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资治通鉴新译 > 第107章 魏明帝大修宫室,杨仪被废自杀

魏纪五

公元235年

春季,正月戊子日,魏国任命大将军司马懿为太尉。

丁巳日,皇太后郭氏去世。魏明帝多次向太后询问甄皇后死亡的情况,太后因此忧虑而死。

蜀汉的杨仪杀了魏延之后,自认为立了大功,应当代替诸葛亮执掌朝政;但诸葛亮生前就已经在暗中指定蒋琬执掌朝政,认为杨仪胸襟狭窄,让他执掌朝政必定容不下他人。杨仪回到成都后,被任命为中军师,没有统领的军队,只是闲职而已。当初,杨仪在昭烈帝刘备手下担任尚书,蒋琬当时只是尚书郎。后来两人虽然都担任丞相参军、长史,但杨仪常常跟随诸葛亮出行,承担繁重的任务;他自认为资历和官职都在蒋琬之上,才能也超过蒋琬,于是就把自己的怨恨愤怒表现在言行上,叹息怒斥之声发自内心。当时的人都害怕他言语没有节制,所以没人敢与他交往。只有后军师费祎前去慰问他,杨仪对费祎表达了怨恨和不满,说了很多抱怨的话。又对费祎说:“以前丞相去世的时候,我如果率领军队投靠魏国,处境难道会像现在这样失意吗!真是让人后悔,却再也来不及了!”费祎秘密把他的话上奏给汉主。汉主把杨仪废为平民,流放到了汉嘉郡。杨仪到了流放地,又上书诽谤朝廷,言辞异常激烈。汉主于是下令让郡里官员逮捕杨仪,杨仪自杀身亡。

三月庚寅日,魏国安葬文德皇后。

夏季四月,汉主任命蒋琬为大将军、录尚书事;费祎代替蒋琬担任尚书令。

魏明帝喜好大兴土木,已经修建了许昌宫,又修建洛阳宫,建起昭阳太极殿,筑起总章观,高达十多丈。劳役不停,导致农业生产荒废。司空陈群上奏说:“从前大禹继承唐尧、虞舜的盛世,尚且居住简陋的宫室,穿粗劣的衣服。何况现在是战乱之后,人口极少,比起汉文帝、汉景帝时期,不过相当于一个大郡。加上边境有战事,将士辛苦劳累,如果发生水旱灾害,那将是国家深深的忧虑。从前刘备从成都到白水,修建了很多驿站,耗费人力物力,太祖知道这是使百姓疲惫的做法。现在中原耗费民力,也是吴国、蜀国所希望的。这是关乎国家安危的关键,希望陛下细细考虑!”魏明帝回答说:“帝王大业和宫室,也应该同时建立。消灭敌人之后,只需要停止防守罢了,怎么可以再征发劳役呢!这本来就是您的职责,就像萧何的重大谋略一样。”陈群说:“从前汉高祖只和项羽争夺天下,项羽被消灭后,宫室被烧毁,所以萧何修建武库、太仓,都是紧急需要的,然而汉高祖还是责怪他修建得过于壮丽。现在吴、蜀二敌还没有平定,实在不应该和古代相比。人想做什么事,没有找不到借口的,何况是天子呢,那更是没人敢违抗。以前想要拆毁武库,说不能不拆;后来想要设置,又说不能不设置。如果一定要修建宫室,固然不是臣下的言辞所能阻止的;如果陛下能稍加留意,幡然醒悟,也不是臣下所能企及的。汉明帝想要修建德阳殿,钟离意劝谏,他就采纳了建议,后来又重新修建;宫殿建成后,又对群臣说:‘如果钟离尚书还在,就不能建成这座宫殿了。’帝王难道会害怕一个大臣吗!只是为了百姓啊。现在臣竟然不能让圣明的君主稍加留意,远远比不上钟离意啊。”魏明帝于是对此稍作减省。

魏明帝沉溺于后宫妃嫔,宫中女官的俸禄等级和文武百官的数目相当,从贵人以下到宫廷里负责洒扫的宫女,共有几千人。他挑选了六个知书达理、可以托付信任的女子,作为女尚书,让她们掌管宫外的奏章事务,处理并批复。廷尉高柔上奏说:“从前汉文帝吝惜十户人家的财产,不修建供自己娱乐的小台;霍去病担忧匈奴的危害,没有时间考虑修建府第的事。何况现在所损耗的不只是百金的费用,所忧虑的不只是北方匈奴的祸患啊!可以粗略建成所需要的宫室来满足朝会和宴会的礼仪,然后停止修建,让百姓能够从事农业生产;等到吴、蜀二方平定后,再慢慢修建。《周礼》规定:天子后妃以下有一百二十人,妃嫔的礼仪已经很盛了。我听说后宫的人数,有时还超过这个数目,圣嗣不兴旺,大概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认为可以精选贤淑美好的女子来充实内宫的数目,其余的都遣送回家,并且以此修养精神,专一宁静为贵。这样,《诗经·螽斯》中多子多孙的征兆或许就可以实现了。”魏明帝回复说:“你总是这么直言不讳,以后有什么想法再上奏吧。”

当时狩猎的法规很严厉,杀死禁地鹿的人要被处死,财产没收官府,有能告发的人,给予丰厚的赏赐。高柔又上奏说:“近年来,百姓供给各种劳役,亲自种田的人已经大大的减少;加上不久前又有狩猎的禁令,群鹿破坏庄稼,啃食幼苗,到处造成危害,损失不可估量,百姓虽然设置障碍防范,却无力抵御。比如荥阳附近,周围几百里,每年几乎没有收成。现在天下人口很少,而麋鹿造成的损失很多,一旦发生战事或灾年,将没有办法应对。希望陛下放宽对民间的限制,让百姓能够捕猎鹿,废除狩猎的禁令,那么百姓就能永远得到救助,他们没有不高兴的了。”

魏明帝又想铲平北芒山,在上面修建台观,以便望见孟津。卫尉辛毘劝谏说:“天地的本性,是有高有低。现在违背本性,这既不符合常理;又加上耗费人力,百姓难以承受劳役。而且如果九河泛滥,洪水成灾,丘陵都被铲平了,将用什么来抵御呢!”魏明帝于是停止了这件事。

少府杨阜上奏说:“陛下继承武皇帝开拓的大业,坚守文皇帝善始善终的基业,实在应当思考向古代圣贤的善政看齐,全面审视末世放纵无度的恶政。从前如果汉桓帝、汉灵帝没有废弃汉高祖的法度,没有丢掉汉文帝、汉景帝的恭谨节俭,太祖即使有神武之能,又能在哪里施展呢,而陛下又怎么能处在这样尊贵的位置上呢!如今吴、蜀尚未平定,军队在外戍守,各项修缮整治的工程,希望陛下务必奉行节约俭省。”魏明帝用褒奖的诏书答复了他。

杨阜又上奏说:“尧住茅草屋而天下人都安居,禹住简陋宫室而天下人都乐业。到了殷、周时期,有的殿堂只高三尺,大小不过九筵罢了。夏桀修建璇室、象廊,商纣建造倾宫、鹿台,因此丧失了国家;楚灵王因为修筑章华台而自身遭祸;秦始皇修建阿房宫,传了两代就灭亡了。若是不估量百姓的力量,只是来满足自己耳目的**,那没有不灭亡的。陛下应当以尧、舜、禹、汤、周文王、周武王为榜样,以夏桀、商纣、楚灵王、秦始皇为深切的警戒,却竟然自顾安逸,只修饰宫殿台榭,这样必然会有颠覆危亡的灾祸。君主是元首,大臣是四肢,存亡一体,得失与共。臣虽然愚钝怯懦,又怎敢忘记谏争之臣的职责!言辞不恳切周详,就不足以感动陛下。陛下如果不体察臣的话,恐怕皇祖、烈考的福运就要坠落了。假使臣的死能有万分之一的补救,那么死的那天就像活着的时候一样。臣恭谨地叩请受死,沐浴待命!”奏章呈上后,魏明帝被他的忠言感动,并亲手写诏书答复。

魏明帝曾经穿着夹衣,外面套着浅青色绫绸做的短袖外套。杨阜见状便问魏明帝:“陛下,这在礼仪上属于哪种正式礼服呢?”魏明帝沉默不答。从此之后,魏明帝不穿符合礼仪的服装就不见杨阜。杨阜又上奏想裁减后宫中未被宠幸的宫女,于是召来御府官吏询问后宫人数。官吏遵守旧令,回答说:“这是禁中秘密,不能泄露!”杨阜发怒,打了官吏一百棍,斥责他说:“国家不向九卿保密,反而向小吏保密吗!”魏明帝于是更加敬畏他了。

散骑常侍蒋济上奏说:“从前勾践鼓励生育、培养国力来等待时机使用,燕昭王抚恤百姓疾苦来报仇雪恨,所以能以弱小的燕国降服强大的齐国,以瘦弱的越国消灭强劲的吴国。如今吴、蜀两国强盛,陛下在位时不铲除它们,那将是百代的责任。凭陛下圣明神武的谋略,舍弃那些不急的事情,专心讨伐贼寇,臣认为没有什么困难。”中书侍郎东莱人王基上奏说:“臣听说古人用水比喻百姓说:‘水可以载船,也可以翻船。’颜渊说‘东野子驾车,马力用尽了,却还不停地求进,恐怕要失败了。’如今劳役辛苦,男女分离,希望陛下深刻体察东野子驾车的弊端,留意舟水之喻的道理,在车马还没跑尽时让它休息,在民力还没困竭时节省劳役。从前汉朝统一天下,到汉文帝时只有同姓诸侯,而贾谊还担忧说:‘把火放在堆积的柴草下面,自己睡在上面,还说这是安全的。’如今贼寇还没消灭,猛将掌握兵权,约束他们就无法应对敌人,长久这样就难以传给后代,在圣明的时代,不致力于消除祸患,如果子孙不强劲,那将是国家的忧患。假使贾谊复活,他的忧虑一定比从前更深切。”但魏明帝都没有听从。

殿中监监督工程时,擅自逮捕了兰台令史,右仆射卫臻上奏要求查办。魏明帝下诏说:“宫殿没能建成,是我所关心的事,你却要追究这件事,为什么?”卫臻说:“古代制定禁止越权办事的法规,不是厌恶他们做事勤勉,实在是因为这样做益处小,危害大。臣每次考察这类事情,大多都是这样,如果又放纵他们,恐怕各部门将会竞相越权,最终导致朝廷纲纪衰败。”

尚书涿郡人孙礼坚决请求停止劳役,魏明帝下诏说:“敬纳直言。”却催促遣送百姓去做工;监督工程的人又上奏请求再留一个月,等工程有所成就再结束。孙礼直接到工地,不再重新上奏,声称诏书下令遣散百姓,魏明帝对他的做法感到惊奇,却没有责怪他。魏明帝虽然不能完全采用群臣的直谏之言,但都宽容地对待他们。

秋季,七月,洛阳崇华殿发生火灾。魏明帝问侍中兼太史令泰山人高堂隆:“这是什么灾祸的征兆?在礼仪上有没有祈祷消除灾祸的意义呢?”高堂隆回答说:“《易经·传》中说:‘君主不节俭,臣下不节制,灾祸之火就会烧毁他们的宫室。’又说:‘君主把楼台建得很高,上天就会降火灾为灾。’这是因为君主一心修饰宫室,不知道百姓已经贫困枯竭,所以上天用旱灾来回应,火灾就从高大的宫殿燃起。”魏明帝下诏问高堂隆:“我听说汉武帝时柏梁殿发生火灾,他就大规模修建宫殿来镇住灾祸,这有什么说法呢?”高堂隆回答说:“那是夷越之地的巫师所做的事,不是圣贤的明智教诲。《五行志》中说:‘柏梁殿发生火灾后,接着就有江充的巫蛊之祸。’就像《五行志》所说的,越地巫师建议修建的建章宫并没有镇住灾祸。现在应该遣散服劳役的百姓,宫室的建造务必节约俭省,清扫火灾烧毁的地方,不敢在那里再进行修建,那么象征吉祥的萐莆、嘉禾就一定会在这片土地上生长。如果耗尽百姓的力量和财物,就不是招来吉祥征兆、使远方之人归顺的办法。”

八月,庚午日,立皇子曹芳为齐王,曹询为秦王。魏明帝没有儿子,便收养这两个王作为自己的儿子,宫廷中的事情保密,没有人知道他们的来历。有人说:曹芳是任城王曹楷的儿子。

丁巳日,魏明帝返回洛阳。

魏明帝下诏重新修建崇华殿,并改名为九龙殿。引谷水穿过九龙殿前,修建玉井和彩绘栏杆,栏杆上雕刻蟾蜍吐水、神龙喷水的图案。另派博士扶风人马钧制作司南车,以及利用水力转动的各种杂技表演装置。陵霄阙开始建造时,有喜鹊在上面筑巢,魏明帝以此询问高堂隆,高堂隆回答说:“《诗经》中说:‘喜鹊筑好了巢,斑鸠却来居住。’现在修建宫室,建造陵霄阙,却有喜鹊在上面筑巢,这是宫殿还没建成,自身却不能居住的征兆。大概意思是说:‘宫殿没有建成,将会有其他姓氏的人来掌控它。’这是上天的告诫啊。天道没有亲疏,只帮助善良的人,太戊、武丁看到灾祸后感到恐惧,所以上天降下福运。现在如果停止各种劳役,增加德政,那么就可以在三王之外加上您,在五帝之外加上您,岂止是像商王太戊那样转祸为福呢!”魏明帝听后为之动容。

魏明帝性情严厉急躁,那些监督修建宫室而超过期限的人,魏明帝就亲自召见询问,可话还没说完,他们就已经被砍头。散骑常侍兼秘书监王肃上奏说:“现在宫室还没建成,参与修建的有三四万人。九龙殿可以使圣体安居,里面也足以安置六宫;只有泰极殿以前的部分,工程还很大。希望陛下选取那些领取口粮的士兵,不是急需的工程就不用他们,挑选其中身强力壮的,留下一万人,让他们一年更换一次。都知道休息替代有日子,那他们就没有不乐意去做事的,即使劳累也不会有怨言了。算起来一年有三百六十万工,也不算少了。应当一年完成的工程,允许用三年时间完成,遣散其余的人,让他们都去从事农业生产,这是长远之计啊。取信于百姓,是国家的大宝。以前陛下将要到洛阳,征发百姓修建营垒,有关部门命令营垒建成后就将他们遣散;营垒建成后,又贪图他们的劳力,不按时遣散。有关官员只图眼前的利益,不顾治理国家的根本。臣认为从今以后,如果再要役使百姓,应该明确命令,让他们一定按期遣散,以后有其他事情,宁可再征发,也不要失信。凡是陛下临时施行的刑罚,都是有罪的官吏、应该处死的人;然而百姓不知道,认为是仓促行事。所以希望陛下把他们交给司法官吏,公布他们的罪行,同样是处死,不要让杀戮玷污宫廷而被远近的人怀疑。况且人命至关重要,死了就难以复生,容易被杀,一旦气绝就不能再活过来,所以圣贤都重视人命。从前汉文帝想要杀死冲撞车驾的人,廷尉张释之说:‘在当时,陛下派人杀了他也就罢了,现在交给廷尉,廷尉是天下公平的象征,不能有所偏斜。’臣认为这话说得非常不对,不是忠臣应该说的话。廷尉是天子的官吏,尚且不能失去公平,而天子自身反而可以迷惑失误吗!这是看重自己而轻视君主,是非常不忠的,不能不注意啊!”

中山恭王曹衮病重,命令属官说:“男子不能死在妇人手中,赶快及时建造东堂。”东堂建成后,他带病乘车前往居住。又命令世子说:“你从小就做君王,只知道享乐不知道辛苦,一定会因为骄奢而犯错。兄弟有不好的行为,应当亲自劝谏他们,若是劝谏不听,就流着泪开导他们,开导还不改,就告诉他们的母亲,要是还不改,就应当上奏朝廷,并辞去封国。与其因保持宠信而遭祸,不如在贫贱中保全自身。这说的也是大的罪恶,那些小的过错,应当替他们掩盖。”冬季,十月,己酉日,曹衮去世。

十一月,丁酉日,魏明帝前往许昌。

这一年,幽州刺史王雄派勇士韩龙刺杀了鲜卑首领轲比能。从此,鲜卑各部落离散,互相攻伐,强大的部落远远逃遁,弱小的请求归服,边境于是安定下来。

张掖郡柳谷口河水泛滥,有一块带图案的宝石显现出来,形状像灵龟,立在河的西岸,上面有七匹石马以及凤凰、麒麟、白虎、牺牛、玉璜玉玦、八卦、星宿、彗星的图像,还有“大讨曹”的文字。魏明帝下诏将此事布告天下,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任县县令于绰带着诏书和宝石图案去询问巨鹿人张臶,张臶秘密对於绰说:“神灵能预知未来,不追溯过去,吉祥的征兆先出现,然后兴衰就会随之而来。如今汉朝早已灭亡,魏国已经取代了它,哪里有追溯已灭亡的王朝而出现吉祥征兆的呢!这块石头,是当今的变异,也是将来的符瑞啊。”

魏明帝派人到吴国用马匹交换珠玑、翡翠、玳瑁,吴主孙权说:“这些都是我不用的东西,却能换来马匹,我有什么可吝惜的呢。”于是把这些东西都交给了魏国使者。

公元236年

春季,吴国人铸造大钱,一枚当五百枚小钱。

三月,吴国张昭去世,享年八十一岁。张昭容貌庄重严肃,有威严,从吴主到满朝大臣,全国上下都敬畏他。

夏季四月,汉主刘禅到了湔水,登上观阪,观看汶水的流向,过了十天才返回。

武都氐王符健向蜀汉请求投降;他的弟弟不同意,率领四百户人家投降了魏国。

五月乙卯日,乐平定侯董昭去世。

冬季十月己卯日,魏明帝返回洛阳宫。

甲申日,有彗星出现在心宿,又有彗星出现在东方。高堂隆上奏说:“凡是帝王迁都或者建立城邑,都要先确定天地、社稷的神位,恭敬地供奉它们。将要营造宫室,就先建宗庙,其次是马厩仓库,最后才是居住的房屋。如今圜丘、方泽、南北郊、明堂、社稷的神位还没确定,宗庙的制度也不符合礼仪,却极力修饰居住的宫室,使士民失去本业,外面的人都说‘宫中的用度与军队、国家的费用几乎相等’,百姓无法忍受,都心怀怨恨愤怒。《尚书》说:‘上天的视听,来自百姓的视听;上天的赏罚,来自百姓的赏罚。’这是说上天的赏罚,随着百姓的言论,顺应百姓的心意。用柞木做椽子、宫室简陋,是唐尧、虞舜、大禹能留下崇高风范的原因;修建玉台、琼室,是夏桀、商纣冒犯上天的原因。如今宫室过于华丽,彗星明显出现,这是上天像慈父一样发出的恳切训诫。应当奉行孝子恭敬惶恐的礼仪,不应忽视,以免加重上天的愤怒。”高堂隆多次恳切劝谏,搞得魏明帝很不高兴。侍中卢毓进言说:“臣听说君主贤明,臣子就正直,古代的圣王唯恐听不到自己的过错,这正是臣等比不上高堂隆的地方。”魏明帝的不满这才得以消解。卢毓是卢植的儿子。

十二月癸巳日,颍阴靖侯陈群去世。陈群前后多次陈述政事得失,每次上奏密封的奏章,总是削去草稿,当时的人以及他的子弟都不知道内容。议论的人有的讥讽陈群在位时拱手沉默无所作为;正始年间,朝廷下诏编撰群臣的上书,编成《名臣奏议》,朝中官员才看到陈群的劝谏事迹,都感叹不已。

袁宏评论说:有人说:“少府杨阜难道不是忠臣吗!看到君主的过错就愤怒地指责,和别人说话没有不说的。”回答说:“仁者爱人,把爱施加给君主叫做忠,施加给父母叫做孝。如今作为臣子,看到君主偏离正道,直接指责他的过错并宣扬他的恶行,可以说是正直的人,却算不上忠臣。司空陈群就不是这样,整天谈论,从未说过君主的过错;上书几十次,外面的人都不知道。君子认为陈群在这方面是长者啊。”

乙未日,魏明帝前往许昌。

随后,魏明帝下诏让公卿各自举荐一名才德兼备的人,司马懿推荐兖州刺史太原人王昶应选。王昶为人谨慎敦厚,给他兄长的儿子取名为默、沈,给儿子取名为浑、深,并写信告诫他们说:“我用这四个字取名,是想让你们顾名思义,不敢违背。事物速成则速亡,晚成而能善终,早晨开花的草,傍晚就凋零了,松柏的茂盛,严寒也不会衰败,因此君子以阙党童子的急躁为戒。能以屈为伸,以让为得,以弱为强,很少有不能成功的。毁誉,是爱恶的根源、祸福的关键。孔子说:‘我对于别人,不随意诋毁或赞誉。’以圣人的品德尚且如此,何况平庸之辈,怎能轻易诋毁或赞誉呢!有人诋毁自己,应当退而反省自身。如果自己有可被诋毁的行为,那么别人的话就是恰当的;如果自己没有可被诋毁的行为,那么别人的话就是虚妄的。恰当就不要怨恨别人,虚妄就不会危害自身,又何必报复呢!谚语说:‘御寒不如厚皮衣,止谤不如修自身。’这话确实可信啊!”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