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玄幻 武侠 都市 历史 科幻 灵异 游戏 书库 排行 完本 用户中心 作者专区
小米阅读 > 其他 >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 第75章 芙蓉花开

程序员穿越长安求生记 第75章 芙蓉花开

作者:棠帧析 分类:其他 更新时间:2025-11-08 08:12:09

芙蓉花倚着院角的老石栏开了,瓣子是揉过的软粉,沾着晨露时像姑娘未施粉黛的颊,风一吹就轻轻晃,似要把那点甜意晃进空气里。待日头爬高些,粉便慢慢沉下去,晕出浅红,到了傍晚,竟染了半片霞色,成了浓艳却不艳俗的红,活脱脱换了副模样。

秋风卷着几片银杏叶打它枝桠间过,它也不怯,只轻轻抖落瓣尖的凉,把细碎的香散在阶前——不似春桃浓烈,也不似夏荷清苦,是秋里独有的温软。暮色浓了,它便敛了些艳,红得渐渐柔和,仿佛在等夜里的露,再把明日的粉,细细酿出来。

暮色刚漫过院墙头,钱庆娘便搬了竹凳坐在老石栏旁,手里捏着半块没缝完的青布帕子,银针穿线时,目光总忍不住往芙蓉花上落。瓣子上的红已柔得像浸了温水,风掠过,一片花瓣轻轻巧巧落在她膝头,庆娘指尖一捻,软乎乎的,忍不住笑了。

“庆娘,药熬好了,我给你送过来。”院门外传来轻唤,接着是药箱铜扣碰撞的脆响,医女苏芷提着竹制药箱走进来,青布衣裙沾了点暮色的凉,发间却别着朵刚摘的浅粉芙蓉——是晌午她来诊脉时,庆娘顺手递她的。

苏芷把温着药的瓦罐放在石栏上,目光扫过满枝芙蓉,指尖轻轻碰了碰花瓣:“这花今日比昨日红得匀些,再过两日,瓣子收了,取些晒干,能和甘草配着,给你润润嗓子。”钱庆娘接过瓦罐,揭盖时飘出淡淡的药香,竟和芙蓉的温软香缠在了一起。

“还是你心细,”庆娘抿了口药,虽微苦,看了眼身边的苏芷和满枝芙蓉,倒不觉得涩了,“自打你住到村西,我这身子也利索了,每日看着这花,再等你送药来,倒成了盼头。”苏芷笑着把药箱往石栏边靠了靠,伸手拂去庆娘发间沾的芙蓉花蕊:“那明日我早些来,陪你看这花晨时酿粉的模样,定比今日还好看。”

庆娘点头,手里的银针又动了起来,月光慢慢爬上来,落在两人肩头,也落在那枝芙蓉上,瓣尖似已沾了星点夜露,正悄悄酿着明日的软粉。

中秋这日,苏芷来得格外早。东方才泛起鱼肚白,她臂弯挎着个盖蓝印花布的竹篮,还未进院门,声音已带着笑意传来:“庆娘,你看我带了什么来?”

庆娘推开窗,晨风捎来清甜的饼香。但见苏芷掀开布巾,篮中赫然躺着数月饼,并两只小巧可爱的兔儿爷。“今日中秋,我们晚上也拜月娘,可好?”苏芷将兔儿爷放在石栏上,那泥塑的玉兔身着彩袍,憨态可掬,倚着芙蓉根部的老石栏,仿佛也在仰头嗅那花香。

“好,好。”庆娘连声应着,心底泛起暖意。她转身从屋里端出方木盘,上头摆着红彤彤的石榴、嫩生生的莲藕,还有自己前几日熬的桂花酱。“只是我这身子,怕是熬不到月上中天……”她话音未落,苏芷已接过木盘,柔声道:“无妨,我们傍晚就摆起来。拜月,原也不全在时辰,心诚则灵。”

两人便在芙蓉树下忙活开来。木案是旧的,铺上苏芷带来的一方月白素绸,便将月饼、瓜果一一摆上。苏芷又取出两只以非遗绒花技艺制成的芙蓉绢花,别在案前,风一吹,绢花与枝头真芙蕖一同轻颤,竟难辨真假。

暮色四合,月轮初升,清辉如水银泻地。芙蓉花在月光下染上了一层胭脂色,比往日更添几分朦胧娇艳。苏芷扶着庆娘在案前站定,依照“女不祭灶”却也“拜月”的古礼,对着天边那轮圆月盈盈下拜。庆娘望着月神牌位的方向,心中默念的并非自身康健,而是愿此般安宁岁月长存,愿身边这暖心人永伴。

拜罢月光,苏芷又点亮一盏荷花水灯,小心放入阶前溪流。那灯载着一点暖光,晃晃悠悠,顺水漂远,与邻家放出的盏盏明灯汇成一片流动的星河。“真美啊,”庆娘倚着门框轻叹,“像是在广寒宫里宿了一般。”

“夜深星月伴芙蓉,如在广寒宫里宿。”苏芷轻声应和,扶庆娘坐回石栏边的竹凳上,又往她膝上盖了薄衾。她则从药箱里取出几包晒好的芙蓉花瓣,低头细细分拣。月色愈发皎洁,将两人的影子投在青石板上,融在一处。

“这芙蓉,朝白暮红,一日凡三变,倒应了这团圆夜。”庆娘看着苏芷在月光下专注的侧影,忽然觉得,这医女便如院中芙蓉,其色虽日异,其质却恒久,将一份温软而坚韧的陪伴,静静融入这秋日的每一寸光阴里。

夜渐深,秋风卷着凉意,却吹不散满院由芙蓉花散发的温软香气与药草清苦交织的气息。苏芷抬头,见庆娘眼帘微垂,知她乏了,便轻声道:“明日我再来看花,也看你。”庆娘含笑点头,看那月光为苏芷发间的芙蓉与绢花都镀上了一层清辉,恍然觉得,这中秋的月与眼前的花、身边的人,都已在这温柔的夜色里,酿成了岁月中最甜暖的念想。

暮色如铁锈般沉淀在“灰狱”的石阶上,这里是位于河西道边缘的“砾石镇”,专用于关押涉及异族要案的囚徒。陈默坐在冰凉的石阶上,指腹反复摩挲着半块刻着突厥狼首纹路的玉佩。玉佩的裂纹像一道凝固的闪电,贯穿了狼的右瞳。

三日前,他在镇外十里处的“鸦鸣岗”发现这个奄奄一息的人。此刻,囚室深处的李三裹着粗麻囚衣,蜷在铺草上。他约莫三十五六岁,面容被风霜与伤痕蚀刻出粗粝的线条,紧抿的嘴唇毫无血色,一双手虽缠着绷带,指骨却依然显得异常有力。陈默将水碗递过去,他迅速抬眼一瞥——那眼神如同受困的狼,警惕而疲惫——然后极快地低头啜饮。

“他指甲缝里嵌着松香。”

清冽的女声自身后响起。长公主李静姝悄然立于暮色中,身着月白常服,外罩一件青灰色锦纹披风,乌发仅以一根素银簪子绾住。她面容清丽,眉眼间自带不容置疑的威仪,此刻指尖正捏着一张小笺。

“从‘云鹤坊’那座假刺史府的书房暗格里搜出的账册,页角也沾着同样的松香碎屑。那是西岭‘黑松矿场’苦力手上才常见的东西。”

她将纸条递给陈默,目光却锐利地投向囚室方向。

恰在此时,一阵穿堂风掠过,将那扇沉重的铁木门吹开一道缝隙。囚室内的李三似乎被惊动,昏暗中他的眼睛倏然亮起,但那光芒如同火星落入寒潭,瞬间熄灭,他迅速将脸埋入阴影,肩膀几不可察地绷紧。

陈默起身,推开囚室的门。潮湿的霉味混合着草药气息涌出。他将那半块玉佩轻轻放在李三面前的矮桌上。

“李兄,”陈默放缓了声音,“这是你从遇袭的突厥使团马车上带出来的,对吗?此乃突厥阿史那部可汗的随身佩饰,非心腹亲卫不能近身。它为何会在你手里?鸦鸣岗上,你又为何身受重伤?”

李三搁在膝头的手指猛然蜷缩,指节因用力而发出轻微的“咔”声。他依旧沉默,但陈默清晰地看到,他的视线死死黏在玉佩那道狰狞的裂痕上,喉结剧烈地滚动了一下,干裂的嘴唇微微开合,似乎想说什么,最终却只化作一口沉重的呼吸。

一旁的李静姝向前半步,清冷的声音在囚室内回荡:“黑松矿场私采铁矿,熔炼的兵刃经由假刺史之手,混入边境互市。如今可汗信物在此,你若执意沉默,这私通外敌、构陷使团的罪名,便要由你一人承担了。”

李三猛地抬头,眼中第一次爆发出强烈的情绪,那不再是单纯的警惕或恐惧,而是混杂着愤怒与……冤屈。他终于从喉咙深处挤出一丝沙哑的声音:“…那不是……”

陈默(目光锐利,紧盯着李三): “不是什么?不是私通?那你告诉我,这玉佩从何而来?你身上的伤,指甲里的松香,又作何解释?”

李静姝(语气沉稳,却带着无形的压力): “证据链环环相扣,指向你与矿场、假刺史乃至使团遇袭都脱不了干系。沉默,救不了你,也救不了你想保护的人——如果真有这个人的话。”

李三的胸膛剧烈起伏,他看看陈默,又看看李静姝,最终目光落回那半块玉佩上,仿佛在与内心某种巨大的力量搏斗。囚室内,只有他粗重的呼吸声在回荡,而窗外的暮色,已彻底沉入黑夜。

李三的目光死死锁在那抹幽绿上,呼吸陡然粗重。他布满伤痕的手猛地抬起,似乎想抓住那块石头,却在半空硬生生停住,转为剧烈的颤抖。

“这…这是…”他的声音像是被砂石磨过,每个字都带着血丝,“阿依娜的…她从不离身…”

陈默与李静姝迅速交换了一个眼神。

陈默(将孔雀石轻轻推向李三):“慢慢说。阿依娜是谁?这块石头为何在她手中?”

李三的指尖终于触碰到孔雀石冰凉的表面,仿佛被烫到般缩了一下,又紧紧握住。他眼底泛起血丝,那些强撑的戒备在这一刻土崩瓦解。

“她是…可汗的掌上明珠。”李三的声音低沉下去,带着某种遥远的温柔,“那年草原盛会,我作为使团护卫统领,见她坐在可汗身边,发间就缀着这般绿色的石头…”

他猛地抬起头,眼中迸发出强烈的情绪:“但我与阿依娜清清白白!这块石头,是她得知我要深入黑松矿场时,硬塞给我的信物。她说…若遇不测,可凭此物向河西道的‘翠羽阁’求援。”

李静姝(眉头微蹙):“翠羽阁?那是江南丝绸商人在本镇开设的绣坊,与突厥公主有何关联?”

“不,那不是普通的绣坊。”李三摇头,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孔雀石上的纹路,“阿依娜曾说,孔雀石指引的方向,就是真相所在。我一直不解其意,直到在矿场深处…”

他忽然噤声,警惕地环顾四周,压低声音:“矿场下面不只有松香。我在最深的坑道里,看见了整片孔雀石矿脉。”

李三的喉结又滚了滚,指尖摩挲孔雀石的力道重得几乎要将石面磨花,眼底的惊惧顺着纹路漫开:“那坑道深得像吞人的黑穴,壁上全是渗人的湿冷,走一步都要扶着墙——指尖蹭到的不是土,是细碎的孔雀石渣,凉得扎手。越往里走,那股松香就越淡,反倒多了股金属烧红后淬水的腥气,还有人闷哼的声音,断断续续从矿脉那边飘过来。我扒着石缝看,就见整片绿幽幽的矿脉嵌在黑岩里,像藏在地下的鬼火,几个穿黑衫的人举着烧红的铁钎,正往矿脉上戳,熔出的绿汁滴在铁桶里,滋滋冒白烟。”

他们在偷偷冶炼这种石头——不是做首饰,而是在提炼某种…东西。”

陈默神色一凛。他想起玄镜司秘卷中记载,前朝方士曾以孔雀石为辅料,炼制“蚀骨香”——一种能让人在三日之内腑脏器衰竭而亡的剧毒。

陈默:“所以你从矿场逃出来,带着这块石头,是要去翠羽阁报信?”

“是,也不全是。”李三苦涩地扯了扯嘴角,“我逃出来时,不仅带着这块石头,还有…这个。”

他从怀中艰难地掏出一块折叠的粗布,展开后,上面用炭灰画着简陋的地图,清晰地标注着矿脉走向,其中一个角落里,画着一只展翅的孔雀。

“这是阿依娜教我的标记。她说,若见孔雀展翅,便是生死关头。”李三的声音带着决绝,“我在矿场最深处的石壁上,看到了这个标记——就刻在堆积如山的孔雀石矿上方。”

李静姝接过地图,指尖拂过那只粗糙的孔雀,沉吟片刻:“翠羽阁,孔雀标记…看来这座绣坊,远不止贩卖丝绸这般简单。”

就在这时,窗外突然传来一声极轻微的响动——像是瓦片被踩动的声音。

陈默猛地转头,手已按在腰间的刀柄上。李三迅速将孔雀石和地图塞回怀中,眼中的脆弱瞬间被警惕取代。

李静姝(低声):“看来,有人不希望我们听到这些。”

月光透过囚窗,照在那块重被藏起的孔雀石原先放置的位置,留下一小片幽绿的残影,仿佛一只不肯闭上的眼睛,在黑暗中静静凝视着这一切。

陈默与李静姝对视一眼,彼此都在对方眼中看到了决断。

“此地不宜久留。”陈默低声道,一把将李三架起。李静姝则已无声移至窗边,指尖扣住三枚银针,警惕地望向窗外沉沉的夜色。

三人借着夜色的掩护,悄无声息地离开了“灰狱”,朝着李三所说的城西流民聚集地——“栖霞坡”疾行。砾石镇的城墙在身后渐渐模糊,越靠近栖霞坡,空气中那股混杂着**、药味和若有若无腥甜的气息便越发浓重。

月光下的栖霞坡,并非如其名般诗意。低矮歪斜的窝棚密密麻麻,如同大地生长的丑陋脓疮。几人甫一靠近,便听到压抑的咳嗽声此起彼伏,间或夹杂着孩童虚弱的啼哭。一些百姓蜷缩在窝棚外,借着月光能看到他们露出的皮肤上,有着不正常的青灰色斑点,眼神空洞,气息奄奄。

一位头发花白、脸上布满褶皱的老者,拄着木棍,颤巍巍地拦住他们,他的声音嘶哑得几乎只剩气音:“贵人…别再往前了…这病,邪性得很…”

陈默(蹲下身,尽量放缓语气):“老丈,我们或许能找到治这病的法子。你们是从何时开始出现这般症状的?”

老翁浑浊的眼睛里闪过一丝微光,他指向西边那隐约可见的、如同巨兽匍匐的山峦轮廓:“西岭…是那矿场开了之后…先是山里流出的水带了怪味,喝了便浑身无力…接着,身上就开始长这些斑点,咳嗽,咳着咳着…就没了…”

旁边一个蜷缩着的妇人突然激动起来,她挣扎着指向李三之前藏身的方向:“鸦鸣岗!去过鸦鸣岗拾柴的人,回来病得更快!死得也更快!那里…那里有鬼!”

李三闻言,身体猛地一僵。他哑声道:“不是鬼…我在逃亡时,被迫躲进过鸦鸣岗的一处废弃坑道。里面…里面堆着不少矿渣,味道刺鼻,正是提炼过孔雀石后留下的残渣!他们定是将无法处理的毒渣,偷偷倾倒在那边!”

李静姝(面色凝重,她仔细观察着一个病患手臂上的青斑):“症状与典籍中记载的‘石毒’入体颇有相似之处。若真是提炼孔雀石产生的毒物污染了水源、土壤,甚至随风飘散…”

她的话未说完,但陈默已然明白。这并非天灾,而是**裸的**!黑松矿场秘密提炼孔雀石毒药,产生的废料毒害了周边环境,城外的百姓首当其冲。

就在这时,一个约莫七八岁、瘦骨嶙峋的男孩,手里攥着一块在月光下泛着微弱绿光的石头,怯生生地走到李静姝面前,将石头递给她:“仙…仙女姐姐…这个,好看…能换点吃的吗?”

李静姝接过那块石头,心头一震——正是一块未经提炼的孔雀石原矿!

那石头不大,却沉得很,李静姝指尖刚碰到,就觉一股凉意顺着指缝往骨子里钻,石面还沾着河泥的腥气,蹭得指腹发涩。男孩的手冻得肿成了红萝卜,指缝里嵌着河泥和细碎的绿粉,递完石头就往回缩,肩膀还在轻轻抖,眼神里又怕又盼。不远处的窝棚里,突然传来一阵剧烈的咳嗽,接着是“噗”的一声,妇人咳出来的血丝落在枯黄的稻草上,红得刺眼,那妇人抬头时,青灰色的斑点爬满了脸颊,连嘴唇都泛着灰气,看得人心里发沉。

陈默(急问孩子):“这石头你从哪里得来的?”

男孩指向西岭矿场的方向,小声道:“河里…河边好多这种亮晶晶的绿石头…我们都捡来玩…”

陈默与李静姝心中俱是冰寒。毒物已渗透至此,连孩童都能轻易接触!

“必须立刻查明翠羽阁,找到解方,并阻止矿场继续为祸。”李静姝的声音带着前所未有的冷厉,“否则,砾石镇乃至整个河西道,恐成人间炼狱。”

夜色更深,栖霞坡的哀鸣与咳嗽声如同沉重的背景,压在每个人的心头。那男孩手中孔雀石的微弱绿光,此刻看来,更像地狱入口摇曳的鬼火。

数日后,城西“追月”骑马场。

李静姝换上了一身利落的骑射服,青丝高束,扮作来自京城的富商之女,由骑马场主事引着,参观马厩。陈默则扮作随从,沉默地跟在身后,目光却锐利地扫过每一个角落。

马场占地广阔,草色却透着几分不正常的枯黄。空气中弥漫着马匹的腥臊气与草料发酵的微酸,但陈默敏锐地捕捉到一丝极淡的、熟悉的刺鼻气味——与那日李三身上携带的孔雀石碎屑,以及栖霞坡病人身上的异味隐隐相似。

主事是个精瘦的中年人,满脸堆笑,指着厩中一匹匹膘肥体壮、毛色油亮的骏马,滔滔不绝:“小姐您看,这都是上好的河西骏马,耐力足,脚力快……”

李静姝(状似随意地用马鞭轻轻点着一匹正不安刨着前蹄的枣红马):“这马儿看似雄健,眼神却怎的如此躁动不安?贵场的草料,似乎也别有风味。”

主事笑容微微一僵,旋即恢复自然:“小姐说笑了,定是今日风大,马儿受了惊。至于草料,都是特地从北边草场运来的上等干草,绝无问题。”

这时,一阵风吹过,卷起马厩角落一些散落的草料。陈默眼尖地发现,那干草中竟混杂着些许极细微的、闪烁着黯淡绿芒的粉末。他不动声色地挪步,用脚尖轻轻碾过,那粉末粘附在靴底,触感微涩。

不远处,几个马夫正将一些空麻袋搬上板车,麻袋口残留着同样的绿色粉末。其中一名马夫咳嗽了两声,下意识用袖子擦了擦鼻尖,袖口上便留下了一道淡淡的绿痕。

陈默(低声对李静姝道):“草料有问题。那些麻袋,像是用来装运矿渣的。”

李静姝微微颔首,目光转向马场后方那片被木栅栏围起的区域,那里搭建着几个不起眼的棚屋,有袅袅青烟升起,并非炊烟,而是带着一股金属烧灼般的呛人气味。

“主事,”李静姝嫣然一笑,语气却带着不容置疑,“听闻贵场后山景致颇佳,可否容我等纵马一观?”

主事脸上闪过一丝慌乱:“后山…后山道路崎岖,正在整修,恐惊了贵客……”

就在这时,后方棚屋区域突然传来一阵骚动,夹杂着呵斥与马匹惊恐的嘶鸣。只见一匹浑身沾满绿色粉尘的马驹像是发了狂,挣脱了缰绳,撞开棚屋一角冲了出来,鬃毛上的绿粉跟着它的动作簌簌往下掉,落在地上洇出淡淡的绿痕。它前蹄刨地时,蹄缝里还卡着几块碎矿渣,撞向棚屋的瞬间,木屑“哗啦”一声飞溅,混着绿粉扬起来,呛得旁边的马夫直捂嘴,咳得眼泪都出来了。棚屋的木板被撞断两根,露出里面堆得半人高的矿渣堆,幽绿的光泽在阴影里晃,几个工匠慌得伸手去挡,却没留意手里的矿渣袋被木刺划破,绿粉“簌簌”撒在地上,刚好落在旁边的草料堆里,瞬间就染绿了一片干草。在空地上横冲直撞,口鼻喷出带着绿沫的白气,状极痛苦。

棚屋被撞开的缝隙间,陈默与李静姝清晰地看到,里面堆满了与李三描述相似的、闪烁着幽绿光泽的矿石残渣,几个工匠模样的人正手忙脚乱地试图掩盖。

“看来,‘翠羽阁’的生意,做得比我们想象的更大。”李静姝声音冰冷,“连这骑马场,也成了他们处理毒渣、甚至…试验毒物效用的地方。”

骑马场的和乐表象被彻底撕开,露出其下隐藏的、与矿场一脉相承的毒瘤。那匹发狂马驹的悲鸣,与栖霞坡百姓的咳嗽声,在这一刻,仿佛跨越了空间,凄厉地交织在一起。

正当那匹沾染绿粉的马驹被勉强制住,场中一片狼藉之际,一阵急促而整齐的马蹄声由远及近,打破了骑马场内紧绷的气氛。

十余骑精悍护卫簇拥着一人,径直闯入马场。来人约莫三十出头,身着墨紫色麒麟纹常服,腰束玉带,面容俊朗,眉宇间却凝着一股挥之不去的忧急之色。他勒住缰绳,目光精准地锁定了李静姝,翻身下马的动作带着武将特有的利落,却又因心绪不宁而略显急促。

正是当朝驸马都尉,张远远。

下马时,他靴底的尘土“啪”地落在青石板上,溅起细小的灰点,腰间的玉带随着动作晃了晃,麒麟纹在暮色里泛着暗光。他胸口还在剧烈起伏,显然是一路疾驰而来,说话前先喘了口气,嗓子哑得像被砂纸磨过,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时,能看见他指节攥得发白,连手都在微微发颤——那不是累的,是急的,眼底的红血丝爬满了眼尾,却在扫过那匹中毒的马驹时,眼神猛地顿了顿,像是被什么刺了一下,飞快地移开,连呼吸都滞了半秒。

他快步走到李静姝面前,甚至来不及细看场中异状,便压低声音,语气带着前所未有的焦灼:“静姝!京中急信,母亲……母亲突发恶疾,太医署已束手,口口声声要见你最后一面!”

李静姝闻言,脸色骤变,持马鞭的手微微一紧。她与张远远虽是政治联姻,但张母王氏待她极厚,婆媳之情非同一般。

李静姝(强自镇定,声音却泄露一丝微颤):“何时的事?具体是何症状?”

张远远(眉头紧锁,下意识地瞥了一眼旁边的陈默和狼藉的马场,语速极快):“三日前夜间突发心口绞痛,继而昏迷不醒,面色青紫,周身时冷时热,太医说是‘邪风入腑’,药石罔效……静姝,我们必须立刻动身回京!马车已在镇外等候!”

陈默敏锐地注意到,张远远在描述病情时,手指不自觉地捻着腰间玉佩的流苏,眼神在与李静姝对视一瞬后便微微移开,落在了那匹刚刚被制服、仍在喘着粗气的马驹身上,虽然只是一瞥,但那目光中似乎闪过一丝极复杂的情绪,并非纯粹的担忧,更像是一种……沉重的无奈。

李静姝(深吸一口气,目光从张远远脸上移开,扫过马厩角落的绿色粉末,再望向栖霞坡的方向,眼神逐渐恢复清明与冷冽):“突发恶疾?邪风入腑?还真是……巧得很。”

她顿了顿,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驸马,母亲病重,我为人媳,心焦如焚。但此地之事,关乎数百上千百姓生死,亦关乎边境安稳。此刻若弃之不顾,我李静姝,枉为李唐子孙。”

张远远身体一震,眼中闪过一丝痛色,急道:“静姝!母亲她……”

李静姝(抬手打断他,目光如炬):“陈默。”

陈默(立刻上前一步):“卑职在。”

李静姝:“你立刻持我令牌,飞马前往最近的折冲府,调一队府兵,封锁骑马场及后山区域,所有人员一律扣留,尤其是接触过草料和马匹者,分开讯问。同时,派人回京,拿着我的名帖,去请孙老神医,务必请他亲自为母亲诊治。”

她安排得条理分明,显然并未因突发状况而真正乱了方寸。最后,她才重新看向面色变幻不定的张远远,语气缓和了些,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决断:

“驸马,烦请你先行回京,在母亲榻前替我尽孝。待我处理完此间毒患,查明真相,即刻兼程返京。若母亲果真……怪我,我亦无悔。”

暮色渐浓,骑马场内灯火初上,映照着张远远复杂难明的面容,也映照着李静姝坚定而疲惫的侧脸。家族的呼唤与百姓的哀嚎,个人的孝道与家国的责任,在这一刻,形成了尖锐的冲突,沉甸甸地压在她的肩头。而那匹中毒马驹偶尔发出的痛苦嘶鸣,仿佛在提醒着所有人,这里的危机,已刻不容缓。

目录
设置
设置
阅读主题
字体风格
雅黑 宋体 楷书 卡通
字体风格
适中 偏大 超大
保存设置
恢复默认
手机
手机阅读
扫码获取链接,使用浏览器打开
书架同步,随时随地,手机阅读
收藏
换源
听书
听书
发声
男声 女生 逍遥 软萌
语速
适中 超快
音量
适中
开始播放
推荐
反馈
章节报错
当前章节
报错内容
提交
加入收藏 < 上一章 章节列表 下一章 > 错误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