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泽点头,跟着进去,屋内的桌子上摆着几样简单的海鲜,还有几碟自家种的蔬菜。
坐定后,父亲沉声问:“仁泽,这些年你到底怎么过的?为什么突然回来了?”
宋仁泽抿了抿嘴,缓缓说:“这些年我在外面闯荡,经历了不少风雨。走的时候,我发誓,等有一天回到这里,一定要给家里带来更好的生活。”
母亲焦急地问:“那你打算怎么办?这岛上虽然有海鲜,但也越来越难捕了。”
宋仁泽露出笑容:“我不是来只捕海鲜的,爸妈。余晖岛附近海域有不少还没被完全开发的资源,我准备利用这些资源做点文章。还有山里的猎物,我们也可以好好管理,养护好这片山林和海域。”
阿兰兴奋地问:“哥,你要养动物?我们还能吃到野味吗?”
宋仁泽笑了笑:“当然,但这次不是光为了吃,我们得长期打算,把这片山水养好,让它们生生不息。”
这时,门外传来一阵喧闹声,几个人提着篮子走进院子。
“阿林姐,刚从海边抓了些螃蟹和鱼干,今儿个能换不少粮票呢!”一个年轻汉子笑嘻嘻地说。
宋仁泽眼角一挑,心中暗想,这里的人还是日子紧巴巴,但大家精神头还不错。
阿兰对那几人介绍:“这是我哥,宋仁泽,刚从城里回来的。”
年轻汉子们立刻围拢过来,纷纷上前搭话。
“仁泽哥,听说你这回回来准备干点大事,是不是真的?”
“是啊,城里那边变化快,你可别忘了我们这穷岛。”
宋仁泽点点头,笑道:“咱们这里虽然穷,但人心齐就能发大财。等我这几天熟悉一下环境,再给大家伙说说具体计划。”
众人纷纷附和,气氛渐渐热络起来。
天色渐暗,海面上渔火点点,宋仁泽站在院门口,望着这片他熟悉却又陌生的土地,心中暗自发誓:
“这一次,我一定要守护好家人和这片土地,不让任何灾难再次降临。”
第二天清晨,宋仁泽便被阿兰吵醒。
“哥,天亮了,快出来看海,昨天晚上海里突然起了大风浪,好多海货被冲上来了。”
宋仁泽揉揉眼睛,跟着阿兰来到沙滩。海边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大家忙着收拾被浪打上岸的海螺、海参和鱼干。
“这可是好机会,阿兰,你看,这些东西卖了能换不少粮票。”一个年长的渔夫边说边往篮子里装海货。
宋仁泽弯腰捡起一只大螃蟹,仔细端详:“这海里的东西虽然丰富,但捕捞方式得改改,不能再像以前那样乱捕滥捞,不然迟早把资源给破坏了。”
阿兰好奇问:“那哥,你打算怎么做?”
宋仁泽沉思了一会:“得从管理海域开始,设立合理的捕捞期和禁渔区,同时咱们也要培育新的渔具,提高捕捞效率,减少对海底生态的伤害。”
一个村民插嘴:“仁泽,你说得好听,咱们这穷地方要哪那么多规矩?想赚钱就赶紧抓,别整那些花里胡哨的。”
宋仁泽笑着说:“这不是矛盾,是长远的考虑。眼下可能短期没多大变化,但只要坚持,一年两年,岛上的海货会越来越丰富,大家都能受益。”
村民们相互对视,似乎开始有了些信心。
另一头,小翠弯腰在水边翻找,忽然叫道:“这里有一只青蟹!”她手快,猛地一抓,却被蟹钳子夹住了手指。
“哎呀——!”小翠疼得直跳。
宋仁泽赶紧冲过去,抓住青蟹背壳一拧,才把小翠的手解救出来。他皱眉道:“都说了青蟹力气大,你们不能随便伸手。得用竹竿先压住钳子。”
“我下次注意……”小翠脸涨得通红,手指头上已经起了两个小血印。
阿宝见状,从怀里掏出布条:“来,我帮你裹一下,免得泡水里感染。”他笨手笨脚地绑着,小翠却低声道:“没事,擦擦就好。”
宋仁泽接过青蟹,笑道:“这只不小,起码有两斤半。要是再多逮几只,今天就值了。”
阿宝看着水面上越来越快的涌动,心里却有点发毛:“宋哥,咱是不是该收了?水再涨,回去就危险。”
“嗯,差不多了。”宋仁泽点头,“再往前三十步,那里有片沙口,蟹多。到那儿再抓两只就撤。”
三人小心翼翼往前挪,水已经漫到小腿,泥里偶尔还能感觉到东西蹿动。小翠压低声音:“脚底下滑了一下,像是踩到鱼。”
“别慌,那是弹涂鱼。”宋仁泽提醒,“它们在泥里打洞,吓不着人。”
等他们到达沙口时,果然见到几只青蟹正趴在滩面上,挥舞着钳子。宋仁泽熟练地用竹竿压住蟹身,再用麻袋一兜,瞬间就逮住一只。
阿宝也学着样子,憋着劲儿一扑,结果却扑了个空,还摔了个大马趴,溅起一身泥水。小翠在一旁忍不住笑了:“阿宝,你这是跟蟹认亲啊?”
“醒了啊。”李二虎咧嘴笑,“你睡得真死,我翻了两回鱼你都没哼一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