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 第93章 狼佩昭疑·灵脉劫起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第93章 狼佩昭疑·灵脉劫起

作者:棠帧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09

青铜迷踪:西市货栈的狼影

长安西市的雪下得绵密,鹅毛雪片裹着风,斜斜砸在胡商货栈的羊毛毡上——那毡子是从龟兹运来的,织着缠枝葡萄纹,被雪浸得沉甸甸的,融开的雪水顺着纹路往下淌,在青石板上积成小小的水洼。林夏裹着件粗毛织的厚布袍,领口沾着雪粒,一呵气就是团白雾。她指尖死死攥着五灵佩,玉佩自昨夜起就没断过暖意,像块刚从灶膛里掏出来的暖玉,贴在掌心熨得发烫。佩面红斑里的狼头影愈发清晰,连狼眼的红光都透着尖利,仿佛下一秒就要挣开玉面,扑向某个藏在暗处的影子。

“康老胡的货栈就在前面,”暗卫小李的声音从巷口飘来,他缩在皂衣里,帽檐压得极低,“昨夜盯梢的兄弟说,崔府私兵运的青铜器件,用黑布裹着,卸在这儿就没再出来。那老胡是粟特来的,平日里卖安息香,最近却总在半夜见玄衣人,说话还躲躲闪闪的。”

林夏点点头,抬手掸掉肩上的雪,刚要迈步,却被一阵风灌了满脸——风里除了雪的冷意,还混着股甜腻的安息香,裹着青铜的金属味,从货栈门帘后飘出来。她深吸一口气,掀开门帘时,粗布帘上的雪渣簌簌落在脚边,溅起细小的雪雾。

货栈里光线昏暗,只有一盏铜制油灯悬在梁上,昏黄的光映着满地的香料袋——有装着安息香的皮囊,有盛着**的陶罐,还有些五颜六色的西域宝石,用粗布垫着摆在木架上。康老胡正蹲在角落,背对着门擦一面青铜镜,他穿件褐色胡服,袖口磨得发毛,手里攥着块粗糙的麻布,一下下蹭着镜身的铜绿。麻布擦过镜面,发出“沙沙”的轻响,铜绿碎屑落在地上,混着撒出来的香料末,成了青黄相间的小堆。

“姑娘要买香?”康老胡听见动静,头也没回,声音带着粟特人特有的卷舌腔,“新到的安息香,炖在炉子里,能暖一整晚。”他说着转过身,脸上堆着惯常的笑容,可目光扫过林夏攥紧的手时,笑容僵了一瞬——尤其是当林夏的指尖无意间拨开布袍袖口,露出五灵佩的一角时,他的眼神突然沉了下去,下意识往身后的木箱退了半步。

林夏的目光却钉在他的袖口上——方才他转身时,胡服的袖口滑上去一截,露出半块青铜牌,牌面上刻着的狼头图腾,尖耳、獠牙,连狼颈上的鬃毛纹路,都与五灵佩红斑里的影子分毫不差。

“我不买香,”林夏的声音放得平缓,指尖却悄悄扣住了腰间的短刀——那刀是陈默送的,刀柄缠着黑色防滑绳,磨得发亮,“我找康掌柜,问点事——关于‘青铜器件’的事。”

“什么青铜器件?”康老胡的笑容彻底消失,手悄悄摸向身后的木箱,“姑娘怕不是找错人了,我只卖香料,不懂什么器件。”

话音刚落,林夏掌心的五灵佩突然“嗡”地一声,暖意瞬间变烫,像有团火在佩里烧,灼得她指尖发麻。她刚要拔短刀,货栈后门突然传来“哗啦”一声——四块木板拼成的后门被踹开,四个玄衣人裹着风雪冲进来,手里的弯刀泛着冷光,直劈向林夏的面门!

“暴露了!”康老胡嘶吼一声,猛地掀翻身前的香案——案上的铜香炉、**罐“哐当”砸在地上,安息香撒了一地,甜腻的香气瞬间弥漫开来。他手里的青铜镜也掉在地上,镜背朝下,却在落地的瞬间“咔嗒”响了一声——林夏眼尖,看见镜背边缘有道细缝,康老胡用指甲扣了扣,一道暗格突然弹开,里面掉出张泛黄的羊皮纸,打着卷落在雪水里。

林夏侧身避开弯刀的寒光,玄衣人的刀劈在木架上,宝石罐“哗啦”碎了一地,五颜六色的宝石滚得满地都是。她趁机弯腰,一把抓起羊皮纸——纸页粗糙,边缘磨损得厉害,上面用墨画着复杂的线条,是张车师灵脉节点图,每个节点旁都标着歪扭的铁勒文,像是用炭笔匆匆写上去的。

“拿了图就走!”林夏将羊皮纸塞进怀里,五灵佩突然爆发出一道红光,从她掌心窜出来,像道小小的火墙,逼得玄衣人往后退了半步——他们身上的玄袍沾到红光,竟冒出淡淡的黑烟,像是被灼烧一般。

就在这时,货栈外传来急促的马蹄声——“嗒嗒嗒”踩在雪地上,混着雪粒飞溅的“咯吱”声,越来越近。紧接着,粗布门帘被一把劈开,陈默握着那柄缺刃的断刀冲进来,刀风扫过,精准挑飞最前面那个玄衣人的弯刀——“当”的一声脆响,两把刀撞在一起,溅起细碎的火星。

“早说过崔氏私兵没这么好对付,你偏要单独来!”陈默的声音带着点喘,玄色劲装的肩头沾着雪,额角还有细密的汗珠——显然是一路策马赶来,没歇过脚。他挡在林夏身前,断刀横在胸前,锈迹斑斑的刀身虽有缺口,却透着股厮杀出来的凌厉,玄衣人竟没一个敢上前。

林夏靠在陈默身后,指尖摸了摸怀里的羊皮纸,又将五灵佩贴在纸页上——玉佩的红斑突然暗了暗,像火苗被风吹了一下,原本清晰的狼头影淡了下去,只留下一个红圈,正好罩在灵脉图最显眼的那个节点上。她凑近看了看,节点旁的铁勒文虽认不全,却能看清旁边用小字标注的汉字:“离火节点——胡商冢地底”。

“这节点……在胡商冢?”林夏轻声说,声音里带着点惊讶。陈默回头看了她一眼,又扫向地上的康老胡——那老胡正缩在木箱后,浑身发抖,眼神却瞟着后门,像是想趁机逃走。

“先把人控制住!”陈默低喝一声,提刀朝着玄衣人逼过去。林夏会意,转身挡住康老胡的退路,短刀架在他的颈间:“康掌柜,说说吧,这灵脉图是给谁的?崔氏让你藏的青铜器件,到底是用来做什么的?”

康老胡的喉结动了动,看着架在脖子上的刀,又看了看窗外越来越近的玄镜司卫身影,终于瘫坐在地上,声音发颤:“是……是铁勒的人要的!崔大人说,只要我帮他们藏好青铜阵眼,再把灵脉图交出去,就给我一百两黄金,让我回粟特……我也是被钱迷了心,我没想害人啊!”

雪还在下,货栈里的油灯忽明忽暗,映着满地的香料、碎瓷和玄衣人的尸体。林夏攥着五灵佩,掌心的暖意又慢慢涌上来,红斑里的狼头影虽淡了,却像在提醒她——胡商冢地底的离火节点,才是这场阴谋真正的核心,而他们要面对的,远不止崔氏的私兵,还有藏在暗处的铁勒势力。

青铜迷踪:东都风烟起

康老胡瘫在地上的供述还没说完,货栈外突然传来驿卒的马蹄声——玄镜司在洛阳的同僚递来急报,油纸封上还沾着从东都赶来的雪粒。陈默拆开信时,林夏掌心的五灵佩突然又是一阵发烫,佩面红斑里的狼头影竟转了个方向,不再对着胡商冢的方向,反倒朝着洛阳的方位,狼眼红光更盛,像在盯着某个遥远的目标。

“显庆二年建都洛阳,崔氏在东都勾连了将作监的李主事。”陈默念出信里的内容,指尖捏着信纸的力度加大,“信里说,洛阳城外的李记工坊,借着东都建设需铸青铜礼器的名义,日夜赶工,却从不把成品运去宫城,反倒往长安方向送——那些‘礼器’,怕就是康老胡说的青铜阵眼。”

林夏凑近看信,目光落在“李记工坊”四个字上时,五灵佩突然贴向信纸,红斑在纸上晕开,正好罩住信里画的洛阳漕运图——图上标着工坊的位置,紧挨着洛水码头,码头旁还画着个小小的狼头标记,与青铜镜暗格里灵脉图上的铁勒图腾一模一样。“难怪崔氏能把青铜器件悄摸运到长安,”她指尖点着漕运图,“东都建都,洛水码头日夜运建材,谁会注意混在石料里的青铜阵眼?他们是借着朝廷的工程,走官运的路子!”

康老胡听见“洛阳”二字,身子猛地一缩,声音更颤:“是……是洛阳的李主事!上个月他派人来长安,给我送了半箱黄金,说只要我收好从洛阳运来的青铜件,等崔大人的命令,再转到黑松村的猎人手里……还说东都建好后,铁勒的人会从洛阳入关,到时候……到时候长安就保不住了!”

“铁勒人从洛阳入关?”陈默皱眉,将信纸折好塞进怀里,“显庆二年建都洛阳,陛下设东都,就是为了控扼东方与西域的通道,崔氏竟想借着这通道,引外族入中原?”他看向窗外,长安的雪还在下,可远处洛水的漕运码头,怕是正借着建设的热闹,藏着更凶险的阴谋——东都的烟火气里,早已裹了铁勒的风与崔氏的毒。

林夏摸出灵脉图,将洛阳漕运图叠在上面比对,突然发现两个图的节点竟能连起来:长安胡商冢的离火节点,顺着渭水连洛水,正好通到洛阳李记工坊旁的“坎水节点”,两个节点用墨线连起来,像条毒蛇,缠着东西两都的灵脉。“他们不是只要激活长安的离火节点,”她抬头看向陈默,眼神凝重,“是要借东都建都改变灵脉的机会,同时激活东西两都的节点,用灵脉之力帮铁勒打开入关的通道!”

就在这时,暗卫小李从巷口跑进来,手里拿着块青铜碎片——是从崔府私兵尸体上搜出来的,碎片边缘刻着细小的“洛工”二字。“去工部查过了,”小李喘着气,“这是洛阳将作监专属的标记,只有给东都宫城铸器的工坊才能用!李记工坊就是将作监下辖的,主事李大人还是崔氏的表亲!”

五灵佩的暖意越来越重,红斑里的狼头影几乎要冲破玉面,林夏甚至能感觉到,佩里似乎有股力量在牵引她往洛阳去——那是车师灵脉与东都新脉的共鸣,也是阿月那公主留下的警示,提醒她这场阴谋早已越过渭水,蔓延到了刚立为东都的洛阳。

陈默攥紧断刀,刀鞘上的玄镜司徽记在油灯下泛着冷光:“长安这边,得留人手盯着胡商冢的离火节点,防止崔氏提前动手;洛阳那边,必须立刻去人,查清李记工坊的底细,断了他们运阵眼的路子。”他看向林夏,语气带着几分郑重,“五灵佩对灵脉敏感,只有你去,才能最快找到洛阳的节点。”

林夏点头,将灵脉图和漕运图折好塞进布袍内袋,指尖摩挲着五灵佩——佩面的狼头影已渐渐稳定,指着洛阳的方向,像在指引她穿过风雪,去东都的烟火里,揪出藏在建设声后的阴谋。“我明日一早就走,”她看向康老胡,“把李记工坊的细节都问清楚,比如他们什么时候运货,用的船是什么标记,还有铁勒人在洛阳的联络点——这些都能帮我在东都找到突破口。”

陈默走到货栈门口,推开一条缝,看着外面漫天的雪:“东都刚立,各方势力都盯着,崔氏和李主事肯定会借着建设的名头掩盖行踪。你去洛阳,先找玄镜司在东都的同僚王校尉,他熟洛阳的漕运,能帮你盯紧洛水码头。”他回头看向林夏,从怀里掏出颗菩提念珠——是之前惠能法师送的,“这颗念珠能防怨气,洛阳工坊铸阵眼时肯定会积怨,你带着,别被怨气侵了心神。”

林夏接过念珠,串在五灵佩的绳上,两颗信物贴在一起,竟都泛着浅淡的光。货栈外的雪还在下,可两人都知道,这场雪挡不住崔氏的阴谋,也挡不住他们去东都的脚步——显庆二年的东都洛阳,本该是天下瞩目的新都,却成了崔氏与铁勒勾连的温床,而他们,必须赶在节点激活前,在东都的漕运码头、青铜工坊里,撕开这场阴谋的口子。

康老胡还在断断续续地招供,说李记工坊晚上会飘出黑烟,像烧着什么东西,洛水码头的船工都不敢靠近;还说铁勒的人在洛阳城南的胡商聚居区有个据点,专门用安息香做暗号。林夏把这些都记在查案簿上,指尖划过“东都洛阳”四个字,忽然想起阿月那公主的古卷里写过:“东西两都,灵脉相连,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原来千年前的车师先祖,早已预见了两都的灵脉关联,而此刻,这关联竟成了崔氏颠覆太平的利刃。

夜深时,林夏将查案簿收好,准备明日一早动身去洛阳。陈默则留在长安,安排人手盯着胡商冢和崔府的动静。货栈外的雪渐渐小了,月光透过云层,照在长安的青石板上,也照向洛阳的方向——那里,洛水码头的船还在夜航,李记工坊的炉火还在燃烧,一场关乎两都灵脉、中原安危的较量,即将在新都的烟火里,拉开序幕。

禅院红衣,檐下救雀

晨雾似牛乳般漫过青石禅阶,湿漉漉的凉意裹着柏叶与檀香的气息,在空气里缓缓弥散。武如烟踩着阶上薄露,广袖轻提,正踮脚够向檐角那处摇摇欲坠的雀巢——昨夜一场骤雨,三只羽翼未丰的幼雀翻落在瓦缝间,嫩黄的喙不住张合,母雀绕着檐角急得直扑翅,带起的风都裹着焦灼的鸣啼。

她指尖泛着浅淡的暖光,像揉碎了半捧朝阳,小心翼翼探向瓦缝时,广袖扫过檐下沾露的柏叶,露珠滚落,砸在青石上溅起细碎的水花。幼雀被指尖的暖意裹住,竟乖乖收了啼叫,顺着那点温度蜷回巢中。武如烟松了口气,正要直起身,身后忽然传来妹妹武如媚清脆的笑声,混着银铃般的响动:“姐姐又在替菩萨做事啦!方才我路过禅房,听见父亲跟住持说,你这颗心啊,比禅院供着的琉璃灯还亮三分呢。”

武如烟回头,晨光恰好落在她鬓边——不知何时沾了片松针,墨发衬着红衣,倒添了几分山野的鲜活。她抬手拂去松针,眼底映着东方初升的朝阳,暖意顺着目光漫开:“父亲常说,修道路上无小事。多积一份善念,多做一件善事,便是替自己少挡一分妖障,也替这山林少添一分戾气。”话音未落,檐角的母雀忽然安静下来,偏头对着她轻鸣两声,像是在道谢。

而此刻,禅院山门外的山道上,马蹄声踏碎晨雾,玄镜司校尉陈默猛地勒住马缰。枣红色的骏马人立而起,长嘶一声,惊飞了道旁枝头上的几只麻雀。他一身玄色劲装,腰间佩刀的刀柄缠满防滑绳,刀鞘上刻着的玄镜司徽记在晨光里泛着冷光。此次奉命追查“妖物扰山”的线索,已在山下排查了三日,今日终于寻到了禅院这处可疑之地。

“校尉,咱们直接进去搜?”身后传来同僚林薇的声音,她一身青色文书服,腰间同样佩着短刀,发间束着根同色发带,显得利落又爽朗。作为玄镜司里少有的女文书,林薇惯常与陈默并肩查案,此刻按了按刀柄,目光却不自觉地落在陈默侧脸——他下颌线绷得紧,眼神锐利,可她总觉得,这样的锐利里藏着旁人看不懂的细腻。

陈默却没接话,目光越过山门,落在禅院院内那抹醒目的红上。晨光穿过薄雾,恰好将武如烟俯身救雀的身影描得清晰:红衣女子动作轻柔,指尖的暖光虽异于常人,却无半分妖类该有的戾气,反倒像春日里融雪的阳光,连檐角的雀鸟都愿亲近。他原本按在刀柄上的手微微松了松,喉间低哑开口:“先不忙,暗中观察片刻。”

他转头看向林薇,语气缓和了些:“方才在山下茶馆,我听几位香客说,这禅院近来常有位柳汀兰姑娘来礼佛。听说她是山下柳家庄的小姐,心思细,又常来此处,或许能从她口中问出些关于‘妖物’的实情,比咱们贸然闯入更稳妥。”

林薇闻言,眼底掠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失落——她原以为,他会像往常一样,与她并肩定下查案的细节,可这次,他却先想到了另一位素未谋面的姑娘。但这点失落很快被她压了下去,她定了定神,对着陈默点头:“好,听你的。那咱们先在山门外守着,等柳姑娘来?”

陈默“嗯”了一声,目光重新落回院内。晨光里,那抹红衣已经直起身,正与身旁的少女说着什么,嘴角似乎还带着浅淡的笑意。他心里忽然掠过一个念头:这样的人,真的会是传闻中“祸乱山林”的妖类吗?

晨雾非但没散,反倒像被山风卷着,愈发浓重地裹住了禅院的飞檐。陈默将马缰递给林薇,指尖捻了片道旁沾雾的草叶——叶片上竟沾着丝极淡的黑灰,凑近鼻尖轻嗅,隐约有股焚烧过的腥气,与前几日山下村民描述的“妖物过境后残留的味道”分毫不差。

“这雾不对劲。”林薇忽然攥紧了马绳,声音压得极低,“你看那边——”她抬手指向禅院西侧的竹林,雾气里竟浮动着几点幽绿的光,像鬼火般飘了两飘,又倏地隐没在竹影里。陈默刚要迈步,却见院内的武如烟忽然抬头,目光精准地扫过竹林方向,方才还带着暖意的眼底,瞬间掠过一丝极淡的冷意,快得让人以为是雾色造成的错觉。

没等他细想,山门外忽然传来细碎的脚步声。一身素白襦裙的柳汀兰提着食盒走来,裙角沾着泥点,显然是从山下赶早来的。她看见陈默二人,先是愣了愣,随即屈膝行礼:“二位是……玄镜司的大人?昨日听山下说,有大人来查妖物的事。”

陈默颔首,目光落在她手中的食盒上——食盒缝隙里,露出半枝干枯的“忘忧草”,这草寻常只长在乱葬岗,据说能掩盖妖气,怎么会出现在礼佛的姑娘手里?“柳姑娘常来禅院?”他状似随意地问,“近来可有见过奇怪的人和事?”

柳汀兰的指尖几不可察地抖了下,低头抚了抚食盒上的花纹:“前几日……我来礼佛时,曾在竹林里听见奇怪的响动,像有东西在抓竹子。还有一次,看见个穿黑斗篷的人从禅院后墙翻出去,雾太大,没看清脸。”她话音刚落,院内忽然传来武如媚的惊呼:“姐姐!你看这雀巢怎么了?”

众人转头看去——方才还安稳的雀巢,竟不知何时掉落在地,三只幼雀不见了踪影,只有母雀在地上扑腾着翅膀,脚边留着一撮黑色的羽毛,羽毛尖上还沾着那股熟悉的腥气。武如烟蹲下身,指尖的暖光再次亮起,却没去碰那羽毛,只是轻轻抱起母雀,声音比之前冷了几分:“这不是山林里寻常鸟兽的毛。”

林薇立刻要冲进去,却被陈默拉住。他盯着武如烟的动作——她明明能轻易察觉到羽毛的异常,却刻意避开了触碰,像是在隐瞒什么;而柳汀兰站在一旁,双手紧紧攥着食盒,指节泛白,目光总不自觉地瞟向武如烟的背影。

“柳姑娘,你食盒里装的是?”陈默忽然开口,目光锁住她的动作。柳汀兰身子一僵,勉强笑了笑:“是给住持带的点心……”话音未落,食盒盖“啪”地掉在地上,里面的点心滚了出来,而垫在点心下的,竟是一小包黑色的粉末,与陈默指尖的黑灰一模一样。

雾更浓了,竹影里的幽绿光再次亮起,这次却离得更近。陈默按在刀柄上的手又紧了紧——武如烟的善举与冷意、柳汀兰的隐瞒与黑灰、竹林里的幽光与黑羽,像一团乱麻,缠在雾里,分不清哪条是线索,哪条是陷阱。

武如烟这时忽然抬头,目光直直看向陈默,嘴角勾起一抹浅淡的笑,却没回答他的疑问,只轻声道:“大人若是想查妖物,不如随我去禅院后院看看——那里,或许有你们要找的东西。”她红衣在雾里飘着,像一团烧在迷雾里的火,让人分不清是指引,还是诱惑。

雾色裹着湿气,顺着禅院的朱红廊柱往下淌。武如烟提着广袖走在前方,红衣边角扫过阶上青苔,竟没沾半点泥污。陈默与林薇紧随其后,指尖都按在佩刀上——方才柳汀兰见黑粉末暴露,便突然捂着心口“哎哟”一声,说自己犯了旧疾,被闻声赶来的小沙弥扶去了偏殿,眼下倒成了武如烟主动引路,反倒更让人捉摸不透。

“后院原是禅院的药圃,前些年住持说此处地气适宜,便种了片莲花。”武如烟的声音在雾里飘着,忽然停在一扇朱漆门前,门上挂着把锈迹斑斑的铜锁,锁眼处却积着新鲜的木屑,像是刚被人开过。她抬手推开木门,一股清苦的荷香混着若有若无的腥气,扑面而来。

陈默抬眼望去,院内竟真有一方荷塘。只是寻常荷花盛夏才开,这荷塘里的莲花却在晨雾里绽着瓣,花瓣是极淡的银白色,花心却泛着一点血红,像凝了滴血在上面。更奇的是,荷叶上滚动的露珠里,竟映着细碎的幽绿光,与之前竹林里看到的一模一样。

“这是‘照妖莲’。”武如烟蹲在塘边,指尖悬在荷叶上方,却没敢触碰,“传闻能照出妖物的原形,只是极难养活,住持守了三年,才让它开了花。”她话音刚落,林薇忽然指着一朵半开的莲花惊呼:“那是什么?”

陈默顺着她指的方向看去——那朵莲花的花瓣上,竟沾着根黑色的羽毛,与之前雀巢旁发现的一模一样。更诡异的是,羽毛碰到花瓣的瞬间,银白花瓣竟迅速染上墨色,像被黑烟吞噬,连花心的血红都暗了几分。

“昨夜我来巡院,就见这花瓣上沾了东西。”武如烟站起身,眼底的暖意又淡了些,“原本以为是山雀掉落的羽毛,可今早看了雀巢的事,才觉出不对劲——这羽毛上的腥气,和三年前‘赤瞳妖’作乱时留下的味道,一模一样。”

“赤瞳妖?”陈默皱眉,他入玄镜司五年,从未听过这个名号。林薇也愣了愣,急忙追问:“那妖物是什么来头?为何玄镜司没有记载?”

武如烟却没直接回答,只是走到荷塘中央的石桥上,俯身看向水面。雾里的水面泛着微光,映出她红衣的倒影,可倒影旁,竟隐约多了个黑色的轮廓,像是有人站在她身后,却在雾里看不清模样。“三年前,这禅院也闹过妖物,一夜之间,药圃里的草药全枯了,住持的师弟也没了踪影。”她声音压得极低,“当时没人知道是‘赤瞳妖’,直到我在荷塘边捡到半块玄铁令牌——上面刻着的,正是玄镜司的徽记。”

陈默心头一震,猛地看向武如烟:“你说什么?”

“大人别急。”武如烟抬手,从袖中取出个木盒,打开时,里面果然放着块残缺的玄铁令牌,边缘还留着烧灼的痕迹,“我原想把令牌交给玄镜司,可住持说,当年负责查案的人,没过多久就辞官了,这事也就成了悬案。直到这次山下闹妖物,我才敢肯定,当年的‘赤瞳妖’,或许又回来了。”

这时,荷塘里的银白莲花忽然齐齐晃动,花心的血红竟连成了线,在水面映出一道黑影——那黑影有双通红的眼睛,正盯着石桥上的几人,嘴角似乎还勾着笑。林薇立刻拔刀,却被陈默拦住——他盯着水面的倒影,又看了看武如烟手中的令牌,忽然发现令牌的缺口,竟与自己佩刀的刀鞘弧度,隐隐相合。

雾更浓了,银白莲花的花瓣开始片片飘落,落在水面上,瞬间化作墨色的烟。武如烟握着木盒的手紧了紧,红衣在风里飘着:“大人现在该信了吧?这禅院藏着的秘密,远比你们想的要深。而那柳姑娘的黑粉末……”

她话没说完,偏殿方向忽然传来小沙弥的哭喊:“不好了!柳姑娘不见了!偏殿的窗台上,还留着根黑羽毛!”

陈默猛地转身,看向雾里的偏殿方向——柳汀兰的消失、照妖莲的异象、玄镜司的旧令牌,还有武如烟若即若离的话,像被一根无形的线串起来,而线头,似乎就藏在那朵泛着血红的莲花里。

古佛青灯,道心初显

晚课时分的禅院浸在暖黄的灯影里,二十余盏青灯沿殿柱排列,灯芯跳动的微光映着供桌上的琉璃瓶,瓶中半枯的莲蓬垂着细籽,落在青砖上发出细碎的响。诵经声从僧人们的唇间漫出,裹着檀香的气息绕着梁柱打转,武如烟坐在最后排的蒲团上,指尖捻着串老松木珠——是父亲去年在终南山伐木时亲手削的,珠身上还留着深浅不一的木纹,像刻着山间的风霜。

她的目光却悄悄越过僧人的肩,落在殿外的老槐树上:瞎眼老妪正蹲在树影里捡药草,枯瘦的手指在枯草间摸索,偶尔咳嗽几声,胸口起伏得厉害。前日她就见老妪在山脚下采甘草,说要治孙儿的咳疾,今日竟又爬上山来,想来是山下的药草被采光了。

待“阿弥陀佛”的收尾声落,武如烟攥着袖中裹好的甘草快步走出殿门。甘草是她清晨在药圃摘的,晒了半日,还带着点阳光的暖香。她蹲到老妪身边,将甘草轻轻放在她手里,声音放得极柔:“婆婆,这是禅院后圃晒的甘草,住持说沾了佛前的灯气,煎水给孩子喝,能止咳。”

老妪浑浊的眼睛亮了亮,枯手紧紧攥着甘草,指节泛出青白:“姑娘又给老身送药?真是菩萨派来的好人啊。”她摸索着要起身,武如烟连忙扶她,广袖扫过老妪膝头的草屑,指尖不经意触到她冰凉的手——这才发现老妪的袖口破了个洞,露出冻得发红的手腕。

“姑娘心细,连老妪袖口的破洞都留意着。”一道温和的女声从树后传来,柳汀兰提着只素色布包走出来,裙角沾着些槐叶的绿。她是城中“汀兰布庄”的东家,惯常穿一身月白襦裙,袖口绣着细巧的兰草纹,走在禅院里,倒像株沾着露的兰。她手里的布包鼓鼓的,显然是刚给禅院送完布施的布匹。

柳汀兰身旁跟着陈默,他一身玄色劲装衬得身形挺拔,腰间的查案簿用深蓝色绸带系着,封皮上还沾着晨雾的湿痕。他没立刻说话,只从怀中掏出支炭笔,低头在簿子上快速勾画——画的是武如烟扶着老妪的轮廓,笔尖顿了顿,又在旁侧添了行小字:“酉时三刻,禅院外赠药,无异常妖气。”

“陈校尉,”柳汀兰轻轻拉了拉他的袖口,声音压得低了些,眼尾却带着浅淡的笑意,“你看这位姑娘,帮老妪拢药草时连指腹都透着轻,哪像是传闻中‘祸乱山林’的妖类?许是山下村民看错了。”她说着,目光不自觉地落在陈默的侧脸——灯影落在他的下颌线,将原本冷硬的线条柔化了几分,她的耳尖悄悄泛起红,连忙垂下眼,假装整理布包的系带。

陈默“嗯”了一声,炭笔在簿子上又划了道痕,却没抬头看她,目光仍停留在武如烟的方向:“查案需凭实证,不可凭观感定论。”话虽严谨,指尖却没再添任何“可疑”的标注,炭笔悬在纸页上方,最终轻轻搁回了笔囊。

而不远处的山道旁,林薇正站在一棵老松的阴影里,松针的碎影落在她的青色文书服上,遮住了她眼底的情绪。她方才跟着陈默来禅院,本想一同观察,却见他与柳汀兰并肩站在树后,柳汀兰拉他袖口时,他竟没避开——那是连她这个常年并肩查案的同僚,都少有的亲近。

林薇的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腰间的刀柄,冰冷的铁触感透过指尖传来,却压不住心口的涩意。她想起前日在山下茶馆,陈默还跟她讨论“柳汀兰是否知情”,此刻却任由那位布庄东家在身旁絮语,连查案簿都放慢了记录的速度。松风吹过,带起她发间的青丝带,丝带缠在指节上,像绕着一团解不开的闷气,让她连呼吸都觉得发沉。

武如烟似有察觉,忽然抬头望向松影的方向,目光与林薇的视线撞了个正着。她的眼底没有惊讶,只带着点浅淡的温和,像风吹过湖面的涟漪,随即又低下头,帮老妪将药草仔细捆成束,递到她怀里:“婆婆慢走,山下露重,早些回家。”

武如烟送老妪下山时,衣角忽然被风卷得一扬——袖中那片从雀巢旁拾起的黑羽毛,竟顺着风往东边飘去,像被无形的线牵引着,最终落在山道旁一块刻着“东五十里·三清观”的残碑上。她指尖微动,那股熟悉的、带着腥气的妖气,正从东边的风里漫过来,比禅院荷塘边的更浓些。

回到禅院时,陈默正与柳汀兰站在山门处商议。炭笔在查案簿上划出清晰的痕,陈默指着簿子上的地图:“山下香客说,近日常有人在东边山林见黑影,方向大概是……”他的指尖落在“向东五十里”的位置,抬头时恰好撞见武如烟,“武姑娘方才去哪了?”

“送婆婆下山,顺便看了看东边的药草。”武如烟晃了晃手中半篮新采的柴胡,目光落在查案簿的地图上,“东边五十里有座废弃的三清观,三年前观里的道士突然失踪,之后就常有人说那里闹邪祟,婆婆的孙儿,就是前几日在那附近采药后开始咳的。”

柳汀兰闻言,脸色微变,下意识攥紧了布包的系带:“我……我前几日给布庄收账,路过那片山林,确实见三清观的方向飘着黑烟,当时还以为是山火,现在想来,怕是跟妖物有关。”她看向陈默,眼底带着几分担忧,“陈校尉若要去查,可得多带些人手,那地方太偏,万一遇到危险……”

“不必,我与林文书去即可。”陈默合上查案簿,转身就往马厩走。林薇不知何时已牵来两匹马,玄色劲装的袖口沾着松针,见陈默过来,她将马缰递过去,语气比往常沉了些:“我已经检查过马匹,带了足够的符纸和干粮,随时能走。”她的目光掠过柳汀兰,没多停留,只对陈默点了点头。

武如烟忽然上前一步,将一小包晒干的甘草塞到陈默手里:“三清观附近的溪水偏寒,煮些甘草水喝能驱寒。另外,观里的窗棂都朽了,入夜后风大,若要过夜,记得堵上窗缝。”她的指尖不经意擦过陈默的手背,带着点微凉的暖意——那是常年与药草打交道的温度,却让陈默想起荷塘边她指尖的暖光,心里莫名一动。

两刻钟后,陈默与林薇的马蹄声顺着山道往东去。柳汀兰站在山门口望着他们的背影,直到再也看不见,才从布包里取出一块小巧的青铜镜——镜背刻着的狼头纹,与之前雀巢旁的黑羽毛尖上的纹路一模一样。她轻轻摩挲着镜纹,低声自语:“可别让他们太早发现……”

而山道旁的树林里,武如烟正隐在树影中,望着向东而去的马蹄印。她袖中的黑羽毛再次发烫,指尖泛起极淡的暖光——那股妖气在三清观的方向聚得越来越浓,且不止有妖物的气息,还混着一股熟悉的、属于人的阴邪之气,像三年前“赤瞳妖”作乱时,她在父亲的旧案牍上闻到的味道。

“向东五十里……”武如烟轻声重复着,转身往禅院的药圃走。她得去取些东西——父亲留下的那本《驱邪录》里,记载着三清观道士失踪的秘闻,当时她只当是传说,如今看来,那根本不是闹邪祟,而是有人在那里藏了东西,或者说,藏了“活物”。

陈默与林薇的马行至半途,林薇忽然勒住马缰,指着前方的岔路:“你看,这条路的草有被踩过的痕迹,不是咱们常走的官道,方向正好对着三清观。”她翻身下马,蹲下身仔细查看——草叶上沾着一点黑色的粉末,与之前在禅院发现的黑灰一模一样。

“是崔氏私兵的痕迹。”陈默也下了马,指尖捻起那点黑灰,放在鼻尖轻嗅,“这是他们常用的迷烟配料,看来不止妖物,崔氏的人也去过三清观。”他翻身上马,目光变得锐利:“加快速度,说不定能赶上。”

夕阳西下时,他们终于看到了三清观的轮廓。道观的朱红大门早已朽坏,斜斜地挂在门轴上,门楣上的“三清观”三个字被黑烟熏得发黑。院内的杂草长得比人高,几棵枯树的枝桠伸向天空,像干枯的手指。林薇刚要推门,陈默突然拉住她:“等等,有血腥味。”

顺着血腥味往观内走,绕过残破的三清殿,后院的井边躺着一只死去的山兔——兔身没有伤口,却泛着诡异的青黑色,嘴角还残留着那股熟悉的腥气。井栏上沾着几根黑羽毛,与禅院发现的一模一样,且羽毛上的腥气更重,像是刚落下不久。

“这井有问题。”林薇拔出佩刀,用刀鞘搅动井水——水面泛着一层油光,井底隐约有黑影晃动。陈默从怀中掏出符纸,刚要贴上井栏,突然听到观外传来马蹄声——是柳汀兰!她提着个食盒,气喘吁吁地跑进来:“陈校尉,我……我怕你们没带吃的,特意做了些糕点送过来。”

她的目光扫过井边的黑羽毛,脸色瞬间白了几分,脚步下意识往后退了退。陈默盯着她的裙摆——裙角沾着的草屑,与岔路上被踩过的草叶一模一样,且她的袖口,还残留着一点未擦干净的黑色粉末。

就在这时,井底突然传来“咕咚”一声闷响,黑影猛地往上窜——是一只通体发黑的狐狸,眼睛泛着诡异的红光,嘴里叼着一块破碎的布片,布片上绣着的兰草纹,与柳汀兰袖口的一模一样!

黑狐叼着兰草纹布片,红瞳扫过众人,猛地从井栏跃下,竟直扑柳汀兰!林薇拔刀欲拦,却见一道浅灰身影从观外飘来——是位身披粗布僧袍的僧人,手中捻着串菩提念珠,脚步轻得像踏在云絮上,只一扬袖,一股清润的风便裹住黑狐,让它动弹不得。

“惠能法师?”陈默瞳孔微缩。他曾在长安大慈恩寺见过这位法师,传闻他云游四方,专解世间邪祟,却没想到会在此处相遇。惠能法师颔首,念珠在指尖转了一圈,黑狐身上的黑气竟如退潮般消散,露出原本的毛色——是只普通的白狐,只是被妖气染成了黑色。

“此狐无恶念,只是被人用‘腐心香’迷了心智。”惠能法师的声音像山涧清泉,落在三清观的破殿里,竟压下了院外的风声,“观中妖气虽重,却非妖物本源,是人心贪念所化。”他目光扫过柳汀兰,语气温和却带着穿透力:“女施主袖中藏的青铜镜,镜背狼纹引妖,可若不是你心存侥幸,又怎会被人利用?”

柳汀兰浑身一颤,布包“啪”地掉在地上,青铜镜滚了出来。她蹲下身,指尖攥着镜缘,声音发颤:“是崔氏……他们抓了我孙儿,说只要我引你们来三清观,再用这镜子聚妖,就放了孩子。我……我也是没办法。”

林薇的刀松了些,却仍警惕地看着她:“那你为何送糕点来?也是崔氏的吩咐?”

“是,也不是。”柳汀兰抹了把泪,从食盒底层掏出张纸条,“我怕你们出事,偷偷在糕点里放了醒神草,还写了这张纸条,想告诉你们崔氏在观中设了陷阱——他们说,等妖物缠住你们,就放火烧观。”

惠能法师走到井边,弯腰捡起黑狐丢下的兰草纹布片,布片边缘沾着点暗红色的膏状物体。他指尖捻起一点,放在鼻尖轻嗅:“是‘赤瞳膏’,三年前‘赤瞳妖’作乱时,就用这东西引过山中精怪。看来崔氏不仅勾结外族,还想重召当年的邪祟。”

陈默接过布片,想起武如烟提过的《驱邪录》,心里忽然有了头绪:“法师可知这‘赤瞳膏’的解法?”

“解法在人心,也在‘净心草’。”惠能法师指向观后墙的杂草丛,那里长着几株开着白色小花的草,“此草能驱腐心香的迷障,但若想彻底除妖,还需找到‘赤瞳膏’的炼制地——那地方必聚满怨气,寻常人靠近,会被心魔所扰。”他将菩提念珠取下一颗,递给陈默:“这颗念珠浸过十年佛灯油,可护你们心神不被怨气侵噬。只是切记,见妖易,见心难,莫要被眼前的邪祟乱了道心。”

话音刚落,观外突然传来马蹄声,还夹杂着崔氏私兵的呼喝:“里面的人听着,乖乖出来受缚,不然我们就放火了!”

惠能法师抬手将黑狐放归草丛,狐身的黑气已散得干净,它回头望了众人一眼,钻进了树林。“老衲去引开他们,你们趁机从观后小路走。”他整理了下僧袍,拿起靠在殿柱旁的禅杖,“小路尽头有座土地庙,武姑娘应该已在那里等你们——她心有善念,道心初显,是能助你们破局的人。”

陈默握紧念珠,对惠能法师拱手:“多谢法师相助!”

惠能法师笑了笑,转身走向观门,禅杖在破砖上敲出笃笃的声响,竟让私兵的呼喝声都顿了顿。“阿弥陀佛,施主们手持利刃,围堵一座废观,是想向三清道祖请罪吗?”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到每个私兵耳中,几人竟下意识地后退了半步。

陈默趁机带着林薇和柳汀兰往后门走,柳汀兰边走边擦泪:“我孙儿还在崔氏手里,我该怎么办?”

“你先跟我们去土地庙,”林薇放缓了语气,“武姑娘懂药理,或许能帮你想办法,而且陈校尉定会帮你救回孙儿——他从不会见死不救。”

观后的小路布满荆棘,夕阳的余晖透过树缝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陈默走在最前,手中的念珠微微发烫,他想起惠能法师说的“见妖易,见心难”,又想起武如烟在禅院救雀、赠甘草的模样,忽然明白,所谓道心,或许不是斩尽杀绝,而是在邪祟面前,仍能守住心底的善念——就像武如烟,就像此刻愿意回头的柳汀兰。

走了约莫一炷香的时间,前方果然出现一座小小的土地庙,庙门虚掩着,里面透出微弱的灯光。陈默推开门,只见武如烟正坐在庙内的石凳上,面前摆着个药钵,里面捣着的,正是惠能法师提到的净心草。

“你们来了。”武如烟抬头,眼底带着点浅淡的笑意,“惠能法师托山雀传信,说你们会来这里,我特意采了净心草,煮了些水,能解腐心香的毒。”她将一碗冒着热气的草药水递到柳汀兰手中,“女施主先喝了吧,你孙儿的事,我们慢慢想办法。”

柳汀兰接过碗,泪水又忍不住落下来,这一次,却是感激的泪。庙外的风声依旧,可庙内的灯光与草药香,却让众人的心都安定了几分——有惠能法师的指引,有武如烟的相助,还有彼此间渐渐生出的信任,即便前路仍有妖祟与阴谋,他们也不再是孤军奋战。

土地庙的油灯燃到半夜,灯芯结了层灯花,昏黄的光裹着草药香,落在众人紧绷的脸上。柳汀兰刚喝完第二碗净心草水,庙外突然传来树枝断裂的脆响——不是私兵的马蹄声,是带着粗粝气息的脚步声,还混着猎犬低低的呜咽。

陈默瞬间按住腰间佩刀,林薇已吹灭油灯,贴着庙门往外看:月光下,五个背着猎弓、腰挂兽皮袋的人影正慢慢靠近,领头的是个满脸皱纹的老猎人,手里握着柄磨得雪亮的猎刀,身后的年轻猎手们都端着弓箭,箭尖对准庙门,却没立刻动手。

“里面的是玄镜司的大人?”老猎人的声音沙哑,像被山风磨过,“俺们是山下黑松村的猎人队,这几日山林不太平,见着庙有灯,怕是什么邪祟,才过来看看。”

武如烟轻声对陈默点头:“是黑松村的赵伯,去年我在山采药,遇着熊瞎子,还是他救的我。”她推开庙门,月光落在她的红衣上,“赵伯,是我,武如烟。”

赵伯眯眼看清她,立刻挥手让猎手们放下弓箭:“武姑娘?你咋在这儿?这几日山林里邪门得很,俺们队里的二柱,前儿去黑风口找猎物,到现在还没回来,只留下半张沾着黑灰的猎网——跟你们前几日在禅院找的那灰一模一样。”

陈默走出庙门,亮了亮玄镜司的令牌:“赵伯,我们在查崔氏私兵和妖物的事,你说的黑风口,具体在哪个方向?”

“往东再走二十里,那地方风大,常年刮着黑风,崔氏的人半个月前就去了,还不许俺们靠近。”赵伯往火堆里添了根柴,火星溅起来,照亮他手里的猎网残片,“二柱留下的这网,上面除了黑灰,还有股腥气,跟俺们前儿见着的‘疯狼’一个味——那狼眼睛是红的,见着活物就扑,俺们射了三箭才弄死,剥皮时发现它肚子里,竟有块绣着狼头的布片。”

武如烟突然攥紧袖中的木珠:“是赤瞳膏!被这膏气染过的野兽,都会变得疯癫,跟之前的黑狐一样。”她看向赵伯,“你们有没有见着崔氏的人运过陶罐?赤瞳膏需要用陶罐炼制,还得掺着活人或精怪的怨气。”

“陶罐?”旁边的年轻猎手小五突然开口,声音发颤,“俺前儿躲在黑风口的石缝里,见他们抬着十几个陶罐,往山洞里运,还听见里面有女人的哭声——像……像柳东家布庄里的丫鬟!”

柳汀兰猛地站起来,手指攥得发白:“是小翠!她是我孙儿的奶娘,崔氏说她‘不听话’,把她带走了!孙儿……孙儿肯定也在那山洞里!”

赵伯拍了拍她的肩,语气沉下来:“柳东家别急,俺们猎人队最熟黑风口的路,那山洞有两个出口,一个通着崔氏的营地,一个藏在瀑布后面,俺们能带你从瀑布那边绕进去。”他转头对陈默道,“崔氏的人有刀有箭,俺们虽比不过玄镜司的功夫,但山里的陷阱、追踪的本事,俺们还是有的——就当是为了找二柱,也为了这山林的太平,俺们跟你们一起去!”

陈默看着猎人队成员们坚定的眼神——老赵伯的猎刀上还沾着兽血,小五的箭囊里只剩半袋箭,另一个年轻猎手的裤腿破了个洞,露出被树枝刮伤的血痕,却没一个人往后退。他想起惠能法师说的“道心在善念”,这些靠山林吃饭的猎人,护的是家园,守的也是最朴素的道心。

“好!”陈默点头,从怀中掏出惠能法师给的菩提念珠,掰成五份,分给赵伯和猎手们,“这念珠能防怨气侵体,你们拿着。”他又看向武如烟,“武姑娘,你带的草药够不够?万一遇到疯癫的野兽,可能需要应急。”

武如烟打开药囊,里面除了净心草,还有晒干的紫苏、薄荷,甚至有一小包父亲留下的驱邪粉:“够,我再教你们用草药做些驱虫的药绳,黑风口的毒虫多,沾了妖气更凶。”

林薇已在地上铺开查案簿,借着月光勾画路线:“赵伯,你们说的瀑布出口,离山洞的陶罐存放处有多远?崔氏的营地大概有多少人?”

“瀑布离陶罐洞也就半里路,崔氏的人大概有二十来个,都带着刀,还有两个会用迷烟的。”赵伯蹲下身,用树枝在地上画了个简易地图,“这里有个陷阱,是俺们去年挖的,能困住野猪,正好能用来挡私兵。”

众人正商议着,庙外的猎犬突然狂吠起来,耳朵贴在地上,对着黑风口的方向呜咽不止。赵伯脸色一变:“不好,是黑风!这风一刮,崔氏的人可能要动陶罐了!”

陈默立刻起身,将查案簿收好:“现在就走!林薇,你跟我走前面;赵伯,你们带着柳东家走中间,注意陷阱;武姑娘,你断后,用草药绳做标记,方便后续找人。”

月光被乌云遮住,山林里瞬间暗下来,只有猎手们点燃的火把在风中摇曳。武如烟走在最后,指尖捏着一小撮驱邪粉,时不时往路边的石头上撒——粉遇着妖气会变成红色,像条无声的指引。她望着前面众人的背影,忽然想起父亲说过的“道心”:不是独自一人斩妖除魔,是有人愿意为了陌生人的安危,举着猎刀走进黑风;是有人明知前路有险,还愿意把后背交给彼此。

走了约莫一个时辰,黑风口的风果然刮了起来,带着股刺鼻的腥气,吹得火把火星乱溅。小五突然指着前方:“看!那就是瀑布!”众人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月光下,一道白练似的瀑布从崖上落下,水雾里隐约能看见个黑黢黢的洞口——正是崔氏藏陶罐的地方。

赵伯做了个噤声的手势,从兽皮袋里掏出个竹哨,轻轻吹了声——哨音尖锐却短促,是猎人队召唤猎犬的信号。很快,躲在暗处的猎犬跑了过来,蹭了蹭赵伯的手,对着洞口低吠。

“里面有动静。”陈默压低声音,拔出佩刀,“武姑娘,你准备好净心草,若见着疯癫的野兽或人,立刻用药;柳东家,你跟紧小五,别出声;赵伯,麻烦你们用弓箭盯着洞口两侧,防止私兵偷袭。”

所有人都屏住呼吸,火把的光映着每个人紧绷的脸。洞口的腥气越来越重,隐约能听见陶罐碰撞的“哐当”声,还有崔氏私兵粗声的喝骂——他们,终于找到赤瞳膏的炼制地了。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