当重新仔细核查。”在座的人都责怪高允的言论,只有东宫少傅游雅说:“高君精通历法,不会说没有根据的话。”

一年多后,崔浩对高允说:“之前讨论的问题,我当时本没放在心上;后来重新考究,果然像你说的那样。五大行星其实是在西汉元年之前三个月汇聚在东井宿,不是十月。”众人这才赞叹佩服。高允虽通晓历法,却从不主动推算天象,也不向他人讲解,只有游雅知道他的才能。游雅多次拿灾异现象询问高允,高允说:“阴阳灾异之事,很难知晓;即便知道了,又担心泄露天机,还不如不知道。天下精妙的道理有很多,何必急着问这个!”游雅于是不再追问。

北魏太武帝问高允:“治理国家应优先做什么?”当时北魏有很多良田被封禁,高允答:“我年轻时地位低微,只懂农事。若国家扩大耕地、积聚粮食,官府和百姓都有储备,那么饥荒就不值得担忧了。”太武帝于是下令解除所有田禁,将土地分配给百姓。

吐谷浑王慕容慕利延听说北魏攻克凉州,十分恐惧,率领部众向西逃遁,穿越沙漠。北魏太武帝因慕容慕利延的兄长慕容慕璝曾有擒获赫连定的功劳,便派遣使者安抚晓谕他,慕容慕利延才返回原来的领地。

氐王杨难当率领几万士兵侵犯北魏上邽,秦州百姓大多响应他。东平人吕罗汉劝镇将拓跋意头说:“杨难当兵力众多,如今不出战,是向他显示我方虚弱,士兵民心会离散沮丧,城池就守不住了。”拓跋意头派吕罗汉率领一千多精锐骑兵冲出城,冲击杨难当的军阵,所到之处无人能挡,斩杀杨难当身边的骑兵八人,杨难当大为震惊。恰逢北魏太武帝下玺书斥责杨难当,杨难当于是率军退回仇池。

这时,南丰太妃司马氏去世,她是已故营阳王刘义符的王后。

赵广、张寻等人再次谋反,被处死。

到了公元440年,春季,正月十四日(己酉日),沮渠无讳侵犯北魏酒泉,北魏守将元絜轻视他,出城与他对话;正月十七日(壬子日),沮渠无讳擒获元絜,进而包围酒泉。

二月,北魏临时任命通直常侍邢颖为使者,前来刘宋访问。

三月,沮渠无讳攻克酒泉。

夏季,四月初一(戊午朔日),发生日食。四月二十三日(庚辰日),沮渠无讳侵犯北魏张掖,秃发保周驻守删丹;四月二十九日(丙戌日),北魏太武帝派遣抚军大将军永昌王拓跋健统领众将讨伐他们。

司徒刘义康独揽朝廷大权。宋文帝多年来体弱多病,一劳累就发病,多次病危;刘义康尽心照料,药物、饮食若非自己先尝过,绝不会进给文帝,有时甚至连续几晚不睡,朝廷内外各类事务都由他独自决断施行。他生性喜好处理政务,审核公文时,没有一件不精细周全。文帝因此把许多事务托付给他,凡是他奏请的事,没有不批准的;地方州牧以下官员的任免,都让刘义康选拔任用,甚至生杀等重大事项,他有时也以录尚书事的名义直接决断。他权势威震远近,朝野上下的人都争相归附,每天清晨他府门前常有几百辆车等候,刘义康都对他们尽心接待,从不懈怠。他还记忆力超群,见过或听过的事,终身不忘;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列举自己记得的事,以此显示自己聪明。有才干的官员,大多受到他的厚待。他曾对刘湛说:“王敬弘、王球这类人,到底有什么本事!坐着就能获取富贵,这怎么能让人理解!”但他一向没有学问,不识大体,把朝廷中有才能的官员都招揽到自己府中,府中僚属若没有用处或违背他心意,就被贬斥到朝廷任职。他自认为与文帝是亲兄弟,关系最亲近,便不再讲究君臣礼节,随心所欲行事,毫无猜忌防备。他私下设置僮仆六千多人,却不向朝廷禀报;各地进献的贡品,都把最上等的送给刘义康,次等的才献给文帝;文帝曾在冬天吃柑橘,感叹柑橘的形状和味道都不好,刘义康说:“今年的柑橘有很多好的。”随后便派人回自己的东府取来,比献给文帝的柑橘大三寸。

领军将军刘湛与仆射殷景仁有矛盾,刘湛想依靠刘义康的权势排挤殷景仁。刘义康权势已经很盛,刘湛愈发推崇他,完全不顾人臣的礼节,文帝渐渐心中不满。刘湛刚入朝时,文帝对他恩宠礼遇十分优厚。刘湛擅长谈论治国之道,熟悉前代旧事,叙述时条理清晰,听的人都忘了疲倦。他每次进入云龙门,车夫就解开马匹,左右侍从和仪仗也随意散开,他不到傍晚不出来,习以为常。到后来他煽动刘义康争权,文帝虽然内心与他疏远,但表面的接待礼遇仍没改变,文帝曾对亲信说:“刘湛(小名刘班)刚从西方回来时,我和他谈话,常常看太阳早晚,担心他要离开;近来他入宫,我也看太阳早晚,苦于他不离开。”

殷景仁暗中对文帝说:“相王(刘义康)权势太重,不利于国家,应当稍加抑制。”文帝暗中同意。

司徒左长史刘斌,是刘湛的同族;大将军从事中郎王履,是王谧的孙子;还有主簿刘敬文、祭酒鲁郡人孔胤秀,都因谄媚迎合而受到刘义康的宠信;他们见文帝多病,都认为“一旦皇上驾崩,应当立年长的君主(指刘义康)”。文帝曾病危,让刘义康起草顾命诏书。刘义康回到官署,流着泪把这事告诉刘湛和殷景仁。刘湛说:“天下局势艰难,哪里是年幼君主能驾驭的!”刘义康、殷景仁都没回应。而孔胤秀等人却擅自到尚书省的义曹部门,索要东晋咸康末年立康帝(成帝之弟)的旧例,刘义康并不知道;等到文帝病情痊愈,隐约听说了这件事。刘斌等人又密谋,想让国家大权最终归于刘义康,于是勾结朋党,窥探宫廷动静,对不与自己同伙的人,必定千方百计加以陷害,又搜集殷景仁的过失,有时还编造分歧,告诉刘湛。从此,君主与宰相之间的嫌隙就形成了。

刘义康想任命刘斌为丹阳尹,谈话间,向文帝陈述刘斌家境贫寒。话还没说完,文帝就说:“让他任吴郡太守吧。”后来会稽太守羊玄保请求回京,刘义康又想让刘斌接替他,向文帝请示说:“羊玄保想回来,不知用谁任会稽太守?”文帝当时还没拟定人选,仓促间说:“我已经任用王鸿了。”从去年秋天起,文帝就不再去刘义康的东府。

五月十二日(癸巳日),刘湛因母亲去世离职守丧。刘湛自知罪行已经暴露,没有保全的可能,就对亲信说:“今年必定会失败。过去还能靠言辞争辩,所以得以拖延;如今已经走投无路,再没有这种希望了,灾祸到来还能拖延多久呢!”五月二十四日(乙巳日),沮渠无讳再次包围张掖,没能攻克,退守临松。北魏太武帝不再派兵讨伐,只下诏书劝谕他。

六月二十七日(丁丑日),北魏皇孙拓跋浚出生,朝廷宣布大赦,改年号为太平真君,这是采纳寇谦之《神书》中“辅佐北方太平真君”的说法。

太子刘劭前往京口拜谒京陵(宋武帝陵墓),司徒刘义康、竟陵王刘诞等人一同随行,南兖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从江都前来会合。

秋季,七月初十(己丑日),北魏永昌王拓跋健在番禾击败秃发保周;秃发保周逃走,拓跋健派遣安南将军尉眷追击。

七月十七日(丙申日),北魏窦太后去世。

八月初四(壬子日),刘宋袁皇后去世。

八月初五(癸丑日),秃发保周走投无路,自杀身亡。

八月十六日(甲申日),沮渠无讳派他的中尉梁伟到北魏永昌王拓跋健那里请求投降,归还酒泉郡以及所俘虏的北魏将领元絜等人。北魏太武帝派尉眷留下镇守凉州。

九月初四(壬子日),刘宋安葬袁皇后(元皇后)。

文帝因司徒彭城王刘义康的嫌隙已经明显,担心酿成祸乱。冬季,十月初一(戊申日),下令将刘湛逮捕,交付廷尉,下诏揭露他的罪行,在狱中处死他,同时处死他的儿子刘黯、刘亮、刘俨以及他的党羽刘斌、刘敬文、孔胤秀等八人;将尚书库部郎何默子等五人流放到广州,随即宣布大赦。当天,文帝下令让刘义康入宫住宿,留在中书省。当晚,分别逮捕刘湛等人;青州刺史杜骥领兵驻守宫殿内,防备意外情况,派人向刘义康宣读圣旨,告知刘湛等人的罪状。刘义康上奏表请求退位,文帝下诏任命刘义康为江州刺史,仍保留侍中、大将军的职位,出京镇守豫章。

起初,殷景仁卧病五年,虽然不能面见文帝,但双方通过密信往来,每天有十几封,朝廷政务无论大小,文帝都必定咨询他;他的行踪非常隐秘,没有人能察觉。逮捕刘湛那天,殷景仁让人擦拭衣帽,左右侍从都不明白他的用意。当天夜里,文帝前往华林园延贤堂,召见殷景仁。殷景仁仍称有脚病,让人用小床抬着去赴宴;诛杀刘湛党羽、处理后事的所有安排,文帝都委托给他。

起初,檀道济推荐吴兴人沈庆之忠诚谨慎、通晓军事,文帝让他率领卫队防守东掖门。刘湛任领军将军时,曾对他说:“你在宫中任职多年,近来应当会被提拔。”沈庆之神色严肃地说:“我在宫中任职十年,自然应该得到升迁,不再麻烦您推荐!”逮捕刘湛的当晚,文帝打开宫门召见沈庆之,沈庆之穿着军服、扎着绑腿入宫,文帝说:“你为什么穿得这么仓促?”沈庆之说:“半夜召见卫队将领,不能缓慢换装。”文帝派沈庆之逮捕刘斌,将他杀死。

骁骑将军徐湛之,是徐逵之的儿子,与刘义康关系尤其亲近,文帝对他深为不满。刘义康失败后,徐湛之被逮捕,按罪应处死。他的母亲会稽公主,是文帝的姐姐,身为嫡长女,一向受到文帝的礼遇,家中事务无论大小,文帝都必定咨询她后才施行。宋武帝当年征战时,曾在新洲割荻草,有一件粗布衣衫,是臧皇后亲手缝制的;武帝显贵后,把衣衫交给会稽公主说:“后代若有骄奢无度的人,可以把这件衣衫拿给他看。”到这时,会稽公主入宫见文帝,大声哭号,不再行臣妾礼节,用锦囊装着那件粗布衣衫扔在地上说:“你家原本贫贱,这件衣衫是我母亲为你父亲缝制的;如今能吃饱饭了,就想杀我的儿子吗!”文帝于是赦免了徐湛之。

吏部尚书王球,是王履的叔父,因简约淡泊有美名,受到文帝的敬重。王履生性贪求名利,与刘义康、刘湛深相交结;王球多次告诫他,他不听。诛杀刘湛的当晚,王履光着脚去拜见王球,王球让左右侍从为他取来鞋子,先温酒给他喝,说:“平时我对你说过什么?”王履恐惧得说不出话。王球缓缓说:“有我在,你还担心什么!”文帝因王球的缘故,赦免了王履的死罪,将他罢官在家。

刘义康掌权时,人们争相求着与他亲近,只有司徒主簿江湛早早就主动疏远他,请求出任武陵内史。檀道济曾为儿子向江湛求婚,江湛坚决推辞,檀道济通过刘义康请求,江湛拒绝得更坚决,所以没有卷入檀道济、刘义康两人的灾祸。文帝听说后,对他加以称赞。江湛是江夷的儿子。

彭城王刘义康在中书省停留了十多天,面见文帝辞行后,就前往江边码头;文帝只对着他痛哭,没再说别的话。文帝派僧人慧琳去探望他,刘义康说:“弟子还有回来的可能吗?”慧琳说:“可惜您没读过几百卷书!”

起初,吴兴太守谢述,是谢裕的弟弟。他多次辅佐刘义康,常常劝谏补益,很早就去世了。刘义康即将前往南方,感叹说:“过去谢述只劝我退让,刘湛(小名刘班)只劝我进取;如今刘湛还在,谢述却死了,我失败也是应该的啊!”文帝也说:“谢述如果还在,刘义康一定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随后,文帝任命征虏司马萧斌为刘义康的咨议参军,兼任豫章太守,事务无论大小,都委托给他。萧斌是萧摹之的儿子。又派龙骧将军萧承之领兵防守刘义康。刘义康身边受他宠信、真心追随的人,都允许跟随他;供给的物资十分优厚,书信赏赐不断,朝廷大事都派人告知他。

过了很久,文帝到会稽公主家赴宴,气氛十分欢快;公主起身,两次下拜叩头,悲痛得不能自已。文帝不明白她的用意,便亲自起身搀扶她。公主说:“车子(刘义康小名)年老后必定不被陛下容纳,如今我特地为他求命。”接着放声大哭。文帝也流下眼泪,指着蒋山说:“一定没有这种顾虑。如果违背今天的誓言,就是辜负了初宁陵(宋武帝陵墓)。”随即把自己喝的酒封存起来赐给刘义康,并写信说:“会稽姐姐设宴时想起弟弟,剩下的酒现在封存送你。”所以直到会稽公主去世,刘义康都安然无恙。

对此,司马光说:文帝对刘义康的友爱之情,起初并非不深厚。最终却失去兄弟间的和睦,违背君臣间的道义,追寻祸乱的根源,正是因为刘湛贪求权势的**没有满足。《诗经》说:“贪婪的人会败坏同类。”说的就是这种情况吧!

文帝征召南兖州刺史江夏王刘义恭为司徒、录尚书事。十月初一(戊寅日),任命临川王刘义庆为南兖州刺史,殷景仁为扬州刺史,仍保留仆射、吏部尚书的职位。刘义恭吸取彭城王刘义康失败的教训,虽然担任录尚书事,却只负责签署文书而已,文帝这才安心。文帝每年给相府拨款二千万钱,其他物资也与此相当;但刘义恭生性奢侈,费用常常不够,文帝又另外给他拨款,每年达一千万钱。

十一月初九(丁亥日),北魏太武帝前往山北。

殷景仁被任命为扬州刺史后,病情最终加重,文帝为此下令,西州道路上不得有车马声。十一月二十五日(癸丑日),殷景仁去世。十二月初六(癸亥日),文帝任命光禄大夫王球为仆射。十二月十一日(戊辰日),任命始兴王刘浚为扬州刺史。当时刘浚还年幼,扬州事务全委托给后军长史范晔、主簿沈璞。范晔是范泰的儿子;沈璞是沈林子的儿子。不久,范晔升任左卫将军,文帝任命吏部郎沈演之为右卫将军,两人共同掌管宫廷卫队;又任命庾炳之为吏部郎,三人都参与机密事务。沈演之是沈劲的曾孙。

范晔有杰出的才华,但性情轻薄、品行不端,多次违背礼教,被士大夫阶层鄙视。他生性急躁好胜,自认为才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常常因不得志而闷闷不乐。吏部尚书何尚之对文帝说:“范晔的志向情趣不同常人,请求把他外调为广州刺史;如果让他留在朝中,酿成祸乱,就不得不对他用刑。频繁动用刑罚,不是国家的好事。”文帝说:“刚诛杀刘湛,又调走范晔,人们会说你们不能容纳人才,说我听信谗言。只需大家都知道他的情况,他就不能造成危害。”

这一年,北魏宁南将军王慧龙去世,吕玄伯留守他的墓地,终身没有离开。

北魏太武帝想任命伊馛为尚书,封郡公,伊馛推辞说:“尚书事务繁多,公爵爵位极高,不是我这样年轻又愚笨浅陋的人能胜任的。”太武帝问他想担任什么职位,他回答说:“中书省、秘书省有很多文人学士,若陛下一定要恩宠我,请求让我在其中任职。”太武帝认为他说得好,任命他为中护国将军、秘书监。

大秦王杨难当又自称武都王。

到了公元441年,春季,正月初五(癸卯日),北魏任命沮渠无讳为征西大将军、凉州牧、酒泉王。

彭城王刘义康抵达豫章,辞去刺史职务;正月初六(甲辰日),文帝任命刘义康为都督江、交、广三州诸军事。前龙骧参军巴东人扶令育到朝廷上奏表,说:“过去袁盎劝谏汉文帝说:‘淮南王如果在途中因霜露生病去世,陛下会有杀弟的名声。’汉文帝没有采纳,后来追悔莫及。彭城王刘义康,是先帝疼爱的儿子,是陛下的二弟,若他有糊涂犯错的过失,正应该用善恶的道理教导他,用正确的方法引导他,怎能因可疑的猜忌,就一旦将他废黜,远远送到南方边陲!百姓平民,都为陛下感到痛心。庐陵王(刘义真)的旧事,足以作为借鉴。恐怕刘义康年老命尽,突然死在南方,我虽然地位低微,也私下为陛下感到羞耻。陛下只知道坏的树枝应该砍掉,却不知砍树枝会伤害树干!希望陛下尽快召回刘义康,让他返回京城,兄弟和睦,君臣融洽,这样天下人的期望就能满足,闲言碎语的途径也会断绝。何必一定要让他担任司徒公、扬州牧,才能安置彭城王呢!如果我说的话对国家不利,请让我受重刑,以向陛下谢罪。”奏表呈上后,扶令育立即被逮捕,关押在建康监狱,赐死。

对此,裴子野评论说:君主做善事,就像乌云降雨,万物都能得到恩惠;等到君主做恶事,就像天裂地震,万物都感到惊恐,谁会不知道,谁会没看见!难道杀一个人、堵一个人的嘴,就能逃避、消除恶名吗?这都是因为不能克制愤怒,反而加重了过错。以宋文帝的宽容大度,尚且对彭城王事件(指杀扶令育)避而不谈,从此以后,谁还敢轻易进言!刘宋几代,很少听到正直诚恳的言论,难道是士大夫的刚直气节,不如古代?还是当时君主的刑罚政令导致这样的结果呢?张约因权臣而死,扶令育因贤明君主而亡,刘宋的刑罚,唉,真可怕啊!

北魏新兴王拓跋俊荒淫无道,三月十三日(庚戌日),被降爵为公。拓跋俊的母亲此前因犯罪被处死,拓跋俊心怀怨恨,有谋反的图谋;事情败露后,被赐死。三月十四日(辛亥日),北魏赐郁久闾乞列归爵位为朔方王,沮渠万年为张掖王。

夏季,四月,沮渠唐儿背叛沮渠无讳;沮渠无讳留下堂弟沮渠天周镇守酒泉,自己与弟弟沮渠宜得率领军队攻打沮渠唐儿,沮渠唐儿战败身亡。北魏认为沮渠无讳终究会成为边境祸患,四月二十三日(庚辰日),派遣镇南将军奚眷攻打酒泉。

秋季,八月初五(辛亥日),北魏派遣散骑侍郎张伟前来刘宋访问。

九月二十二日(戊戌日),北魏永昌王拓跋健去世。

冬季,十一月十三日(戊子日),刘宋尚书仆射王球去世。十一月二十四日(己亥日),朝廷任命丹阳尹孟顗为尚书仆射。

此时,酒泉城内粮食耗尽,一万多人都饿死了,沮渠天周杀死妻子,用她的尸体给士兵充饥。十一月二十五日(庚子日),北魏奚眷攻克酒泉,擒获沮渠天周,将他押送到平城后处死。沮渠无讳缺乏粮食,又畏惧北魏兵力强盛,于是谋划向西穿越流沙,派遣弟弟沮渠安周向西攻打鄯善。鄯善王原本打算投降,恰逢北魏使者抵达,劝说他坚守抵抗;沮渠安周没能攻克鄯善,退守东城。

氐王杨难当发动全国兵力入侵刘宋,图谋占据蜀地,派遣他的建忠将军苻冲出兵东洛,抵御梁州的军队;梁、秦二州刺史刘真道进攻苻冲,将他斩杀。刘真道是刘怀敬的儿子。杨难当攻克葭萌,擒获晋寿太守申坦,接着包围涪城。巴西、梓潼二郡太守刘道锡据城坚守,杨难当攻打了十多天,没能攻克,于是撤军返回。刘道锡是刘道产的弟弟。十二月十九日(癸亥日),宋文帝下诏,命令龙骧将军裴方明等人率领三千名士兵,又征调荆州、雍州的军队讨伐杨难当,所有军队都受刘真道调度指挥。

这时,刘宋晋宁太守爨松子反叛,宁州刺史徐循出兵讨伐,平定了叛乱。

刘宋天门郡蛮族首领田向求等人反叛,攻破溇中;荆州刺史衡阳王刘义季派遣行参军曹孙念出兵讨伐,击败了叛军。

北魏寇谦之对太武帝说:“如今陛下以‘太平真君’的身份统治天下,创立‘静轮天宫’的道法,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过的事。陛下应当登坛接受符书,以彰显圣明的德行。”太武帝听从了他的建议。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